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更多有创意人才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植建成 · 日期:13-01-2011

2011-01-12

政府拼经济,先是划定了 9 项重点领域,这本来就很考人民记性了,后来又推出了 18 项大计划,再后来又是 19 项,配上一推天文数字,我顿时有回到中学苦背三角函数的错觉。

然而,这些计划中,不乏一些吸引眼球的关键字:捷运系统、医学城、保健城、金融区、石油终站、核电厂、渡假别墅等等。

这些看似繁华的大型建筑的后面,都突显大马政府多年来对国家发展的看法:相信一连串的工程是推动经济成长最主要的方法。

这显然是对凯恩斯主义的一种迷信。美国人在上世纪 30 年代大兴土本,是为了挽救高企的失业率,以大型工程来创造就业需求,让经济成长回到正常的水平,这是短期解救经济不景气的一帖重药,它是经济的止泻药,并不是维他命。

美国人知道,真正对经济成长有长期效果的维他命,是人类的那颗脑袋,而不是建筑所需的水泥。因此他们注重教育、措才,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他们的大学就读,并设法留下最优秀的人。

因为有创意的人才,才能够迅速应变、除旧布新、引领潮流,美国经济的优势就是由这样的组织或个人创造的;微软、 IBM 、英特尔之前做到了,谷歌、面子书、苹果当然也行。

在一个机会均等的国家,那些想要致富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自行创业,有才干的人都想去“创投”。不像那些经济不公平的国家,想要致富的年轻人,反而是加入政党攀关系,希望能拿到未经招标的工程,真正有才干的人只能去“撞头”。

一些亚洲先进国,注重脑袋的程度,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新加坡的亚细安奖学金,把本区域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第一流脑袋,都吸纳过去了。新加坡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亚洲的两个金融重镇,靠的是低廉的税制、公平的制度、对人才的包容,因此才可以保持智慧型的人力市场。

对新、港两地来说,大型建筑或工程,向来都只是繁荣的结果,并非繁荣的原因。

大马在马哈迪执政时期,就已过度迷信大工程了,但现在谁能告诉人民,双峰塔的办公室出租率是否过半?当年成龙推介的“大马电影城”现在在哪里?停工超过 10 年的人民广场是否成了首都的新地标?

星洲日报/六日谭 作者:植建成 媒体工作者 2011.01.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