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转的—-中国崛起:21世纪头十年最重要的事件?
信息来自:南方周末 · 作者:朱锋 · 日期:02-09-2016

2009-12-31

美国《时代》周刊主编扎卡里亚一个多月前发表文章,说21世纪头十年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11事件”,也不是随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崛起”。这不仅体现在G2这一争议性的概念上,更重要的是,世界不得不承认,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已经成为了“真正的赢家”。

扎卡里亚并非等闲之辈。在今天的美国,他的分析、访谈和评论定期出现在CNN、《时代》周刊、《外交》、《新闻周刊》等这些主流媒体中。他在2008年所出版的《后美国世界》更是被记者拍摄到是奥巴马旅行途中手持的阅读书。

然而,问题是,“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究竟能以什么方式影响世界和改变中国自己?

将中国崛起定义为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事件并不难产生共鸣。从国民生产总值看,2000年中国的GDP总额为1.1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六位;2008年中国的GDP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核实的数据,为4.6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位。如果中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维持8%的增幅,日本保持今年第三季度2.1%的增幅,那么,到2010年年底,中国的GDP总额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10年内翻了一倍半,世界排名上升了3位。

从1979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中国经济世界排名第8位,到1999年世界经济排名第7位,中国用了20年的时间让自己在全球经济排名中上升了1位;而在2000年之后则用了10年时间让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跃升3位。这10年,中国崛起确实是改变世界财富结构最重要的事件。

然而,中国崛起并不只是单纯的GDP的崛起。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国内的汽车销售量超过了美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2009年,世界名车保时捷决定将2010年新车发布会放在中国。《纽约时报》为此惊呼:中国未来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汽车和奢侈品的潮流引领者。

21世纪的头10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全方位崛起的10年。中国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取得了突出进展。到2008年,每年从中国大学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数量超过了美国。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壮大。2009年的国庆阅兵所展示的中国自主研发和装备的武器系统比1999年的国庆阅兵新增了90%。这10年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的10年。10年前东盟10+3机制刚刚起步,10年后,东盟-中国经济自由贸易区即将启动;10年前中国刚刚开始走入非洲,2000年中国在非洲的商务人员不超过2万人。10年后的今天,中国在非洲的商务人员超过了40万人。10年前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非常有选择的参与者,今天,中国已经是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兵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2009年6月的首次“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是美中两国可以单独解决的;但也没有什么事是离开了中美两国就可以解决的。”当奥巴马坚持要把美中两个国家作这样的能力“并列”的时候,并不是他本人有多大的“中国热情”,而是在说一个事实:今天诸多的全球性议题,从气候变暖到清洁能源,从反恐到防止传染性疾病,从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到建设“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秩序,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如果无法有效、负责任地参与,又有什么事情可以搞得定呢?看看20国集团中的中国作用,看看12月19日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中国上升的国际影响力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然而,“中国崛起”的历史使命并非只出现在21世纪的头10年,而是应该在21世纪未来众多的10年中延续。放眼未来,保持持续、稳定和健康崛起的重任将更加艰巨。理性、客观和务实地审视中国崛起带来和产生的各种新挑战和新问题,并让中国人上下齐心、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这些挑战和问题,将比简单陶醉在这1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进步更加重要。

10年前若干个中国“愤青”攒了一本叫《中国可以说不》的书,10年后若干个“老愤青”又攒了一本《中国不高兴》。两本书出版年代不同,但确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都是偷偷躲在书房中进行民族主义的思想意淫,“情绪高亢”而“精神苍白”。

“中国崛起”的新形势其实并不需要宣泄民族主义的廉价叫喊,更不需要发散自以为是的“中国来也”的情绪性燥热,而需要的恰恰是在财富和权力都明显成长之后能够继续低调务实,在外做国际权力构架中的敦厚的行为体,在内不断革除官僚主义、官场陋习甚至权钱勾结而加剧的贫富差异与不少地方弥散着的奢靡之气。我们必须意识到,尽管“中国崛起”已是事实,但我们仍然还是处于转型之中的“粗糙”大国。中国尽管已经开始强大,但“国强民弱”却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改变的事实。

“中国崛起”,对我们这个经历了巨大苦难的国家来说,让我们必须怀有感恩之心。但延续“中国崛起”,还需要忧患之心,更需要坚毅之心。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将注定继续演绎风情万种的故事。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