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生產力报告书》 5年成长4.6% 全因素生產力提昇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 · 日期:14-05-2011

(吉隆坡12日讯)大马国內生產总值(GDP)在2006至2010年达到4.6%成长,归功於生產力与就业成长分別达2.9与1.6%,而生產力增长主要源自同期全因素生產力(TFP)与资本密集度各成长1.7与1.3%。

人力贡献比重降低

全因素生產力在2001至2010年期间佔国內经济成长比重达32.9%,2006至2010 年贡献比重较显著,达36.2%。资本贡献比重在2001至2005年与2006至2010年不相上下,约37%,惟人力贡献比重,却从2001至 2005年的32.6%,降低到26.1%。

人力资源在2001到2010年期间,增长0.4%並贡献全因素生產力成长逾26%,反映国內经济正致力迈向高收入经济体。需求强度成长0.4%,並贡献全因素生產力25.1%,贡献比重提高归功於政府执行的策略。

资本结构取得0.3%成长並贡献全因素生產力20.1%,2010年製造领域批准的总投资额自2001年的213亿令吉,大幅提昇到472亿令吉,显示领域投资在特定的新资本密集技术。

经济重组成长0.3%,贡献全因素生產力16.5%,技术发展则贡献全因素生產力12.2%。

批发与零售贸易成长最迅速

批发与零售贸易为成长最迅速领域,2001至2010年的全因素生產力增长2%,该领域在2001至2005,与2006至2010年的全因素生產力贡献各达18.3与40.6%,后阶段显著提高,主要是政府积极推动內需下带动大型商场扩充。

金融领域的全因素生產力取得2%成长,2001至2005年期间的全因素生產力增长更达3%,主要是新服务业者进军大马,加上外资银行的分行拓展如火如荼。

交通领域预2001至2010年期间写下1.7%的全因素生產力成长;公用事业、农业、製造、建筑、矿业各为1.3、1.4、0.9、0.8与0.2%增长。

多国全因素生產力改善
中国领先‧大马第三

大部份国家的全因素生產力在2003至2010年期间改善,除澳洲外,皆取得正面成长,中国更以高达4.11%成长领先,大马以2.56%稳健成长居第三。

全球金融危机与需求走低促使不少国家成长放缓,惟部份经济体的全因素生產力仍稳健,韩国与大马表现不俗,全因素生產力在2003至2006年期间分別写下2.3与2.9%后,再於2007至2010年期间各取得2.2与1.6%成长,显示即使全球经济走低,经济体仍未显著动摇。

大马全因素生產力在2007至2010年期间写下2.2%增长,更超越印度的1.9%,韩国的1.6%、泰国的0.7%与香港的0.5%。中国表现更惊人,全因素生產力一直力保4%增长。

先进国生產力节节败退

反观,先进国如美国、澳洲、日本与香港自2008年杪后节节败退,香港全因素生產力虽在2003至2006年期间写下近4.1%成长,但在2007至2010年期间却大挫至微不足道的近0.5%成长。

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取得较先进经济体高的全因素生產力,新加坡、日本与美国在2007至2010年期间的全因素生產力,皆从2003至2006年期间的3.2、1.2与0.9%成长,放缓到1.9、1.1与0.3%。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