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之王 — 索罗斯
信息来自:《人物》杂志 · 作者: · 日期:14-08-2008

对冲基金之王 — 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是华尔街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人们在钦佩索罗斯投资理财天赋的同时,又对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哲学报之以鄙视甚至仇恨的目光。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主要投资股票、债券和货币等市场,常常可以看到人们把其称为“臭名昭著的量子基金”。更由于他直接导演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这出“悲剧”,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他更是切齿痛恨。尽管他毫不吝啬地为全球五六十个国家的教育、医疗和经济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某些舆论对他的敌视。

  事实上,舆论对索罗斯的这种评价是不公正的。因为金融市场就是战场,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这里道德不是评价的标准。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从 1969 年建立至今,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它以平均每年 35% 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并长期保持着最辉煌的纪录。中国人熟悉索罗斯这个名字,大多始于亚洲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动荡使得这位跨国投资专家更是名声大噪。

  乔治·索罗斯 1930 年出生在匈牙利, 1949 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求学。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索罗斯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位学者,一位哲学家。但毕业后的他,在英国只能找到推销员的工作。稍后,索罗斯任职于一家投资银行,这段经历使得他积累了金融领域里的操作经验。 1956 年,索罗斯到纽约寻求更好的发展。也就是在这里,他逐渐开拓了自己的天地,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国际金融投机专家。

  成功秘诀——

  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敏感性

  索罗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首要的是极大的耐心;其次是极高的敏感性。

   市场里,大家都在寻“金”,在什么地方寻金各有各的理论。然而,索罗斯能把他的触角伸向变化发展的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寻求着还处在酝酿之中的一些事物所 发出的神秘信号。得到信号之后,他就会像火箭一样依赖导航系统自动飞向目标。但他从不会向人泄露他这么做是为什么,以及如何确定是这一方向,而不是另一方 向,并在市场中验证他的直觉。

   索罗斯是较早进行对冲套利交易的投机者之一,被人称为“对冲基金之王”。在操作中,他强调“在同一类企业中选择股票投资时,要选择最好的一个和最差的一 个”。因为作为同类企业中最杰出的选手,这个公司的股票可能被公众首选并最为经常地去购买,从而把价格推上去。另一个公司必须是同类企业中最差的,它影响 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层。在这个公司投资容易产生很大变化,一旦它的股票最终被投资者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利润。

1969 年, 索罗斯有机会实践了他的理论。在一份广为流传的文件中,索罗斯分析了进行房地产信托投资的优势,感觉到了由急速发展而后衰落这一进程。索罗斯把房地产信托 投资业的运行周期比作一部三幕剧,他正确地预料了它将经过暴涨,然后较长时期的保持,直至最终破产。因此,他得出结论:“第三幕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我买进 这些股票很保险。”这表现出他极强的预测力。果然,他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正如他所料,到 1974 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已度过了它的鼎盛时期,索罗斯开始抛售股票,获利 100 万美元。这些早期用以验证他市场理论的实践活动,极大地鼓舞了索罗斯。

1979 年,索罗斯决定将原来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这名字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上下注,才能赚钱。

  通过实践,索罗斯的理论逐渐成形,其投资理论的核心可以用一个公式简单概括即: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存在着一个 “繁荣——萧条”序列。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具有理性的,其运作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能够作充分的了解,所以每一支股票的价格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理 性的计算得到精确的确定。当投资者入市操作时,可以根据这种认知理智地挑选出最佳品种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股票的价格将与公司未来的收入预期保持理性的相关 关系,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设”,它假设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基于理性的市场,也假设了所有的股票价格都能反映当前可掌握的信息。另外,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家还 认为,金融市场总是“正确”的。市场价格总能正确地折射或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使这种趋势仍不明朗。索罗斯则认为,这种假设是不正确的。

  索罗斯经过对华尔街的考察,发现以往的那些经济理论完全不切合实际。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中买入卖出决策并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数学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

 索罗斯还认为,由于市场的运作是从事实到观念,再从观念到事实,一旦投资者的观念与事实之间的差距太大,无法得到自我纠正,市场就会处于剧烈的波动和不 稳定的状态,这时市场就易出现“繁荣——萧条”序列。投资者的赢利之道就在于推断出即将发生的预料之外的情况,判断盛衰过程的出现,逆潮流而动。

  柏荣·文是纽约摩根·斯坦利的投资战略家,也是索罗斯的密友,他把索罗斯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为:

  “他的观点是,事情进展良好,然后,就会变得糟糕。你应该知道,当事情进展非常顺利的时候,它很快将会变得糟糕。把他的理论简单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能识别转折点。”

  众多购买者的不断进入,导致越来越高的股票价格。最后,当股票价格达到不稳定的高价而且超过票面价值,价格还在不断地上涨的时候,根据索罗斯的理论,崩溃也就成为不可避免。

  索罗斯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后,毫不犹豫地摒弃了传统的投资理论,并在风云变换的金融市场上用实践去验证了他的投资理论,进行了成功的市场运作。事情要从 70 年代初期说起。

1971 年,尼克松总统割断了美元与黄金的联系,货币开始自由地浮动,货币的相互流通有了新的比价。汇率似乎不再与出口挂钩。

  起初,索罗斯在所有的证券交易中运气并不佳,但他始终在寻找机会。

1981 年 1 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实行美元坚挺政策,希望通过允许廉价进口和吸引外资来平衡贸易逆差,抑制通货膨胀。同时,降低税收,增加国防投入。索罗斯通过对里根新政策的分析,确信美国经济将会开始一个新的“繁荣——萧条 ”序列,于是他果断投资。结果不出索罗斯所料,美国经济在里根的新政策刺激下,开始走向繁荣。进入了索罗斯“繁荣—— 萧条”序列理论的“繁荣”期。 1982 年夏天,贷款利率下降,股票不断上涨,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由此获得了巨额回报。到 1982 年年底,量子基金上涨了 56.9% ,净资产从 1.933 亿美元猛增至 3.028 亿美元。

  索罗斯的公司在首都公司接管美国之音电视网时,购买了美国之音电视网 60 万股的股份。 3 月的一个下午,首都公司宣布以每股 118 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之音电视网的股票,按这个底价索罗斯的公司可赚 1800 万美元。

  此后不久,索罗斯打电话给正在处理这方面事务的阿兰·拉裴尔。“这非常好,”索罗斯说,“不过,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多年以后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拉裴尔模仿索罗斯的匈牙利语调重复了这句话。拉裴尔非常明了,索罗斯并不是真的要问他这个问题,而是想考验他。索罗斯似乎是要说:“我非常高兴,但是,不要被冲昏了头脑。”

  拉裴尔说,“我们再买一些首都公司的股票。”

  从索罗斯的沉默中,拉裴尔知道自己在这场测试中得了满分。索罗斯相信里根的美元政策最终会导致经济的萧条,这位总统先生似乎对保持美元坚挺具有充足理由,但是,索罗斯更认为美元会下跌。在 80 年代初,短期信贷利率上升到了 19 % 。黄金达到了每盎司 900 美元。膨胀还在以 20% 的速度继续。 1 美元高涨到可以兑换 240 日元、 3.25 德国马克。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元表现得越来越坚挺,到了 1985 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以惊人的速度上升,预算赤字也在逐年增加,索罗斯根据他的理论,确信美国正在走向萧条,也就是“繁荣——萧条”序列理论的“萧条”期,一场经济风暴将会危及美国经济。

  对于索罗斯来说,现在终于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原油价格开始下跌。这将给美国增加要求降低美元价值的压力。原油后来达到了每桶 40 美元,而目标是要上升到每桶 80 美 元。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解体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膨胀。膨胀的缓解,相应地使信贷利率下降。这些变化的结果,使美元大大贬值。这种前景很多人都在担心,但幸运 的是,索罗斯能够及时地意识到机会来了,并且开始利用机会。他知道,当美国政府和其他经济巨头意识到证券市场已经变成一个危及他们利益的怪物时,缓解的办 法就会出现。索罗斯预测美国政府将采取措施支持美元贬值。

   拉裴尔对索罗斯作了说明:“显然,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卖空原油,使处于劣势的美国信贷率曲线和行情看涨的日本信贷率曲线上升,因为日本依赖于进口石油。另 外,美元对日元和马克的比价下跌。因为商品、固定收入和流通市场在规模和数量上要比证券市场大得多,投资者和投机者在相对短时间内可以采取许多手段。也因 为证券的需求范围相对小一些,许多策略也可以实施。因此,公司当时虽然只有 4 亿美元,但对公司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从 1985 年 8 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它记录了索罗斯试图回答帝国循环能持续多长时间这一问题,同时,这也可作为投资决定的背景,他称之为“当下的经验”。他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理论的机会。由于有日记,从 1985 年 8 月至 1986 年 11 月,索罗斯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并收入了索罗斯 1987 年写的《点石成金》一书。

  对索罗斯的一次大测试是在 1985 年,他预言德国马克和日元将会升值,于是开始做多马克和日元。那时它们正在贬值,他拥有大量这两种通货,虽然他暂时受了一些损失,但他仍然自信,事实会证明他是正确的。因此,他又增加了马克和日元这两种通货的数量,差不多达到了 8 亿美元,比索罗斯量子基金的价值还多。

  到了 1985 年 9 月 2 日, 索罗斯的预测开始变成现实。美国财政部的新任部长詹姆士·贝克认为美元必须贬值,因为美国开始要求保护自己的工业。贝克和法国、西德、日本和英国的几个财 政部长——也就是所谓的“五国集团”——在纽约市的普拉扎宾馆碰头商讨。索罗斯知道了这次会议,并且很快意识到这些财政部长打算做什么。他开始通宵达旦地 工作,又买了数百万日元。

  部长们果然是准备让美元下跌,签订了所谓的“普拉扎协议”,提出了通过“更密切的配合”“有关非美元通货升值的命令”。这就意味着美国中央银行将被迫使美元贬值。

  这份协议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兑日元从 239 下降到 222.5 ,即下降了 4.3% 。这是历史上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天。令索罗斯高兴的是,他一夜之间赚了 4000 万美元。那天早上拉裴尔见到索罗斯就说:“高招,乔治,我真佩服。”

  在 1985 年 9 月 28 日的日记中,索罗斯把《普拉扎协议》签订时的突然而敏捷的行动称之为“一生中的一次消遣,最后那一个星期的利润比最近 4 年金融贸易损失的总和还要多……”

  《普拉扎协议》投资使索罗斯的公司在国内树立了形象。 1988 年开始为索罗斯工作的斯丹莱·德鲁肯米勒回忆说,在 1985 年秋,普拉扎会议召开之前,索罗斯大量购买日元,其他贸易者都争相效仿。星期一的那天早晨,当日元开价高达 800 点时,那些贸易者开始赢利,如此迅速地赚了这么多钱,使他们欣喜若狂。然而,索罗斯却正注视更大的画面。

  那天的情景大概是这样的:索罗斯走出门来,指示其他贸易者停止卖出日元,告诉他们他可以负责他们的股票。政府已告诉他下一年美元将会下跌,所以,他为什么不贪心而多买一些日元呢?

接下来的 6 个星期,中央银行继续促使美元下跌。 10 月底,美元下跌 13% , 1 美元兑换 205 日元。到 1986 年 9 月,下降到只能兑换 153 日元。外币兑美元平均升值 24% ~ 28% 。

  总计起来,索罗斯这一盘下了 15 亿美元的赌注,大部分押在马克和日元上。实践证明,他这一步棋十分高明,他赚了大约 15000 万美元。

  很显然,这种影响已经确立。所以,索罗斯并不担心。他有些欲罢不能,他不断地赚到钱。

11 月的第一个星期,公司已发展到 8.5 亿美元,而且索罗斯持有价值 15 亿美元的日元和德国马克,几乎使公司的价值翻一番。在日记中,他写道:“现在我之所以愿意更多地在公众场所曝光,是因为再一次逆转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我建立起来的关于汇率自由浮动的规则之一是,短时期内的反复无常是处于转折点的根本标志,这时,下降的趋势就开始出现。” 他卖空了价值 8700 万美元的英镑和价值超过 2 亿美元的石油股,购买了 10 亿美元的股票和期货,以及将近 15 亿美元的公债。总计起来,他拥有将近 40 亿美元的各种类型的市场证券。

  他表现出惊人的自信心。在 1985 年 12 月 8 日的 日记中,他写道:“我对公司事态的发展和以前一样,有如此强的自信心,现实中发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设的见证。”索罗斯现在感到更为自信。政府力图使美元 贬值并且成功了。股票和公债市场行情看涨。股市的极度繁荣似乎已经形成。他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而且,把它当成“一生难逢的上涨行 情”。

1985 年对索罗斯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与 1984 年相比,公司资产惊人地上升了 223.4% ,由 198 4 年底的 4.489 亿美元上升到 1985 年的 10.03 亿美元。索罗斯的总体成就是非常惊人的,这些成就,展示了其“ 繁荣——萧条”循环理论的有效。

  然而,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索罗斯也不是。 1987 年,索罗斯遭遇了他的“滑铁卢”。当时,索罗斯比较看好美国证券市场,认为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于是, 1987 年 9 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然而,首先出现大崩溃的却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 508 点,创当时历史记录。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纽约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索罗斯决定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几个大的长期股票份额。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关信息后,借机猛砸被抛售的股票,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 20 %。据当时的报载,索罗斯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损失了大约 6.5 亿到 8 亿美元。这场大崩溃使量子基金净资产跌落 26.2 %,远大于 17 %的美国股市的跌幅,索罗斯成了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但最终,索罗斯挺了过来。

  投资天才——

  比别人更快地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1992 年,索罗斯故伎重演,成功地卖空了英镑。这一成功运作,使得索罗斯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投资商。

  英镑曾是两百余年间的世界主要货币,采取金本位制,曾与英国海军一样,是英国力量的象征。但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 1929 年股市暴跌,英镑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英国政府对英镑采取浮动制并放弃了金本位,其地位江河日下。

  建于 1979 年的汇率机制是试图建立欧洲单一货币计划的第一阶段。单一的货币将稳定欧洲商业。它也将削弱交易商和投机商使国家银行运作困难的能力,特别是当政府不参与货币一体化时。

   随着货币汇率机制的实施,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的这种机制不是固定在黄金上,也不是稳定在美元上,而是相互之间的稳定。每一种货币在一个固定范 围内浮动,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有义务进行干预。在这个固定范围内,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进行浮动,而核心的汇率则以德国马 克为基准。

1992 年 2 月 7 日,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时,欧洲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加强。由欧洲联盟 12 个成员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试图为渐进的全面的一体化建立地区性货币和经济制度。这一计划是想在 2000 年前建立一个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的货币,也试图使欧洲朝政治一体化迈进。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然而,经济一体化的成功,较多依赖于各国相互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但无论这些国家签订了多少文件,无论他们发表了多么重要的演讲,欧洲的政治家们不可能做到相互之间真正的协调一致。市场的发展,有自己内在的轨迹。

  从 1987 年开始,大多数欧洲货币稳定在德国马克上。例如。英镑与马克的汇率为 1 英镑兑换 2.95 马克,这使得加入货币汇率机制成本很高。 1992 年,十分明显的是,几个欧洲国家的货币。不仅有英镑,还有意大利里拉,在与法郎和马克的挂钩中开始贬值,由于英国经济衰退以及认为英国不可能保持与德国马克的高汇率。投机商们相信英国政府将被迫退出货币汇率机制。

  索罗斯认为货币汇率机制不可能保持协调一致。他知道,欧洲国家使投机商无机可乘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所有国家保持同一水平的汇率。如果汇率多样化,像他这样的投机商就会进行投机——利用疲软的货币进行。这就是 1992 年夏季所发生事情的根本原因。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不到一年时间,几个欧洲国家已很难协调行动。虽然英国决定加强它的经济地位,但索罗斯和其他投资者相信英国不可能保持它的高利率,英国政府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利率,但这将削弱英国货币,并迫使英国退出货币汇率机制。

  随着时间推移, 1992 年, 英国政府日益陷入尴尬的境地。英国需要德国降低它的利率,但众所周知,这根本就不可能。英国需要改变它的政策,但这无疑将使政府动摇,甚至有可能倒台。首 相梅杰不得不做出决定,他坚持英国将坚定地执行留在货币汇率机制内的政策。接着,他的财政大臣莱蒙也强调了他的观点。当时的英国政府不愿意降低利率,认为 这将削弱货币地位,将使英镑面对投机和套汇而进一步脆弱。英国政府可以降低利率,但条件是只有在德国政府降低利率时,英国政府才可能降低本国的利率。可是 德意志联邦银行 ( 德国中央银行 ) 拒绝了来自英国政府方面的多次请求,坚决反对降低自己的利率。

  索罗斯从德国联邦银行行长汉姆·施莱辛格处得到的一个信息是,德国不会做任何损害本国经济的事情。施莱辛格不愿意帮助英国,梅杰和莱蒙试图使英国留在汇率机制内已不可能。

  因为,德国人有不同的认识。施莱辛格认为,签订以意大利里拉贬值来换取德国降低自己利率的协定不可能完全解决欧洲货币市场的危机,他认为避免混乱的办法就是货币贬值。这次谈话成了让投机商们抛弃英镑的动员令。索罗斯又看到了机会……

  这次,索罗斯的运作是十分复杂的,原因在于他相信货币汇率机制的分崩离析是一步步发展的。起初,大部分欧洲货币协调一致;然后,欧洲国家利率急剧下降;接着是欧洲股市的下跌。

  因此,他决定卖空疲软的欧洲货币,投资于利率和证券市场。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在这一行动中,索罗斯与他的合伙人抛售了 70 亿美元的英镑,他们购进了 60 亿美元的德国马克,还少量地购进法国法郎。同时,索罗斯购入价值 5 亿 美元的英国股票,这一操作是以假定一个国家的股票经常随着其货币贬值而升值为前提的。另外,索罗斯还投资于长期的德国和法国债券市场,同时,他卖空自己的 德国和法国的股票。索罗斯的想法是德国的马克升值将损害其股票,但对债券有益,因为利率将降低。布局已经完成,剩下的事就是等待……

  并不是索罗斯一个人在进行这种投机,世界各地的货币经营商都在进行着类似的交易,因此英镑的价值就很难维持。

1992 年 9 月 15 日,星期二上午。首相梅杰原计划到西班牙访问,但为了处理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危机问题,行程不得不取消。英格兰银行自信它能赶走像索罗斯这样的投机商。午餐前,交易商们开始注意到了里拉的下跌。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地进行英镑交易。

  下午,英镑与马克的比价下跌为 1:2.80 ,傍晚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又购入了 30 亿英镑,但英镑比价居然毫无反应。当晚,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只是比汇率机制中所确定的 1 英镑兑换 2.778 马克最低线高出 1 芬尼,这是英国加入汇率机制以来的最低价。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受到投机商的发难时,金融部门有几项对他们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干预市场交易,购入本国货币。如果这一措施无效,另一防范措施则是提高利率,这是假定高利率将吸收货币以支持本国货币并使之稳定的。

  英格兰银行的干预措施不见奏效,英国政府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利率。

  星期三上午 11 点,财政大臣莱蒙宣布利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英格兰银行开始大量购入英镑。但不幸的是英镑比价并没有稳定。

  下午 2 点 15 分,英格兰银行进行了又一次的挽救,再一次提高了利率,一天内的第二次,利率已达 15% 。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天内利率提升两次的例子。现在的利率与梅杰使英国加入汇率机制时的一样了。

  投机商们并没有后退,英镑仍低于汇率机制规定的对马克的最低比价。显然,英国政府的政策已不可能再拥有政治上的支持了。

  一天内,英镑利率从 10% 升到 12% ,接着又升到了 15% 。人们知道英国没有办法较长时间承受这么高的利率。英镑与马克的比价持续下降,英格兰银行则连连买进。

  一天的努力无济于事,英国将不得不脱离欧洲货币汇率机制,英镑也不得不贬值。

  星期三下午 5 点。梅杰召集内阁成员开会,最后大家同意英国退出货币汇率机制,意大利也将退出,英国和意大利货币将自由浮动。梅杰又拿起了电话,这是打给法国总理和德国总理的,梅杰的消息是严酷的,他宣布他不得不使英国退出汇率机制,他别无选择。

  而此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下降了 2.7% ,纽约交易市场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已经降低到 1 英镑比 2.703 马克,大大低于汇率机制的最低限额。

  这个事件,后来被人们称为“黑色星期三”。

  索罗斯在这次成功的操作中大约收益为 20 亿美元,其中 10 亿来源于英镑投机,另 10 亿来源于意大利和瑞典货币以及东京股市混乱的赢利。

  市场洞察力决定了一切,错误的判断会导致自我毁灭。索罗斯的天才就在于比别人更快更准确地预见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公允地说,索罗斯并不是唯一投机汇率机制中疲软货币的人,那些长期进行套汇经营的投资公司和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名目的基金,也曾经大量抛售脆弱的某国货币,以从中获利。乔治·索罗斯不过是其中一个成功获利的商人而已。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 1998 年的香港金融风暴中,国际金融投机家再次全面出击。使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遭受洗劫。香港特区政府则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捍卫了联系汇率,保证了香港经济的稳定发展。

  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历史, 1985 年的美元, 1992 年的英镑, 1997 年的日元和泰铢、 1998 年的日元和港币……每一次金融动荡的背景里,都隐藏着更深刻的隐患。国家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才是避免金融动荡的根本。

   有人认为索罗斯的“繁荣——萧条”循环理论,有些类似于我们中国道家学说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也因此而轻视索罗斯的“繁荣——萧条”循环理论。与我们 东方文化不同的是,作为西方人的索罗斯,不仅详细论述了这个循环的全过程,而且对这个循环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精妙的阐述。特别是对转折点的理解以及量的 把握,都表现出过人的敏锐和远见。这些,恰恰不是“物极必反”四个字所能概括的。

  这是从量到质的飞跃。

  索罗斯是市场中人,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又有能力跳出市场,他可以让自己站在市场之外来观察市场。索罗斯说,“ 实际上,包括市场在内,人类制造的所有东西都是不完美的”。索罗斯的这一说法很有些道理。对市场,要充分运用,但不能迷信。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可能包治百病。

   索罗斯痛恨赔钱,但他能够忍受因决策错误带来失败的痛苦。他在金融市场上从不感情用事。正如他经常说的:“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 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他认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承认失败的勇气,是否能从每一次的失 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索罗斯具备了这个素质。这也就是为什么索罗斯在经历了 1987 年 10 月的惨败之后,却仍能使量子基金当年的增长率达到 14. 1% ,总额达到 18 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索罗斯喜欢隐于幕后,他曾长期有意避开新闻媒体,不愿抛头露面。因为在他看来,经营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公司,一旦人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他们就会先于你去做,这样,就会打乱公司的投资计划。所以,名声有时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并非好事,而只会带来灾难。

屡次全军覆没到账户资金增长 2500 倍

日期: 2008 年02 月04 日

http://www.forex.com.cn/html/2008-02/829302.htm

迈 克尔·马科斯搞研究出身。但他对实际操作更感兴趣,一开始是偷偷摸摸地干,后来干脆辞去高薪研究员职位,专职从事外汇、期货交易。他在一家期货公司做交易 员,有几年他赚的钱比公司所有其他交易员赚的还要多。10年内,他的公司帐户增长了2,500倍!马科斯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首先是个人努力,有一段时期 他几乎是24小时不停地转。第二是遇明师指点,从黑暗走向光明。对于大部分交易高手来讲,早期失败似乎是司空见惯。马科斯也不例外,他头几次交易没有一次 赚钱。更有甚者,他不只一次全军覆没。这说明一个道理,早遭败绩表明你一定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但并不一定证明你将来一定失败。

问:你当初是怎样对做期货感兴趣的?

答: 我本来是要搞学问的。1969年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成绩优秀,是班上的尖子。克拉克大学为我提供心理学博士奖学金,本来就要安安稳稳地当教授 的。当时我结识了一个叫约翰的人,他宣称可以帮我投资,每两个星期保证翻一番。我被说动了心。我从未投资过,所以一点疑心都未起,连问都不问他怎么能赚那 么快,马上雇他为投资顾问,周薪30美元。我拿出自己1,000美元的积蓄来做期货。

第 一次我和约翰到期货公司,看到各种报价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公司的扩音器上有人建议买大豆期货。我问约翰该不该买,结果发现他也一窍不通。不过我们还是 进了一张买单。说也奇怪,我们刚进场,大豆价格就开始下跌,就好像市场专等着我进场然后反走一样。不过我那时候似乎直觉就不错,我们马上砍单出场,只赔了 100美元。下一笔做的是玉米,结果与第一笔差不多。第三笔做的是小麦,结果还是赔。我们花了3天把钱输光。当时我们是以几天输光来衡量我们是否成功的。 一千块赔光,我解雇了约翰。他说我犯了一生最大的错误,他要到百慕大去洗碟子挣本钱,然后做期货,等成了百万富翁后就退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听到他的消 急。我后来又攒了500美元,做了几次银子,但还是输光了事。我的头8次交易全部赔钱。

问:你有没有想到过或许你不适合做期货交易呢?

答: 没想过。我读书一向成绩很好,所以我觉得只是个经验问题。我父亲在我15岁时就去世了。他留下了3,000美元的保险金。我不顾母亲的反对,把钱兑现了。 这一回我学乖了,先读了一本关于小麦和大豆的书,然后按照一家投资顾问的建议买了张小麦合约,赚了两百块钱。我激动得不得了,等价格回跌时又买了一张,又 赚了一笔。接下来纯属是走大运:我在1970年夏天买了3张12月玉米合约,正赶上那年的大虫灾。我接着又买了些小麦、大豆合约,一个夏天过去后,我一共 赚到3万美元。第二年春天,市场上有一种广为接受的理论:蝗虫热过了严冬,又要再一次危害庄稼了。

我向母亲借了两万块,连同自己的3万全都投进小麦和玉米期货。我进场后市场不上也不下。有一天《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芝加哥交易所蝗虫比玉米地里还多》的文章。

玉 米期货开始下跌,很快就到跌停扳。我一下子愣住了,想出场但只是傻看着,希望市场会逆转回来。我看着,看着,等到跌停板时我已经出不了场了。当晚我想了一 夜,没有选择只能砍单出场。第二天一早我平掉所有单子,一结帐自己的3万赔光不说,母亲的钱也赔了12,000。我气极了,决定去找一份工作。

我到一家证券公司当分析员,看到隔墙别人在做单心里总是痒痒的。那家公司禁止分析员做单,但我不管那么多,从母亲、兄弟和女朋友那里借了些钱,又悄悄干了起来。为了保密,我和我的经纪人约定好一些密语。 " 太阳出来了 " 是一个意思, " 天阴 " 是另一个意思。这样做下来我还是输钱。输了借,借了再输,同一个周期一再重复。

问:你当时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

答: 问得好。我当时根本就没有做单原则,我哪儿都做得不对。1971年10月,我在经纪人的办公室碰到艾德·西柯塔,我的成功全归功于他。他当时刚刚毕业,研 究了一套电脑技术交易系统。他让我和他一起边搞研究,边做单。他对市场的知识很丰富,交易方面也很成功。他基本上是顺势做单。他教我如何砍单,如何赚足利 润。虽然有艾德的指导,可我还是继续赔钱,主要是我自己耐心不够,时机掌握得不好。

1972 年夏天,尼克松政府开始放松物价冻结。我在胶合板市场赚了一大笔钱,从700赚到12,000。当胶合板价格上升1倍多期间,木材市场几乎没多大动静。我 又像上次做玉米一样把所有钱压上。这时正好赶上政府出面发表一连串表明,说要打击木材市场的投机者,期货一下子猛跌,我又一次陷入绝境。两个星期我一直处 在即将全军覆没的边缘。我痛恨自己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做单过多。

还算运气好,政府终究没能控制住物价,两周后市场开始逆转,我扭亏为盈,等出场时赚了1倍。到1973年我已将帐户增值到64,000美元。

马 科斯后来在纽约棉花交易所做了几年交易员。现场交易培养了他对市场敏锐的感觉。1974年8月他应聘到一家期货公司做交易员,从3万美元做起,10年后滚 成了80万。其间公司只给他增加过10万本金,其余年份每年从他账户里提取30%。这10年他平均每年收益都超过100%,1979年更是成绩惊人。黄金 从400美元涨到900美元一盎司,马科斯出出进进,获利颇丰。苏联入侵阿富汗那一天,他在电视上首先看到消急,打电话到香港发现金价未动,立即买进20万盎司,几分钟后消息传开,金价大涨,他一下子赚了上千万美元。至今马科斯到香港访问时还不敢去参观黄金交易场,那一次吃亏的人都还记得他。

对 外汇市场,马科斯更有深刻体会,他说:有一段时间,我做外汇量很大。比如里根当选总统后那几年,美元很强,我经常抛空几亿马克,这样大的进单量当时并不多 见。由于外汇市场是24小时运转,非常劳累。睡觉时我总是每隔两个小时起来一次看市场。澳洲盘、香港盘、苏黎世盘和伦敦盘都是晚上,我每一盘都看,结果婚 姻破裂了。

问:你晚上起来看其他市场,是不是怕纽约盘开市时自己方向反了?

答: 是的。虽不常发生,但总要警惕。这样可以防止吃跳空的亏。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1978年年底,当时美元被杀得一塌糊涂。我和柯夫纳合作甚密,天天谈美元 的走势。有一天我们注意到美元莫明其妙地走强,没有任何消息可以解释价格的大动。我们赶紧平掉所有外币买单。那个周末,卡特总统宣布了支持美元计划,要是 我们等到纽约盘开盘,我们早就完蛋了。那件事证明了我们的一个想法:大玩家,包括政府,总是有小道消息。如果我们发现无法理喻的意外价格波动,总是先出 场,然后再查原因。我的意思是,出于礼貌,美国政府事先把消息通告欧洲中央银行,它们常常在美国政策公布之前先采取行动。因此价格总是在欧洲盘先动,尽管 新政策是我们这边提出的。如果是欧洲人发起的,那价格自然也是在欧洲盘先动。我认为最好的交易时间常常是欧洲盘。

问:你除了早期赔钱外,还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呢?

答:最惨的一次是德国中央银行干涉市场那次。当时我做得好好的,买了很多马克。德国中央银行突然决定进场惩罚投机客。我打电话过去,得知5分钟赔了250万,赶紧砍单出场,而不是坐待250万亏损变成1,000万。但半个小时后跌下去的又全部涨了回来。

问:你又跟进了没有?

答:没有。到那时我已毫无斗志。

问:事后看来,你觉得当时砍单对不对?

答:对的。但事后全走回去,心里总是不好受。

问:你觉得做一个高手是不是内在的技巧?

答:我觉得要成为顶尖高手的确需要内在技巧 -- 天份。

这就像出色的小提琴手一样。但做一个有竞争力的赚钱能手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巧。

问:经历过转败为胜,你对初学者或赔钱的交易员有何建议?

答:首先,每次进单风险不得超过本金的5%,这样你可以错20次。第二,一定要有止蚀单,要真进场。

问:你进单的同时是不是出场单也交给经纪人呢?

答:是的。还有一点,进单后要是感到不妙,不要怕难为情,该出场就马上出场。心里不踏实时先出场,好好睡一觉。我经常那样做,第二天就全都清楚了。

问:你有时出场后不久是不是又马上进场?

答:是的,常常是第2天。你进场后没法思考。出场后才能想清楚。

问:你对新手有何忠告?

答:也许最重要的原则是守住赢单,砍断输单。两者同样重要。赢单要是不守住,输单就赔不起。

要 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单。我有许多朋友都是有才气的高手。我常常提醒自己,要是盲目跟着他们做一定赔钱。他们有的人赢单守得好,但输单可能守得太长了点;有的 人砍单很快,但赢单也走得快。你坚持自己的风格,可能好的、坏的都沾。若愣去学别人的风格,结果可能两边的缺点都让你赶上。

问:什么观念最容易让人上当?

答:你以为专家的建议一定靠得住。要真是个专家倒真可以帮上忙。比如说,你如果是保罗·琼斯的理发师,而他正好和你谈市场,那倒不妨听一听。一般说来,所谓 " 专家 " ,自己都不做单。一般的经纪人永远不可能是交易高手。

听信经纪人的话最容易输钱。做单需要个人亲自努力,要自己做功课。

问:还有别的错觉吗?

答:有一种想法很蠢:市场到处是阴谋。我认识世界上许多大交易员,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情况下市场比谁都大,迟早会走到它要去的地方。例外是有的,但持续不久。

问:直觉对做单有多重要?

答:非常重要。高手直觉都很灵。勇气也很重要:要敢试、敢败、敢胜,不顺时要能挺住。

问:你碰到连续输钱时怎么办?

答:过去我曾试过加单,但不管用。后来我就尽可能减少做单量,要是太糟,干脆停做。但往往不会坏到那种地步。

问:很少有人像你这么成功的。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答:我脑子很开放。我不管感情上能不能接受,只要理智上认为正确的信息都接受。

问:你每天都记录自己的实际资本吗?

答:我过去常做记录。这很有用。如果你的资本有下降的趋势,那是减少做单量重新评估的信号。或者你发现自己赔得比赚得快,那也是一种警告。

问:市场与市场之间有多少共同之处?比如说,你能像做玉米那样做外汇和债券吗?

答:我觉得一通百通。原则都是一样的。做单是一种感情,是大众心理:贪和怕。任何情况下都是一回事。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