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根源到底在哪?
信息来自:FT中文网 · 作者: · 日期:01-10-2009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沃尔夫冈•明肖(By Wolfgang Munchau) 
 
全球失衡终于提上了20国集团(G20)峰会的议程。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全球最具权势的领导人纠缠于银行业监管的细枝末节,就像是要把自己变成巴塞尔委员会(Basel committee)的一个政治分支。要有效地解决危机的根本起因,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但现在人们至少已正式承认,问题不仅仅出在金融监管和监督上面,而是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存在着更深层的原因。

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议程?原因在于,严重而持续的失衡致使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有可能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由于经常账户盈余意味着国民储蓄大于投资,这部分过剩必然要么直接投资于海外,要么以外汇储备的形式积累在国内,随后再绕道进入全球资本市场。如果没有过度失衡,对于我们如今称之为不良资产的产品,需求就不会如此巨大。

并非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的国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也在意料之中。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警告,全球失衡是一个“替代”问题,使关注焦点偏离了真正的议题——我猜她指的是对奖金发放的监管。她的联合政府如何能够做到将这场复杂金融危机完全归咎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贪婪,这一点总是令我惊叹不已。一旦坚持这样一个省事的说法,你就不会想去解答有关失衡的棘手问题。

要解决全球失衡问题,至少需要回答四个问题。首先,全球失衡能自我调节到何种程度?舆论认为,通过改变美国家庭的消费行为,这个问题或许能自行解决。我承认,不应低估美国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效用。但我也没有那么乐观,认为仅此一举就能解决问题。那些拥有巨额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的国家,都存在一些必须通过政策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单纯依赖于美国的调整——可能同时伴随着美元贬值——世界各国都有可能受到沉重的打击。美国单方面调整,可能导致欧元汇率灾难性过度上涨,尤其是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国家追随美国的做法。因此,答案是否定的。问题不会自行彻底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制定一个政策议程。

第二个问题是应如何对待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欧元区一直只有少量赤字。但在欧元区内部却存在严重的全国性失衡现象。我过去认为,全国性经常账户赤字并不要紧,但本轮危机已经证明,政界领袖们不是将欧元区视为一个真正的经济联盟,而不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共同货币区。当受到经常账户盈余过高的指责时,德国搬出了欧元区为自己开释,而危机爆发后,却回应以不协作的国家政策。相比之下,法国从未停止过捍卫欧元区政治一体化的理念,然而,他们坚决要求保留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席位,导致欧元区在该组织共享一个对外代表权的想法流产。这不是一个诚实的立场。只要欧洲各国依然乱作一团,那么最好还是将失衡看作一个国家问题,而非货币区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行动。答案是,必需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政策。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可能就无法减少其过高的经常账户盈余。对于德国而言,最好的总体宏观政策工具当属大幅减税,以刺激国内需求。英国若想恢复平衡,必须大幅削减公共开支;西班牙也必须增税,甚至是在上周宣布调升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度提高。从长远来看,没有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西班牙就无法实现全面复苏。

第四个问题是,应如何监督这一过程的执行。我对为经常账户失衡设定严格数量上限的提议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因为这些失衡往往是私人部门造成的。让政府就公共部门做出承诺就够难的了,让整体经济这样做,只能说是个空想。

我甚至听过这样的建议:一旦超过上限,就采取处罚措施。欧盟《稳定与增长条约》对于财政赤字都做不到这一点,应该引以为戒。无论用意多么好,僵化的规定都不会解决问题。此外,20国集团没有法律权限,将政策强加于那些持反对意见的国家,尤其是对那些非成员国。细致审查、公众监督、以及来自其他集团的压力,是我们所能企盼的最好结果。不过,由于20国集团成员国对全球失衡负有最大责任,目前,他们是从最高政治层面解决该问题的合适政府间组织。他们已经在匹兹堡迈出了第一步。

译者/陈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