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信息来自:互动百科 · 作者: · 日期:05-04-2016

 

所谓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外汇稀缺供给不足,企业竞争力弱等情况,中国政府从扩大对外开放入手,积极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的出口。如果将中国政府积极引导和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对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参考了日本经验的话,那么以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则是参考了台湾地区、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可以说利用外资、出口导向和加工贸易三大支柱政策,就是中国发展经济模式最主要的特征。但时过境迁,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已与1980年代有了根本不同,中国利用外资、出口规模和外汇储备,均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实行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模式,已完成历史使命,已到了政策调整时期。

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一、什么是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 

二、外向型经济的基本内容:

  1.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

  2.经济结构的建立以国际经济的基本内容和发展为依据,必须能够参与国际分工;

  3.具备较为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经济组织结构体系;

  4.外贸体制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管理制度。 

三、外向型经济的类型 

(一) 国际经济学界通常把外向型经济分为:

  1.坚定的外向型经济;

  2.基本外向型经济;

  3.一般外向型经济。

(二) 世界银行的分类法:坚定的外向型经济和一般的外向型经济。

(三)其他分类法:

  1.按参与国际市场的方式划分,可以把外向型经 济分成贸易型、资本型、资本贸易混合型;

  2.按发展模式划分,可以把外向型经济分成科技领先型、资源驱动型、结构优化型。

四、 用什么标准来确定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外向程度?

国际上通用的是以经济贸易制度的“偏倚"来衡量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标准:1、名义保护率和实际保护率;2、国(或地区)内贸易比值;3、产业国 际相关比值;4、主要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外向型经济的贸易政策是一种“中性”的、不偏不倚的政策。

五、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1.政府主导型经济;

  2.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发挥全国各地产业优势,共同推进外向型经济的发 展;

  3.以“三来一补”为起点,实现从贸易为主转为与国际经济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4.以重点出口产业群体作为产业外向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协作体系;

  5.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对内对外开放齐头并进。

日前,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指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开放将出现三大变化,即由目前有限范围和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 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六、什么是外向型经济模式?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外向型经济模式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其基本特点有:

  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

  2.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3.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化组合,提高其使 用效率;

  4.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

七、外向型经济模式与内向型经济模式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第一,理论依据不同。内向型经济是以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为依据,认为必须对国内的民族工业施以保护措施,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这些国家一般实行高估本币和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来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外向型经济是以比较利益理论为依据,认为经济的发展应当依靠国际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优势 才能达到。同时,承认经济的外向化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经济发展的途径不同。内向型经济立足于国内的经济环境,力求通过国 内的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通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外向型经济则是通过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并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采取以出口为主 导的发展途径,使本国经济在国际经济的竞争中谋求发展。 

第三,贸易功能不同。内向型经由于割裂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基本上不受国 际价值规律的制约。对外贸易只限于引进一些国内必需的先进设备和原材料,出口也只为了换汇的目的,带有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性质。外向型经济则是以扩大出 口为导向,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外贸起着先导的作用。通过对外贸易,把本国有竞争力的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商品的增殖,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四,产业结构转换机制不同。在内向型经济环境下,产品的更新换代完全靠国内市场的引导,故其转变能力极低。外向型经济则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调制产业结构,为了占领国际市场,必须参与国际产业转换的循环机制,这就促使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适应国际市场商品结构频繁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政府功能和企业行为准则不同。在内向型经济模式下,政府机构和功能的确定,主要依据国内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机构和功能必须符合国际惯例,要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要适合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需要,能够高效率的运转。外向型经济的企业行为,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标准来经营管理,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主体作用。
 
 

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战略调整
 
 
近来,中国各界对贸易依存度问题的探讨持续升温,特别是最近商务部的有关领导提出应深入研究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更加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关心和积极参与。作为一家之言,笔者大胆提出一些分析观点,供决策参考。

一般认为,中国外贸依存度大幅攀升的风险在于对 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例如出口大幅、快速增加对国际市场形成一定压力和冲击,进口大量增加引发国际市场资源供应紧张等等。但笔者从中国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过程着手分析,发现这一发展战略与中国贸易依存度高攀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中国实施开放式加外向型发展战略主导了中国贸易依存度持续高攀。 而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由中国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政策、出口导向政策以及加工贸易政策构成。长期以来中国实施这一战略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了大量的外 资企业不断地来中国发展,进而带动了中国外贸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至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对外资企业已经到了“依赖”的程度。从国际比较分析看,高度依 赖外资、外贸,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教训其中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深思,应该引以为戒。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国内市场潜力 巨大,发展经济应该以内需为主导,而当前培养内资企业主导国民经济发展才是百年大计,才是国家的根本。因此,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风险分析看,中国外贸都应 适度发展,保持适度规模,中国开放式加外向型发展战略应适时调整。

一、开放式加外向型战略形成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展 经济急需解决外汇严重稀缺问题,供应短缺问题,以及市场经营经验缺乏问题等等,中国政府制定了: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5个城市,颁布利用外资法律 法规等诸项政策。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主要是以改革释放长期约束的生产力,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取得惊人的效果。但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加快城 市经济改革,成效却不如农村改革效果显著。特别是在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因为关系到中国经济核心,各方争议比较大,始终未能找到一种可行的模式。在涉外经 济领域,中国利用外资取得显著成果,有关外经贸政策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同时这也使我们认识到了世界上一些各国和地区发展经济成功的经验,特别是日本经济、 亚洲四小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奇迹。于是国内开始有学者提出由进口替代战略相出口导向战略转移。此后,中国利用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路逐 步清晰和强化。1990年中央决策在经济重地--上海设立浦东开发区,以及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重大决策,得到世 界各国高度重视,也得到外商高度认可,于是外资再次大量涌入,中国不起开放式加外向型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二、对中国实施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战略应予积极评价

1、在从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展经济急需大量外汇、资金,需要学习和掌握国外企业 管理以尽快提高本企业竞争力等情况下,中国政府在制定了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十五个沿海城市、颁布吸引外资的法律条文等重要政策制度。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加快上海以及长江三角对外开放,提出以设立浦东开发区为龙头带动上海、进而带动长江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中国整理、修改了2800余条政策法律条文,投资软环境有了质的改进。

2、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国民经济 也正是由于大量吸引外资,积极发展外资、外贸才使得中国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并且能紧跟世界发展步伐。例如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54%,再如在华三资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85%,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事实。 另一方面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企业长期使用的旧设备、老工艺、老技术也随着中国外资外贸发展感受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已经逐步出了历史舞台,使中国计划经济时 代的旧产业结构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进而这种转变所投入的大量外汇资金,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无法想象,也根本无法完成的,也是以中国外资外贸发展取得巨大成 功为前提的。

3、外资外贸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中国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创造产值占工业产值的 33.37%,外商实际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10.10%,涉外税收占中国财政税收的20.52%。在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因统计口径不一,最保守估计也有 800万,乐观估计大致在2000万以上。从地区看,中国珠江三角地区经济绝大部分靠外资带动,长江三角地区外资作用也十分突出,京津塘地区的北京、天津 靠外资带动程度也很高,东北地区的大连靠外资带动效果也很突出等事实不胜枚举。

4、外资带动外贸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中国进口和出口的 57%靠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经营取得。如将间接经营和示范效用也考虑在内则不定期要更高。外资带动外贸发展,提高了中国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85年 中国外贸依存度为22.7%,1995年达到45%,2003年进一步提高到60%,2004年可能接近70%。5、外资带动外贸发展提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198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排位在世界第26位,2004年位居第3。

三、中国实施开放式加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 来越严峻

1、中国出口大量增加,在规模较小时国际市场尚有容纳空间和拓展潜力。如今中国出口已经位居世界第3位,近三年年均增长30%以上,而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略高于6%,前者增长大致是后者的5倍。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对现国际市场供求的平衡关系必然产生重大冲击。

2、我 国进口大量增加同样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世界可供应资源跟不上中国需求增加,导致世界商品价格上扬。当然除了中国因素之外,印度经济 增长,东欧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增长较快等因素也同样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

3、中国进口石油大量增加前景不容乐观。当前中国经济正值由轻纺 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进化阶段,汽车等耗能产品才刚刚开始进入家庭,耗能的重工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中国每年石油进口却以30-40%速度增 加,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市场石油市场供求平衡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等均造成重大影响。试问国际上究竟能有多少石油可供中国经济发展 所用,对这一点国际知名学者观点非常明确,认为中国实现工业化面临的石油供应形势将比日本、德国时代更加严峻。

4、外资资源总有穷尽。我们实施利用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是以外商外资并且实际多数投入到制造业为前提,每年各级政府都希望招商引资能持续增加。当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还比较小时,招商引资持续增加还有可能。现在在中国吸引外资规模已经是发展中国家最多的情况下,再继续增加外资规模,吸引世界产业继续大转移,其资源总有限度,不可能再长期持续地增加。

4、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能停留于加工基地。要实现经济现代化,生活富裕化,国家民主富强,而不是把中国发展 成为世界的加工基地。我们发展产业也不可能让其永远停留于简单加工水平。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正在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延长加工链、增加加工度。但是这些措施组织部是在现有发展战略和配套政策体制下的作为。这些措施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基地的发展大趋势。

5、 结构扭曲,调整难度加大。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制造业比重已经过高,对外开放以后中国引进外资将近70%投在了制造业,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盲目发展、畸形发展,各地同发展非常严重,这对国民经济构筑协调的产业体系、经济体系,形成一个市场体系产生巨大挑战,已经对中国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布局、转变增长方式增 加了难度。今后如果继续强调吸引外资投向制造业必将严重妨碍中国经济体系完整、协调发展。

6、跨国公司总部利益追求与中国国家目标存在差 异。外商来华投资设厂也好,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也罢,它是从本公司利益发展出发做出决定,他的经营行为只服从其在国外的公司总部意志。而国家是从本国 立场出发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两者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因而两者之间不可能总保持一致。

四、世界上外资外贸和外向型经济过度发展的经验教训

1、 日本外向型发展战略过度发展制约其经济停滞了十年。世界上普遍看到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宝贵时光,认为都是泡沫经济惹的锅。但是90年代日本经济两次复苏中 途夭折却与泡沫经济无关,而是因为出口遭遇美国封杀才失败的。美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汇率增幅和政府磋商 机制等手段强行调整与日本的经 济贸易关系,逼迫日本发展内需经济,向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转变。但是日本迟迟未见战略调整,仅仅多次重复作出扩大公共事业投资的决策。而日本发展外向型经 济的体制政策、诱导资源配置的机制仍然照旧运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政府诱导资源发展外向型经济,必然影响资源投向内需经济,所以日本内需经济也就无法顺 利发展。可以说90年代日本经济低迷主要原因还是外向型经济过度发展,制造业比重过大,新的发展战略没有适时出台和结构没能及时调整才是真正的“祸根”。

2、 韩国发展经济与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但其制造业又没有日本水平高,所以韩国经济停留在人均一万美元水平已经长达七年。

3、东南亚国家过多依靠外资,发展外贸,带动经济增长,结果主客颠倒。东南亚经济新加坡起步早一些,比较顺利实现经济腾飞。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于70、80年代起步,至金融危机前经济发展一直是世界的热点,得到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等国际社会广泛肯定。但是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暴露出其经济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严重依赖外资,当外资停止流入或流入不足时,其经济一直处于没有恢复往日 的光环。

五、适时调整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中国出口增长长期高于世界进口增长,贸易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三,持续大幅度增长将遇到许多障碍。

1、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布什连任期间美国经济财政赤字和贸易收支赤字将有可能升到1985年水平,美国政府很有可能出台强行调整对外经济的政策。我对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已经成为美国第一顺差对象国,因而也就可能是美 国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国。

2、加工贸易发展是中国贸易扩大主因,但具有发展阶段局限性,应适时引导其向新的阶段、更高层面发展。开放时代的发展客观要求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制造、自己营销、自建品牌,以及自主研发。

3、外资企业发展在中国也有主客颠倒、错位之嫌。众所周知,现在广东东莞、江苏苏州等地已经没有土地可用于发展新企业。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天津、北京等地经济对外资依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甚至占到主导地位。不要说外资撤走,假如新的外资不来的话,这些地区经济就有可能停滞。

六、积极发展内需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过渡

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重点: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城市化,提出西部开发战略;新一届政府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这些都是指导中国各界积极发展内需经济的重要政策。按照这些政策精神,适当、适时调整中国现行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提到议事日程。当前,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可在不同地区分步骤实施。

1、率先在沿海地区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

2、中西部地区继续实行既定方针、政策;

3、制定 沿海地区内需经济发展过渡期办法,在今后3-5年过渡期内吸引外资优惠政策、加工贸易政策予以保留,过渡期后终止实施;

4、政府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提高加工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发展,向一般企业生产经营转化,过渡期结束其进出口业务按一般贸易手续办;

5、围绕扩大个人消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媒体产业、娱乐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医疗保健产业、家政产业;

6、围绕为企业服务,大力发展会计、律师、税务、经 济、技术、企管咨询等服务业,积极发展公共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中介服务产业,放宽限制积极发展行会、商会、协会等产业组织。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