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计划只有短视之见 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扫入地毯
信息来自:独立新闻在线 · 作者:梁志华 · 日期:05-05-2011

2011-05-03

从去年十月至今,由纳吉政府积极推动的经济转型计划(ETP),俨然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经济的代名词。大家似乎都被灌输一个概念,即只要有经济转型计划,马来西亚就可以实现2020先进国宏愿。

然而,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其最新出炉的研究报告书——《马来西亚经济观察:人才流失》(Malaysia Economic Monitor:Brain Drain),非常坦白地点出一个被忽略的事实:“纳吉政府在推动以投资项目为基础的经济转型计划方面非常积极,但是,对于解决经济结构性瓶颈问题的新经济模式(NEM)方面则不甚理想。”

该报告更直接指出:“如果结构性瓶颈问题没有获得妥善解决,一个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投资项目(经济转型计划)带动下,马来西亚可以取得暂时性的经济成长表现,不过,中长期而言,没有配合结构性改革(新经济模式),马来西亚经济的成长动力其实非常脆弱。”

不管纳吉政府如何费尽心思,把经济转型计划包装与粉饰得多么美丽,但是,这无法掩盖世界银行的“善意告白”,实实在在是一个纳吉政府既不愿面对,但却又难以忽视的真相(Inconvenient Truth)。

经济转型计划制造纸上财富

无可否认,首相纳吉在推动经济转型计划方面,速度之快的确令人侧目。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的短短半年时间内,纳吉政府前后已宣布70项潜在投资计划,估计可以在2020年之际,取得总值马币1064亿元的投资额、创造29万8865个新就业机会,以及1538亿3000万元的国民总收入(GNI)。

这些投资计划最直接的效应,是创造纸上财富的膨胀。虽然马股在2010年上半年受到中国信贷紧缩措施与欧洲主权债券危机的负面冲击,不过,随着纳吉政府在下半年宣布经济转型计划后,其效应立即彰显在本地股市。马股从2010年1月31日的1259.16点,一路飙升至2011年4月30日的1534.95 点,涨幅达22%。(图表1)

不仅那些在已公布的经济转型计划投资项目中“榜上有名”的官联公司或私人大型公司受到市场追捧,股价大幅上涨,就连那些之前被市场忽略的小资本股项,也因为获得参与经济转型计划项目而“鸡犬升天”,股价出现一倍,甚至两倍的涨幅。

这些小资本公司当中,包括蒙受亏损的Tricubes有限公司、Karambunai Corp有限公司,以及Petaling Tin有限公司等。

以Tricubes有限公司为例,这家被列入GN3行列,面对除牌危机的小资本上市公司,在4月19日获得“一个马来西亚电邮”计划的消息释出后,其股价从4月18日闭市时的马币5.5分,飙升至22日的马币32.5分,短短一周内涨幅高达491%。

此外,由Karambunai Corp有限公司、Petaling Tin有限公司等同一大股东旗下公司所组成的财团,获得纳吉政府批准在经济转型计划下,在沙巴州发展一项总投资额高达96亿元的Karambunai综合娱乐城。

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因此水涨船高,截至4月29日,Karambunai Corp的股价已飙升至22.5分,比较一年前股价激增246%,而Petaling Tin的股价则飙涨至39.5分,比一年前的股价锐增132%。

图表1:马股综合指数走势(2010年1月31日至2011年4月30日)
日期
马股综合指数走势(点)
日期
马股综合指数走势(点)
2011年4月30日
1534.95
2010年8月31日
1422.49
2011年3月31日
1545.13
2010年7月31日
1360.92
2011年2月28日
1491.25
2010年6月30日
1314.02
2011年1月31日
1519.94
2010年5月31日
1285.01
2010年12月31日
1518.91
2010年4月30日
1346.38
2010年11月30日
1485.23
2010年3月31日
1320.57
2010年10月31日
1505.66
2010年2月28日
1270.78
2010年9月30日
1463.50
2010年1月31日
1259.16

建筑领域与经济成长短期受惠

除了经由推高马股走势创造纸上财富之外,经济转型计划的另一个经济即时效应,则是来自于建筑工程活动对各经济领域的外溢效应(Spillover Effect)。

据了解,包括最新宣布的投资项目在内的70项经济转型计划中,有四项计划已经投入运作,另外26项计划则开始启动,估计这些计划的投资额达马币373亿元。剩余的30项计划则在筹备当中。

随着经济转型计划的启动,随之而来的建筑工程活动,料将会对内需(Domestic Demand)和经济成长带来积极的刺激效应。本地分析师和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经济转型计划下推动的投资项目,如捷运系统(MRT)、双溪毛糯(Sungai Buloh)土地发展计划等,将为建筑领域和产业领域带来庞大商业契机。

此外,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中也提及,由经济转型计划所带动的强劲私人投资趋势,将从2012年初开始,让建筑与相关领域受惠。

结构性问题都成了“中长期风险”

然而,无论这些经济转型计划包装得多么美丽,投资项目的建筑规模多么浩大,但是,这些只是一霎那的激情,无法掩盖我国经济最脆弱的一面——经济结构性问题。接下来,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执行与落实这些经济转型计划,以及确保这些计划的成功。

如果细心观察,绝大部分经济转型计划把所面对的结构性瓶颈问题,如缺乏高素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不具竞争力的国内市场、低效率的公共领域、以种族为基础的扶弱政策、缺乏知识型基础建设等,视为中长期的风险因素,却没有把新经济模式(NEM)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纳入中长期预测之中。

这凸现出,无论是纳吉政府,或者负责相关经济转型计划项目的企业(官联公司或私人公司),在推动这些号称“可以在2020年带领我国迈向先进国行列”的投资项目上,只有非常短浅的视野,只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和效应,却不愿面对或解决中长期所出现的结构性问题。

比方说,英飞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将会投资4亿8000万元,以便扩充和提升其在马六甲的生产容积、研发,以及制造设施。MYLED MASTER私人有限公司不仅扩充其绿色科技的制造产能容积,也将设立一个研发运作中心,估计可创造900个就业机会。但是,对于我国是否有足够的研发专才供应,应付这些投资计划的人才需要,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交待。

此外,Tricubes有限公司获得政府颁发“一个马来西亚电 邮”(1MALAYSIA email)计划,并把关键表现指标(KPI)定在2015年达到18岁以上国人的100%电邮用户率。然而,截至今年二月,我国的宽频渗透率只达到 57%,而且很多乡区目前根本不在互联网覆盖范围内,也没有网络基建设施,该公司却无法解释如何能够在2015年达到这个目标。

另一方面,纳吉政府以马币366亿元兴建捷运系统(MRT),但是,整个发展项目的焦点却落在路线和周遭产业发展计划,至于对土地运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与交通规划(Transport planning)之间的综合性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工作,却视而不见。【点击:地铁计划缺融合性规划 大吉隆坡愿景依然遥远】

从新加坡的例子来看,只有通过土地与交通的综合性规划,才能够真正达到城市永续发展与有效交通管理的目的,同时创造一个和谐与舒适的高素质城市生活环境,符合大吉隆坡(Greater KL)的愿景,不过,捷运系统确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解决方案。最终,这很可能将变成这项公共交通计划在中长期的“失败风险”。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