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是人才输出国? 人才外流响警钟
信息来自:这是大马 · 作者:符瑜玲 · 日期:20-08-2011

2011 年 08 月 18 日

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是一个普遍趋势,而我国人才外流,虽不是新的课题然而情况却是愈来愈严重,不得不视为警钟。

大马国人对这国土存着“恨铁不成钢”爱恨交织的感情,我们坐落在避过天灾的天然屏障,拥有了世界大国所没有的天然物资,但一切决策竟是靠政治挂帅。以致有人说,“我们在外国,也须面对很大的竞争,作更多的努力,但总比留在不讲道理,没有公平的环境生活来得舒服多。”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指出,马来西亚人才流失的情况,相比过去 10 年增加了 68%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技能人才,逾半流往新加坡。从 2000 年至 2010 年之间的人才流失当中,新加坡吸纳最多的大马高等教育人才,达 12 万 1662 人( 54% ),接下来是澳洲 5 万 1556 ( 15% ),以及美国 3 万 4045 人( 10% )。

大马人才留在外国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方面的诱因和缺乏社会公义,其中有三分之一受访者认为“外国能获得更好的工作”,一半受访者认为“外国薪资与福利比较具有吸引力”。当然,缺乏绩效和不平等颁发奖学金推动人才外流和阻止人才回流,让外流大马人才中,以非土著为主。

环看一批又一批靠着“大马培养,外国制造”而取得国际地位的专业人才,可以大胆预测,若大马再不能以更开放的姿态,采取积极可行的应对措施,国际一流学府靠着丰厚奖助学金和优渥薪金合约作为招揽人才的卖点,最终无可避免,让我国彻底成为专业人才外输的国家,甚至走入了“人才赤字”的死胡同。

“恨铁不成钢” 李宗佑:这里没有平台

在 2011 年成功获得南洋理工大学数学物理系学士文凭后,目前接受大学聘请成为助教的 2007 年钟灵中学毕业生李宗佑,越洋接受访问时表示,个人文凭受承认是他主要考量,但最大还是对大马“恨铁不成钢”的感情。

“如果大马很争气,学子就不会千方百计,到其它国家,让别人来肯定自己。”他不介意把在国外所学的知识和国人分享,但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分享平台。实际上,他首个选择是香港,但因成绩不是最优秀,在衡量过需承担的学费和开销后,才选择到与我国环境、文化大同小异的新加坡。

新国政府提供逗留新国服务 3 年换取 3 年学费津贴合约的方式,间接让学生免除“毕业就是失业”的忧虑。“最重要,只要到新国注册的任何一家公司工作,都可履行这份合约。”正为一年后申请博士做准备的他,没在当地寻找其它就业机会。毕业后,与新国政府合约届满后,如果新国有不错的发展机会,他会继续留下发展,“但决计不会放弃我的国籍来换取在新国更好的待遇。”

吴南财:缺多元化政策 如何留住人才?

政府再不出招,国家将“人财”两失!吴南财认为,若国家施展多元化政策,将可留住更多人才!然而,大马最大的败笔,是国家缺乏包容性、多元性政策,导致大马人才外流,若有关问题不加以改善,我国发展将会停歇不前。

最近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许文辉学术奖”的槟城钟灵生吴南财受访时认为,若国家施展多元化政策,接受及包容不同价值观、各族人才等,必定可鼓励多方面专才留下,“若能提供适合的环境让大家发挥所长,其回流率相信会更高。”

他建议,若可把不同的人才安置在合适的地方或专业领域,可让更多元的价值互相融合,届时将创造更好的环境。他说,在大马的待遇肯定与国外有差别,最吸引大家回流的原因不外是,对祖国的那份情怀,他认为,祖国情怀是大家回流的原动力。

他说,本身曾与身处新加坡的槟城人聚会时,大家都有同感,若国家有需要,都会考虑回国服务,然而必须考量其他因素,如环境、国家政策等。他说,这群大马人无时无刻都会记挂家乡的一切,无论课业有多忙,大家都会抽时间回家。他表示,若有机会,本身也打算回国服务。

方崃兴:给他鱼吃不如教他钓鱼 留学国外让孩子成长

钟灵家协主席方崃兴认为,文凭承认肯定在衡量的范围内,但让孩子到国外留学的初衷,最大的考量在于“给他鱼吃不如教他钓鱼”观念。

他曾经遇过不舍得放手,从孩子的学习科目到深造都干预的家长,“家境不错,孩子表现优秀,因为坚持要孩子待在身边而拒绝让孩子到国外的也有,可是身为父母不能一世人都看着他和帮他成长。”

他个人建议,如果家长有能力应把孩子送到国外,让当地文化的差异、生活必需靠自己的挑战,绝对可让孩子更独立成熟。他本身曾经和到国外 2 年时间转一圈回来的孩子接触,确实和在本地留学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异。“国内太靠近了,孩子一通求救电话,父母驾车或搭内陆班机就可抵达的距离,孩子是不会成长的。”

吴文宝:遇不公平环境 让人心灰意冷

马来西亚国民型华文中学校长理事会主席吴文宝表示,赋予决策领导权、升职是留住人才的方法。顶尖的人才在一流的国际学府接受一级的教育,而我国正缺乏高科技人才施展才华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上只能屈居副手或只能听令于非专业的领导层诸多限制,必然让人心灰意冷再度选择出走。

或许有说不公平的逆境可以激发华社靠自己冲出重围,但他认为,这种情况只适合在求学阶段,一旦进入社会工作领域面对不公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挫折感,最终还是会让人离开。

“我们还是可以正面角度面对走出的人才,至少更多本国大学的名额被保留,让经济受限的中等和中上素质的学生还是可获得大学资格。虽然国际大学提供学费全免的奖学金,毕竟名额有限一般上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会得到,要走出去还必需看家境经济情况能不能允许。”

留台生扬升至 5 千人

自 70 年代开始就扮演着大马人才培育站之一的台湾,即使当时文凭不受承认,但大马人才外流到当地情况和其他国家相比是不遑多让。

槟留台同学会署理会长陈和合透露,大马在籍留台生于 70 年代至 80 年代高峰期达 3000 人,纵使人数一度因当地政治局势下跌,但最近已经扬升至 5000 人。他重申,这个数据也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不乏大马人在当地毕业后因表现优秀直接受聘成为教授、研究员和医生,只是这些人未曾曝光。

他说,早期台湾国私立大学还没有完全对外籍生采取开放政策就已经有 3000 人到当地留学,也因为大马生近年来在当地留学都包办前 10 名的佳绩加上开放学额给外籍生政策鼓吹下,大马已经成为当地海外教育宣传重地,“近 4 至 5 年来,当地的国私立大学更不惜砸重金,打出免学费或所有费用全免的优惠,就是要招徕到本地学生到当地留学,今年到大马的台湾教育展团的国私立大学有 74 所。”

自 1996 年至今,大马公共服务局总共承认台湾 8 所大学的 8 个医学系、 7 个牙医系及 3 个药剂系,于 2004 年也承认台湾工科文凭,间接让当地 400 个与工科相关的科系获得承认确实令人鼓舞,但他认为除非是有意在政府领域服务,否则台湾文凭承不承认不需看得太重。

“能到台湾留学实际上也不注重在文凭承不承认的范围,对于能不能学习到当地专业技术并学以致用才是重要,看看过去到现在,不少大马留台生成功在国际企业出任高职也很少面对失业的情况,反观大马大学生就是因为没有学以致用才面对失业的困扰。”

钟灵生闪亮国际舞台

大马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其中以钟灵国民型中学校友声誉响彻云霄,无论是刚获得新加坡总统纳丹亲自颁发证书及书卷奖的钟灵中学优秀生吴南财,还是成功为我国争取到首枚国际奥林匹克物理比赛金奖,即将到北京大学的钟灵中学毕业生周国伟,实际上早在更早的年代,钟灵校友成功为我国缔造一次又一次在国际的记录,且看以下的名单就略知一二。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