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信息来自: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 · 作者:张利霞 · 日期:28-09-2016

 2009-05-07

   摘 要: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说是积极影响和消极冲击同在、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发展中国家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骤、速度和深度,采取有利的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完善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表现,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探讨与之应对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表现

  在世界经济史上,世界经济出现了四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在两千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由于货币、法律及共同语言的出现,英国与中东地区之间的贸易获得了很大发展。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期,海上通道的开通推进了欧、美、东亚地区的贸易。但由于英国、荷兰垄断了该地区的贸易,欧洲国家开始抵制,海上贸易扩张受挫,全球化发展又陷入停滞。第三次浪潮出现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之间,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轮船、火车、电话、电报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运输和通讯成本,国际贸易得以再次大幅扩张。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相继发生,这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进入低谷。目前出现的是第四次经济全球化浪潮,这次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进一步深化。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极冷战格局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按2000年的美元计算,世界出口额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1万亿美元增至 2005年的1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5.5%,高于同期世界CDP增长率(约 3.1%);目前,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全球GDP的25%,FDI占全球CDP的21%,而1913年仅分别为8%和5%。随着中国、印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规模空前扩大。

  2.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生产过程布局达到了新水平,高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使发达国家企业将制造业生产流程转移海外,也将服务业部分业务流程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经营成本。服务外包使可交换的服务范围迅速扩大,从而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国际金融迅速发展。目前,全球资本流动总量扩大,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过去,国际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等少数领域;而现在,投资者把投资范围扩散至众多部门的债券、股票及其它衍生金融产品。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提高金融开放度,西方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全球经营规模,有助于新兴经济体金融部门发展,但也带来较大风险。

  4.科技开发和信息转播的全球化。科技进步导致运输与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航运、水运技术的改进及通讯、电脑、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不仅降低了运输、通讯成本,而且改进了全球供应链条的管理,加快了货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

  5.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各国留学生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各类人才跨国任职,流动频繁,人才全球一体化水平提高。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最终产品、将中间产品的生产外包到境外以及吸收外来移民等,利用这些不断增长的全球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利用人才的全球化流动弥补本国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二、当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方面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方面都是相同的。首先,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其次,增强了各国企业的竞争力。各国企业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第三,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世界大舞台。一个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选择和实践检验,人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自我实现。第四,消费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不论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都有机会获得来自全球的最先进、最廉价的,同时还是最切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消费。

  除了上述共同的有利影响之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还对其有更加深刻的影响。

  1.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化获得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等,从而加快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从1980-2000年的3.3%提高到2006年的7.3%。近年来,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外国资金不断增多。世界银行《2007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的 FDI净流入额从1998年的1700亿美元增至2006年的3247亿美元;同期,汇款流人额从727亿美元增至1990亿美元。另外,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生产许可证转移或国际分包等方式向其他国家转移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将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以及充足的资本注入发展中国家,大大强化了其比较优势,显著提升了它们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目前,发展中国家已有约40家跨国公司跨人全球跨国公司500强的行列,并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投资设厂。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经济还较为落后,然而,参与全球化使它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韩国已进人工业发达国家行列。

  2.经济自由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开放政策。二战结束前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后来制定的一系列经贸规则,为全球化深入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近几十年来贸易自由化的持续发展,世贸组织多轮谈判取得了成果,较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人世贸组织。目前,世贸组织成员已超过150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30%降到目前近 10%的水平。

  3.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下,东亚、南亚国家纷纷融人世界经济体系,成功转型,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成功典范。二战后的历史表明,向世界经济输送廉价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是一些亚洲经济体通往繁荣的重要路径。如今,中国、印度等规模宏大的新兴经济体正沿着这一路径发展,并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中、印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成功转型,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成功的发展范例。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和不利的影响。

  三、当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在全球争夺资源和市场,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与扩张,极力地推销其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利用机遇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易于遭受各种经济危机和风险的冲击,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也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中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支配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不公平,其总体设计向发达国家倾斜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现行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甚至有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时候制定的。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发展中国家必须遵守它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无力改变其不利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非常不公平。比如,世贸组织等国际体系本应以主权国平等、自由让步为基础,但实际上仅向具有贸易、金融实力的西方强国提供角逐的平台。

  2.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严重威胁其国家经济安全。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市场发育不成熟和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其次,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有利于投机;再次,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空可钻。总之,发展中国家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来规划和管理金融业的发展。如果金融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开放,发展中国家必将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而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其金融领域不开放是不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中金融业和通讯业的广泛深入发展,金融风险在交易中随时会发生,因为这些交易额已超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通讯技术极为发达的情况下,资金的可交易性大大增强,国际资本根据利率变化调整资金流向也更容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导致国际资本流人发展中国家,但是一有任何风吹草动,这些资本就可能在短期内撤离,造成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支付困难,从而出现金融危机,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结构相对薄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成熟,而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对其民族经济的压力和冲击。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其处在一个范围更大、对手更强的竞争环境中。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在规模、效率、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方面都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的品牌和产品充斥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对全球化进程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其进程中就发挥了主导作用,这就可能导致那些拥有较大优势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 (如跨国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那些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贸易条件大大恶化,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甚至面临着被吞噬的危机。

  4.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直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资源配置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在发展中国家,能适时融人世界经济体系的亚洲国家已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受益,低工资、科技传播及进入全球市场等因素使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快速增长。但拉美、东欧地区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分得的"蛋糕"不断缩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在全球化中被边缘化,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全球化使许多国家的贫困加剧,世界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这种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全球的不发达国家数由20世纪 70年代的25个增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48个。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达4万多美元,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的只有 100美元左右,比如莫桑比克。这种贫富越来越悬殊的现象同时也发生在穷国内部,从而加剧了穷国内部的社会矛盾,引发更多不稳定的因素。

  5.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无法保障民众受到的危机。发达国家政府可通过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和失业救济等机制缓解全球化对其民众的冲击,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或健全此类社会保障机制,缺乏规避风险和缓冲压力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在此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中,连带之下的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受影响的程度却比发达国家的民众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失业救济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

  6.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外流,特别是熟练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高薪优势,雇佣东道国的现成人才而不注意在当地实施培训计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双重损失:既损失大批教育费用,又不能充分利用其经历数十年培养出来的人才。

  四、发展中国家对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有效地规避风险,是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墨西哥得利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就是一个例证。十几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这充分证明,发展中国家能否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关键看它是否能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2.加快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制。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想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希望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因此,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制。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3.扶植、保护民族企业,调整并转换产业结构。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它决定了整体结构的性质、进程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 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许多跨国公司都是其行业技术的领头羊,如IBM、通用汽车、英特尔、丰田公司等。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5.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目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6.加强南南合作,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各个领域进行广泛合作,扩大经济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加强南南合作,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已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7.制定科技、教育、人才强国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发展中国家必须制定一套科技、教育、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奋勇向前。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上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健全各类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民众信心,推动内需,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健全社会保障对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脚踏实地、抓住机遇、跟上潮流。同时,它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会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动荡无序的状态,如国际分工格局、世界贸易体制、国际投资影响、国际经济组织等,这些都需要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全球化好处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国家利益的牺牲、经济利益的让步、民族文化的"异化"等。经济全球化不是"福利化",并不是把财富直接赐与或公平分配给各国,而只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本国经济最大承受力的基础上寻找开放度最高的与世界市场的结合方式,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策略性地参与全球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常欣欣,刘绵勇.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当代世界,1999,(2):21-23.

  [2]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41-47.

  [3]姜鹏.对全球化的起源、含义及其研究现状的考察[J].太平洋学报,2000,(1): 59-66.

  [4]姜琰,王述英.论产业全球化和我国产业走向全球化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0):44-49.

  [5]王军.对当前"反全球化"现象的认识与判断[J].上海经济研究,2001,(10):11-18.

  [6]文富德.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J].国外科学社会情况,1998,(4):4-7.

  [7]商务部.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EB/ OL).http://www.mofcom.gov.cn,2004.

  [8]张幼文,徐明棋等.经济强国[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258.

  [9]郑明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J].经济论坛,2004,(15):112-113.

  [10]Peter K Cornelius;,Klaus Schwab.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3.

作  者:张利霞    

出  处:改革与战略

经济类别:国际金融

库  别:国内论文子库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