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能否替代人口红利
信息来自:人民网 · 作者: · 日期:13-01-2017

2013-04-03

  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中国经济步入慢速增长的预言在逐步成为现实。让改革红利代替正在消退的人口红利,是推动今后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与人口红利不同,改革红利往往来自于对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制度缺陷“动刀”,难度很大,如何不让改革红利被难度成本所抵消?人口红利时期,中国经济恰处于高速增长期,而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在推进改革的同时,如何实现红利最大化?本期“看法”聚焦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须支撑可持续发展

  尹海涛

  改革红利概念的提出,指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其存量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但是它们形成的产出,却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和提高效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使用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的影响。改革前后中国经济的变化很好地说明了这点。改革前后,中国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量上并没有很大改变,但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计划经济,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到其边际生产力最高的地方,这才缔造了中国30年的发展奇迹。目前发展速度的放缓只是说明改革到了需要更上一层楼的时候。

  改革的目标,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仍然是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前者要求把资源配置到新的增长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方面,政府政策的引导不可或缺,但政府行政手段的直接干预则不可取。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局就是明证。第二个目标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要通过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提高单位资源消耗的产出。在此方面,政府主要是要塑造并维护公平和公正的竞争环境。

  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改革,必然能够创造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红利。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并不是改革的唯一目标取向,也不是评判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更要实现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只有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和谐,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红利来自科学规划与创新

  武邦涛

  所谓“红利”是指产出大于投入的增量部分。扩大红利有两个方向:一是降低成本得到等量的产出;二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扩大产出。人口红利依赖的是廉价劳力、过度消耗资源和恶化生态环境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难以为继的。改革红利则是指,通过全面总结近30多年乃至6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与策略,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以解决当前及将来可能面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重大问题,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它依赖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以持续获取的。

  改革红利来自何方?

  其一,来自于科学的规划。毋庸置疑,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要想获取改革的红利,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少走弯路,降低社会成本。

  其二,来自于社会各类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以有效率和有效能的方式实现组织的目标。所谓效率,指的是明智地利用资源,低成本制造高品质产品。所谓效能,指的是制定正确的决策并且成功地予以实施。组织效率与效能的提升源自于组织成员的创新。改革红利将产生于全民族的创新劳动之中,全民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各个领域均需要大量具有社会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与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云计算存储技术,开放高等教育的大门,使得社会全体成员都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机会。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教授)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机器人,这一年挺忙(探路供给侧)

孙 振 汪瑞华

2016年12月19日07:0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且国产机器人的生产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1到10月产量就已比去年全年的产量增长了71.5%。随着当下的市场扩容和产业升级,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春天”。

  国产机器人使用率如何?国产工业机器人有哪些广阔的应用空间?一年一度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近日在安徽芜湖落幕,大会在总结产业成果的同时,也对未来行业的纵深发展提出了见解。

  人口红利减弱,机器人替代是制造业发展方向

  于2013年完成注册的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首批入驻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驱控产品及机器人行业应用方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在2014年8月份正式运营,前期生产主要依靠深圳总部直接发货,去年年底,芜湖生产线正式投产后,开始自主生产,目前产能人均每天可实现8套装配测试。”公司总经理助理王钰琳表示,如果整线16个工位全部运转,实际产能可达到年产1万套控制器和伺服的生产能力。

  “固高以机器人为切入点,已开始涉足其他领域,在非标自动化装备行业进行推广,目前产品已应用到激光、专业移载等设备上。”王钰琳表示,产品功能的多样、应用范围的拓展,带来的是企业市场的逐步扩大和经营效益的提升。从2014年投产至今,芜湖固高的产品销售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增长,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不仅仅是固高一家企业,在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从入驻之初的门可罗雀,到今天的门庭若市,产业园一改过去城郊景象,宽阔的马路、崭新的楼房、完备的设施……短短几年间的巨大变化,王钰琳看在眼里。“我们要做的是修炼好内功,找准定位,推动并迎接智能装备的未来。”

  王钰琳认为,随着人口红利渐渐减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人替代将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会随机器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得以出现。

  国产机器人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了21.7%,今年更是保持高速增长,1到10月份产量就已达到56604台,比去年全年的产量增长了71.5%。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瑞峰分析指出,“对中国来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但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艰巨,工业机器人作为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装备,通过机器人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制造的能力,还能提升产品质量,更可以应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的问题。

  “随着当前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提升。”李瑞峰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9257台,可比口径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其中,多关节机器人占比持续提升,同比增长67.2%;超六成国内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搬运与上下料领域,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此外,3C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运用国内产机器人较多。

  “这进一步表现出,中国完备的制造业门类,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指出,不只是工业机器人,老龄化社会服务、医疗康复、救灾救援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截至目前,除大家熟知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外,康复机器人、智能安保机器人、消防机器人以及家用智能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也纷纷推向市场。

  宋晓刚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过去三年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今年这一趋势也有望延续,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机器人产能还将成倍增长。

  国外机器人品牌仍占据中国七成市场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机器人功能更多元化,机器人销售结构正在改善,总体上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国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但从国内机器人消费市场来看,总体上国外机器人的销量占到70%左右。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标准认证体系和标准不健全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更为严峻的是,如今,以库卡、ABB等四大机器人制造商为代表的外资巨头正加速中国本土化布局,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这在无形中挤压了国产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换个角度讲,也燃起了国产机器人迅速求发展的渴望,转型升级成当务之急。”孙峰认为。

  “简单来说就是要为机器人注入更多的智能化,提高机器人的示范应用性,让它的功能性更强,操作更简单、更便捷。”宋晓刚分析说,就目前情况而言,应该把高校、研究机构和机器人企业,包括用户企业协同起来,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提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只有这样,机器人产业今后研究的成果才会更加智能化,更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不仅做大体量,还要做优品质,做强产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
 

  (责编:孙红丽、伍振国)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