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潘健成:人才出走取经团队回国更有成
信息来自:东方日报 · 作者:林淑芸 · 日期:03-08-2011

 2011/8/2

随身碟晶片研发人之一的科技企业家潘健成认为,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才“出走”不见得是坏事,重点在于出走后的人才,是否愿意回来参与国家发展。

潘健成说,许多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向前进走时,必然要学习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国外的文化要怎样引入?你不可能鼓励他们移民过来的嘛,一定是叫自己的人过去那边,去求学、工作,慢慢把文化带回来。”

他建议,我国政府参照中国政府在 2000 年初的做法,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以几个回国创业成功的例子,掀“海归”潮。

“如果有几个成功的故事给人模仿、参照,吸引力就会变更大,精英、人才们就会开始往正面的方向去思考、去部署回国创业的大计;若人才出去之后会回来,相对地可以带给这边更多的知识、技术及带动繁荣的环境,这是好事。”

家始终在马来西亚

在台湾打造出科技奇迹的潘健成点出,人才出去不见得是坏事,只是若一个国家的人才一直出去而不回流,证明别的国家待遇比较好,国家的前景就暗淡,政府要想的是,应该要做什么事,让人才愿意“海归”。

潘健成也是群联电子董事长,他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受询及国内开始出现人才、精英移民的现象时表示,“移民”这 2 个字从来没有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他甚至敢说,许多留在国外做工、事业有成的大马人也想说要回来,因为家始终在马来西亚,可是谈到回国发展的话,就会想到回来能做些什么?

“你问我现在会不会回来?我为什么现在要回来?我留在那个地方(台湾)可以做更多东西嘛,回来能做的东西反而有限。”

潘健成点出,人才单枪匹马回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但若是一支大马团队冲出海外学习三五年,之后回国创业,就有一定的冲击力,至少可以带来一种“新的工作风格”,因此他不会一个人回来,而愿意资助、培养一个团队回来。

他冀望本报能协助传达一个信息,即拥有电子相关资格的我国大学或研究所的本科生,若有意愿要到台湾学习新科技的话,他们的企业会优先录取。

潘健成表示,一名从大学或研究所毕业的优秀科技员工,若要能在公司能扮演一定角色的话,快则一年、慢则三年,以企业长期发展来看,这是值得花费的人力投资。

他说,人才回流当上班族,没有太大实际意义,若是组一个团队回来,则有发挥的空间,就有改变、提升及打造企业未来的力量。

他直言,大马的天然资源相对富饶,人民无需全力冲击,亦可安居乐业,但在天然资源相对贫乏或企业先进的地区的人民,则抱着“不努力,就没饭吃”的思维来工作,在领高薪的当儿,也为工作付出良多。

“要注入新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要有一些新元素,有到过国外竞争的人回来就可以了!”

别让贪腐丢了国人面子

在宝岛创出一片天空的潘健成说,惟有马来西亚强大,在国外的子民才会觉得有面子,但每逢面对新加坡人笑称“塞几张,就没事”的调侃,他就会觉得很丢脸。

潘健成说,他在国外面对全世界的客户时,都强调本身是马来西亚公民,并鼓励他们到马来西亚来观光旅游。

他说,大部分的客户对大马的印象属于正面,另有小部分有埋怨说,我国有过度强调种族之嫌,但他有向海外的客户解释,这些属于思维上的问题。

“但有一件事,就是跟新加坡人见面时,几乎每个新加坡人,会笑称‘我去你那边开车,开歪了也没关系,反正停下来就是塞几张嘛’……这些都是公开讲的啊,我能不觉得丢脸吗?”

潘健成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分享上述的经历。

大马人肯吃苦留好印象

在潘健成的眼里,留台工作的大马人最大的特色就是肯吃苦,特别是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比一般人更珍惜出国读书、工作的机会。

他说,在国外工作的大马人,一般给人的印象都不错,特别是受华文教育的学生,比别人更多一份谦虚学习的心态。

群联电子的 5 名创办人中,有 2 位是大马人,除了潘健成外,另一位是欧阳志光。潘健成不讳言,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较肯给大马人机会,公司目前有 37 位大马籍员工,并以留台学电子的工程师占多数。

他指出,他们喜欢聘请新手,并花时间去栽培成才,反而不太喜欢聘请有数年工作经验的员工。

“我们是觉得,现成的员工,既然他会来,他同样也会走……除非那个员工的能力不错、个性好,并认同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么我们欢迎,若他纯粹来当跳板、要赚钱而已,那么就算了。”

他不认同,中生代对新生代能力不足的说法,因现代年轻人技能不错,只是吃的苦头没有上一代多,导致抗压性较低。“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草莓族的,有时候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家庭比较富裕,遇到困难的话,父母可能会帮忙解决,抗压性可能没有那么强,但每个人都要历经磨练。”

他说,一个人要成功,不只是眼光,心态更为重要。

潘健成:各族合作,能创经济奇迹

潘健成说,只要国家领导者有决心,短短 10 多年的时间,足以打造出“经济奇迹”,特别是我国发展至今,某个程度上已达贫富均衡的社会,更应该“海纳百川”,让各族不分彼此,打造出更发达的社会。

他认为,国家要迅速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内所有人力及物资,不能因肤色关系,硬把人才给压下去。

“如果要去中国或新加坡发展,我宁愿回来马来西亚,毕竟这里是自己的家。为什么有很多人去邻国工作?这是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机会大,收入比较多,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潘健成认同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提倡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但点出问题在于,领导人是否有决心、顶住压力,去完成不看肤色,公平竞争的目标。

潘健成说,每个国家或社会永远都存在思想两极化、较为极端的人,在台湾也有绿营、蓝营之分,作为一个政府的班底,就要去思考对国家最好的体制。

他以台湾在 70 年代的情况为例子,指当时的台湾是牧农社会,政府后来招揽一批精英,如李国鼎、孙运璇等人,来推动台湾经济转型,成功创造出“台湾经济奇迹”。

“这批精英有远景、没有太多个人利益,一切以国家为主,当时所做的事,不见得人人支持,但最后在历史留名。”

他说,在功利社会里,纯为国家做事,顶住很多压力去完成前瞻性的事,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但国家在转型期间却需要这样的人,完成改革使命。

潘健成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以投资者的眼光来看,我国整体商业环境算是平和。

他直言,“土著固打制”多少影响到商业环境,惟他认同,政府要保护当地居民工作优先权的立场,只是在保护的当儿,不应该过度强调肤色。

他分析我国周围国家发展的情况,即印尼近期表现不错、新加坡的商业环境更强、越南不断在进步、泰国即使近期很乱,产品的工业能力也不差,若大马无法展示优势,就会被比下去了。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