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难民”争取纽西兰居留权
信息来自: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 · 作者:张时健张春炎杨桦 · 日期:19-07-2017

2013-10-16

张时健 | 国立交通大学科技与传播研究所

张春炎 |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杨桦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所
 

来自吉里巴斯男子,正努力说服纽西兰法院接受他成为难民的权利。不过,他主张自己成为难民的原因并非人为迫害,而是气候变迁。

这名37岁的男子6年前带着妻子离开吉里巴斯(Kiribati),搬至纽西兰长住并生下3名子女。他申请居留的理由是海平面升高威胁吉里巴斯家人的生命财产,但纽西兰移民局两度拒绝他的申请。

该男子说,1998年起老家的海堤经常被浪潮毁坏,村民挤入愈来愈少的高地避难。高地因无污水处理系统,被迫饮用脏水,导致身体不适。他告诉法官,若迁回家乡,最小的两个子女将有生命危险。他们全家目前住在纽西兰的一所农场里打工。

虽然情势紧迫,但纽西兰专责难民的移民与保护法庭认为这并非管辖事务。柏森(Bruce Burson)法官主张难民的法律概念是指受人为手段迫害者。他说,法院驳回的理由是他并未受到任何人的胁迫,并且没有证据指出该男子迁回吉里巴斯会受到立即伤害。

委任的律师认为委托人确实间接受到人为迫害,因为气候变迁是人为导致。专长宪法问题的奥克兰大学助理教授比尔‧何吉(Bill Hodge)支持这个见解,但认为诉讼不会成功,因为该名男子不是因为性别、种族或政治诉求而受难。尽管如此,诉讼仍有助于宪法对难民定义的扩大解释,何吉期待纽西兰与澳洲政府能考虑接纳为气候变迁受害的太平洋岛国国民。

吉里巴斯位于南太平洋,由33个大型珊瑚礁组成,有103,000位居民、经济条件普遍不佳。

科学家认为吉里巴斯是全世界受气候变迁影响最剧的国家。2013年9月底IPCC最新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暖化“极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并估计在本世纪结束前,海平面可能上升近1公尺,这将使低海拔的吉里巴斯国土被海水淹没。

潮汐纪录,1970年以来全球海平面以每年3.2毫米均速上升。在温室气体减量成效不佳的情况下,科学家预期海水上升速度会更快,且更多强烈台风将给低海拔国家带来伤害。

吉里巴斯政府正采取对策,在斐济附近买了6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开始储备粮食,作为日后世代的避难所。该国政府也与日本洽谈建造人工浮岛,这可能得耗资数十亿美元。国家发言人里蒙(Rimon)指出,吉里巴斯正训练国民具备看护、木工、汽车维修等技能,希望藉此提高国民的生产力得以被他国接纳。

里蒙说:“吉里巴斯也许很快会因为气候变迁覆灭,但只要把气候变迁视为难民的成因,就可解决问题。”
 

新闻中的环境科学知识

“气候难民”(Climate Refugee)早在 2002年联合国IPCC(跨政府气候变迁因应小组)的报告中正式出现。2007年IPCC进一步厘清,气候难民与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难民不同,气候变迁是全球性现象,所谓的气候变迁难民是指因受到气候变迁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干旱或水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人类居住环境变化,被迫须立刻或即将离开居住地的人。

气候难民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在国际法和规约中都是发展中的概念,因此世界各国对于气候难民的接受与否和保护政策均有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各国面对难民问题主要是依据1951订定的《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定义难民是指“有正当理由畏惧遭受因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之迫害而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件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者。”

依这个法律定义,难民身分成立的要件在于必须是受到迫害,且迫害是由国家或政府施加于个人的。因此环境法学者认为,若气候难民要获得各国接受,就必须在法理层次证明受到环境或气候变迁的迫害是因为“国家或政府行为施加于个人”,如此国际才会承认难民的地位。

然而,IPCC历次的报告,指气候变迁引起的灾害都不是个别国家或政府的行为,是人类集体的活动所造成。因此被害人很难在法律上成功主张自己是难民,因为很难证明自己是受到“迫害”而必须迁徙。这也说明为什么纽西兰的移民与保护法庭会两度驳回吉里巴斯男子的难民身分及移民申请。

但气候难民问题越来越严重,既有的难民条约和定义明显不合时宜,联合国已尝试修改难民定义和相关法律条文,在国际法层次承认气候难民的地位。

各国也针对难民法做修正,2013年澳洲难民委员会(The Refugee Council of Australia)建议政府应建立新难民的分类,纳入因气候变迁受影响的族群,并提供与战争难民同等的援助措施。
 
 

(本文由国科会补助「新媒体科普传播实作计画─环境科学传播与新闻产制」执行团队编译)

责任编辑:张春炎 | 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校编:卓亚雄 | 联合报

审校:胡元辉 | 国立中正大学传播学系暨电讯传播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