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信息来自:中国金融应用写作 · 作者: · 日期:04-01-2009

本文链接: http://www.joxue.com/paper/zt/jinrongweiji/13139.html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 , 国际经 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 , 而国际游资的攻击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实现条件。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 , 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 已经具备 , 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 , 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 : 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 , 是外因造成的 , 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 , 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 , 是内因造成的。三代金融危机理论 ① 基本上是承认规律论。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 , 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 ;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 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 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 , 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 , 因而从本质上说 , 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 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

    [1 ]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 , 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 , 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黄晓龙是国内较完备地从外部因素来研究金融危机的 , 然 而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 , 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 , 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 , 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 经济膨胀和萧条 , 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 , 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 , 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 充分条件。

  纵观金融危机史 , 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 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 , 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 , 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 , 这次 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20 世纪末期 , 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要快于经济全球化趋势 , 拉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使得拉美国家对美国经济的 “ 蝴蝶效应 ” 要比其他国家更为强烈。 20 世纪末的 20 年里 , 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 , 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 , 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 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 , 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 , 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 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 , 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 , 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 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 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 , 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 的 , 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 , 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 , 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 , 如果是小国经济 , 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 的 , 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 , 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 , 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 , 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 , 会 发生流动性短缺 , 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 , 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而对小国经济而言 , 经济趋强后 , 则会吸引国际资 本的流入 , 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 , 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 , 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 , 推动经济的泡沫化 , 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 , 国际资本很快撤退 , 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 , 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 以看出 , 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 ,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 , 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 , 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 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 , 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 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 , 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 (1999) [ 2 ] 认为 , 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 ; 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 ; 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 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 , 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 和理念 , 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 , 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 , 加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 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 , 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作用逐渐增强 , 但是 ,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能有效 解决 “ 特里芬难题 ”, 只是将矛盾分散化 , 也就是说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 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 , 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 , 既要受该储备货币 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 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 , 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 荡 , 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 , 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 , 也可能是全球的。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