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达农业发展局 10年内辟5万公顷稻田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 日期:24-02-2012

2012-2-22

(亚罗士打22日讯)慕达农业发展局在经济转型下在10年内,放眼开辟5万公顷稻田目标,并推动商业化集体种稻计划,以便通过专业管理的大规模稻米种植及公私合营模式,为稻农带来新变化,打造慕达区新景气。

慕达农业发展局副总经理拿督罗斯里说,去年开始推行该项计划首批开辟5000公顷稻田,取得积极成果,并相信在未来的10年,将为慕达区耕种带来新趋势。

“我们预定每年在慕达区开辟5000公顷田,今年将有另外5000公顷稻田参与,希望慕达区农民加入。”

农民仍持观望态度

他今日在米都慕达农业发展局汇报有关国家关键经济领域鉴定实验室的入口点启动计划之一的“强化及提升慕达区稻产力”进展后,在记者会上,这么说。

他说,许多农民仍抱着观望态度看待该计划,而该局须征得农民的许可,把田地交出,让有关方面管理。

“我们看到少有年轻人投入稻农领域的趋势,而目前的稻农年龄平均60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改变模式,通过专业管理经营耕种。”

小规模试种中国杂交水稻

罗斯里说,中国提供15类杂交水稻品种,通过农民组织局在慕达区尝试耕种,目前仍未大事提倡,只小规模试种,从而观察稻谷品质、土壤和虫害状况。针对杂交水稻进展,他说,中国一家公司与我国合作,转移水稻耕种技术,但仍在试验阶段。

慕达区稻产量增至6.5公吨

慕达区稻产量自1972年至今,40年来已从当初的平均3.3公吨增至6公吨或6.5公吨,但仍比雪兰莪州适耕庄低。

慕达农业发展局副总经理拿督罗斯里说,慕达区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当初策划的水利灌溉系统不理想,一公顷田地仅18米运河,多数农民耕种的田地面积平均2.12公顷。

他说,农民年龄也趋向老化,根据统计,该区稻农平均年龄为60.2岁。

他今日在米都慕达农业发展局汇报会上说,无论如何,虽然全国田地有23%位于慕达区,但该区却占全国产稻量的37%。

他说,配合现代化种稻,须采用新科技增产,慕达区农民不能再依靠个人耕种,反之,须采用专业管理法则。

联营公司专司集体种稻计划

罗斯里说,一家联营公司将于今年成立,负责管理有关商业化集体种稻计划事务,以便为稻农带来商业连锁增值,而稻农不单只赚取稻产盈利,更在农业相关的米较业、稻米批发及零售等分享收益。

他说,该局将与国家稻米公司商讨策划于今年成立联营公司,并于明年正式操作,但目前尚未深入探讨成立新公司的细则,还没确定其臂膀。

80岁农夫盼成稻谷及稻米主人

罗斯里说,要稻农能成为“稻谷主人和稻米主人”,是一名80岁老农夫的心愿,而模式是从这名老农夫心中话取得的概念。

“要实现老农夫的愿望,不能独当一面,须依靠相关的专业人士与机构,才能使梦想成真。”

他受询及慕达区大规模稻米种植及公私合营模式是否模仿外国时说,该模式未向外国取经,而是通过各造共商对策、集思广益所设定。

(南洋商报)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