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否认中国需求推高油价 称对冲基金炒作
信息来自:国际金融报 · 作者: · 日期:14-08-2008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国际金融报)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长托尼·海沃德在马德里出席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时重申,高油价并非投机炒作的产物,而是由能源消费发生显著变化所致。海沃德认为, 近年来亚洲及美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才是高油价的幕后推手。

海沃德这一表态代表了一部分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对于石油的强劲需求推高了油价。而一些西方人士甚至将油价高企的责任推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之上。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推断,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能源需求很大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但是那些讲出 这个客观事实的人的动机是值得商榷的。”

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9180万吨,同比增长8%;同期,我国生产原油 4684.97万吨,同比增长2.2%。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原油需通过进口来解决。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的,但是其他国家不能因此来责怪中国经济高增长。”
美国在1970年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当时它日耗油量高达1471万桶。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因此,中国对石油的 需求增长呈不断加速状。林伯强认为:“中国只是在发展阶段没有遇上个好时机。但是不能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就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中国石油需求旺盛对世界石油需求与价格有一定影响,但这被国际舆论放大了,更被对冲基金等炒作。当前 超过140美元/桶的超高油价,绝对不是中国700余万桶/天的需求所能抬起来的,何况我们石油消费的一半是国内生产的。”

其实,从人均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能耗并不高。中国人均耗油在300公斤左右,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600公斤,美国人均最高达到3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用 油国,每天的耗油量相当于其他前五大耗油国的总和。美国的日耗油量差不多是中国的3倍,是日本的4倍,是印度的7.5倍。美国每天耗油量占全球总量的 1/4。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7%。

陈凤英表示:“我做过一个统计,能耗与GDP相比,中国的数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所以不能说中国的需求是推高油价的主因。”
需求的增长其实也是相对的,林伯强说:“能源供应的稀缺性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当石油很多时,它并不以价格形式来表现。在供给进入最后阶段时,价格问题才 会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国家已经靠出售石油资源攒够了钱。另一方面,由于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国家开始惜售。供给不增长就更凸显了需求。”

林伯强认为,中国能源需求虽然庞大,但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发达国家需要正确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此外,发达国家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做好自身消费能源的节能。

对冲基金继续增持原油多单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普氏能源资讯)
油价持续上涨开始打击需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能源价格继续不屈不挠地上涨。自2000年开始的本轮飙涨周期中,油价迄今已翻了10番左右。上周末收盘价水平今年迄今也上涨了46%。

油价上涨背后的众多因素并没有变化,但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元重新下滑。能源顾问吉姆·里特布斯克(JimRitterbusch)在上周五撰文称:“几无新 消息推动价格上涨,交易量并不大。由于市场交易已重新进入这样一种心态——美联储无法成功支撑美元看来相当于"允许"通胀率进一步上升,因此我们预计空方 将比多方采取更大的守势。”

此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6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一周非商业机构(主要包括对冲基金)增持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合约 11505手,其多头头寸达到25217手。非商业机构买入期货的同时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对冲。商业机构(包括石油公司、炼油商和银行)也增持了多头头寸, 买入2733手合约,使其多头头寸达到4635手。

但是油价持续上涨开始打击需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一周美国石油需求的四周移动平均值同比下滑2.3%,降幅大于美国能 源情报署(EIA)上一次报告。截至6月20日一周美国汽油需求增长8.3万桶/日至933.4万桶/日,但汽油需求的四周移动平均值为928.1万桶/ 日,同比下滑2.1%。然而,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并陷入信贷危机,美国长期经济扩张的成熟期已停止,预计今年美国不会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动力。

美国经济放缓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在2008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守势,但美元汇率每日波动掩盖了变化甚微的实际情况。2008年一季度末洲际交易所美元指 数收报71.802,但在第二季度行将结束之际,该指数已回落至72.00。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下滑5.65%。

美元疲软降低成本并刺激需求,使中国和印度这类商品净进口国受惠。几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这些市场的燃料补贴政策使全球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阻止了自然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上周油价走高背后的另一因素是: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反季节地下降1740.6万桶至3.01758亿桶,导致原油库存水平较5年平均值低2025.2万桶, 并较去年同期水平低4913.3万桶。原油库存下降将导致第四季度相当紧张——众所周知,四季度是一年中需求水平最高的时期。此外,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及信 贷问题持续令股市受到打击。

尽管欧佩克机动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承诺7月将增产30万桶/日至970万桶/日,上周初原油价格仍重拾涨势。此外,沙特阿拉伯还表示已准备好进一步增产,以 缓解消费国有关原油供应的担忧。

这个由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提议举行的能源会议一度受到高度预期,但除了上述立即增产的措施,以及沙特产能提升至1250万桶/日以上的不明朗前景外,会议几 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市场基本忽略了沙特阿拉伯的增产承诺,反而将注意力放在尼日利亚因武装动乱造成的新原油生产问题。

热钱扰乱中国股市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中国财富)
高通胀、股市下滑,与“热钱”涌入不无关系。中国必须顶住金融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压力,以避免投机性“热钱”的流入
中国股市自去年10月走低以来,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中小股民资产损失大半。与此同时,境外投机热钱正以加速度向中国境内汇集,据称已达到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前夕东亚国家境内热钱的总量。那么,境外投机“热钱”与中国目前的“股灾”有什么联系呢?
谁制造了“热钱”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2008年一季度,来自境外投资机构和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热钱已经超过800亿美元,而2007年流入中国境内的投机热钱总数仅为 1200亿美元。因为投机热钱的流入和贸易出超,截至4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7566亿美元之巨,与今年年初相比增加了45.3%。中国人民 银行发布消息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了约1540亿美元,仅仅3月份就增长了350亿美元。”6月2日法新社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4月以来相 当于每小时增加约1000万美元。

最近几年,许多美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纷纷向中国转移他们的制造厂,从而导致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仅2007年就超过2500亿美元。美国政治家 完全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把美国蒙受的贸易赤字归罪于中国,指责中国违反贸易规则,“人为”操控本国的货币。最近几年来,中美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问 题摩擦不断。美国政治家时常以制裁威胁中国,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和资本自由流动,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受管制的浮动汇率”。

2005年,因为华盛顿的持续施压,中国最终作出了让步,宣布愿意重新评估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比值,但为了金融稳定,中国政府放出消息说,中国会用一定的 时间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不幸的是,新货币政策公布之后,中国为对冲基金和金融投机者豪赌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没有风险的环境。于是,大量的投机 资本开始潮水般地涌进中国金融市场。

最近几年,对冲基金已经成为最受美国大投资者和养老基金欢迎的投资形式。对冲基金经常采用卖空(short selling )和衍生期权交易(derivative options trading)等交易形式,利用利息杠杆获取最佳的收益。许多对冲基金和金融投机者正热衷从事一种名为“套息交易”(carry trade,是外汇市场中买入高息货币,卖出低息货币,将买入的高息货币存入该国银行,以赚取利息差价的一种市场投机行为。比如,假定美元的利息是3%, 日元的利息是0.1%,如果你今天买进10万美元,卖出1170万日元,一年后,你可获得美元利息收入10 万X3% =0.3万,而你支付的日元利息只有1170万X0.1%=1.17万,如果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不变,仍然为1美元兑换117日元,你可获得美元收益0.3 万-(1.17万÷117)=0.29万美元。如果美元出现了升值,除了利息收益,你另可获得汇率带来的收益;如果美元出现了贬值,只要贬值额不超过利息 差,你仍可获利——编者注)的外汇投机活动,给成熟和新兴市场制造了极大的金融混乱。

过去二十年来,艾伦.格林斯潘主持美国联邦储备局期间,为了避免美国经济衰退和维持资产价格,多次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调低存款利率。结果多数由美联储制造的 流动性流入了金融投机领域和房地产部门。借助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力量,“以一种形式借来的货币可以轻易地以数十亿的规模立即转换成任何形式的货币,或者 任何形式的投资工具”。对金融投机者来说,日元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借入货币,因为日本政府最近一直保持着低利率、高投放、人为制造疲软货币的货币政策。而中 国政府宣布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的政策,则为对冲基金经理和银行机构从日本借钱转投入中国,从而利用利息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赚取利润,提供了良机。正因为如 此,美国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能够公然夸口说,他可以通过投资人民币每年获得15%的回报——5%来自利息差,10%来自人民币升值。对对冲基金的经理们 来说,与他们投资国内国债区区百分之几的回报率相比,这无疑是一笔巨大而令人眼红的回报,因为他们经常使用以1撬10的杠杆操作手法,15%的收益率意味 着可以给他们的资本带来150%的收益。但对中国人民来说,这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那是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侵吞。美国金融资本除了多年来一直从世界各地侵 吞资金外,他们试图影响各国政局的行为更加令人担忧。比如索罗斯所掌握的“开放社会研究所基金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就曾参与过危及中国友好邻邦缅甸安全与稳定的“藏红花革命”。

“热钱”烧伤了谁
目前的形势自然对对冲基金投机者非常有利,却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因为允许资本自由流入中国,扩大了美元流入的口子,中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增加货 币供应,结果导致了中国通货的持续膨胀。因而,2008年1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危险的7%,丝毫不值得大惊小怪。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大米、玉米、肉 类和牛奶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和给股票及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中央银行2007年间已连续6次提高了银行利率。

不幸的是,中国中央银行为应对通货膨胀而提高银行利率的政策反而鼓励了外国投机者,因为他们投资中国所能获得的回报与从外国借钱必须支付的利息之间的差额 不断扩大,可以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样不幸的是,因为国内利率的提高和国外投资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担忧,中国的股市一落千丈,中国股票投资者正在经历 一个难熬的季节。

2007年8月中旬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破产银行和对冲基金经理纷纷从亚洲市场抽走资金,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恐慌性下滑。因为“许多投机者是为 了撬动更多的资金而运用它们的海外股权的,所以,当股票价格下降的时候,他们只好清算他们握有的股权,以满足追加保证金的需要。如此一来,又势必引起股票 市场的进一步下滑”。另外,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许多投资者利用中间商筹钱变得困难起来。又因为许多基金是通过玩弄以小撬大的杠杆游戏来赚取巨额 股票投资回报的,所以,资金链的中断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中国股票市场迅速由牛转熊,“自(2007年)10月份以来市值减少了一半,变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蔚为壮观的熊市之一,账面财产尽损失2.5万亿 美元”。作为世界第一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公司,中石油的市值从最高点至今,已经流失2/3。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股民无疑是本轮熊市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是股票市场的新手,不少人拿出了全部积蓄投入股市。另外,中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参与了股票交易, 他们15%~20%的收益是来自股票市场。

依靠投资股票市场获益对企业来说是不健康的,中国企业似乎正在重复美国赌博经济当年走过的老路。因为分出了部分资源投入金融投机部门,中国企业不仅要冒资 产损失的风险,而且必然对生产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产品研发、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和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实际工资增长来说,生产性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这对 中国工业的发展乃至中国的未来显然不是吉兆。

谁是最后埋单者
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崩溃适逢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之后和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十周年之际。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相关金融损 失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东南亚经济体蒙受了巨额损失,即便是经济基础较好的香港和新加坡亦遭受重创”。

不足为奇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最近的股灾源自同一个罪魁祸首,那就是全球金融自由化。或许有人还记得,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之后,艾伦. 格林斯潘主持的美国联邦储备局利用从松货币政策启动了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该政策制造的流动性如此之巨,以致美国所有金融机构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 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结果,美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双边贸易谈判,最后迫于美国的巨大压 力,东南亚国家政府同意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开放他们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由投机资本制造出来的过剩流动性流入东南亚国家之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泡沫迅速泛起,随着这些国家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崩溃,“虚假的繁荣”亦走到了尽头。 亚洲金融危机 “首先表现为一场货币危机。但是当股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它又演变成了一场股市危机。当时为了应对外汇投机,各国纷纷提高了利率,结果导致股价下跌”。虽然 中国的股市危机不是货币危机的结果,但是与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含有投机资本过度流入的因素。投机资本的涌入迫使中国中央银行冒着严重通货膨胀的危险增加了货 币供应,而通胀压力最终又迫使央行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与美国的金融危机共同着力,最终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崩溃,演变成“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壮观的熊市之 一”。

1997~1998年间,金融和资本自由化的糟糕结果亦曾困扰过中国的邻邦之一——韩国。韩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团(the Chaebols)——传统上完全是依赖从银行部门借取高杠杆贷款的方式来进行筹资的。因而,韩国的银行往往背负着大量的不良贷款。一旦经济出现低迷,银 行就会被置于非常脆弱的境地。最近几年,因为华盛顿方面的压力,韩国政府采取了金融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政策。如此一来,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就可以大量向韩 国注入资金,迫使韩国企业背上更沉重的利息包袱和超额债务,从而为1997年灾难性金融危机的重演铺平了道路。

对许多亚洲国家来说,金融危机是一次梦魇般的经历,笔者曾撰文认为,中国的决策者应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训,不会向华盛顿要求资本自由化的压力让步。颇具 讽刺意味的是,笔者三年多以前曾出版过一本题为《美国与中国》的书,该书警告中国说:“‘浮动汇率’和‘进一步向世界银行企业开放中国的金融部门’肯定是 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和银行家乐意听到的:他们不断向美国财政部官员施压,希望他们说服中国政府开放它的金融服务部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在中国 重演的舞台似乎已经搭好。有人怀疑中国人民是否支付得起如此高昂的代价。”

令人惊异的是,美国国会只是以提高关税和货币管制敲诈了几次,中国政府居然就向美国的无理要求让步了。这一让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结果是难以估算的:中 国必须面对剩余资本(热钱)流入带来的问题——高通胀、股市危机、初次投资者储蓄流失和赌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工薪阶层来说,赌博经济曾是 一个悲惨的经历。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