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人才都到哪里去了?
信息来自: 南洋商报 · 作者:林资强博士 · 日期:16-11-2011

2011-11-14

根据相关报道指出,我国的专才和创新人才已严重流失。许多人要问:十几万的人才为何不见了?

人才都是国家所急需的, 为何会“不见”了呢?我国果真没有发展的空间吗?外国的月亮真的是那么圆吗?大马人才的前途在哪里?人民对国家的信心又如何?一个马来西亚政策真的有希望实现吗? 2020 年宏愿是否会落实?随着充满变数与挑战激烈时代的来临,我国人民应该如何面对呢?

记得东海岸某位友族曾以同情的口吻坦然说道:“我儿子拿了几个 A ,现今正在某某大学读医科。然而,我知道你们华人的孩子,就算拿到十几个 A 都无法申请到念医科系。”接着,他嘱咐儿子一定要认真学习,在实习当中磨练,以便将来成为好医生。

身为友族的他,晓得世面上多半诊疗所都是华人经营,不过,此景恐怕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

放洋人才担心大马治安

友族接着又说,原本想到市场和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打算到印尼或中国投资,那里人口庞大,政策还算稳定。看来友族们似乎对近年来频频发生的种族偏激言论,例如丢山猪头、牛头、焚烧教堂或祈祷所等事件感到厌倦。除此以外,加上刚刚出炉不久的第十大马计划,政府依然保持 30% 土著股权政策一事,友族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因为它只会让一个民族更落后,更无所作为。

友族一并提到,大马治安相当糟糕,虽然警方的数据有显著进步,但毕竟那也只是官方数据而已,人民每天都在生活,眼睛也都是雪亮的,心中更是比谁都还清楚。

我有几个亲戚的孩子都在英国、美国、澳洲以及加拿大求学,听说一旦毕业之后,都不太愿意回国。我想,已经拥有三个孩子的我,是可以理解他们的想法的。

由此可见,父母亲们除了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之外,治安与政治也是考量之重要因素。

钱学森至死仍忧人才欠缺

此外,犹记得不久前当我在北京出差时,传来伟大科学家、有中国“核弹航天之父”之誉的钱学森老先生逝世,享年 98 岁,获悉数万群众自动自发聚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钱学森送行;有幸得知温家宝总理几年来数次探望钱学森,而钱学森向他谏言,批评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病。钱学森希望中国未来的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工作者的艺术修养能结合起来,以便开拓科学创新思维,为国家付出一份绵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温家宝总理顺便提到一段有关钱学深在晚年期间,数次向他反映的顶尖人才缺乏的问题。温总理说:“我曾多次探望钱学森老先生,向他汇报有关科技工作,然而,他却对科技报告没什么意见。他说你们都做得很好,他没有问题,也没有意见。接着,他就转换话题提出一个影响中国未来深远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现今我们的学校总是培育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番话令温总理深受感动。中国能孕育出那么一位既优秀,又对国家人民具有贡献的科学家,这是中国全体人民的福气,也是中国人的无限骄傲。温总理认为,钱老先生不单学问渊博,晚年还忧心中国未来人才的展望。对此,温总理感慨万般。

忧国忧民主动听取谏言

是的,反观我国马来西亚,不难发现的是,我国基本上什么都有,就是缺乏高素质、顶尖优秀的人才。除此以外,国泰民安、种族和谐,也是值得马来西亚全体人民珍惜的好文化,要不然,不知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要达成先进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地位,高素质人才和全民教育是唯一途径,也是不二法门。

我国有像温总理这样爱国爱民的领袖,主动谦卑听取谏言来治理国政的领导人才吗?我们又是否有像钱学森如此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忧国忧民,崇高精神感恩图报的人民吗?这令我想起在美国念硕士期间,有位美国朋友多次问我留了保险金没有,我即刻回答:“分毫美金都不存。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是马来西亚人,根本就没打算在美国住上一辈子,留下保险金有何用?”

你认为呢?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