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中国债务风险可控 建议加强去杠杆
信息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者:张涵 · 日期:24-04-2017

2017-04-2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年会期间,IMF发布三大报告,论及中国信贷增长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并建议需要尽快采取行动。

其中,IMF在4月19日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中国信贷持续快速扩张,使得金融稳定风险增加。当前,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达到GDP的三倍以上,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敞口也有所增加。许多金融机构继续过度依赖批发融资,它们的资产负债存在着严重错配,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也处于较高水平。而在18日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中国金融稳定风险也被提及。

称中国信贷增长过快

在当地时间4月19日早间的发布会上,IMF金融顾问及货币和资本局局长阿德里安(Tobias Arian)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当中的信贷增长已经翻了两倍,整体债务水平已经较高。“如此巨大的信贷增长有可能是危险的。”阿德里安表示,信贷繁荣持续得越久、规模越大,就变得越危险。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控制的,但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将这种因信贷增长而上升的脆弱性减少到可控的范围之内。”IMF金融顾问及货币和资本局副局长琼斯(Matthew Jones)表示。

琼斯表示,中国已经采取措施控制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中的杠杆,并且在减慢信贷增速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我们眼中,这些措施还不够,相信中国政府也是这么认为的。”

报告称,中国银行业仍然是信贷的主要提供者,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其他小型银行。银行过于依赖短期批发融资,加大了交易对手风险。同时,公司债在2016年大幅增加。此外,伴随家庭和企业部门对外投资,资本账户压力仍然较大。具体而言,风险积聚在以下几个环节:许多金融机构越来越依赖批发融资,这伴随资产负债错配;对债券发行融资的依赖和赎回需求上升的同时,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大;投资者构成越来越复杂。

由此,像以往一样,金融系统去杠杆仍然是困难但关键和紧迫的任务。IMF认为,中国应主动识别损失,辅以对债务过重但仍能存活的公司进行重组;监管应以银行新出现的风险为重点,尤其要针对小型、非上市、地方性银行资产增长较快、越来越依赖批发融资、风险被“打包”进入影子产品的现象,同时关注风险在银行间市场的扩散。

认为新兴市场风险仍在高位

在报告中,IMF表示,中国经济仍然有可能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发布会上,琼斯表示,中国经济有足够的缓冲区来抵御全球金融状况的变化,但想要摆脱未来的外部风险,需要将政策的重点转向减少内部金融脆弱性,而不是专注于实现具体的增长目标。这将有助于确保中国的经济转型能够成功,并确保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IMF称,自2016年10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发布以来,全球金融稳定状况持续改善。长期利率有所上升,这有助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增加收入。多种资产价格上涨,反映出更加乐观的前景预期。同时风险溢价和波动性有所下降。

但在新兴市场方面,风险环境虽然没有恶化但依旧维持高位,原因是更高的商品价格和温和的企业部门去杠杆等正面因素,被更高的外部金融风险和金融脆弱性上升所抵消。

在同日发布的《财政监测》(Fiscal Monitor)报告中,IMF就中国的债务问题开出了财政药方。IMF指出,中国应采取审慎财政措施,将财政资源转移至“预算内”。

报告称,由于去年实施的基础设施支出和减税措施,中国预算赤字占GDP比例从2015年的2.8%上升至去年的3.7%;包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工具所积累的预算外“宽口径”或“扩增”(augmented)赤字从2015年的9.5%上升至去年的10.3%。

IMF建议中国财政政策提升再分配功能,在中期内确保宽口径财政赤字下降的同时,通过税收改革降低不平等程度,实现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
 
 

(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xinlingfly2007@163.com)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