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政策及其启示
信息来自:人民网 · 作者:田德文 · 日期:28-06-2007

2007-06-27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5917348.html  

近年来,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组织广泛地介入了成员国的就业与社会政策事务,在欧洲福利国家改革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2000 年,欧盟提出了推动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的基本思路,建立了一套新型的政策体系,在促进社会凝聚、增强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社会价值与政策改革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公民提供 “ 从摇篮到坟墓 ” 的全方位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这种制度不仅极大 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社会稳定,而且为其高质量的劳动力再生产创造了条件,使欧洲企业在世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上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从根本上说,这种 “ 福利 国家 ” 制度存在的基础是西欧国家在世界高端市场上长期占据强势地位、高比例占用全球资本与能源、对国内市场实施行政保护、通过税收和法律手段对企业行为进 行限制等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竞争愈演愈烈,资本、技术、产品和人才的全球流动日益增强,这就动摇了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生 存基础,使其普遍面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人才和资本严重外流、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同时,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使西欧 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出现了很多制度性问题。此外 , 人口老龄化和单亲家庭不断增加等社会因素也加重了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负担。因此,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 始,欧盟成员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社会政策体系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欧盟是一个 “ 福利国家改革的共同体 ” 。但长期以来,就业与社会政策一直是成员国的内政,在联盟层面上只采取了一些辅助性的行动。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成员国普遍要求联盟在这 一领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 2000 年,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首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社会政策目标,声称要将一体化的欧洲建设成为 “ 世界上最具竞争力 与充满活力的知识经济 ” 、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同时建立更大程度的社会聚合。欧盟委员会随即制定了相应的《社会政策日程》,提出了 实现 “ 欧洲社会模式 ” 现代化的目标与原则。同年,欧盟尼斯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计划,标志着欧盟在社会政策领域中采取的行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概 括地说,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肯定西欧国家推崇 “ 社会公正 ” 、 “ 社会平等 ” 、 “ 社会团结 ” 与 “ 社会和谐 ” 的社会模式的合理性。二 是强调必须对这种社会模式进行调整与改革。要增强原有社会政策体系的适应性,在经济全球化、新技术发展、人口老龄化等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从欧盟的角度说来,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这种提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强调 “ 欧洲社会模式 ” 是成员国 “ 共有社会价值观念 ” 的产物具有多种意义。 首先,以其作为一个划分 “ 我们 ” 和 “ 你们 ” 的标准,不仅强调了老成员国 “ 成熟社会政策体系 ” 的正确性,而且为新成员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制定了方向,这对于全 面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将 “ 公正 ” 、 “ 平等 ” 、 “ 团结 ” 等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社会价值作为 “ 欧洲 ” 的 “ 特性 ” ,不仅有利于增强联盟 在成员国公众心目中的合法性和亲和力,而且有自我标榜优越于世界上其他 “ 社会模式 ” 的潜在含义。再次,这种提法是在成员国进行福利国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来 的,在联盟层面上肯定原有制度体系的价值、确定改革的方向与范围,无疑有利于在公众中打消关于 “ 欧洲社会模式美国化 ” 的疑虑,对保证各成员国社会政策调整 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其二,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在实践上的重点是 “ 现代化 ” 。在这个口号的引导下,欧盟从理念和制度上全面介入 了成员国的社会政策改革进程,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在社会政策改革的理念上,欧盟强调成员国的改革措施应以适应全球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对新 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为主要目标,使社会保障制度从 “ 消费型 ” 向 “ 投资型 ” 转化,成为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 生产性要素 ” 。经过几年的 实践,欧盟已经将这种思路落实为一系列政策。例如,倡导成员国将解决失业问题的社会开支拿出一部分用于对失业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 力;鼓励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计划,使雇员在就业期间 “ 终生学习 ” ;在解决妇女和青年就业问题的时候,对企业采取一些政府补贴的手段,将福利开支用 于增加就业等。总的来看,欧盟推行的社会政策改革理念是实行就业优先,同时增强社会福利制度的针对性。用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来说就是, “ 帮能工作的人工 作,给不能工作的人保险 ” 。

目前,社会政策改革仍然是欧盟各成员国的内政。但是,欧盟建立了一种称为 “ 开放的协调方式 ” 的制度框架, 从而在这一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发挥了联盟应有的作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尊重成员国在社会政策领域中的差异性,不采取统一的和强制性的政策指 令。另一方面,联盟在社会政策改革的各主要领域中都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成员国之间具有可比性的 “ 标准化 ” 信息交流与情况通报体系。 这就使得各成员国在落实联盟相关政策方面的情况 “ 一目了然 ” ,对情况较差的国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 “ 软压力 ” 。从积极的方面看,这种方式对于推广成员国中 具有创造性的政策措施也大有好处,有利于各国在改革过程中进行政策方面的协调、交流与学习。

二、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的启示
我国与欧盟国家在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 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差异性是欧洲国家目前主要想保持其在高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而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市场为主。但 是,尽管存在根本的差异,我们还是可以从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进程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维护本国的经济 竞争力是重中之重。经济增长是保障国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条件,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从这一前提出发。欧盟在推进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的 过程中,毫不讳言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实行了以增加就业、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为主的改革措施,努力变 “ 消极福利 ” 为 “ 积极福利 ” 。与 我国相比,欧盟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水平高、制度完善、覆盖面广,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并非是社会价值观念上的差别。欧 洲是目前世界上劳动力成本最高的地区,即使其在世界高端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此种状况也还是给其经济增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幅度 提高劳动力成本的社会政策安排不现实,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因此,在社会政策领域中,应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需要与现实可 能,循序渐进地建设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绝不仅仅是一种 “ 消费性 ” 的政策,适合经济发展水平的社 会再分配制度、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要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体系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 会政策体系,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企业来说,适度的社会成本并不完全是一种 “ 负担 ” ,它可以降低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粗放使用,增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从而最终促进经济增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的任务已日益紧迫。在国际市场上,应努力将我国的优势领域由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资本和人才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上。而要实现这种 转变,实施必要的社会政策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强调维护社会公正、平等与和谐的价值观念在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在这方面 给予了高度重视,其 “ 社会模式现代化 ” 的根本目标是同时获得 “ 社会道义 ” 与 “ 竞争优势 ” ,使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处于有利位置。欧盟通过强调这些社会 价值观念将自己与美国为代表的 “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 ” 划清界限,将国际经济竞争与 “ 模式之争 ” 联系起来,在潜台词上将对手置于 “ 不义 ” 的地位。对于包括我 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欧盟内部的少数人动辄以 “ 社会正义 ” 的化身出现,在贸易争端中经常提及 “ 劳工标准 ” 问题,试图迫使对手提高劳动力成本或至少作出 相应让步。鉴此,我国应在强调中国国情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对于和谐社会的价值推崇,强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于社会公正、社会平等与社会和谐等人类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念的高度重视和不懈追求。

第四,欧盟推进 “ 欧洲社会模式现代化 ” 进程中的不少具体做法,如通过 “ 软压力 ” 推行自己政策的 “ 开放的协调方式 ” 等,有其长处,可资借鉴。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责任编辑:蒋荣华)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