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管理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信息来自:论文网 · 作者:常婕 · 日期:03-04-2006

1997 年

论文作者 常婕 来源: http://www.lw23.com/paper_116457481/

 论文网 论文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另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集 约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其基本特征是管理科学,经济增长效率高,产业结构优化等。本文拟从管理的角度,谈谈乡镇企业在这 个大的环境中,如何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向其要效益,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自己的贡献。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1994年1 — 10月份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0%强,再过几年,乡镇企业就要和其它工业平分天下,乡镇企业是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一块,也是出口创 汇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它解决了农村一亿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乡镇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挑战,企业 经营规模化的挑战,技术结构高级化的挑战及管理方式科学化的挑战等。乡镇企业面临着这样的严峻形势,如何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稳定地发展呢?产权改革、企业重组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改革来代替管理。我国乡镇企业管理水平一直比较低,在生产管理上重数量、轻质量;在行为管理上重硬件、轻软件,这必然造 成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高速度、低效率。这种管理落后的状态,由于被灵活的经营机制所掩盖,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 镇企业粗放型管理方式严重滞后的矛盾便突出了表现出来。因此,加强乡镇企业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便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缺陷具 体表现为:


   1、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是乡镇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在乡镇企业设备总量中,大约有50%以上的设备是国有企业淘汰的陈旧设备,30%是自制设备,企业采用的技术大约有65%属于应淘汰或应更新的技术,有20%属于已经落后但还可以勉强使用的技术,只有10%的技术具有现代水平。

   2、企业生产成本高,质量档次低。
   相当数量的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质量意识淡薄,对质量重视不够,质量问题时有发生。1995年,国家组织抽查29个省、市的1350家螺绞筋生产企业,大 型、中型、乡镇企业样品合格率分别为100%、79.6%、11%;检查的4756家碳酸饮料企业生产5583批产品,大型、中型、乡镇企业样品合格率分 别为90.5%、74%、34.8%,一些劣质产品几乎都是小型企业及个体户所生产。由于粗制滥造,产品质量不高,生产中损失惊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材 料和能源。

   3、市场营销观念滞后,难于开拓市场。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乡镇企业缺乏市场信息的研究,市场应变能力差,独具 特色的名牌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居多。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经销人员社交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较低,不能通过促销方式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商品的市场 占有率低下。同时,产品售后服务不够,市场信誉不高。

   4、财务管理混乱。
  乡镇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低,财会制度不健全,财务监 督不严格,会计核算不科学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收款、出纳、会计由一人承担,钱帐不分管,更没有复核制度,会计科目设置不科学,使用 不当,随意增设、简化科目和核算算环节,不按核算核算规章全面系统地反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成本核算不科学,采购无验收,消耗无记帐,搞 弹性成本,甚至人为调整成本,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5、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不完善,激励空缺。
  不少乡镇企业用人机制异化,诸 如领导上的 “ 家长制 ” ,职工构成的 “ 家族制 ” 等现象愈益严重;机构重叠,管理人员激增,分配上在步国有企业原 “ 三铁 ” 的后尘,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 能出,工资能高不能低。其次,企业招收职工双方建立的劳动关系缺乏法律依据,由于乡镇企业的劳动力来源于各自农村,管理有松懈性和随意性,40%的职工没 有与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一般只是从口头上达成协议,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以上种种,说明了我国乡镇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正视和解决。

  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要改变我国乡镇企业目前 “ 三高、三低 ” 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向集约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由传统的小生产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

   1、强化生产管理。为此,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质量管理。江泽民同志指出: “ 乡镇企业也要狠质量,搞一个正常的速度。 ”“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 ” 抓 好产品的质量就保住了产品的数量,保证了企业的正常速度。质量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质量好的产品,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才能有市场竞争的优势。同一企业 不同等级的同一产品成本耗费是基本相同的,产品等级高利润就大,产品等级低则利润低,产品不合格则无利或亏本,因此,强化质量管理可以做到促产、促销,获 利的综合效果,强化质量管理,除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外,还要把企业中各项管理和生产环节有机地组织、协调和控制起来,着力抓好设计试制、生产制 造、辅助过程、使用过程四个环节的质量检测。

  (2)狠抓成本管理。只有加强成本管理,千方百计地降低产品成本,才能增加盈利。加强成本管理, 不断降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小的物资和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企业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流动成本,企业盈利就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降低生产成本,首先要抓好原材料成本管理,原材料耗费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成分,狠抓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的降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第一,降低原材料 进厂入库价格;第二,抓原材料的节约、合理制订原材料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健全原材料的收发领用,工时消耗,费用支出,废品的发生、产品入库等原始记录, 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第三,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降低间接成本。其次,抓活劳动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 成本中的工资含量。围绕提高职工劳动生产率,制订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量定额,减少活劳动消耗。再次,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折旧在产品成本中的含量,以销定 产,以产定供来做好产品的衔接,减少资金、原材料在途时间;做到既不停工衔料,又不超过储备积压而过多地占用资金,也不能因产品积压而占用资金。

   2、改善市场营销管理。
  乡镇企业的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营的目标要求,研究如何把企业的产品以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方式及时而顺利地送到用户手中,以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改善市场营销管理对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镇企业应树立新的营销观念:

(1)重视市场研究,认真进行市场预测。影响产品销售的变量很多,除消费者需求因素外,还有生产厂家的竞争状况、政 府的政策、法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

(2)注意市场信息。信息是企业的决策之本,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开拓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占有市场信息总量的 多寡。为此,乡镇企业应努力建立牢固、广泛的信息网络。事实证明,信息灵通的乡镇企业往往是经营成功的企业,不少乡镇企业十分重视市场信息的作用,创造了 许多有效收集信息的方法。如聘请销售点柜台组长的信息员,保持经常联系;聘请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为顾问,了解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或派人定期到 地方市场进行信息调研。

(3)综合运用各种产品经营策略。企业可坚持一种产品策略而取得优势,此如高质量策略、廉价策略等。但仅这样还远不够,乡镇企业应 善于因时因地应用各种促销手段。例如,产品系列平衡管理法,根据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和企业实力,进行综合平衡,调整产品品种结构,作出产品最佳选择组合。新 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后,可灵活运用投入时机策略、扩散策略、价格策略等。总之,市场营销是一门专业较强的综合性学问,值得乡镇企业管理者学习研究。

(4)树 立良好的公关形象。应该承认,在一般公众的心目中,乡镇企业的形象是存在问题的,如乡镇企业产品质量低劣,以不正当手段经营等,这确与乡镇企业行为的短期 化有关。公关形象或商誉其实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属于无形资产,乡镇企业应予重视。广告宣传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公关形象的真正树立,主要还是靠企业练内功, 靠优质服务和合法经营,凭公平交易和恪守信用。


   3、严格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乡镇企业是基本的管理工作,关系到企业生存能力 和发展,必须加以完善。首先,厂长、经理应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在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其次,要抓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四个环节:

(1)管好资金 是财务管理的前提,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审批程序,及时收回贷款,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周转次数。

(2)降本增利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划资成本和企 业利润的界限,根据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性质,再根据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确定成本开支范围,使产品成本正确反映生产消耗,从而搞好各项经济分 析,制订有效措施,加强成本管理。

(3)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企业实现的利润要按照有关规定充实自有资金,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 “ 造血功能 ” 。由于信贷控制,乡镇企业负债经营状况不易维持下去。为此,乡镇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应逐年提高、乡镇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将利润主要用于生产投资,尽量减少非生产投资。

(4)实行财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包括资金监督、成本监督、利润监督等。

   4、完备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
   企业的人事管理包括人员任用、员工合同管理、劳动纪律、员工培训、考察晋升、工资奖金管理、奖励和惩罚、工业考核与评价等,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 人才开发,建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注意人才合理布局,适当实行人才合理流动。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要与经济效益相联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采取 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分配制度。企业内部责权利的管理包括企业目标的分解和权利义务的确立,协商谈判;承包责任合同管理、检查考核管理等,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 间权责分明,目标明确。乡镇企业人事和分配管理,目前最要紧的是在用人上建立竞争机制,在分配上确立激励机制。乡镇企业要实行 “ 自荐考聘 ” 和 “ 任职目标制 ” 为主要内容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用人制度。实行 “ 三浮动一结合 ” 的分配制度。所谓 “ 三浮动 ” 是指总厂整体浮动;车间左右浮动,按产量、质 量、定岗人员结算每月工资;职工人人浮动,按其产量质量及综合工作合格情况发动工资。一结合是指工资和奖金相结合。

   5、引进及利用现代科技。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综观乡镇企业发展的进程史,每一步无不是以科学及其在技术上的应用为基础的。乡镇企业 发展战略从重速度、数量、外延型向重效益、质量、内涵型的转移,实质上就是走科技进步的发展道路。在乡镇企业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必须把科技改造为作为一 项战略措施来抓:

(1)更新改造现有设备。在更新改造中引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引进预先要考虑所进设备的配套性,否则,既使高效益的设备,如备与企业生 产不相适应,其高效益也发挥不出来。其次要考虑所进设备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引进设备的前提,否则达不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 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改造现有设备、优化设备性能,促生产增效益。

(2)建立科研阵地,抓新科技开发。有条件的乡镇企业,也应建立科技攻关机构,增加科技 资金的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提高技术进步和投入产出比率,并且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研究试制出新产品,或引进新项目,使新产 品在使用价值和精美程度上优于市场同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抓人才资源开发。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含量高低的竞争,而科 学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一要坚持就地取 “ 才 ” ,二是坚持横向联合培训人才;三是大力引进人 才。

   参考文献
   ① 《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前沿系列讲座。
   ② 《中国统计年鉴(1994)》,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版。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