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认识与应对
信息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 作者:马宏伟 · 日期:26-09-2016

——访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所长张蕴岭

2013-07-25

当前,经济全球化问题正引起人们日益热切的关注和讨论。之所以如此,一是它的来势迅猛,二是其影响巨大。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现实,而不是一种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都在寻求对策。而在对策中,既有如何对付挑战的问题,也有如何利用机会的问题。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研究员。

记者:请您谈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张蕴岭:谈到经济全球化,首先不能不涉及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问题。所谓经济国际化,是指一国的经济活动超越了国界,从而使得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具有国际的内容和意义。最早超越国界的经济活动是贸易,即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由简单的互通有无发展到进行国际分工,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甚至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之得到迅速发展的是国际投资。资本的跨国流动由最初主要作为国际贸易的结算手段,发展成为独立的投资形式,其规模得到了惊人的扩大。直接投资的发展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崛起,而间接投资的增长则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因此,从经济运行方式来说,经济国际化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对于吸收资金的一方来说则是引进资金)使各国经济的运行外向发展,与国外(国际)市场相连接;从经济体制来说,则是指经济对外开放(既出也进),即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经济国际化的直接结果,即通过越来越多的贸易交换、资本投资,以及其他各种经济联系,使一国的经济与外部相结合;从地区和世界范围来观察,则是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从而使各国的市场和经济运行密切联系起来。因此,一体化是指在各国经济间形成相互联系和依赖的机制(即意味着交易和流通的各种障碍的减少和消除)。

90年代以来,有两个重要因素正在把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确立,世界市场真正连为一体,从而使得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能够在世界范围扩展;二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网络的形成。这样,建立在经济国际化、一体化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全球化就成了现实。因此,从其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进程,今后它还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入。

记者:经济全球化的标准是什么,近年来它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关注?

张蕴岭: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范围概念,即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被纳入世界大市场范围之中;也是一个程度概念,即世界上的主要经济要素须具备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的能力和条件。尽管对经济全球化确定一个量化标准还较困难,但从定性的角度来认识,至少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志是重要的: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运行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被纳入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和规则体系;经济要素在世界市场上进行配置的信息和交换网络形成。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这几个方面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全球化的程度因地区和国家参与各异而受到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甚至没有进入全球化的范围之内,但是,毕竟全球化的基础已经奠定,全球市场和网络已开始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化“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的原因。
 
记者:经济全球化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呢?

张蕴岭: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由于形成了全球市场、各国(具体的行动者是公司企业)可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即可以突破单个国家在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等方面的限制,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也就能带来更高的效益;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形成了全球信息和交易网络,因此,可以实现经济要素(包括技术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调配和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要求参与者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还要求市场开放。同时,在一个全球市场体系里,经济运行的方式、惯例和法规将趋于协调一致,因此,与国际惯例接轨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谁都不愿意放过。可以说,各国经济发展的开放性正是为了适应并利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好处。因此,在实践中,那些开放程度高的经济一般说来都实现了比较快的发展。

记者: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张蕴岭: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会和利益是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对于各国(公司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自己处在一个范围更大、对手更强的竞争环境里。竞争的规律是“强者胜”,这就可能导致拥有较大优势的国家(公司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些处于弱势的国家(公司企业)则可能只得到很少的利益,甚至会遭受损失。

从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不平衡,比如,各国参与决策的不平衡,参与地位的不平衡,参与利益的不平衡等。因此,人们担心,经济全球化会带来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导致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刚刚起步的穷国来说,可能更难找到获胜的机会。因此,一些国家、团体、家庭、个人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牺牲品。

当然,世界经济发展是多层、多元和多样的动态过程,其中的机会和竞争也是在一种复杂的多元组合结构下存在和进行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来说,是可以寻找到自己的机会和优势、进而实现自己的比较利益的。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努力,也可以使竞争的劣势转变为一定的优势。看一看那些后来居上者,他们的情况就是这样。因此,那种只(或者过分)突出风险,而不(或者很少)强调机遇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尽管如此,世界经济中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国际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极度的贫困会产生政治社会动荡,这种动荡不仅会危及一个国家,还会波及一个地区,甚至更大的范围。1997年底,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有人性的全球化”被作为一个主题加以讨论。这个会议是大型跨国公司领导人云集的会议,讨论这样一个议题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但是,“竞争无情”,解决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靠大公司“有情”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改革国际经济体制,加强全球和地区范围的合作,为处于不利地位的参与者提供发展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风险是要素大规模流动的冲击和危机的传递。引起这种风险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贸易条件的突然或严重恶化。这主要是由于出口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引起贸易收支恶化,从而对一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第二,经济环境恶化。比如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降低,对外贸易政策突然收紧(保护主义、制裁等),造成市场需求减少,从而对与之有关的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第三,资本流动的冲击。不管是资本的大规模流进还是流出,都不仅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巨大震动,而且会使整个经济环境恶化,大规模的流进会导致泡沫经济,而大规模的流出(特别是由投机引起的)则会导致市场崩溃。全球金融市场网的形成使得资本的这种跨国、跨地区流动变得非常容易。第四,汇率的剧烈波动。这种波动不仅会影响资本市场,也会影响贸易条件,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由冲击、波动所引起的恐慌、危机会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向外传递扩散,从而可以把许多国家、许多地区都席卷进去。1997年肇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就迅速传递和扩散到东南亚、东北亚以及拉美和俄罗斯,形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大动荡。

记者:除了善于利用机会和争取改革国际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以应对挑战呢?

张蕴岭:经济全球化对参与其中的各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参与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所谓能力,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机会的能力;二是管理的能力;三是对付冲击的能力。以往,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利用机会能力的提高,政策法规的制定主要集中于市场开放和资本、技术引进,而对于如何对开放的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组织、个人)进行有效管理却下功夫甚少,特别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冲击或危机缺乏充分准备。结果,使投机者乘虚而入,在冲击面前束手无策。因此,提高管理的能力和对付冲击的能力,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同时,由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单个国家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大范围迅速传递的震荡和危机,因此,各国必须加强合作。这样的合作有的要在全球范围进行,有的则在地区范围进行。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涉及生存安危的共同问题,如环境、资源、生态等。事实上,这个意义上的全球化,即问题的全球性质,使得全球和地区合作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责编:万鹏、朱书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