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看待马来西亚经济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07-08-20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锡产国,但近来锡产量明显减少, 2002 年锡产量为 5600 吨。

马来西亚沿海储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石油储藏量 34 亿桶,天然气储藏量 1.53 万亿立方米。

马来西亚铁矿品位高,含铁量超过 50% ,储藏量超过 1 亿吨。此外还有铜、金、钨、铝土、锰等矿产。

有橡胶、棕油、胡椒、可可、椰子等。

马来西亚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 23 万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60% 。盛产热带梗木。

1997 年连续十年保持 8% 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在亚洲与世界中是罕见的。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经济对农业与原产品的依赖,改为一个以高科技,以知识为资本及资金密集型工业产品的出口经济,步入快速工业化的过程,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人均收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和文莱,居第三位。

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新加坡、日本和中国。

主要出口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液化天然气、原油、棕油,进口机械运输设备、食品、烟草和燃料等。

外国投资总计 117 亿林吉(合计 31 亿美元)。主要投资者有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荷兰。投资于电子电器、印刷出版、化工产品等行业。

重要产业:马来西亚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工业,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钢铁、石油化工和纺织品等。

制造业发展最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居领导地位, 2002 年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0% ,其中电子电器业发展最快,已成为电子电器产品的主要输出国。

马来西亚自 1996 年创设“多媒体走廊”以来,创造了 18000 个就业岗位。截至 2002-5-15 日,多媒体走廊内 407 家公司销售额达 56 亿零吉,其中出口额为 14 亿零吉。

采矿业以锡、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2002 年矿业总产值估计为 146 亿零吉,增长 0.9% 。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 , 主要有棕油、橡胶、胡椒、可可和热带水果等。全国耕地面积约 414 万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 30% 。稻米自给率为 60% 。

服务业是马来西亚最大的经济领域。包括水、电、交通、通信、批发零售、饭店、餐馆、金融、保险、不动产及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等,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是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2002 年服务业产值为 1251.16 亿零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57% 。

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全国拥有饭店约 1276 家,饭店入住率为 57.7% 。估计 2002 年,马来西亚外国者 1300 万人次,旅游业收入 262 亿零吉。 2002 年马来西亚来中国旅游人数 59.24 万人次,同比增加 26.4% 。中国公民赴马旅游人数为 55.76 万人次,是马重要的客源之一。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在东盟国家中是比较好的。法律体系健全,会计制度透明度高。私人财产,不论国民或外来投资商,都受到保护,政府若征用地必须按市场价格赔偿,不满者可到法庭上诉。知识产权受到一定的保护。

目前马来西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和项目有 1 、新兴工业。对于列入“新兴工业”范围内的外商投资项目,马来西亚给予税收、用地及工作准证方面的优惠和鼓励措施。 2 、高科技产业。为鼓励之设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对走廊内的企业,除给予所得税和投资税赋减免等优惠措施外,在电信收费、研发经费申请、上市及海外募集资本方面也给予相应的扶持。 3 、战略性项目。马来西亚将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技术水平高、对马经济有重在关联性影响的行业列为战略性项目。 4 、研发项目。马来西亚鼓励外商在马设立研发中心(包括公司内部设立研发部门),为马国内有关企业提供研发服务。 5 、技术转让和培训项目。 6 、信息通信。鼓励外商从事电脑软件开以和升级、信息通讯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等。 7 、环保项目。马政府鼓励外商从事植树造林,有毒性和危险性的废物的储存、处理和清除;节约能源,工农业及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及再利用等行业。 8 、航运及运输业。马政府鼓励外资从事航海运输和集装箱公路运输等,改善马物流现状。 9 、农业综合开发。扬耕地和粮食品种改良、农田灌溉、排水及道路桥梁修建、禽畜及水产品养殖、海洋捕鱼等。 10 、旅游会展业(含宾馆服务)。鼓励外商在马设立旅游公司,吸引外国旅客来马旅游,鼓励外商开发生态和农业旅游。从事旅馆和度假休闲设施的建设及豪华游艇建造和维修服务等。鼓励外商在马从事专业性及综合性展览及举行国际性会议。 11 、设立地区性总部,为境内外的办事处和公司提供服务,鼓励外商在马设立采购中心,为其母公司及马国内关联的公司采购和销售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

鼓励措施包括公司所得税和投资税赋减免、进口税及销售税减免等。引外对东马地区和马来半岛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现状,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和本地投资者在东马的沙巴和砂劳越及马来西亚半岛“东部走廊”地带投资,在所得税等方面予以优惠。马政府还在全国各地设立 14 个自由区和 200 多个工业区,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以鼓励外国投资者前来发展经出口为导向的加工业。

自 1987 年经来,中马双边贸易额除 1996 年和 1998 年外,其他年份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目前中国已成为马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的主要产品仍是机电产品。马已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历年以粮油食品、水果蔬菜、轻纺产品为主,近两年来对马出口船舶、钢材、水泥及电子产品零件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这是近两年中国对马出口的一大特点。

马来西亚在华投资始于 1984 年,马来西亚在华投资项目原多分布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最初投资的的地业主要有橡胶、食品、化妆品、家具、饲料及机械制造等。项目规模较小,且多为加工工业。近年来,除较大型生产企业外,马在华投资领域扩展至能源、交通、金融、保险、商业零售等,投资地域由沿海地区逐步扩展至内地。项目有 2531 项,投资金额 62 亿美元。累计实际投入 28 亿美元,占中国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 0.63% ,位居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第 16 位。

、截至 2003-6 月底,中国在马共投资设立中资企业 101 家 , 双方协议投资额 7679 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 3842 万美元 . 近年来,中国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开始在马投资,目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预计今后几年,因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华投资增加,马在华投资相信也会增加。中国应采取有关策略,推动更多的马来西亚商界到中国投资。第一,加强对外经济宣传力度,着力做好对马来西亚及东盟经济宣传工作。就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外贸外资的积极作用等进行宣传,消除有关“中国经济威胁论”用“中国投资黑洞论”等负面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政府和商业中介网站的建设,做好英文版的更新。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好中国驻马经商处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保持经常性的沟通。第二,努力开拓招商渠道和改进招商方式,积极推进商会行会招商,以商招商。另外针对马国内各民族种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各商会会员组成等实际怀脱胎换骨,国内有关政府部门、商会要积极同马相关政府部门、马各商会特别是马来商会以及大企业财团的直接联系,有针对性地与在关财团、企业保持经常性联络。第三,抓紧做好外商投诉和有关纠纷处理工作。第四,对马工商界来华投资有针对性地做好“四个引导”工作,一是投资区域引导由投资东部沿海地区更多地转向中西部地区;二是投资主体上引导更多的马来族和印度族工商界到华投资,初期可推动马华商与马来族工商界联合来华投资;三是引导更多的马政府控股和参股企业对中国投资;四是投资方向上引导由原来的投资制造业更多地向投资服务业转变。第五,加快医治实各项优惠政策。今后十年要重点推动服务业领域的双向开放和投资。发展双边的旅游、教育、咨询等服务贸易。第六,针对马来西亚在华投资者绝大多数是华商的特点,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侨乡省(区)应与马有关同乡会和商会保持亲密联系,可以让各地侨办外办牵头,邀请到国内参观考察,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建立马来西亚投资工业园等。第七,针对马是伊斯兰国家的特点,宁夏、陕西、新疆等民族聚集区地方政府可加强与马宗教界和马来民族工商界的交往,既可组团去马宣传中国伊期兰教政策和有关市场,马可邀请马伊斯兰教宗教界和马来工商界来华参观考察,推动马来工商界人士在中国投资开发伊斯兰食品和日用品,推动出口和转口贸易。

在未来中马双边投资贸易中,高科技合作是重点。马来西亚正在筹建太空中心,中国有关公司可在航天和卫星研制、发射等领域与马进行合作。此外,马来西亚还在筹建“生物谷”,发展生物工程产业,中国有关公司可以通过技术投资方式,参与这一新兴产业。

中国的信息技术公司还可利用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的优惠政策,在马来西亚开发软件。旅游、教育等服务贸易合作是另一个重点。马来西亚非常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中马双方在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加强合作的前景广阔。马来西亚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热带农业和经济作物资源富饶,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处处有商机。马盛产石油,但石油化工相对薄弱,中国可在石油化工方面进行投资与合作。马来西亚是世界棕油大国,但大部分棕油是粗加工后出口,因此在棕油加工、油脂化工、棕油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潜力很大。

在马来西亚投资,应全面了解有关政策,法规,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注入资金要谨慎;在马聘请当地人要遵守当地的劳工法,聘请外藉人员则需视具体投资额而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的中国企业,将面临马来西亚本地企业和在马投资的其他这家的地区企业的竞争,特别是马来西亚政府对马来本地企业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对此,中国企业要有心理和战略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