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具有排他性的联盟 尤其是没中国的联盟
信息来自:新浪财经 · 作者: · 日期:24-11-2020

2020年11月17日 16:56

   原标题:李显龙: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具有排他性的联盟,尤其是没有中国的联盟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前有美国总统大选,后有15国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近期,全球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或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深刻影响世界格局。

  作为在亚太地区与中美两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同时也是RCEP区域经济框架内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身份的多重性让新加坡对于世界发展格局有着的自己观点和看法。

  近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在一次视频专访中谈及了中美关系和区域合作等话题。面对美国可能提出的“拉帮结派”,他直言,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具有排他性的联盟,尤其是没有中国的联盟。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截图

  美国拉帮结派,新加坡等国不跟

  近日,李显龙通过视频形式接受了彭博社总编辑米思伟(John Micklethwait)的专访,这一专访是为彭博创新经济论坛(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所制作的,于11月17日播出。

  虽然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仍未尘埃落定,但外界普遍认为拜登将入主白宫。基于这一背景,两人对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的世界局势进行了探讨。李显龙表示,他希望拜登上台执政后能专注于制定一个“有利框架”,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

  访问人米思伟则提到,人们所谈论拜登将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所谓的“民主国家联盟”,其中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他向李显龙问道:“这是你所说的‘建立框架’的其中一个可能性吗?”

  对此,李显龙先是礼貌性地表示希望与美国合作,随后他又补充称,新加坡也希望与其他蓬勃发展的经济体合作,共同促进区域合作。

  “我想没有多少国家愿意加入一个会排除其他国家的联盟,尤其是一个没有中国的联盟。我想这不仅是新加坡和亚洲国家(这么想),即使在欧洲,也有一些国家希望与中国做生意。例如,欧盟正尝试与中国签订投资协议。”

  李显龙还特别作出了解释:“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觉得这样更好。你希望大家参与对话,致力于作出调整,适应世界秩序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会结成联盟,实现合作共赢。但如果是冷战式的联盟,我认为各国并不打算这么做。”

  面对访问人米思伟提出美国可能采取“拉帮结派”这一做法时,李显龙虽没有直白地拒绝,但却用另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作出了回应。

  RCEP等多边合作才是正道

  事实上,身处东盟和亚太地区,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明白,相比于“拉帮结派”式地制造对抗,多边体系下的合作共赢才是正确出路。11月15日所签署的RCEP协定即是最好的证明。

  在签署协议之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在第四次RCEP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称该协议是“在多边主义失去根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世界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新加坡《联合早报》也认为,RCEP协定的签署会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RCEP成员国占比达三分之二东盟,同样表达了对RCEP等多边合作的信心满满。

  协定签署后,东盟官网发表了一份声明,承诺将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强调东亚峰会位于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架构顶点,将继续作为领导人主导的论坛,就共同关心的广泛战略、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对话,以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

  各方呼吁拜登重启中美关系

  而在视频专访中谈到未来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时,李显龙的重点同样是“合作”,而非“对抗”。

  李显龙认为,特朗普四年任期中许多政策的转移改变了区域各国对美国的观感,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影响也可能无法迅速逆转。但未来若是由拜登上台执政,美国也必须从全新起点出发,与中国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化解分歧并发展共同利益。

  “这意味着中美两国还是维持互相竞争的关系,两国仍会面对必须处理的问题,但至少双方不会发生冲突,而是尽力发展共同利益并缩小分歧。两个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将能够在这个框架下处理贸易、安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与朝鲜问题等。”

  这也正是之前李显龙在访谈中所提到的,他呼吁拜登应专注于制定一个“有利框架”,与中国建立具有建设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拜登被视为“当选总统”,越来越多的人士近期开始向其喊话,呼吁尽快重启并改善中美关系,避免双边关系紧张导致爆发冲突的风险。

  据彭博社报道,北京时间11月16日,也是在今年这场彭博创新经济论坛的线上开幕式上,97岁的基辛格公开呼吁中美合作应对新冠疫情,并利用这一机会开展政治对话、为当前紧张局势降温。

    观察者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