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信息来自:http://www.chinacef.cn/index.php/index/article/article_id/10 · 作者:沈建光 · 日期:21-11-2013

 2013-11-20

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主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上周末发布,其中,财税改革被单列一章,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财税改革的三大方向,即改善预算管理、完善税收制度、理顺财权与事权,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经济改革,也涉及到民生问题与政府职能转变,是诸多改革能否有效推行的重要保障。当然,决定未对市政债、政府官员考核方式做出明确表态,显示相关改革仍是改革难点,未来如何为地方政府关后门的同时开前门,以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在实施中仍面临重大挑战。 

具体来看,约束预算管理被提到了首要位置,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妨来看几个例子:

 一是地方政府年底突击花钱广受诟病。回看以往的财政收支数据不难发现,1995-2012年,每年11月中国财政大多保持盈余抑或小笔赤字,近三年,前11月财政累计盈余分别为5148亿元、8353亿元和4008亿元,而进入12月,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导致最终全年都出现财政赤字,分别达到10000亿元、8500亿元和8699亿元,这说明大部分赤字与年底突击花钱密切相关。

 二是公款消费问题严重。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本月14日发布《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近一半。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公款消费有关。实际上,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增加、少数官员及亲属的肆意消费、习八条提倡节俭后餐饮消费大幅下降均可以说明当前公款消费金额巨大。 

三是民生方面支出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中国目前医疗占GDP比重不足5%,而全球有20余个国家这一比例是两位数,中国该项排名在全球属百名以外,为落后国家。

 上述年底突击花钱,公款消费、民生投入相对较低等事实折射了当前预算制度不合理、预算执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强化预算约束,不仅是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突击花钱带来的浪费与规范官员行为,控制和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增加公共服务与民生支出,确保财政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财税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样联系紧密。三中全会首次提及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非此前的“基础性”作用,是对市场作用的强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政企分开、公平税负,有助于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强势地位,促进国企与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而会议提到国企收益上缴公共财政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比例也超出市场预期,有助于做到真正体现还富于民。

 此外,财税改革也有助于缓解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资金困境。不妨来看如下数据,当前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亿,而这其中大部分人无法享受与城镇市民相等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的覆盖率极低,居住环境较差,2.6亿进城农民工中,32.3%依靠用人单位提供集体宿舍,10.4%在工地工棚,19.7%与他人合租住房,而在城镇拥有自有住房的农民工只有0.6%,且近两年这一比例仍不断下降。另外,当前全国还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3581万的城乡流动儿童,两者规模相加近一亿,且每年还以一定的速度在扩大,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未来推动要素平等交换、打破户籍制度,推动公共服务等改革都需要财税改革为城镇化解决庞大资金缺口。从本次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财税改革强调未来部分事权上收中央,推动房地产税合法化有助于为城镇化解决资金来源。 

但是,也应注意到,以往地方政府依靠卖地收入造成了当前房地产风险急剧,地方行政干预决策随意等问题仍然突出,但会议并未对市政债发行做出明确表态,且在规范政府行为方面也缺乏描述,说明未来如何推行“关闭卖地后门”的情况下“打开发债与征税的前门”,以及在执行中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仍是难点。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未来十年描绘了全面而深刻的改革蓝图,其中,财税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未来能否释放红利重在落实。预计伴随着财税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项改革协调推进,中国有望继续释放增长潜力,支持未来五年的稳定增长。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