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经济发展
信息来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 作者: · 日期:07-08-2008

摘 要: 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增强,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进程加快,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新进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汹涌澎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产品和要素流动加速的市场化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生产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东南亚国家是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愈益重要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

战后,东南亚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加剧。随着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愈益增强。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东南亚经济取得了较其他地区更快的增长率。尽管 70 年代中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但在 70 年代东南亚经济增长率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80 年代上半期,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但到 80 年代中期之后,东南亚经济出现了快速复苏。直到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经济均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起伏。 1997 年东南亚国家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 年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 1999 年和 2000 年却出现快速复苏或强劲反弹,而到 2001 年多数国家经济又急转直下,甚至呈现负增长。 2002 年后,东南亚经济再次出现复苏的态势。(见图 1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南亚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严重衰退、迅速复苏、再陷衰退和又呈复苏的增长轨迹。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急剧波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受到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拖累。


1 1996 - 2005 年东南亚五国经济增长率( % )

资料来源: 根据 ASEAN Secretariat ASEAN Statistical Database 数据编制。

尽 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也增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更加密切,经济增长波动的同步性愈益增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相关系数为 0.4 。 [1] 在东南亚国家,这种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性更大。例如,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美国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最大,美国经济每增长 1% ,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 0.96% 。 [2] 另据美国著名的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本的经济增长对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本经济每增长 1% ,新加坡经济就会增长 0.24% 、泰国经济就会增长 0.17% 、马来西亚经济就会增长 0.13% 。 [3]

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东南亚国家的传导,是通过世界市场扩散的。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向发展中国家传导,是通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变化实现的。但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制成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该类产品已占东南亚国家商品出 口的 50 — 90% 。 因而,国际商品市场的价格传导已经从初级产品价格为主转向以制成品为主。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制成品价格下降,不但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包括高技术产品。东南亚国家紧跟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发展新经济的步伐,大力扩展以芯片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和出口。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该类产品出口比重分别高达 65% 和 64%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高达 25% 和 19% 。

菲律宾、泰国和印尼的相应比重也很高。据计算, 1992 — 1999 年电子信息产品价格下降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造成的损失部分相当于它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部分的 6.71% 、 3.31% 、 1.13% 和 0.96% 。 [4] 2000 — 2001 年,全球电子信息产品销售额从年增长 30% 到下跌 30% ,导致东南亚国家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急剧波动。例如, 2000 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为 9.6% ,而 2001 年则下降 2% ,其中约有 12 个百分比的大幅波动。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研究显示,世界半导体工业每下降 1% ,新加坡经济增长就会下降 0.12% 。而 2001 年全球半导体工业增长波动达 60 个百分点,它对新加坡经济增长的影响高达 6.8 个百分点。 [5]

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不仅在于流入这些国家的资本流量减少,更在于金融资产价格,主要是股价和汇率变动的传导。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引进外资的规模持续萎缩,它对以投资—出口推动的东南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近年国际股票市场价格和美、日货币汇价的剧烈波动,也引发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并危及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据美国所罗门美邦公司的研究,日元汇率的变动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分别为:日元每贬值 10% ,泰国经济就会下降 0.3% 、新加坡经济就会下降 0.22% 、马来西亚经济就会下降 0.21% 。

二、全球化下东南亚经济运行的特征

随着东南亚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大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而且对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东南亚经济的运行看,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的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的进程。

在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放宽贸易管制,大幅降低关税水平。东南亚 9 国(文莱、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1] )均为 WTO 成员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均承诺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它们也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并在协定中均作出了相应的承诺和提交了承诺项目表。 [6]

目前,新加坡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和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均为 0% ,文莱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为 1.98% ;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简单算术平均关税率普遍低于 10% ,按贸易额加权的算术平均关税率也都低于 5% ;泰国、越南、柬埔寨的平均关税率都在 10% 以上。不少国家在取消非关税壁垒方面取得进展,逐步消除了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度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不过,各国关税水平和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取得进展,但各国的发展仍不平衡。作为国际性金融、海运、空运中心的新加坡,它在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度均是最高的;马来西亚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电信服务、离岸金融和保险、运输服务、旅游都已对外开放;印 尼、泰国、菲律宾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但仍有诸多部门限制;文莱的服务部门多为政府管理,但某些部门的开放程度较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经济比较落后,服务部门的开放也相对滞后。

80 年代中期后,卷席西方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证券化浪潮在东南亚国家渐次出现,东南亚国家金融深化的国际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均以放宽政府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加速金融国际化为特征。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率先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泰国、印尼和菲律宾起步较晚。 1968 年,新加坡率先设立亚洲美元市场,以此带动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 80 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加快国内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步伐,放松对利率的控制,放宽信贷限制。

1990 年设立了纳闽岸外金融中心,加快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1983 年 6 月,印尼颁布新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程。 1988 年 10 月,政府又制定一套新的全面改革方案。印尼逐步取消对贷款利率的限制,放宽国内私人银行的经营领域,允许外资持有印尼上市银行不超过 49% 的股权。从 1990 年开始,泰国实施了空前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其广度和深度均是前所未有的。 1990 年 5 月泰国实行外汇管制自由化措施, 1991 年 4 月解除与资本项目有关的外汇管制, 1993 年泰国建立曼谷国际金融机构 (BIBF) ,以推动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90 年代,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参与指导下,菲律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金融改革。政府再度取消了外汇管制,放宽外资银行的进入限制。

由于金融自由化过快和金融改革政策失误,导致了 90 年代中期的严重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大力进行国内金融体系的重组与改革,实施银行金融机构的合并,处理不良金融资产,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以应对金融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随着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涌入,东南亚国家的生产一体化得以不断发展,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工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从衡量国际化生产的一些重要指标看,东南亚国家的生产国际化程度不断发展。无论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还是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与国内固定投资的比重和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均表明这些国家的生产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高。

据联合国贸易及发展会议的统计, 1980 - 2005 年,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流量从 24.14 亿美元增至 371.33 亿美元,增长 14.4 倍;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从 247.22 亿美元增至 3748.14 亿美元,增长 14.2 倍。 2005 年,东盟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占国内固定投资比重为 18.3 %,外国直接投资存量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43.2 %,均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7] 在 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公司全球网络,不仅仅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还包括供应商、分包商、经销商、零售商、研究开发联盟以及各类合作协议。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东南亚国家的电子信息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的渗透率较大,这些工业部门多数企业由跨国公司所主导,并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的生产体系中。例如,东南亚国 家是世界办公和通讯设备产品的重要生产与出口基地,跨国公司在当地形成了庞大的办公设备和通讯设备产品生产的区域网络。

它们把精密元件加工制造和研究开发等价值链的高尖端环节留在母国进行,将绝大部分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组装和中低档元件的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欧美石化公司在 90 年代大举进军东南亚石化市场,美、欧的石油跨国公司纷纷在当地的炼油与石化工业投下巨资。这些跨国公司在中东地区和东南亚当地取得廉价石油,按照合理的区域分布,跨国界组织炼油加工,定点生产,定向销售,它们在新加坡所设的子公司则是把它作为石油加工转运的一个区域中心;进入 90 年代,日、美、欧的著名汽 车制造商大举投资东南亚国家的汽车工业。由于泰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度集中,产品质量高且制造成本低,许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开始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生产转移到泰国,使之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生产与出口基地。 [8]

三、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区域一体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时代浪潮,东南亚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东盟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二是东盟与区外国家的自由贸易区,三是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东盟自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经历了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的过程。自 1978 年起,东盟特惠贸易安排实施了 15 年的时间。从 1993 年起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随后这一进程不断加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不断扩大,涵盖的领域逐步深化。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由 6 个增加到 10 个,自由贸易区也逐步从贸易扩展至服务、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合作领域。到 2002 年,原有 6 个成员国初步建成自由贸易区。 2003 年 10 月,在第 9 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同意在 2020 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加速推进自身区域经济一体化。

根据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行动计划,东盟将全面推进和落实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区计划。 2004 年 11 月,第 10 次东盟首脑会议确定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成一个稳定、繁荣、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实现区域内货物、服务、熟练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确定原有 6 个成员国在 2007 年之前率先实施 11 个优先领域的产品关税削减为零,新成员国将在 2012 年前实现这一目标,这 11 个领域包括木材、橡胶、汽车、纺织、电子、农业、资讯科技、渔业、保健产品、航空以及旅游等。 [9] 2007 年 1 月,第 12 次东盟首脑会议确定将实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时间表从 2020 年提前至 2015 年。同时,东盟通过了《东盟宪章蓝图联合宣言》,决定成立高级别特别小组负责起草东盟宪章。 [10] 东盟宪章将成为东盟成立 40 年来最重大的成就,它是东盟区域性组织的第一个宪法,并将为东盟摆脱松散机制、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区域性组织提供法律架构。

进入 21 世纪,东盟与区外国家的区域贸易自由化迅速兴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韩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相继涌现。 2000 年 11 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宏伟构想。时隔一年后,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 2010 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2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宣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正式启动。

2004 年 11 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2005 年 12 月签署了《 < 中国 -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 第二次修订议定书》和《 < 货物贸易协议 > 修订议定书》, 2007 年 1 月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这些都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继中国之后,东盟与印度宣布将在 2011 年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东盟与日本也确定了在 2012 年建成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现目标也订在 2010 年。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已全面启动, [2] 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协定已正式签署,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日本-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取得一定进展。

与此同时,东盟成员国与区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取得较快进展。目前,新加坡已与新西兰( 2000 年 11 月)、日本( 2002 年 1 月)、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2002 年 6 月)、澳大利亚( 2003 年 2 月)、美国( 2003 年 5 月)、约旦( 2003 年 6 月)、印度( 2005 年 6 月)、韩国( 2005 年 8 月 4 日)、巴拿马( 2006 年 3 月)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泰国已与印度( 2003 年 10 月)、澳大利亚( 2004 年 7 月)、新西兰( 2005 年 4 月)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马来西亚已与日本( 2005 年 12 月)正式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新、马、泰与区外一些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正在进行,其他东盟成员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也相继展开。与以往区域贸易自由化形式不同,新兴的双边贸易自由化形式的目标和内容更为广泛而多样。除商品贸易自由化外,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重要方面。它突破地区和距离的限制,协定双方的非对称性,强调与 WTO 规则相一致,所承诺开放的程度超过 WTO 成员国之间的协议范围。 [11]

四、结语

综观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作为参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国际经济机构的权威研究显示,尽管有充分的数据表明参与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愈益增强。作为高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取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各国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加大,同步性也随之增强。

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尽管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是双向的,但它并不意味着相互依赖的双方是对称的和均衡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赖关系属于非对称和非均衡的相互依赖。战后,虽然这种相互依 赖关系总体上有所缩小,但未根本消除。东南亚经济的开放经验表明,全球化使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对各国的生产流程、产业升级、对外贸易乃至经济政策均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和金融开放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国家经济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实施积极的全球化战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厦门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2 期)

参考文献: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2001 年 10 月(中译本)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68 页。

[2] Singapore,Ministry of Tyade and Industry (2002).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re[R] , 2001.

[3]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2 年 12 月 11 日,第 17 版。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2001 年 10 月(中译本) [R]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01 页。

[5] Singapore,Ministry of Tyade and Industry (2002).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re[R] , 2001.

[6] Razeen Sally(2004). Southeast Asia in the WTO[M],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pp.2 - 6.

[7] UNCTAD ( 2005 )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 : 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 —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R]. UNCTAD,New york and Geneva,pp.301 - 302,p.305,315.

[8] Nick J.Freeman and Frank L.Bartels(ed.) ( 2004 ) .The Future Foreign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M], Routledge Curzon,pp.113-116.

[9] Denis Hew(ed.) ( 2005 ) .Roadmap to an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M],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pp.13-15.

[10] ASEAN Secretariat(2007).Cebu Declaration on the Blueprint of the ASEAN Charter[Z].

http://www.aseansec.org/19257.htm .

[11]Rahul Sen(2004).Free Trade Agreements in Southeast Asia[M],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pp.59 - 62.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South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ng Qin

Abstract: As the paticipants of globalization, southeastern countries have not only the opportunity to develop but the challenges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cerla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undulation an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Southeast of Asia's economy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liberization of trade,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make the new progres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district.

Key words : globalization, South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1] 2003 年 9 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第 5 次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一致同意接纳柬埔寨为正式成员, 2004 年 10 月 13 日柬埔寨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 148 个成员国; 2006 年 11 月 7 日,世界贸易组织同意接纳越南为正式成员, 2007 年 1 月 11 日越南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 150 个成员国。

[2] 2005 年 7 月 20 日,东盟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降税计划正式启动,中国与文莱、越南、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等东盟 6 国相互实施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 2005 年,中国共对东盟的 3408 种产品实施降税,平均税率从 9.9 %降到 8.1 %,东盟对中国的产品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降税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