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210:我国晋“去工业化”阶段 攀上高价值链服务业
信息来自:南洋网 · 作者:许晓菁 · 日期:28-12-2015

2015-12-28

从以工业为主,走向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文明阶段,被称为“去工业化”。我国目前就正处于去工业化的阶段。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仍然停留在这个阶段,原因有数项,例如服务业产能有待提升、未攀上更高的价值链一端、科技工艺资讯应用不足等等因素,导致服务业未完全发挥效益,对经济贡献比重未达到先进国的水平。

服务业种类繁多,有传统和现代行业。

传统服务业,是属于个人服务性质,例如零售业、酒店、餐饮、教育、保健、交通、政府、公共服务。

而现代的服务业,属于非个人化服务性质,如资讯工艺科技、寿险、通讯、企业相关服务等等。

现代化服务业以智能开发为资本,贴近现今人类生活形态和需求,因此加强现代化服务业的比重,加入资讯、工艺、科技,以及技术性元素是有必要的。

虽然我们一般把经济定制为三个行业,但是各个行业并不完全独立。

工业和服务业有着紧密关系,互相关联,少了任何一方,经济活动都无法成立,例如汽车工业和维修服务业的关系、体育馆建筑业和体育、娱乐休闲服务业的关系、医疗产品和医学研究发展的关系等等。

工业必须有各项服务业的支撑,生产线方能运作,有些服务业存在于工业之内,例如产品设计、广告、法律服务等等。

创造800万个职缺

有些服务业则扮演外包商的角色,提供客制化和制式化服务给工业,如银行、电讯、交通、警力、安全服务等等。

从原有的服务业和相关行业中,提升附加值,带来更高的价值链,可以让该行业提升产能、减低营运成本、变得更具竞争力,是目前很多服务业业者需要进步的方向,也是整个国家迈向高收入国的挑战之一。

在第十大马计划下(2010年至2015年),政府预计有总值446亿令吉的新投资是用在服务业以达到其对GDP的比重目标。

在我国“服务业大蓝图”中也有指,服务业是现今经济的主导,2014年,服务业创造了800万个就业机会,并贡献了我国55%的国内生产总值。

到了2020年,服务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目标将提高至58%,从2016年至2020年,将按年获得6.7%的增长率。

而服务业出口则放眼按年增长6%,到2020年将占国家总出口的15%。

研发创新突围

攀向高价值链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研发和创新,透过脑力激荡、科技运用,让更新、更适合市场的产品面世,是直接提升附加值的方法。

因此,申请专利权,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可以为提升公司价值而采取的行动,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可让企业有更好融资条件。

此外是设计与形象。它有别于传统的组装和制造业,设计可以让产品的形象鲜明、独特,提升市场的辨识度,在各项类似的服务中鹤立鸡群。

再来就是客户服务、咨询顾问、市场研究调查、人力资源培训等等。

在人与人联系上达到更好的沟通、扩大员工的潜能、加强对客户和市场的理解,是整个服务行业的重要基础,以期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上有顺畅的交流管道,带来坚固的支撑力。

善用科技网络

本世纪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科技、电脑、电子、网络的运用。

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以传统行业居多。大部分业者仍不习惯电脑和网络运作。

运用电子科技,能为客户和企业本身带来方便,直接加强企业产能,扩大商业版图和网络。

现代服务业回酬更高

在国家经济转型模式下,我们不久将从中等收入国迈向高收入国,成为一个具创新能力、有创意和高价值增长的国家。

服务业,将会是与大马同步提升,见证我国成为高收入国的行业。

在这个模式下,那些有强劲增长基础的行业,将是发展的主要推动潜力,其中包括教育与培训服务、旅游保障服务、高价值旅游业如生态旅游、绿色科技、金融服务、创意行业、科技资讯工艺、研发与设计、区域服务中心等等。


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大马服务业次领域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图表1),资讯与通讯领域的雇员人数仅占了整个服务业的3.55%、企业数量仅仅占全部服务领域的0.4%。

然而,这些少数企业的总营业额却是占了次领域的6.6%。他们的雇员总薪资是服务领域的8.2%。

此外,虽然金融企业的数量仅占全部企业数量的0.9%,但是,金融与寿险企业的总营业额占了服务业的20.9%。

人力集中传统行业

对比传统的服务业,如批发与零售,其人力占了服务业高达41.7%,企业数量占服务业领域的约50%,但是其总营业额对服务业的比重也是相应的50%。

这表示,现代服务业领域,有更高的利润和营收空间,在人力对比营业额的回报率上,有更高的产能与效率。

此外,数据也显示,我国人力资源仍未积极投入现代化服务业,大部分服务业领域的人力资源,仍集中在传统服务领域。

行业性质规模有异 量身定制适合策略

《哈佛商业评论》曾在一篇文章指出,企业有效的管理,加上政府的推动,可以提升服务业的产能与价值。

服务业种类各异,各行业间,都需要量身定制不同策略,来进行营运管理。

这也是各大小企业需要自我审视,并不断地持续调整。

例如,零售行业需要高度自动化的分销系统、货物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等等。

小型传统行业则首先需要加强其工业化生产能力,以便能做到低成本而产能提升,加强竞争能力;金融、银行、投资行业需要有高网络人脉与优良客户服务,以及强劲的市场数据分析系统等等。

根据行业的大小、规模、产品和行业类型来计划,以加强本身可以进步的空间,这就是提升附加值的开始。

传统上,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可以透过减低赤字、减息、提升国民教育水平、支持发展计划和研究工作,来协助加强服务业。

这些方式仍然可以沿用,但是《哈佛商业评论》在该篇文章提到,这些方式也许只能带来适度的进步。

过度规范引反效果 政府拟策须具前瞻性

政府首先能够做的,应该是让国家的整体宏观经济和国内环境稳定,避免掉入经济衰退危机。

历史证明,凡是经济不好的时刻,国家产能相对下降。

此外,政府不能过度规范某个行业的发展,否则会带来反面效果。

政策不能太过激进,不能只针对某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而设。

有关的政策,必须能够对整体经济和文明发展有益、具稳定性,眼光放长远,才可以在经济危机时刻展现弹力。

加强培训人力

此外,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需助提升的,不仅是鼓励增加雇佣,而是提升技术和技能,尤其在高价值的服务业行业,应注重加强有关行业的人力培训,以提升高价值链行业的产能。

因此,一套有效的学校教育模式、平等的教育机会、高等学府素质监管标准、校外人力资源培训,都能够为国家的服务行业增加生力军,贡献高效率人力和技术。

与时并进,去芜存菁,是国家和企业在发展、进步期间要持续自我审视的问题。

这个时代讲求的是求新、求变和新概念。而服务业就是由这些因素而被创造出来。

在我国迈向经济转型之际,寻求高价值服务业增长,将为整体转型素质提升到一个全新级别,经济文明蜕变也会更美丽。

许晓菁 ■马大经济系学士 ■ 《大马经济网》研究员 ■MyBook Production House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