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商教授:美国金融创新是逼出来的
信息来自:比特网论坛 · 作者: · 日期:22-12-2008

 2008-11-28 09:00

  对于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身处危机前沿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教授魏尚进有自己全面的解读。

  尽管金融创新让美国甚至全球吃尽苦头,但作为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魏尚进认为, “ 很难想像美国今后会没有创新。 ”

   “ 我不会预测, 10 年以后世界性的大银行都是国有的。 ” 在魏尚进看来,目前积极充当 “ 救火队员 ” 的美国监管机构,也许还无法分神去设计未来的 “ 防火墙 ” ,监管改革的未来之路还很长。

  激励机制导致危机

  记者:这次危机以后,美国的金融格局大概是什么样 ?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过度创新、监管又过于落后 ?

  魏尚进:会对许多新生的衍生工具更加了解。以前金融创新中出现了新产品而监管机构不懂的话,不敢质疑。但这次危机以后,监管机构敢问问题了,你说我不懂,那你来告诉我究竟怎么回事 ? 投行、商业银行讲话也会小心一点,这个肯定会改变。

  金融创新肯定不会停止,美国经济的增长根源是创新,因为要素的价格太高了。换句话说,美国的源泉不是便宜,而是要找到别人不会做的。现在美国制造业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因为制造业越来越难找到别人不会做的,但服务业却能创造别人没有的新的服务产品。所以美国是逼出来的,一定要创新不可,从这个逻辑 上说,很难想象美国会没有创新,否则就没有增长点了。

  记者:回到危机本身,你认为这次危机究竟是创新导致的还是监管不够导致的 ?

  魏尚进:这两个都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当然和创新、监管都有关系。

  比如说 AIG 濒临破产,是因为它在英国的分支机构金融创新出 CDS ,出现很大的风险,让整个机构破产。因为给具体做的人很高激励,假设在 2000 年就预见到 8 年后发生的这些事情,你当时还会这样做。假设每年的奖金是 500 万,连拿 7 年,到第 8 年的时候变成 0 ,总公司破产了,你要不要做 ? 很 可能大家还会做。

  但激励形成危机,跟监管宽松有关系。如 CDS 是在 CDO 创新出来后给 CDO 提供保险。因为是给金融产品的保险,不被定义成是一个保险产品。

  所以,保险公司监管者说,这不是一般保险产品,我不管。一般保险是指生命保险、财产保险。银行监管机构又说,这是保险产品,银行不管,就变成没人管了。

  我担心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激励问题,太多人根本不管会出什么事,即使知道 8 年后会破产还会再做。这给新的金融改革提出挑战,不会做一些造成企业破产、使金融体系可能会出现大危机的东西,但同时又不能管得过死。

  评级机构:收入如何挂钩 ?

  记者:会计准则、评级机构这些角色你怎么理解 ?

  魏尚进:这是正常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是这样。当时评级机构对韩国、泰国、印尼的资产评级,在危机之前定得很高,危机爆发后又马上把评级降下来。实际上要判断一个银行机构、一个国家,从好到坏的转折点的预测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记者:它们老是没有抓住点 ?

  魏尚进:抓住点很难,评级机构抓住点的能力也不是特别好。这个现象通过监管也改不了。但它还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只能多加一点压力,平时情况好的时候,也要敢于对企业、对国家作出严格的评价。

  假设十个银行有五个好五个坏,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判断出来。评级机构看到不好的时候可以指出来,因为在社会上需要扮演这个角色,它应该站在人家前面,看到不好的行为多挑一些。即使讲错,对这个市场没有坏处。现在的挑战是,如果它说人家不好,人家就不给它生意做,这个要想办法改变。

  记者:评级机构又要拿人家的钱又要说坏话,这种格局能变吗 ?

  魏尚进:有可能变,假设它的报酬部分来自投资者就可以。要有竞争,就是要与投资者的选择挂钩,看哪一个评级机构做出来的判断更准确,这样看到坏的消息就要考虑要不要讲。会计公司也是这样,任何一个企业聘请独立会计公司,看到问题是公开还是暗中跟公司讲,这取决于谁给钱。新的改革也要加强评级机构 和独立会计公司的报酬结构,让报酬来源于其他投资者,而不仅来自于评级和审计的公司。

  分解 “ 两个篮子 ”

  记者:这次金融危机对全球各个经济体造成的影响怎么看 ?

  魏尚进:看一个国家经济受到什么影响,不仅看股市的指数跌多少,指数跌只是反映了一部分事实,还要看指数里的不同企业,跌幅是不是一样,它可以告诉你另外的信息。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国际经济萧条,产品需求下降而受到影响 ; 一种是 credit crunch( 信贷危机 ) ,企业搞不好是因为没有资金来源。

  我把非金融企业分成两类,一类是正常运转需要很多外部资金,比如制药、汽车业 ; 一类是正常运作基本不需要外部资金,只靠内部的资金,比如烟草业。

  按照这种方法分成两个篮子,可以看两个篮子里的非金融机构的相对情况,同样是股市下跌,两个篮子是同等跌下来,还是对外部融资依赖大的跌得更多 ? 如果跌得更大,表明经济受到的情况不仅是需求下降,而且还有比较严重的 credit crunch 。

  用这个办法把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体分成三类:一类是经受 credit crunch 的严重程度几乎和美国一样,比如英国、德国、希腊,日本、韩国 ; 有些国家是除了需求危机以外,也有信贷危机,但影响没有美国那么严重,像法国 ; 第三类是受需求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但没有很强的信贷危机现象,中国和印度是代表。香港在第二个篮子里,除了企业受需求降低的影响之外,也出现一点信贷危机的迹象,虽然现在还不严重,但以后会衍生出来。

  记者:可能实体经济受影响的时间更长一点。

  魏尚进:金融危机到底影响有多长,很多人说是半年,这是非常乐观的说法。悲观的认为是两三年。我没那么悲观,我认为会有一年, 2009 年底 -2010 年会到底。

  记者:理由是什么呢 ?

  魏尚进:有很多。一个是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央行对怎么去帮助金融机构是 “ 瞎猫抓老鼠 ” ,乱撞了一段时间。现在直接给金融机构注资,我想可能会有效 ; 第二个因素是新一届总统可能更愿意通过积极的措施来帮助金融机构。

  银行不会重新国有化

  记者:美国积极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注资换取股权,以后被国有化的银行会不会越来越多 ?

  魏尚进:经济复兴以后,国家会把这些股份抛售出来,不会继续留在里面。另外,在国家拥有金融机构股份时,也尽量不会参与银行董事会开会,不直接参与经营。

  其实有一个模式,香港是市场型经济,但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也进入股市,后来没有把企业国有化,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当时进去因为根据基本面股价是低估了,如果政府入股能把资产价格维持好,对经济好转有好处。

  记者:但香港特区政府只是到股市里买股票,不像美国,由政府直接注资换取银行股权,这两者一样吗 ?

  魏尚进:区别不是很大,两个效果是一样的。政府买了股票以后不直接参与,美国政府也不会过多干预,我不认为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家采取的金融机构救助措施表明,要重新走向国有化银行的道路。至少我不会预测 10 年后多半的世界大银行都是国有的。

  记者: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拿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 ? 完全可以借钱给银行,但不拿股权。

  魏尚进:不一样。股权和债权有区别,股权拥有者在银行里的财产随着银行的市场价升跌。如果我现在借钱给你,到明年三月份还给,那么明年三月份经济还没复苏,还不出来,不是要破产了吗 ? 借的钱不能按时还就破产,哪怕是延期还,也是变相破产,会对市场造成冲击。但作为股权拥有者进去,表明这个投资倾向于长期,市场其他投资者也不用担心银行能不能还钱,是不是需要延续还款。所以现在的做法表明,政府希望第一时间恢复过来就好了。

  还有一个好处,政府认为现在老百姓过分悲观,因此金融和非金融资产的价格被低估了,政府以股权人进去,如果经济复苏,股价升得较快,可以把损失补回来。假设在这个机构亏了钱,在另外一个机构赚了钱,可以用赚的钱补上亏的钱。但如果以债权人形式进入,假设 1/3 的银行最后倒了, 2/3 的银行没有 倒,那么 1/3 银行就没办法把钱收回来,没办法通过赚的钱来补亏损。

  记者:你预计什么时候政府持有的 “ 官股 ” 有可能退出 ?

  魏尚进:取决于经济什么时候恢复。假设 2009 年底到 2010 年经济恢复,就可以分批卖掉。

   10 年以后美国的银行是国有银行的可能性很低。这主要跟意识形态有关系,财长保尔森有两个背景,第一是共和党,第二是从金融界出来的。这都造成了他主观上不愿意让政府在金融机构里拥有股权。我并不是说国有银行不好,而是在紧急情况下,国家注资银行可能是没法避免的做法。按照现在的情况,美国走了 很多弯路,但如果换一个财长,就不会有顾虑。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