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加入GDDS,促进中国统计体制改革(2)
信息来自: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 · 作者: · 日期:21-12-2001

2001-12-21

    (一) GDDS的总体框架和指标分类
    前面已经谈到,GDDS是IMF为其成员国在经济和金融数据的生产和公布方面制订的一个统计体制发展的总体框架。那么,这个总体框架的内容是什么呢?

    GDDS的总体框架由国民账户、中央政府运作、广义货币概览和国际收支4个核心框架组成,并从统计范围、指标分类、统计频率和及时性 等方面分别对上述4个核心框架提出了建议。详细内容见下表。  

核 心框 架范围、分类和分析框架鼓励的扩展频率及时性
国民帐户 生产和发布完整的名义和实际国民帐户总量和差额项,编制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消费、储蓄、资本形成、净贷款、净借款。 生产和发布有关的分部门帐户以及国家和部门的平衡表 年度 10-14 个月
中央政府运作 生产和发布交易和债务的综合数据,强调:
  1. 包括所有的中央政府单位;
  2. 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
  3. 建立一整套详细的分类标准(税收和非税收收入、经常性和资本性支出、国内及国外融资),并适当细分(根据债务持有人、债务工具和币种)。
广义政府或公共部门运作数据,强烈推荐对地方政府或公共企业操作具有重要分析或政策意义的数据。 年度 6-9 个月
广义货币概览生产和发布综合的数据,强调:
  1. 包括所有的存款公司(银行机构);
  2. 使用适当的分析框架;
  3. 建立对外资产和负债、按部门分类的国内信贷以及货币(流动性)和非货币债务构成的分类标准。
月度 2-3 个月
国际收支生产和发布综合的国际收支主要总量数据和差额项,包括: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差额、收入和转移、经常项目差额、储备和其他金融交易、总余额,并适当进行细分。 国际投资头寸和对总体经济具有重要分析和政策意义的外债数据 年度 6-9 个月


   从以上框架内容来看,我国在总体框架、频率和及时性方面都已经达到了GDDS基本标准。加入GDDS以后, 我国需要做的一是根据GDDS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比如说,增加对GDP的不变价和对劳动力市场上一些重要指标的统计。二是按照 GDDS的要求调整我国的部分分类标准,对一些大的分类再进一步细分,或是增加一些过去没有的分类,如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分类等(关于GDDS的数据分 类和指标,请参见附录3 )。

    (二)GDDS参加国需要提交的报表
    加入GDDS的国家需要向IMF提交的报表主要有三个:表A、表B和表C。表A是综合框架表,按部门填报。表B是数据类别和指标表,按每一 个指标填报。表C要求说明数据的诚信度和公开性,分别由中央银行、财政部、统计局和其他部门填报。在这3个表之上,再总结出4个概览表。每一张表的具体内 容如下:

    表A. 综合框架表
    分析框架、概念、定义和分类:描述正在采用的分析框架、数据公布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分类系统以及不同频率数据之间的差异(如在范围或程序上 存在的差异)。如果采用了国际(或区域)统计指导标准,指出在哪些方面遵循了这一准则并在哪些方面对国家标准已经进行了修改。要求具体列出主要修改内容。

    数据范围:确定发布数据的机构单位、交易和地理区域的范围。列出与国际指导标准之间存在的任何重大差异(如国民帐户不包括从事非正式活动的单位,中央政府不包括社会保障资金)。

    会计惯例:具体说明记录时间 [现金收付制、权责发生制或其他方法(具体说明)]、定值方法和其他会计做法。

    基本数据来源的性质:对于公布的主要数据,说明数据来源是管理记录、调查、普查还是各种方法兼而有之。简单描述数据的收集方式;如果使用抽样,说明抽样方法。

    编制方法:说明对基本数据来源(普查、调查或管理记录)进行的任何调整。可以的话,还要说明估算缺失值、汇总样本、合并数据、交叉核对数据来源以及核对替代估算值所采用的程序。对于价格调整数据,要求说明采用的基本方法。

    其他方面:简单说明任何其他重要内容,如季度调整、基年和参考年;并解释控制程序。

    改进计划:说明改进综合框架的短期(明年)和中期(2-5年)计划,并列出过去两年内取得的改进成果。可以的话,还应当说明为实施这些计划所需的技术或其他援助。如果认为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明确加以说明。

    表B. 数据类别和指标
    数据特征:从范围、周期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范围:简单说明数据的主要特征,即用户为了使用数据所必须了解的特点。包括计算单位、范围(如地理、机构和产品范围)、统计特征(如季度调整、指数基年)、基本数据源和会计方法。

    周期性:指明数据的编制频率(如按月、按季和按年编制)。

    及时性:指明在数据的参考期结束(或参考日期)与发布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

    数据质量:从统计方法和统计框架方面把握统计质量。

    方法说明:确定任何公开提供的描述数据来源和如何编制数据的方法说明。

    交叉检验和确保数据的合理性:描述公布数据的种类和详细程度、统计框架(包括会计恒等式和统计关系)、以及可以帮助用户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的比较。

    改进计划:按数据分类,说明短期(明年)和中期(2-5年)改进计划,并列出过去两年内取得的改进成果。如果认为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要明确说明。

    公布方法:说明是印刷品还是电子方法。如果是印刷品,指明是新闻发布稿还是刊物,并指明是周报、月报、季报还是年报。

    表C. 数据的诚信度和公开性
    要求中央银行、财政部、统计局和其他部门分别就其生产和公布的数据的诚信度和公开性进行说明。

    诚信度:从是否颁布统计法规、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是否有权先得到数据、有关部门是否基于本部门的利益对数据进行解释从而误导公众、是否有对数据修正的说明、是否事先通报统计方法的重大变动等方面来说明数据是否可信。

    指明已经颁布的统计法律和法规:指出任何的统计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以及关于对个人进行统计调查的程序和保密性,这些法律法规是否对公众公布。
    指明新闻发布前,除了统计部门,政府官员是否可从内部获得数据。列出什么位置可以得到数据并列出官员的名字,以及他们收到数据的时间。

    指明统计数据公布的时候有关部门是否是进行评述。描述一般过程并说明对不同数据是否有不同做法。

    提供关于修订和预先通报统计方法的主要变动方面的信息。描述现有关于修订和预先通报统计方法的主要变动的程序。描述任何关于改进政策和过程的计划。

    公开性:从公众是否能平等地获得数据和是否能预先知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数据两个方面来说明数据对公众开放的程度。
    说明是否同时向公众公布数据。描述如何才能保证同时性。

    说明是否事先公布数据发布日程安排。指出公众是否很容易获取这个日程安排。如果是,描述他们从哪获得,多长时间 (比如说,一个季度、一年);这些发布安排多长时间更新,实际发布是否符合发布安排。

    4个概览表
    表A、表B和表C是按实际、财政、金融和对外4个部门填报的,概览表是按改进计划、数据特征、数据质量、诚信度和公开性等4个方面汇总了表A、表B和表C的内容。通过概览表,可以对实际、财政、金融和对外4个部门进行对比。

    概览表1 - 改进计划:列出要改进的内容,并定出时间表,指明是否需要援助。

    概览表2 - 数据范围、频率和及时性:指明现在的状况。

    概览表3 - 评估数据质量方面的信息:指明可获得的统计方法文件,是否支持交叉检验和数据的合理性保证。

    概览表4 - 数据的诚信度和公开性:分中央银行、财政部和统计局分别回答有关数据诚信度和公开性的问题。

    四、GDDS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
    一个国家加入了GDDS, 就必须承诺用GDDS作为一个框架来改进国家的统计体系,也就是宏观经济、金融和社会人口数据的生产和公布系统。

    参加国所承担的具体责任是向IMF提供有关统计数据生产和公布现状的描述以及针对GDDS要求制订的本国统计体制的短期和中期改进计划。还要承诺对上述两项内容每年至少更新一次。

    参加国的权力是可以要求IMF提供技术援助。

    此外,参加国还可以这个系统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五、中国为什么应该尽早加入 GDDS?
    中国加入WTO后, 统计数据与别国可比就变得日益迫切。随著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和全球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加强统计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水平。

    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公开与透明有益于增强外商到中国投资的信心,也有益于本国的民众对经济发展态势的了解。有关提高统计透明度会导致国内市场混乱,从而增加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操作难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采用GDDS作为发展框架,可以综合地、系统地评估和改进我国的统计系统,促进我国统计体制改革,把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旧的统计体制发展成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体制,从而把我国的统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可以树立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加入GDDS,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也有助于中国的对外开放。

总之,与其说GDDS是一个标准,不如说是一个系统。加入这个系统,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我国统计体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经济,从而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经济策划组
国家银行
MIDA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Country Report
新经济模式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