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给我们什么警示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24-09-2008

  华尔街出现的金融风暴,实质上是一场信贷危机,它与疯狂透支的消费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当债务链出现断裂,消费的热度就会急剧下降。现在,西方学者开始讨论这场金融危机将会怎样改变美国人的消费方式,它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订单将不断减少,价格压力会不断加大,依靠出口来拉动将更加困难。

  英国《金融时报》的数据表明,从2001年至2007年间,全球消费在信贷环境宽松和股市、房价暴涨的推动下,大增63%。其后果之一就是迅速地带动了新兴国家的出口,使新兴国家建立起了大批靠海外订单生存的企业。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已经对这些企业造成了强烈冲击,此次金融风暴的爆发,无疑是雪上加霜。

  深陷衰退中的美国不仅是一个不再像以往那样大胆借贷消费的美国,也必然会是一个不那么喜欢“中国制造”的美国。中国的另一个主要贸易伙伴欧盟也因自身经济发展迟缓,又受到美国金融风暴的冲击,加之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大的趋势。

  问题远不只是来自发达国家。当发达国家的消费乏力,贸易壁垒抬升,新兴国家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美国经济学家达尼·罗得里克认为:“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经济体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变得越发不友善的时候,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不大可能收拾残局,并且提供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相似的产品,也就是不同加工深度的消费品上进行竞争,因此在政治上,扩大南南贸易要比扩大南北贸易看上去还要困难。”

  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料这样的外部经济困境还会持续多长时间。未来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哪里?现在看来很不清晰。全球经济的调整趋势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必将面临一次艰难的调整。

  从目前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看,因为金融系统开放程度有限,对华尔街“病毒”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未来更严峻的挑战可能不是直接的传染,而是增长模式转型的压力。我们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吸取教训,并做好下一步应对的准备,而是必须更加主动地调整结构,提升内需。

  在目前全球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工业和房地产投资的拉动有可能会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随着国际市场的疲软,对国内生产投入的增多也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所以,内需的提升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靠加大向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投入。也就是说,投入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生产数量更多的产品,不是为了建更多的高楼大厦,而是要培育出更多的、更有实力的消费者,让更多的老百姓具有更强的抗御风险的能力。最终,这样的投入将会带动中国经济的长期良性发展,使中国能够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