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计划商品经济"书写经济改革理论中灿烂一页
信息来自:中国网 · 作者:赵昌会 · 日期:07-10-2016

2008-12-01

1984年 关键词: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商品经济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2007年财政年度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3.28万亿美元,人均收入2,360美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为6.0%,经济规模居世界的位次为第4位,外汇储备约 1.53万亿美元。而1978年,这5个数字分别是1,823亿美元、190美元、1.8%、第10位和1.67亿美元。到2008年末,对比会更加强烈。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连上几个大台阶,由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到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在这个历史性的变迁过程中,充满了理论界的艰辛探索。其中,“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尤为耀眼,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它巨大的历史意义,已经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

对于今天的90后来说,甚至大多数80后和70后来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planned commercial economy)的提法恍如隔世,因而显得十分陌生。如果问起什么叫做“有计划商品经济”,你得到的答复可以用五花八门、不可思议加以概括。但是,它对于那个年代苦苦思索中国之路的人们而言,1984年简直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在谈到改革计划体制时说:“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据历史记载,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命题的提出,源于邓小平讲过的意见,也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他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这个决定的会议上说,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新的政治经济学。随即又在两天后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他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出作出这样高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传统观念的一大突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社会劳动在各部门间的分配纯粹由计划调节。

有计划商品经济在1984年属于石破天惊的概念。它之所以产生震撼性效应,完全在于其时代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搞活经济,冲破僵化的计划体制,中国理论界展开社会主义经济是不是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可否共容的探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出,表明这一探讨在党内已达到共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成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由此出发,要增强企业活力,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其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国三十年来经济社会的进步,恰恰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又一个观念的更新之上。对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认识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后来又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增强。经过“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等思想反复,直至1993年中共十四大明确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道路选择问题,才算言归正传,从经济上告一段落。

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老生常谈,其道理浅显得甚至有些滑稽。那时侯,有一个叫孙冶方的大经济学家,据说,他穷其一生,坚信并且证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经济。中央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卓越功绩,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在他辞世后,特地设立了“孙冶方经济学奖”。

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提出,解决了当时中国前进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为中国社会制度的健康发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后,围绕着“姓资”、“姓社”的争论,虽然一度非常激烈,但是,争论的轨道,始终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正确方向。

学过经济思想史的人不难发现,看似平常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其实是对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学说的巨大修正。这一修正,帮助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成为奠定快速增长的中国综合国力的一块巨石。

整个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都在关注和辩论苏联式改革和中国式改革的优劣成败。事实胜于雄辩。到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非洲开发银行首先注意到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革命性成果,开始大力向非洲国家推荐中国的改革经验。笔者当时在科特迪瓦工作,陪同新华社记者访问非行,有幸亲耳听到卡巴杰行长的精辟总结。

时至今日,作为中国当代经济史上特定时期的一个概念,“有计划商品经济”早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它写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中最灿烂的一页。
 
 
(赵昌会 中国进出口银行资深经理)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