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留住人才策略
信息来自:星洲日报 · 作者:林明华 · 日期:10-02-2012

2012-02-07

新加坡前副总理、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创党主席杜进才,于农历年十二在睡梦中安详逝世,享年 90 岁。有关杜博士的生平和其生前的光辉事迹,媒体上有相当详尽的报导,比较引起我注意的是这几项: 1921 年 12 月 10 日出生于马来亚霹雳太平市;在霹雳受中学教育;毕业自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远赴伦敦大学及英国皇家医学院深造;回新后,任教于马来亚大学医学院。

是的,和新加坡很多早期的政治精英一样,杜进才原是马来亚人(当时马来西亚还未组成)。事实上,早在独立之前,新加坡就已成为国外人才的驻足点。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坦承透露,当他在 1959 年第一次组织内阁时, 9 位部长中,只有 2 位是新加坡出生的,甚至到了 1982 年,除了唯一的例外,他的所有资深同僚都不是在新加坡出生的。大部份法定机构的董事长也是来自外地: 60 年代占 71% ;到了 1980 年时,还有 61% 是外地来的。

直到今天,新加坡仍保存著这个“传统”,如一块强力的磁铁吸引著各国的人才。所不同的是,在独立前,新加坡是因为她是东南亚的教育中心,所以自然而然地吸引住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优秀生(杜进才就是在那个历史阶段进入培育新加坡精英的莱佛士学院);独立之后,新加坡则是有策略的引进大批专业人士,如经理、工程师、会计师、银行家等,让他们进入各领域的领导核心发挥所长,以借助他们的专业才华,加速新加坡的经济成长。

新加坡政府深知单靠国内人才无法使国家走得更快更远,所以她很早就把眼光投向国外,她在海外设立了多个“联系新加坡”联络处,在全球各大城市招聘人才,目标包括了科学家、艺术家、资本家、政治家甚至运动员,以增加她的人才库。她也设立了政府奖学金(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所),把中国、马来西亚、印尼、印度甚至欧美最优秀学生吸引到新加坡来求学、深造。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外国人必须和新加坡政府签订一份服务协议,并在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 3 年。

可以这么说,新加坡今天的成就,是和她一贯以来实施的开放人才政策,并成功的把像杜进才这样的人才“留”在新加坡分不开的!这是她的成功之道,也是值得小国学习的经验!(星洲日报/一心不乱 作者:林明华《星洲日报》副总编辑)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