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投资转向消费 中国经济再平衡
信息来自:南洋商报 · 作者: · 日期:27-02-2013

拥有全球13亿人口的中国,你对她的印象是什么?

想必许多人脑中首先浮现的,会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这几个字。

中国发展史上,低劳动成本是带动中国步步走向成功的关键,国际大企业过去纷纷将生产基地移至中国,让“中国制造”早已渗透你我他的生活中,中国更是成了这时代最亮眼的发展中市场。

但要步上发达国的道路,中国正挥别“投资拉动型”策略,转而朝“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前进。“中国再平衡”,将会迎来怎样的新中国?

经济转型再平衡 中国威胁大国地位

中国2012年第四季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增长7.9%,全年增长7.8%,可谓成功避免国际一直担忧的“硬着陆”危机。

但安然度过“硬着陆”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步增长,就是由投资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再平衡过程。

惠誉日前在《中国再平衡》报告中提及,在经济模式的转变下,中国现有行业需提升附加值和创新链,服务导向新行业将迅速扩张。

同时,中国技术行业若从低成本角色成功转型,相信也将会对日本、韩国等科技公司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曾以“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永续”,来形容中国目前的投资导向经济增长模式。

这也意味着,中国重新平衡经济模式,转向自我创新与稳健增长的消费驱动型模式,绝对势在必行。

消费行业潜能大

鉴于“中央集权、共产模式”的政府,中国要转向消费推驱动型经济模式的进程,必会显得缓慢;但若政府模式改变,主导转型步伐,相信将显现快速且革命性的局面。

惠誉指出,世界银行在《2030年中国报告》中提及,该国已出现经济再平衡的早期迹象,包括资金增量、薪资提高、利率自由化,以及私人界就业机会快速增长。

“在转向消费驱动型经济模式的过程中,新行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扩大规模,满足强劲的消费者需求。”

现有的行业必须提升附加值与创新链,若中国福利制度到位,则可减少消费者的储蓄需求。

届时,以旅游、休闲、食品、医疗保健和老年保健为主的服务导向行业,将特别吸睛。

同时,若中国技术行业成功从低成本模式中转型、提升增值创新曲线,将进一步威胁日本、韩国科技公司,就好像如今日本正受韩国威胁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再平衡过程中,中国国有企业的评级,可能会受到最大影响,因少了中央政府的优先扶持,这些公司评级可能会遭调降,包括钢铁、铝业等过去被视为投资导向经济中的重点行业。

当然,再平衡过程中并不是毫无风险,高额信贷的金融问题,还有智慧财产权的制度缺乏,都将是左右中国经济转向的成败关键。

中国投资导向 模式不稳定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投资导向经济模式让中国成为新兴工业化主要经济体,投资率在2011年攀上49%的巅峰,东亚国家中无人能匹敌。

不过,在此快速增长之下,伴随的却是缓慢的消费增长。虽然中国2010年消费较1978年增长高达30倍,但在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却取得了40倍增长。

“没人能知道中国投资应达到的‘正确’水平,但能看见投资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本质上无法持续,我们相信中国经济需要转型至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惠誉表示,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六大关键在于:
●较高本地资本成本;
●较低投资增长;
●较低企业和家庭储蓄;
●强劲的消费增长趋势;
●缓慢但更倾向于劳工密集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未有庞大贸易或来往账项盈余、较为缓慢的外汇储备增长,以及人民币缺乏稳健升值压力。

中国在建筑方面的开支较其他国家来得高,甚至在5年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占5.9%的比例,这会是经济发展的初期迹象,因城市化的进程需要基建和房屋建筑。

“但这其中的风险,就是中国无法为价值链增值,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缺乏结构上的改革,从而限制转型和发展的空间。”

比较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率(详见地图),内陆地区(黑字)在2000年至2010年的平均按年增长率,高于1990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

而沿海地区(红字)方面,虽在早期受惠于投资主导模式,但在2000至2010年时期,却没有再取得大幅的增长率。

“沿海地区如今更具有消费驱动型模式的特质,在道路和铁路的基建投资早已完成,提高薪资的要求让他们的购买力增强,这在房产和汽车需求上得以证明。可以说,这些地区急迫需要中国经济再平衡。”

消费逐渐增长 服务业潜力无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该国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

相较于区域其他资本强稳的经济体,中国家庭如今在必需品(食物与服装)的花费较高,在服务业上则相对较低。

惠誉表示,大马目前在美国平均收入的31%水平,若中国可追上大马,预计当地对服务的需求将激增,包括旅游、餐厅和金融服务。

“中国已开始创造更多来自批发和零售贸易的收入,数目更高于韩国。”

推动消费开支继续增长的因素,还包括劳工薪资上涨的助力。

如今,中国不再专注于低成本的低价值组装工业,反而上看高价值和专业产品。这些都需要技能和专业劳工,平均薪资水平也因此升高。

“有了更高的薪资,劳工们更有能力、也更愿意花费于保健、服务业、交通以及某些食品上,进一步激活奢华品和服饰产品市场。”

影响他国出口

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11年中国从亚太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是通讯和办公室设备领域(33%)、燃油、金属和矿产品(19%)和化学物品(12%)。

其中,电讯产品的主要来自台湾、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亦利用着中国的低劳工组装成本。

但这一切,将会在中国再平衡下改变,中国将逐渐减低从邻国科技领域进口产品,因当地已有能力创造加值产品,价格也相对较进口产品来得低。

金属和矿产品方面,虽然城市化基建建筑需求仍然存在,但并不会再占经济开支的高比例。这些原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是澳洲和巴西。

“整体来说,过往依赖中国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的市场将受挫,而以消费导向为主的市场,则在中国经济转型下受惠。”

国有企业评级调整

惠誉也指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将受到最大影响。

因获得政府的支持,这些国有企业通常较主权评级低一档,但中国政府将会调整优先扶持的战略领域,国有企业的评级可能会从“A”下调至较低水平。

“钢铁、铝业过去在投资拉动型经济中获推动增长,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相关公司的评级可能会调降至‘BBB’或‘BB’类,具体则胥视公司情况而定。”

电讯和油气领域虽然不太可能被列入政府的扶持领域行列中,但相信拥有良好独立评级的公司,有望保住“A”类评级。

开放私人界 强化银行系统

在中国经济再平衡下,私人界企业将可处在更为开放的营商环境中,继续朝价值链走高、创新、提高人力规模和创造永续增长。

“但如世界银行在《2030年中国报告》中提及,中国需要经过结构改革,包括推进银行系统商业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深化资本市场,以及让银行提高对私营企业的借贷活动,而这些都需要强稳的法律制度。”

此外,中国企业往往因疲弱的企业监管而取得较低的评级,而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下必要改进的一个方向。

惠誉表示,投资者偏好拥有良好企业监管的公司,一些已将事业版图开拓到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应也了解到,改善企业监管将能吸引更多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

“研究显示,企业在改善企业监管后,有效提高投资者对其的投资兴趣。”

重点领域巡礼

科技 有望取代日韩

在“中国再平衡”中,科技产品消费量亦呈现拓展趋势。

惠誉预计,中国科技公司将很快攻占国际公司的市场份额,但这也胥视中国在产品创新、品牌忠诚度和价格的能力。

中国科技业通过高科技生产模式,跨越过去的组装工业模式,政府也给予不少投资奖掖支撑此领域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不再安守于组装工业的地位,而是会以创新,或者先以模仿目前最新产品的方式出击。”

值得注意的是,薪资的提高也将引发未来成本效率的质疑。

惠誉指出,若薪资水平提高,最合理的步伐是中国企业会将之外包出去,就好像当初台湾在面临劳工成本高涨时,将生产工作转移至中国。那中国未来要转移至何处,还是个问题。

“无论如何,从长期层面来看,中国的自产品牌,将会阻碍日本和韩国科技公司出口至中国的产品销量,甚至连海外市场都有失守的可能。”

但惠誉也担忧,若智慧财产权缺乏制度改革,将阻碍中国公司在创新曲线上的攀升。

消费 花费能力提升

若中国福利制度改善,减少消费者的储蓄,则将延伸出更多新行业的出现。

目前,中国政府有38%开支分配于教育、保健和社会治安上,这比例较其他收入水平相等的国家来得低。

“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孩子可能得承担两名年迈父母的经济,在少了政府的支持下,这名孩子将会秉持节省至上的原则。”

“但在经济再平衡下,保健服务拨款将提高。在一胎化政策下加速人口结构老化下,老年护理产业将更为蓬勃,孩子这下更舍得花费。”

根据中国民政部估计,中国在2030年时,60岁以上人口将由3.6亿人,2050年老年人口总数更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同时,随着购买能力的提高,可预期消费者在旅行(交通、航空)和奢华品(时尚服饰)的开支将更大。也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奶制品、咖啡、肉类和酒精饮品的消费也处上涨趋势。

原产品 面临结构改革

惠誉表示,中国和海外一些萃取工业均受惠于中国的投资增长经济模式,但这些领域,特别是处于国际市场成本曲线上端的行业,将在消费驱动型模式下,面临结构上的改革局面。

投资拉动型模式专注在大量基建和建设活动,因此激励铁铜锌等原产品的需求;而消费驱动型模式下,赢家则是燃油、钯和农业原产品。

“中国钢铁领域的产品组合和过剩产能,主要由现有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推动,利润考虑在其次,因此在提升价值链的挑战更加大。”

惠誉也点出,中国经济转型对于国际原产品价格的冲击确实存在,特别是那些过去因中国投资型模式而需求大涨的原产品。

“不过,价格的变动主要在供需层面上,就算是来自的中国的需求因经济再平衡而放缓,还是会有来自其他发展中国际的需求,如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在基建活动的庞大投资,一样会推高原产品价格。”

汽车 挑战外资市占

惠誉预计,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城市化和较高可支配收入,中国轿车销售将取得快速增长。

但该公司也强调,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面临过剩局面,相信激烈竞争和削价战,将会进一步造成赚幅侵蚀;而交通阻塞问题,和市政府对汽车拥有者的限制,将会造成制造商增长幅度被抑制。

“不过,在环保意识的提升下,或许政府会更鼓励具有燃油高效率的汽车。”

目前,中国汽车领域仍以和外国制造商联营为主,当地制造商虽在过去几年逐渐扩大市占率,但却局限在低至中档汽车上,相信更多的研发工作和自创品牌能力,将会改变这样的局势。

“届时,我们可见到外资制造商将会受到本土企业的挑战,就好像当初的日本和韩国所经历的一样,但中国企业的影响力或许会比日韩来得更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