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信息来自: · 作者:南国农 · 日期:25-04-2015

下面我们主要对素质教育观做一些介绍,因为,素质教育问题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最大热点问题。

什么是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应围绕“三发展”来设计、实施、管理、评价教育、教学工作,以是否有利于“三发展”作为衡量各项工作好坏的标准。

素质教育观是90 年代初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教育观。1993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自那以后,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不少同志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的文章有上千篇,出版的专著有上百种,人们对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也有几十个。但是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能否用简洁的几句话来说明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这仍然是当今不少人心目中存在的问题。

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概念理解的最简洁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正确理解和实施素质教育,最要紧的是记住以下的A、B 两组数字:

◎A321 :

3 :三个字:三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2 :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 ;

1 :一句话: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目标) 。

◎B322

3 :三个误区:

(1) 实施素质教育,否定应试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体系;

(2) 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考试和分数;

(3)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强化课外活动,弱化课堂教学。

2 :两点认识:

(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跨世纪工程;

(2)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 :两条经验:

(1) 注意开发两种潜力(人脑潜力和学习时间潜力) ;

(2) 注意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从1997 年以来,我国对素质教育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与推动,声势与规模都很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整体来看,收效并不理想。有人说:“当前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否如此,值得深思! 值此世纪之初,我们应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进一步组织力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取得显著的进展。

什么是新技术?

新技术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前面已作介绍) 。

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就是现代化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六化三高:

◎六化:全民化、终身化、信息化、个性化、多元化、全球化。

1. 全民化。现代化教育是全民教育。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要向所有的人开放。全民教育的内涵可用四句话来表述: (1)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2) 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是每个人享受的权利,也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 (3) 要给每个人同样机会的教育;(4) 要给每个人同样高质量的教育。

2. 终身化。现代化教育是终身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对象是从0 岁开始的所有的人,而不仅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儿童、青少年。它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服务,为人的终生服务。

3. 信息化。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两方面意义:

(1)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通讯化、自动化。即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通过电话、电信、电子邮件等进行联络,交流信息) 将会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程度将日益提高(用机器设备或系统代替人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现象将会日益增多) 。

(2) 现代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特别是信息能力为重要目标。学生的信息能力主要是:A. 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从光盘、互联网检索、采集信息的能力;B. 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鉴别、筛选、分析、综合,对有用信息用恰当符号进行译码、编码、改造、生成新信息以及储存信息的能力等;C.发送信息的能力, 如在网上发送电子邮件( E-mail) 、建立网页、下载个人资料、进行在线双向—多向信息交流、网上协作性科研等;D. 信息免疫能力。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清除信息垃圾,避免有害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和干扰等。

4. 个性化。现代化教育重视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和形成学生在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动机、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心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要求能为学生享受“量体裁衣”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特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5. 多元化。现代教育是多元发展的,它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规格的教育,以满足人们对教育和学习各种选择的需要。它用Internet信息网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社会道德与生活教育的多元结合。

6. 全球化。现代化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高科技的综合利用,使教育消除了国界,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人类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地球上的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师生可以通过在线翻译系统进行互相讨论和学习。

◎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

1. 高效率。现代化教育是高效率的教育,它能帮助人们在学习上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教育和学习成果。

2. 高效益。它很重视效益,并能产生多种效益:教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它能使受教育者在认知、情感、技能诸方面引起有益的变化,帮助社会成员提高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 高质量。它能帮助人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

什么是新人才?

新人才是创造型人才,非模仿型人才;是智能型人才,非知识型人才。

信息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纵横交错的时代,它需要具有应变能力、创造能力的人才。杨振宁先生在最近的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他说,过去的十年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十年,而这十年也是美国年轻一代在世界基础科学大奖赛中考分最差的十年。为什么考分最差的十年,反而成就了美国最辉煌的十年? 杨先生的评论是,美国人更重视知识的应用,用知识创造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个重视知识的拥有,以“学富五车”为追求目标;一个重视知识的应用,以知识的价值化为追求的目标。一个是重视学科竞赛明星;一个是重视科技创新能手。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培养哪种人呢?这仍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以上,我们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教育、新人才作了一些阐述。用六种现代教育观、三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六化三高,培养创造型人才,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这就是新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

(二)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创新人才(创造型人才) 的基本特征?对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介绍三种。

1. 创造型人才需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

(1) 具有广博的知识; (2) 具有个性特色; (3) 善于独立思考; (4)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

2. 创造型人才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 全面+ 个性。既是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

(2) 人脑+ 电脑。既善于用人脑,又善于用电脑。

善于用人脑,就是能做到左右脑并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智。美国著名脑生理学家、1991 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罗杰尔•斯佩里说,整个大脑的两半球,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只有双轮同步运转,车子才能前进。人的大脑,只有左右脑协同运作,才能发挥出它的聪明才智。

善于用电脑,即不仅会操作电脑,而且能用电脑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 智商+ 情商。既有较高的智商,又有较高的情商,是智商和情商和谐发展的人。

3. 创造型的人是具备以下基本素质的人。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五点殷切希望,也是对创造型人才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在这方面,新世纪头十年,我们要做好的事情,主要有两项。

(一) 不断完善“三件”建设

“三件”建设就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设备、设施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课程、教材的建设,潜件建设主要是思想理论、方法的建设。这三件建设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互相制约,都很重要,缺少任何一件,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都难以解决。

20 年来,我国中小学的三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硬件方面,据1999 年底的统计:

普通电教室(三机一幕) :经济发达地区已基本普及

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165 万台

中小学计算机教室:10 万个

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数:3000 所

(统计数据截至1999 年)

在软件建设方面,制作了数以万计的电子音像教材,以下是截至于1995 年的统计:

幻灯投影教材             8. 3 亿张

录音教材                 1716 小时

录像教材                 1708 小时

计算机课件               28 万张

光盘教材                 3. 9 万张

  在潜件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以下几种现代教学模式:

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及卫星传播授课模式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模式

三件建设中的问题

主要是三件建设不同步,重硬轻软忘了潜。反映在近年来对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上,这种现象也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

近年来,我国各级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网络教育的热情很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互联网不是“围城”,在这里,外面的人想进去,而里面的人却不想出来。开展网络教育是大势所趋,一切可能的学校应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应少一点犹豫,多一点参与、探索。对于以上说法,大家都是赞成的。

但是对如何开展网络教学,到底建什么样的校园网,豪华型的,还是普及、简易型的,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对网络系统的建设,采取哪种模式?在这些方面,大家的想法和做法都有所不同。

关于网络系统建设采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

(1) 建网—建库—建人。先建网,再建库,后建人(人员培训) 。

(2) 建人—建库—建网。培训在先,建库在先,最后建网。

(3) 三建同步。建人、建库、建网同时进行。

第一种模式,先建网,再建库,后建人。把系统建设的经费,85 %用于建网,只有15 %用于建库、建人,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结果往往是网建起来了,有了路,但路上无车(或车少) ,车中货少,货中精品少,产生不了价值,造成了浪费。第二种和第三种做法比较可行。

当前“三件”建设的重点

1. 校园网建设———“校校通”工程

2005 年以前:东部地区县以上和中西部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中小学上网。

2010 年以前:全国90 %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上网。

2. 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001 年以前:高中和大中城市开设。

2003 年以前:经济较发达地区初中开设。

2005 年以前:所有初中及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小学开设。

3. 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4.

(二) 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做好这件事,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弄清几个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

主要指在六室(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计算机室、微型电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 和三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环境下。

创新教育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创新意识: (1) 强烈的好奇心; (2) 旺盛的求知

欲; (3) 积极的进取心。

创新精神: (1) 拼搏——不断攀登新高峰; (2)开拓——不断进军新领域; (3) 发展——不断追求新品质。

创新能力: (1) 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2) 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探索、发明与开发的能力。

模式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通过建立模式,可以用简洁的方式说明复杂的问题,使经验的总结具有理论性,又使理论具有可操作性。模式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与桥梁。

模式的形成有两种方法: (1) 由概括实践经验而成的归纳法; (2) 逻辑生成的演绎法。前者叫归纳模式,后者叫演绎模式。两者的不同如下表。
 
 
现代教学模式的建构,一般是以建构演绎模式为主,归纳模式为辅。

2. 实验过程规范化

实验有五个基本环节:选题、提出假设、进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效果做出结论。对这五个环节,都要做得很认真,很规范,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3. 实现三种现代技术与课题研究的整合

要把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 融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整体。整合不是综合,不是“盖浇饭”,而是融合,是“扬州炒饭”。

4. 重视已有的成功经验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我国普教领域开展过多次大规模的电教(现代教育技术) 实验,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 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8.

[2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那、刘雍潜等译. 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 .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4 ]董玉琦. 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文集(第一集) [M] .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5 ]南国农.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黎加厚. e2Education :电化教育的新定义[J ] . 电化教育研究,2000 , (1) .

[7 ]陈至立.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 中

国教育报,200021126.

[8 ]温涛. 探索现代IT教育[N] . 中国教育报,20012724.

[9 ]中国视听教育学会主编. 新世纪、新科技、新学习[M] . 台湾书店印行,2000.

[10 ]兰祖利•里斯. 丰富教学模式———一本关于优质教育的指导书[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11 ]郭良. 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2 ]丁钢.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选自《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总第100期)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