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谈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微观原因
信息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作者: · 日期:03-05-2016

20090704

  【摘要】周小川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有宏观方面的成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因素, 微观因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不平衡是客观事实,值得探讨;中国储蓄率有自己的特点和原因,扩大消费政策具有较好前景;全球经济不平衡调整可能有多种发展前景;全球经济不平衡是一个重要议题,但不能指望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就能够轻易实现调整,我们要沿着可选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设计,并推动改革,以避免最坏前景,追求最好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上,深入剖析了金融危机的微观层面原因,以及全球经济不平衡,特别是储蓄不平衡与储蓄流向问题。

  一、充分重视金融危机的微观成因并加强监管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宏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大量事实表明,微观经济的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微观层面的顺周期性问题、信用评级机构问题、会计准则问题、金融机构贷款发放标准松弛问题、杠杆率过高问题、公司治理问题、衍生产品问题、发起配售模式问题和资产证券化问题等。这些因素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同时也证实了疏于监管的隐患。因此,应高度重视,克服这些缺陷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二、全球经济不平衡值得讨论

  眼下的全球经济不平衡具有明显的不合理特点:低收入者储蓄率较高,而发达人群借钱过度消费。从1990-2007年有关经济体经常项目中的顺差或高储蓄国家方面来看,尽管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不小,但产油国、日本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经常项目顺差的分量也不轻。从经常项目中的逆差或低储蓄国家方面来看,美国非常突出,中东欧国家也占一小部分,其他经济体在全球失衡中均不显著。今年5月份,美国储蓄率已上升到接近7%,但这能否代表一个持久性的发展,还需要审慎判断。另外,美国还有公共部门赤字问题,特别是大家非常关注美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这一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美国总储蓄的走向。

  三、中国储蓄率过高和扩大消费的问题

  从统计数字看,中国家庭储蓄率占GDP之比虽然比较高,但相对稳定,1992年占GDP的20.3%,2002年占20%,家庭储蓄基本保持在20%上下。企业储蓄占比,1992年是11.3%,2007年是22.9%,翻了一倍多;同期政府储蓄,从1992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8.1%,也上升了近一倍。总体而言,家庭储蓄占比比较稳定,政府储蓄基数比较小,企业储蓄大幅度增长是中国储蓄变化的主要原因。

  中国企业储蓄高与中国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大军有密切关系。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会,并逐渐在沿海和城镇、在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的环节就业,这实质上是城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成本始终相对较低。另外,公司部门的利润较高,缘于股权分布结构,广大劳动者只分享到较小的公司利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企业上市时,要划转部分国有股给社保基金的原因。这方面的步子还应该迈得更大一点,以便让公众分享公司的高收益。

  我国结构调整的最优选择是扩大居民消费,这将直接拉动内需并降低总储蓄率。但这样做有一定难度。在目前收入分配格局没有明显改变情况下,维持和扩大投资率成为次优选择。城镇化是中国未来一个持续多年的发展趋势,中国还有一个颇具潜力的投资领域是加快城市化发展,它能为未来人口迁移、消费条件和服务业发展打下基础。

  四、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的情景分析

  全球经济不平衡通过调整会走向再平衡,其情景有若干可能情况。情景一,美国家庭储蓄率和总储蓄率上升,中国居民消费也在上升。这是最理想的。情景二,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中国出现产能更大过剩,设备利用率降低,就业下降,使中国GDP进入比较低的增长阶段。我们应力争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当然这也有一种变种,可能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从而实现调整。情景三,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中国居民消费有所提高,但幅度还不够大,同时城镇化投资增加,两者之合力使过剩储蓄及其外流充分下降。在此过程中可以设想城镇设施、住房和服务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对未来的消费和就业形成支撑。这是可以接受的选择。情景四,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不再需要那么多中国出口产品,同时,中国通过走出去投资,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一部分产能,包括制成品出口产能。从南北关系看,这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及未来消费的提升。前景五,美国总储蓄率的提高并不那么顺利和持续,包括健保改革或许会不顺利,公共消费仍居高不下;而中国的调整较为顺利,部分产能转移出去,对外贸易实现比较平衡,或者尚存的一些过剩储蓄,不流向美国,而是分流到其他国家,美国可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产油国仍存在不平衡和储蓄流动问题。情景六,最坏的一个选择就是大家的调整都不成功,当前国际经济不平衡的格局还在持续。贸易保护主义会越来越严重。

  尽管如此,最后可能出现的是某些情景的混合,出现混合型出路。全球经济不平衡是与各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收入分配相互作用的,不能指望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就能够轻易实现结构调整。要看到这种难度,避免理想主义。上述六种情景,我们要力求情景一,避免情景二和情景六,思考和研究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并沿着可选的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设计,进一步推动改革,以便实现国际经济不平衡的相应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