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出东盟海权辖区的努力存在变数
信息来自:http://blog.sina.com.cn · 作者: · 日期:09-08-2014

2014-08-06

中国正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钻石十年”,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不过,进入2014年后,随着中国与东盟多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再起,以及东盟地缘政治局势重陷动荡,“钻石十年”的美好愿景多少蒙上了一层阴影。如何在复杂形势中打开局面,已成为中国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议题。

毋庸置疑,投资将是中国稳固与东盟关系的最佳工具。中国倡议并牵头筹建的亚投行受到东盟国家的热烈关注,便是最好例证。自去年10月提出以来,经过半年多的磋商,亚投行已获得包括东盟10国在内的22个亚洲国家的参与,将于今年秋天取得具体成果。届时,中国将与有关各方签署《亚投行筹建政府间框架备忘录》。

在筹建亚投行之余,中国也在加大东盟投资。比如近期泰国执政的军政府刚刚批准了一个耗资233亿美元的交通项目,其中包括两条高速铁路,将在2021年完工,并与中国的铁路相连。这条长3000公里的高铁,将穿过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被认为是中泰两国“大米换高铁”项目的重启。

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陈功看来,中国参与的这条铁路如果能修成并且运营成功,将有可能有显著改变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也意味着中国将取得战略上的进步。从地缘政治学来说,铁路贯通东南亚地区,代表中国影响力进一步向海洋贸易战略辖区进行了延伸。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条铁路面临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因为中国的这种努力与西方国家几百年来形成的海权控制发生了直接的冲撞,我们不能期待在这种冲撞面前,西方平静以待,因为在这个贸易依赖的海洋战略辖区,也是西方人几百年来流血牺牲换来的。

不过,这一项目最终能否成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事实上,中国近年在东盟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就先后遭遇挫折。比如在缅甸,先后有密松水电站、中缅皎漂-昆明铁路两个大型项目搁浅,莱比唐铜矿也在两次停工后,重新签订了产品分成协议,中国向缅甸让渡了更多的利益。此外,越南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力排华事件,至今仍在持续地“去中国化”,使中国在该国的投资蒙尘。

分析中国投资东盟国家遇到的挫折,背后的原因复杂。直接原因多是当地民众和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在前述失败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多可观察到这一点。密松水电站因民意叫停,缅甸反对派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负面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缅铁路项目夭折也因缅甸政府遭受了来自民间的巨大压力。一般而言,类似的大型基建项目很难直接惠及沿途的多数百姓,但对周边自然和人居环境的影响却十分显著;以基建为主的中国投资受到当地抵触,可以理解,但也显示出中国政府与企业在宣传、舆论等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欠缺。

间接原因则十分复杂,东盟已成为几大国际势力博弈的主要场所。日本在东盟的存在一直根深蒂固,美国正在重返亚洲,南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一直是各方制衡中国发展的主要筹码。中国在东盟地区的高调投资策略,经常提出些宏大的计划,很容易刺激这些国家的神经,自然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基于这样的判断,陈功认为,前述“从昆明到新加坡”的宏大计划在执行中可能遭遇困难——要么实现不了,要么变成了其他国家的国内高铁计划,只是给中国一个名义上的看着挺靓丽的项目壳子。如果是后者,那更麻烦,甚至有可能导致参与计划的几大国有企业出现严重的亏损和债务窟窿。对此,中国政府与企业必须小心谨慎,对泛亚铁路建设这样在战略上对中国有着积极意义的项目,尤其应当如此,要避免为对方留下口实。

其实,在投资东盟这项议题上,中国应当向竞争对手日本学习,要小步快行,多做些能够给当地居民带来直观好处的项目,多雇佣当地劳工,树立起正面的舆论导向,而非贪大求全,片面靠拢政府,以致留下恶名。深耕东盟20余年的日本,在对外投资上,的确可称得上是中国的老师。比如在缅甸仰光,日本援建了一所高质量的医院,被当地人称为“日本医院”,成为日本形象的最好宣传。中国政府与企业需要学会这样的“巧劲”。

归根结底,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需要从根本上调整思路,从“我需要什么,对方有什么”转变为“兼顾对方需要与我们的需求”。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十分重要,不仅需要从中国的战略和中国企业的盈利出发,更要从增进当地福祉出发思考问题。在“钻石十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需要小步快行,应当更加细致与怀柔。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与东盟关系正进入崭新的“钻石十年”,中国在东盟的投资策略亟需进行调整,不仅要有投资规模,更要从系统角度来注重投资的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