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飞: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信用过度和经济失衡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22-12-2008

2008-11-09

  和讯股票消息 11 月 9 日 ,由证券日报社发起并主办的 “ 第四届中国证券 市场 年会 ”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会议主题是 “ 全流通元年与中国价值 —— 我们的观点 ” 。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 ) 副行长范一飞先生做主题演讲。 

  范一飞认为,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美国经济在以往的十几年里面,一直处在信用过度和经济失衡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导致这种信用的膨胀,为什么会导致经济失衡,这里面有一些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的反应。无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都有我们固有的矛盾,这是我们不可回避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我现在想更多的分析一下政治层面上的原因。重点是财政政策和美国货币政策出现的问题。小布什政府是以减税登上舞台的。减税必然减少财政盈余或者增加财政赤字。 9.11 以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也好,还是军事战略也好,转向扩张性的事实上美国承担了很多和他实力不相称的义务。这些都导致美国的财政赤字加大, 2000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盈余是 2310 亿元。 2008 年达到了 4821 亿美元。克林顿政府留给布什的是有财政盈余的政府。目前联 邦债务占 GDP 达到 73% ,债务规模是 12 亿美元。 (和讯财经原创)

  仔细分析一下,不管是美国政府、美国公司、美国家庭,很多人都是处在赤字状态。我今年 1 月份从中央党校回来开始分管 建设银行 外汇 投资业务。我让他们把我们外汇组合的明细拿来给我看,我一看吓一跳,我们几百亿美元的外汇投资绝大部分都在美国。都是美国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公司从我们这里贷款,我们买他们的 债券 , 换句话说他们找我们借款。再看看美国家庭,通常来讲,美国家庭的借贷是由美国国内的银行来提供。但是过去十几年,由于金融创新,很多国内信用变成了证券化,变成了产品卖到全世界,美国家庭的负债已经不完全由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是由全球的金融机构,全球其他地区的机构或者是民众在为美国家庭提供资金,供 他们消费,大规模的消费超出了美国的生产能力,必然表现为大规模的进口。美国的贸易就显示出来了。 2007 年 9 月,美国累计的贸易赤字已经高达 6.44 万 亿美元。相当于美国 GDP 的 57% 。美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家。 2007 年美国金融资本净流入是 7700 亿美元。换句话说,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国国 债的总量从 2000 年的 1 万亿美元,到 2007 年的 4 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了美国的贸易赤字。 (和讯财经原创)

  货币政策方面的错误可以主要归结为两点,一点是过度的自由化,或者是无序的金融创新。美国的金融体系有相当一部分游离于监管之外。比如说对冲 基金 就 没有任何监管。很多产品是依靠核物理学家在那里设计的。很多产品可能除了设计者本身,局外人包括很多买家都搞不懂。即使这些产品有人监管,那些监管者是不是真正了解风险,包括申请人的主要结构。这是货币政策方面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由于这样宽松的环境和所谓的金融创新,把全球的资金吸收到美国去,也超出了 它实际的负荷。另一方面,美国的货币政策。我们也不能说过去美国的政策一直是宽松的。曾经有过短暂的紧的时期,但是宽松是美国以往十几年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虽然美联储从来没有从口头上放弃把控制通胀作为目标。但是在处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这个矛盾的时候,肯定是优先经济增长。在应付经济周期起伏的时候, 当面对经济过热或者经济过冷,防止经济下滑,美联储采取的速度、力度都是不对称的。当经济开始出现下行特征的时候,出台的政党总是非常快,力度非常大。如果经济已经开始需要紧缩的时候,都是显得犹豫不决,力度也很不够。 2001 年网络泡沫破灭加上 9.11 ,美联储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面,把利率从 6.5% 降 到了 1.75% 。从这方面可以看到他降息的力度非常大。 2002 年年中,虽然各项 数据 表 明,危机已经过去,但是美联储仍然把利率维持在低水平。这里面要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标榜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是从我们过去真正实际考察,发现这个独立性可以说是不存在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为现实的政治服务,非常明显。错误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是美国整个政策事物的全部。 (和讯财经原创)

  比如说高油价,高油价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归结为美国,但是应该说美国政府在应付高油价方面,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作为。高油价对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家知道美国进口原油量每年是 80 亿桶原油,每桶石油涨价 10 美元,美国就要为此支付 800 亿美元。 2003 年每桶油 35 美元,去年到了 147 美元。这几年来美国为高油价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高油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也可以探讨,美国政策失误要为高油价承担多大的责任,大家都可以研究。

http://stock.hexun.com/2008-11-09/111026287.html 

 ( 责任编辑:张国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