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中美汇率大战
信息来自:http://www.pep.com.cn/ 人民教育网 · 作者:吉林 白巨峰 · 日期:07-10-2016

2013-03-08  

作为一段历史,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烟消云散近40年了,但是它的影响力却并没有因为它的消亡而形神俱灭,就是在这4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中美的汇率大战中看到它的影子并感受到它的威力。那么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中美汇率大战之间究竟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本人将据己所知来谈一点点体会。

1944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后退出此体系)、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了联合国国际金融会议并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规定:(官价为)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也就是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黄金市场是开放的,但是除美国之外的会员国要是想得到别国黄金的话,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将本国货币按照固定汇率换成美元,然后持美元去兑换黄金。然而这看似平常的动作,却包含着美国的“智慧”。因为毫无疑问,此体系在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促进国际贸易的同时,也必然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那么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就有理由可以说这个体系对美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此体系建立后不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特里芬就发现了其中的尴尬: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学说在历史上被成为特里芬难题。其实简而言之,就是美国要向各国输出美元就要购买各国的工业品,各国要想获得美元进而获得黄金就必须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并加大出口尤其是向美国的出口力度。于是在这种美元与工业品的交换中,各国的制造业突飞猛进,其中尤以西欧和日本最为迅猛;而美国由于大量进口各国工业品,反而伤害了本国的制造业。但所幸的是,这种伤害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凸显出来的,而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此前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和高科技产品尚能支撑其经济,于是就在这种尴尬之中,世界经济走过了20年的黄金时期。

在经历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后,历史的发展步入了70年代,跑累了的各国经济终于放慢了脚步。而此时制造业日盛的西欧、日本等国,在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的同时,也不断的冲击着美国的国内市场,这种冲击的结果则是欧日等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美元,即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而此时美国的经济却由于国家过多的干预以及制造业的萎缩而逐渐陷入了通货膨胀。为应付通货膨胀,尼克松政府开始学习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不断增发货币,实行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为维持固定汇率,各国货币也相应贬值,美国依然未能实现其贸易顺差。而同时各国保存贬值的美元已经毫无意义,为防止外汇资产(美元)缩水,于是开始抛出美元抢购黄金,这样美国的黄金便大量外流,黄金储备大量减少。为保住黄金,尼克松政府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1971年关闭了美国的黄金市场,禁止美元兑换黄金,这样《布雷顿森林协定》所规定的内容便被改变了。各国货币贬值速度远远赶不上美元贬值的速度,而美元的过度贬值既无法扭转本国经济颓势,又使世界贸易大受影响,同时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又暂时被苏联超越,于是1973年美国放弃了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以缓和与欧日等国的关系。从此,布雷顿森林体系便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否就意味着美国失去了霸主地位,美元也真正的丧失了其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呢?答案还是否定的。

据《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载:(布雷顿体系崩溃后)美国已经不再需要黄金这个名义皇帝了。美元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无论人们是否喜欢,也不管大家如何抱怨,布雷顿森林王朝都已经将美元深深地植入了各个国家的货币体系之中,人们越是挣扎,只会陷得越深,反抗越激烈,自己所受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强烈…… 

此书的作者似乎在向人们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是美国故意搞垮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此,本人坚决反对,也决不认同作者在其系列书中将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均与金融货币做因果关系来处理的做法,但对书中有关此后美元特殊地位的描述,即实行浮动汇率制更有利于美国操控世界经济,本人又是坚决同意的。正像特里芬难题的表面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样,美国的这一优势又是经过了数年以后才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今日的中美汇率大战则是最好的明证。

在经历了克林顿总统的经济复兴之后,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直到2007年底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并进而引发金融海啸之后,美元的狰狞面目终于再一次暴露了出来。

金融危机出现后,美国一直试图利用自己当年“游戏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压迫人民币升值,可谓用心险恶。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3月数据表明,中国外汇储备约3万亿美元,其中70%为美元。我们都知道,外汇储备越多,所折换成并进入中国市场的人民币也就越多,这也是中国市场上为什么人民币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美国怎会理会中国出不出现通货膨胀,所以,为稀释来自中国的债务和扭转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美国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狂印纸币,以实现美元贬值。而如果人民币不贬值,汇率则会自然发生变化,朝着美国所预期的方向发展。于是,人民币被迫接招而相应贬值,以对抗美元的冲击,其具体表现就是央行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汇率。

但是中美两国国情着实不同,美利坚民族并非一个储蓄大国,人民更是热衷于消费,用美国学者的话来说,美国GDP的构成,主要是由消费、而并非生产构成的,所以债务阶层相对较多。相反,我们来看中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节俭著称的民族,所以银行已然成为人民币的聚集地,因此在这一轮的货币贬值大战中,显然对美国是有利的而对中国是不利的。因为狂印美元可以稀释美国国内债务阶层的债务,并赖掉外债;而人民币贬值却变成了侵吞了中国老百姓财富的罪魁祸首,而且还会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因此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和政府是绝不会这样做的。于是便出现了美元贬值速度快,而人民币贬值速度慢的情况,这样,尽管同时贬值,由于人民币的贬值速度远慢于美元,于是终于出现了美国所预期的现象,即人民币的相对升值,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一比八左右到一比六左右的变化,于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就这样被稀释掉了。而中国也尴尬的出现了人民币对外(相对)升值,对内贬值的尴尬局面。推己由人,则可以理解为全世界都在为美国生产商品,而美国负责生产美元,中国也自然成为美国的打工者,这便是美国的如意算盘,它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如果汇率能变成一比五或者一比四,对美国来说那更将是一个好消息。而下一步,它就该琢磨该怎样让美元重新升值的问题了。就这样,在一吞一吐之间,美国人的生活水准便得到了保障,美国也占尽了世界的便宜。

而就在这汇率波动的时期,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外汇炒家和国际游资,则会紧紧地把握住汇率的变化,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外汇投机。如在汇率一比八时,投机客会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当汇率达到一比六时,再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从而在这期间,既能狠狠的捞上一笔并全身而退,又能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顺道帮助政府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且取得了政客们的好感。如汇率一比八时,投机客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而后投资到中国楼市、期货市场等,中国市场上的热钱立马增多,既推动了人民币升值,也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当中国政府出手调控,力压物价、房价时,恰好是汇率达到一比六时,投机客便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一走了之,而此时的中国市场即使不坍塌,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那么在美国的“三板斧”之下,中国应该怎样去做呢?《中国不高兴》一书中有学者认为,搞金融对抗并不能使中国脱离险境,应当避开美国的金融攻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把美国养懒,然后便可以取而代之了。这种观点简直如同儿戏。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云南的某个角落都开始过圣诞节的今天,逃到哪里才能避开美元呢?而其倡导的大力发展的所谓制造业,在今天却终究是以量取胜,而明显缺少核心科技。因此要带动中国经济前进,绝不是一点点变革就能马上立竿见影的,这绝对是一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且旷日持久的战争。诚如戴旭教授所言,“战争是GDP质量的对撞,绝不是GDP数量的抵消”。

单纯的对于今天中国的经济而言,出口已成为中国GDP的主要构成之一,人民币升值既会被美国稀释掉外汇储备,也会打击中国的贸易顺差。因此,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改善民生便成为改善中国经济的首选,这样即使停止向美国出口廉价工业品,也能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的方式来消化掉我们的产品。

但作为中国的老百姓,着实不易。近几年来从菜市到楼市,已经普遍感受到了通货膨胀、资产缩水的压力,所以急需保护自己的资产。可纵观中国楼市、股市、期货市场,从大蒜到黄金均成为炒家们下手的对象,所以缺乏投资渠道的老百姓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还手之力。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忘记我们还有一样法宝,那就是消费。把挣来的钱及时的花出去,这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绝对会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转,想想中国的人口基数吧,这会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

当然,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存钱)实非易事,因此我还要说,要想改造一个国家就要首先改造国人的观念,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进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白巨峰,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市优秀任课教师,市骨干教师,市第七届百优教师,市首届“教坛名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