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政府大社会:行政体制改革制高点
信息来自:凤凰网 · 作者:魏如松 · 日期:05-10-2016

2013-11-11 

今年全国两会上,新一轮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议题。

让每一个海南人引以为傲的是,海南已经实行了近25年的“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的经验,为国家“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模式。

25年前,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就把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合并为一个文体厅,戏称“四室一厅”;15年前,海南又把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合并为一个厅。而交通厅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岛上的公路、铁路、港口行业归为一个厅管;7年前,着眼于海南工业的发展,在海南原有信息产业厅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工业信息厅……

现在看来,所有这些积极的尝试,都和中央“大部制”改革有着惊人的吻合。海南,也在全国行政体制改革中迈出了特殊的第一步。

海南为“大部制”改革提供参考模式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一个35岁的助理研究员,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小政府、大社会”的文章,在学术界引起关注,这位年轻学者就是廖逊。

当时,中央正酝酿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又恰逢中央研究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问题。一项先行改革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海南。

1987年11月的一个夜晚,廖逊接到紧急任务,赶赴海口加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参与海南特区体制改革的设计及省级行政机构设置的具体工作。

“社科院海南调研组里本来没我,临时通知我去,我走后门才买到机票,结果比他们晚到了三天。”廖逊回忆道。在随后的50多天里,廖逊不仅参加海南省级行政机构设置的具体工作,还执笔了《海南经济发展中的政治体制问题》报告。

根据“小政府”职能要求设置的新的省一级机构,海南共设27个厅、6个直属局、6个内设局,比原海南行政区机构减少了20个,人员减少了200多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体制”的需要设置的地方政府机构,它打破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人为界限,打破了对内对外经济合作界限,打破了对内对外商业贸易的界限。其中,最突出的成效,是实行全国独一无二的省直管市县的体制。

一时间,“小政府、大社会”这一崭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当时为海南创造出在全国最为宽松、经济自由度最高、办事环节较少的发展环境。许多投资者反映,在海南办企业比在其他地区有大得多的经营自主权。一段时间内,海南的“投资热”持续升温,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现在看来,海南为全国的体制改革起到了侦察兵作用,摸清了情况。”回首海南25年来的改革历程,廖逊这样评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海南的机构改革曾出现反复,但毫无疑问,海南为国家‘大部制’改革提供了参考模式。”

孤军深入,深层问题逐渐显现

擎钵,是海南行政学院原院长廖逊诸多文集中的一部的名字,典出古代印度一名国王选拔名德俱足的辅臣时,盛满钵油使其擎之环城而行,途中以各种幻象相诱,无故加之而不惊,终不堕一滴而委以重任的故事。擎钵人“见欲而不乱”的内在修为,令廖逊钦佩不已,引为文集名以自勉。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海南“小政府、大社会”改革遭遇的一个困境是“孤军深入”。

廖逊在有关“小政府、大社会”的文章中,设定的背景是一个发达的城市或地区,而这显然与建省之初海南的实际情况不符。与此同时,1980年代末,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央和其他省份都还没有动,海南的一些工作在具体开展时碰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海南体制改革一开始就面临两个‘先天不足’:一是按照本来的设想,这种新体制应当在一个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改革开放基础较好的地区率先实行;二是这种新体制应当在直接对党中央、国务院最高领导层负责,不受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干预的地方实行。由于两个前提条件不具备,海南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制约和摩擦。”廖逊说。

当时,海南所有的工业门类都集中在工业厅管,而这个厅却对应着中央9个分管各类工业的部委。每年初开全国厅局长会议,工业厅一正两副3位厅长一起到北京开会,3个厅长要开9个会,由9个处长陪着。怎么开呢?到一个会场签个字,领份文件,留下一个处长;再到一个会场签个字,领份文件,留下一个处长。然后这3位厅长回招待所等电话,说哪个会场提到资金物资了,就赶快出场。

国家部委对海南的新体制也一时难以适应。廖逊说:“当时北京来的部长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海南要健全机构。”

“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实行,一开始就遇到了传统体制设置的重重障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观念的更新,“小政府、大社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体制后来还被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上海浦东等地效仿。

改革破题既需勇气也要技巧

在全国率先推行“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海南一下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亮点”:全国第一个实现省级行政机构最小、公务员最少、农民负担最轻;全国第一个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公司直接登记制……长期沉默的海南一鸣惊人,成为全国超前的改革试点。

约束政府的权力,缩小政府的规模。“小政府、大社会”就是还政于民,把政府的权力充分地加以约束。使政府只做裁判员的角色。把权力回归社会。很多行业管理的职能交给第三方,或民间组织,还给民众自治。

“小政府、大社会”体制对社会功能的发育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从1988年4月到1990年3月,全省申请成立的社团达101个,包括各种学会、研究会、协会和联谊会等,这些社团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在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需要打破各利益部门的阻碍,在政府的体制改革中,没有绝对的保守派与改革派。更多的时候,改革他人利益时,是改革派;改革自身利益时,则是保守派。这便是俗语说的‘处员绑架厅长’,就是说,如果每一个改革方案在讨论时,往往先在本部门讨论,方案面对的并不是被服务对象而是本部门的下属,于是一个厅长的决策往往由下属们所左右。如何破这个阵,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技巧。”廖逊说。

25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实践,“小政府、大社会”体制不仅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加速了改革开放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改革的思路,发挥了经济特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第六次党代会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开拓一切能够开拓的市场,创建开放改革的新优势。
 
 
(据海南日报2013年4月26日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