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再平衡策略探讨
信息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科研所 · 作者:江涛 鲍晓 · 日期:16-11-2011

2011-11-03    江涛 鲍晓
 
  内容摘要:当前全球经济再平衡一直是各大重要会议的核心议题。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将充斥着各国利益的博弈。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如何在寻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2011年2月份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全球经济失衡问题”被列为会议的首要议题之一,各国试图寻找一个全球经济失衡的量化指标。自2005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对“全球失衡”进行概括以来,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就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关注程度更是有增无减。本文在简要综述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后,重点探讨中国该如何在寻求自身发展的情况下,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作出贡献。
 
  一、文献综述
 
  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表现是,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日本、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
 
  当前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总结,目前共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世界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有学者认为,中国国内消费率低、储蓄过高,而美国国内高消费,低储蓄。进而美国从中国大量进口,引起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
 
  (二)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十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美国的比较优势产业越来越集中于创新产业和金融业等服务行业,而中国等国家,由于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的生产加工中心,由于创新产业的周期性,美国和中国的比较优势的发挥不同步,因而美中贸易会出现短暂的失衡。
 
  (三)美中之间不平衡的贸易政策。美国高消费,从中国进口了大量廉价商品;但其出于全球霸权的考虑,害怕中国崛起,对中国进行了严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2010年,中国对美出口2833.04亿美元,进口1020.36亿美元。不平衡的贸易政策导致其向中国出口减少,引起了对中经常项目逆差。
 
  (四)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并没有消失,仍然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内货币不能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必须要拥有美元储备。为了获得美元资产,就需要增加对美出口并减少进口,这也就必然造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
 
  (五)南北经济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无力消费,不敢消费,大量经济产出输向国外;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借钱消费,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两者截然不同的经济境况和消费观念,必然导致经济失衡。
 
  (六)人民币汇率低估。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政府干预汇率,造成人民币汇率低估,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大量涌入美国,挣得大量贸易顺差,造成了经济的失衡。
 
  不断加剧的经济失衡,给中国的国内经济带来了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和资源保障问题、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热钱涌入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二、量化指标能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吗
 
  2011年4月14-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公报称,已就定义失衡的一揽子指示性方针达成一致,完成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工作的第一步。
 
  本次会议是对2011年2月份巴黎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围绕失衡指标认定成果的一次落实。各方达成一致的一揽子指标总计有6项,其中关注各国内部失衡的指标有两对,分别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另有一对指标着眼于外部失衡,即贸易账户和净投资收益以及转移账户,公报称在评估6项指标的同时将充分考虑汇率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IMF将负责分析、研究经济失衡的原因并提出调整建议。G20财长还将于2011年11月在法国戛纳举行的G20峰会上决定纠正和预防性措施。
 
  在人们对于后危机时代G20各国的合作动力和效果越来越感到质疑的时候,各方能围绕纠正失衡指示性方针达成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但合作力量是否足够干预各国政策,依然不得而知。即使2011年11月在法国戛纳举行的G20峰会上决定出台纠正和预防性措施。但如何加以实施,以及他能走多远,也不得而知。正如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员普拉萨德表示,当一国被认为对整个世界构成威胁而必须做出政策应对时,这套方案才会受到真正考验。“一旦数据摆上桌面,你或许会看到有些国家将一推再推。”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利益博弈中,各国充满着不协调,一个缺乏约束力的协议,他的作用可能就显得苍白无力。
 
  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应对措施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不确定性,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外部风险。如上所述,我们不可过早唱衰指标和协议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度的寄希望于他们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调整全球经济失衡?
 
  笔者认为,中国需要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结合国内的经济问题,采取措施,减轻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实现国内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功课,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保持一致。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优化出口结构、保持适度出口规模的同时,更多的增加进口,尤其是高新技术和战略资源能源的进口。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3%,其中,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有待提升;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回升乏力,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此外,造成美债危机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美国从政府到企业以至家庭的债务包袱过重,要改变这一情况,美国势必削减各项开支。对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中国而言,出口贸易势必会受到影响,扩大内需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目前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经济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能源的高投入。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高新技术和战略资源能源的进口,不仅是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转变的需要,也是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需要。中国需要重新审视进口的作用,增加战略性进口,发挥进口在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中的作用。
 
  (二)实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金融业。根据姚洋(2010)的观点:金融部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吸引金融资产流入,然后该国居民因为财富效应会增加消费从而导致经常账户赤字;而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则会形成经常账户盈余。虽然美国金融业的过度发展,加上监管缺乏导致了本次经济危机,也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但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必须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加大金融业的发展力度。这一方面是中国应对金融开放的客观要求,另外,金融业的发展能减少国内资金的流出,以加快本国发展。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一些国际机构也应该努力使部分流动资产从金融强国流向那些真正需要实体投资建设的欠发达国家。
 
  (三)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快资本项目开放,为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创造条件。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将加大人民币在跨境结算和计价,以及国际贸易和投资等项目中的比重,减少美元的使用。从2009年设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在不断向前推进,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603亿元(合552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业务量5063亿元的70%,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约7%。这将缓解和部分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作贡献。
 
  (四)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区域市场和资源的综合运作能力,减少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如亚行区域经济整合办公室主任伊万·艾吉斯所说,“在谈到再平衡问题时,通常谈的最多的是新兴经济体需要提高内需,但对亚洲国家来说,这并不是再平衡的全部。区域内制成品贸易的增加将是更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因此消除区域内贸易壁垒对亚洲国家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2010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北美和欧洲的出口,特别是美国和欧盟;而对亚洲的贸易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对东亚和东南亚的进出口。因而中国需要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与东亚和东南亚的贸易关系,减少出口对北美和欧洲的依赖。这不仅不会产生全球贸易失衡,还有利于失衡的解决和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可减少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
 
  (五)转变外贸发展战略,从追求数据转向追求利益。2010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7403.3亿美元,进口4174.3亿美元,净出口3229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7207.3亿美元,进口7679.8亿美元,净出口472.5亿美元;使中国在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均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中国净出口总额仍然达到1831亿美元。从贸易方式上讲,中国的外贸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但加工贸易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多少利益(或者说是利润),却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承接者。一个广为引用的经典案例是,标有“中国制造”的ipod播放机,市场零售价是299美元,其中中国的出口组装厂只赚4美元的加工费,但它却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因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论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都有重要意义。
 
  (六)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一方面为中国的资源能源供应提供保障,缓和中国目前遇到的资源能源压力,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用对外投资的方式替代出口,也可减少中国的外贸顺差。另外,中国企业若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则有利于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若使用美元,一方面可减少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减轻外汇占款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使庞大的外汇资源得到更充分合理的运用,改变中国大部分外汇资产投资美国国债的被动局面。从安全角度看,当前美债危机,美债评级下降,美债估值降低,首先给中国带来的是外汇资产的缩水。加上美国国内“政治秀”,使中国等债权国完全被美国债务绑架,即:作为债务人的美国并没有积极的采取措施保证债务的安全,而作为债权人的中、日等国,维持其债权安全的办法可能是不断增持美债,这意味着防止美债崩盘成了全球投资者的任务。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表示,美国债券并不安全。从收益角度看,当前人民币每年的升值幅度为5%左右,而据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预测,中国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在3%~5%之间,投资收益堪忧。因此,企业的对外投资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和减少中国外贸顺差的要求,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保证中国外汇资产安全和收益的重要选择。
 
  (七)加强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敦促美国消减财政赤字和放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政策都具有全球影响,在当前缺乏一个将全球经济失衡风险内部化机制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交流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一国的经常项目赤字等于其国民投资(企业设备、结构和存货)与国民储蓄(家庭、企业和政府储蓄)之间的差。美国存在大量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在于联邦政府的入不敷出拉低了美国总体国民储蓄。我们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敦促美国消减财政赤字。这对解决贸易失衡和美债问题都尤为重要。另外,其狭隘的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也阻碍了自身对外出口的扩大,加重了全球经济失衡。虽然近两年美国多次提出放松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但目前仍对航天零部件等2500项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并把中国作为其出口管制政策的重点国家。不平衡的贸易政策,也就必然带来不平衡的贸易收支。
 
  四、小结
 
  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产物,是由一国具体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中国必须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提高经济的自我保护和抗风险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在当今全球治理结构缺失的世界经济体系中,自生经济实力的强大,是捍卫中国利益、寻求自身发展的保证,也是从根本上调整全球经济失衡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卢万青.中国外贸失衡动因与国际分工走向判别[J].国际贸易研究.2011(3).
 
  [2]魏浩.生产要素、贸易利益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经济战略[J].经济学家.2010(12).
 
  [3]姚洋.导致全球失衡的根本[J].上海经济.2010(9).
 
  [4]李薇辉.从贸易摩擦透视后危机时代中美利益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5]刘津,谢云山.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6]杜鑫.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的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3).
 
  作者简介:
 
  江涛,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鲍晓,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