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经济失衡现象持续
信息来自:中国网 www.china.com.cn · 作者: · 日期:30-12-2011

2011-12-27
   201112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2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国际形势黄皮书》发布暨世界经济与国际形势报告会”在北京举行。黄皮书指出,2011年全球经济失衡现象持续,G20的全球经济再平衡工作取得进一步进展。

  黄皮书指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在近30年来经济和金融危机频现的背景下,越来越需要一个包括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治理平台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协调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确定国际规则、引导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不平衡问题由于其长期性、破坏性以及各国政策协调的复杂性,在2011G20全球治理平台上成为贯穿全年的热点议题之一。

  在增长框架工作组以及其他多边组织的共同努力下,2011G20在再平衡建设中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参考性指南的指标建设中,将政策关注引导至内外部两大方面的失衡问题。对于失衡的量化已经逐步演化成一套跨越对外部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三大层面的6个失衡度量指标:公共债务占GDP比重、财政盈余占GDP比重、私人储蓄占GDP比重、私人债务占GDP比重、贸易盈余占GDP比重,以及净投资收益与转移支付占GDP比重。显然这一变化较之以前各国仅就外部失衡相互指责、推诿而言,前进了一大步。

  第二,在失衡国家的确定中,首次引入了系统重要性国家的概念。系统重要性国家不仅在世界经济中具有较大分量,而且其政策往往具有较大的外溢影响。对于系统重要性国家的判断方法是基于名义汇率或者购买力平价(PPP)GDP占全球GDP比重超过5%的国家。

  第三,在4月华盛顿召开的财长与央行行长会上确定了衡量失衡的量化手段,并在11月的戛纳峰会上发布针对7个失衡国家: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英国和美国的《戛纳行动宣言》。在IMF等国际机构的协助下,G20增长框架工作组对这些国家导致失衡的政策扭曲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改进建议。

  第四,20国宏观互评(MAP)工作在再平衡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推进。通过各国提交全球经济与国内经济展望以及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目标的相关财政与货币政策措施,来实现不同国家间的观点与信息交流。

  黄皮书认为,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困境,财政政策空间缩小,常规经济政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各种保护主义政策,如贸易保护、汇率干预、资本流动管制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蔓延。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0年的首尔峰会前夕发出警告,认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危险之一就是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在19世纪,李嘉图、米塞斯等经济学家已经证明自由贸易能保证经济活动中的最高效率,任何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无论以何种形式)都必定导致资本和劳动产出的减少,既不利于全球福利增加,也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今天,全球化已经使得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经济依存度已大为增强。对于国家发展而言,经济合作主义远比贸易保护主义要更为现实。为避免重蹈20世纪30年代恶性金融贸易战的覆辙(大萧条期间,美国曾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1932年英国通过《进口税法案》予以还击,引发全球贸易大战。1931年,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贬值;1933年美国也采取同样措施),迫切需要G20这样的全球性多边平台对世界经济发展环境加以建设。G20对再平衡方面的推动以及对自由市场经济的维护将有助于抑制保护主义思潮。全球经济再平衡既不必然意味着更多的束缚,更不意味着需要减少国际经济往来的规模,而是要通过多边治理甚至全球治理,为各国提供公共产品,为主权国家营造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稳定的国际发展大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