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再推减税计划美国财赤平衡或将承压
信息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77fed0100li0h.html · 作者: · 日期:10-09-2010

2010-09-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77fed0100li0h.html

        在推出基础设施刺激方案的两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经济刺激计划再度“加码”。当地时间9月8日,他提出美国中产阶级以及企业的减税计划,但拒绝将富人的 减税时限延长。分析人士表示,此举除了刺激经济以及促进就业之外,“弦外之音”是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聚拢人气。然而,考虑到国会日程安排以及中期选举前 强大的政治阻力,这项计划“前途未卜”。此外,该减税计划可能会使美国财政赤字平衡问题进一步承压。

      当天奥巴马在美国老工业重镇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发表演讲时承认,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已经“痛苦地放缓”。而同日公布的美联储报告也对经济复苏摁亮“黄灯”。 该报告显示,由于购房退税政策到期后住房领域继续低迷,美国经济在7月下旬和8月份表现疲软。虽然12个辖区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仍在增长,但与此前相比, 经济增长放缓势头普遍浮现。经济复苏疲弱使得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劳工部报告称,8月私营部门就业人数虽然攀升6.7万人且高于预期,但在求职者增多背景 下,失业率却由9.5%升至9.6%。

     “毫无疑问,奥巴马的减税计划主要是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并促进就业。”有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的减税计划也是奥巴马整个二次刺激计划中的一部分。奥巴马8日提 出,应当在今年底为个人收入少于20万美元或者家庭收入少于25万美元的人减税,但同时应当提高富人的征税税率。“在延长中产阶级减税时间的问题上,我们 不应当迟疑。”奥巴马如是表示。不过,共和党人在减税问题上的看法却略有不同。共和党议员博纳当天表示,国会应当考虑冻结政府开支至2008年水平,并且 把布什总统任职期间的减税计划再延长两年。换言之,博纳认为减税计划应当一视同仁,不应将富人排除在外。对此,奥巴马反驳说,“美国疲弱的经济不能负担为 约10万百万富翁未来10年减税而损失的7000亿美元。”他还强调,共和党为富人减税的政策使美国就业流失海外。除此之外,奥巴马还提出对创新企业减 税,并对小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等措施,希望借此鼓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购买新的设备扩大经营并增加就业机会。有官员表示,在11月中期选举之前,奥巴马将 不会再推出其他经济刺激计划。

      尽管奥巴马有意借减税计划为经济再推上一针“强心剂”,但各界对此却仍旧褒贬不一。有分析人士表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无疑会为美国消费者支出带来上行动 力,而消费者支出是美国经济复苏的支柱。另外,有经济学家也认为,奥巴马提出的对企业减税的内容将有助于长期就业市场的改善。不过,更多民众却怀疑奥巴马 这些刺激计划只是“做做样子”而已,除了宣扬自己对就业问题的关注以及促进经济复苏的决心,更主要的目标是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拉票”,最后是否会实施 还是个未知数。据悉,美国国会即将于11月2日举行中期选举,而目前多项民调显示,民众对奥巴马施政不满,选情不利于民主党。“目前距离中期选举只剩下 50多天。”有专家表示,奥巴马选择在短时间内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竭力为自己的经济政策辩护,并严厉抨击国会共和党议员在推动过去几年把美国经济带向崩溃 边缘的政策,其政治意图可谓不言而喻。“人们对于未来感到失落和焦虑。”奥巴马在8日的演讲中表示,他对此表示理解,同时也理解非执政党通常会把公众的恐 惧和愤怒引至选举中来。“这仍旧是落后势力与革新势力之间的选择。”奥巴马说,这种选择将在11月的中期选举中体现出来。

      与基础设施刺激计划一样,上述减税计划也需得到国会批准才能得以实施。不过国会下周结束8月份的休会后,大概有4周时间来考虑奥巴马的刺激计划,之后就又 要因中期选举而休会了。除了国会日程安排紧张外,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减税问题上的分歧也将成为该计划批准的主要障碍。分析人士表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余波 未了的当前,奥巴马的新刺激方案可能会为美国财政赤字状况带来更多担忧。有预测显示,2010年美国预算赤字将达创纪录的1.47亿美元,2011年将为 1.42亿美元。而9月2日皮尤经济小组发布的政府数据分析显示,如果将2001年和2003年的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个人和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家庭的 减税措施延长,这将令政府在未来10年失去2.2万亿美元收入。此外,如果延长所有减税措施,即包括针对最富有美国人的减税措施,这将令政府同期失去 3.3万亿美元收入。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