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对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的警示
信息来自:《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6期 · 作者:苏华 钱宁君 · 日期:11-05-2016

2013-09-12

  摘要:在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中,东部地区成为了主要产业转出地。在提升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时,随着加工制造业等产业的不断迁出,东部地区由于主导产业尚未发展壮大等原因导致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而分析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的产生及其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隐患予以警示,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

  关键词:日本产业空心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主导产业

  一、引言

  产业转移是伴随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自身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回首国际产业转移历史,目前已然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产业转移,如今正处于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其中,第一、二次产业转移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向日本德国等国家进行钢铁、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以及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美、日、德等国向东亚、拉美国家的转移;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美、日、欧洲、亚洲四小龙等国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在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产业向中国珠江三角洲的转移以及20世纪整个90年代国际产业向中国长江三角洲的转移,使得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实现腾飞。在21世纪初开始的10年间,由于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上述两大经济圈开始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也随之开始了新一轮的浪潮。产业转移使得产业转出地不断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了区域间产业的分工和合作、充分发挥了地域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带来诸多正面影响的同时,如果转出地无法处理好产业迁出后本地制造业发展、主导产业发展等问题,那么产业转移也有可能为转出地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产业转出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产业空心化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但是在如今产业转移已至白热化、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出现大规模“倒闭潮”的情况下,它俨然又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

  二、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

  1.日本产业空心化

  (1)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从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浪潮起,日本就开始了其海外扩张之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兴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元的升值。日元升值的直接影响之一便是日本企业在国外进行产品生产比国内更有成本优势,相对来说日本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也处于劣势,进一步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另外,长期积累的资本过剩、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涨迫使日本不断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将一些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际或地区。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又继续大大增加,此时,日本对外转出产业逐渐转向电子、机械等领域。如此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使得日本遭受了产业空心化之痛。

  所谓产业空心化(Industrial Hollowing),亦即日文中所谓的“产业空洞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中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畸形扩展。其概念最早是由B.布鲁斯和B.哈里逊于1982年在《美国的脱工业化》一书中提出来的,其后诸多学者均对其作出了解释。综合看来,产业空心化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三次产业的角度看,产业空心化即是指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而使一个地区或国家出现的三次产业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非工业化经济现象。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讲即由于本地生产成本等上升而使制造业生产大量地转移到别的区域或国家,而转出地无法适时确立发展主导产业填补转移所产生的空间,使得制造业不断萎缩、物质与非物质生产比例失衡,从而产生的一种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探讨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而造成的产业空心化问题,本文主要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入手。

  (2)产业空心化对日本的影响。从日本国内具体情况来看,产业空心化为日本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空心化造成了日本经济增长速度趋于降低。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便是对于财力、物力等有形要素以及人力、知识科技等无形要素的充分利用。日本制造业不断向外转移以及对外投资的增加,大大阻碍了技术进步、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国内技术发展迟滞,从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其次,产业空心化容易引发产生虚拟经济泡沫。有学者认为,随着一国“夕阳”产业的转移,该国产业链被缩短,导致产业资本投资领域范围缩小,而该领域范围的行业对于产业资本的实际需求量有限,于是这些产业资本就转化为金融资本,进入这些行业的相关虚拟经济体系,产生虚拟经济泡沫。由于日本国内物质生产能力不足,货币投机行为兴盛,无形中增加了日本通货膨胀的压力,形成泡沫经济。另外,由于大规模的海外直接投资,使得日本的失业率不断上升。随着生产基地的向外转移,大量制造企业迁出,对于日本来说,其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引发了严重的失业问题。

  2.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原因探析

  从产业空心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或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国或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输出物质生产产业,致使转出地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伴随着这种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本国物质产品需求与供给失衡,物质产品需求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是,产业转移有其必然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时,其便开始将一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以实现其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于转出地来说,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没有处理好由于制造业转出而造成的主导产业缺位以及由此引发的失业等问题,便有可能产生产业空心化。由此看来,产业空心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产物。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来,在以加工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出现,其导火索是自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日元的大幅升值。协议发表后,日元兑美元汇率由235:1迅速升至215:1,一年后攀升为150:1,至1988年初达到将近120:1。汇率的迅速攀升导致日本土地、股票等价格也随之一路上升直至顶点,促使日本企业寻求海外发展,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将生产企业迁至海外,所以说,日本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导火索是日元的升值。而加重空心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进行传统产业的转移时,由于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未能填补传统产业转出后的产业空间,吸纳剩余的劳动力带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其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加速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电子工业和新材料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高科技产业却没有接替原来的主导产业,造成主导产业缺位,导致产业空心化。大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导致日本国内制造业投资的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规模、产业转入规模太小,则是空心化问题的一剂助燃剂。国内制造业投资不足,导致日本贸易结构发生逆转,对外依赖程度加大。同时日本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严格的规制政策,使得日本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较低,从而导致日本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相对对外直接投资而言十分小。1991年外资对日本的投资额为13亿美元,至1995年仅为0.4亿美元,至1999年达到127.4亿美元的历史高峰。而在199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15.8亿美元,至1999年达到了666.9亿美元。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其转入与转出的差距十分明显,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极度不对称导致了日本一系列的经济问题。

  由于日元升值而形成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日本遭受了产业空心化之痛。借鉴日本的经验得失,有助于我国更好地进行产业转移以及应对由此可能产生的产业空心化问题。

  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可能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承接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又因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价格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迫使其开始将一些加工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从目前看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从产业转移的类型上看,东部地区转出产业如今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等加工制造业为主,如玩具、制衣以及水泥、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等,并呈现出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的趋势;其次,从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上来看,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其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如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对象为苏北地区、安徽等临近地域,现在已扩大到山西、陕西等中西部省份问。可见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已经全面展开,不断发展。

  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的转移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释放空间、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使之由于制造业的大量外迁而产生了产业空心化的隐忧。

首先,从东部地区投资增速现状来看,东部地区制造业不断萎缩,投资增速减缓。从总体固定投资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6年-2010年1月-12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显示(见表1),虽然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仍远高出中西部地区,但就增速来看,其增长率已逐渐落后于中西部地区。

  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东部地区制造业投资增速则进一步下降。以江苏省为例,如表2所示,江苏省2005年至2010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而从最新数据看来,对比2011年与2010年1月-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速,1月-7月份,江苏省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去年下降了2%。

  造成上表所示的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不断缩减,服装、鞋帽、灯具等行业都呈现出群体性迁移的趋势。如温州的打火机企业,其鼎盛时期数量超过了1,000家,但随着企业的大量外迁,如今数量已骤降至100家以下。另一方面,由于商人的逐利性,许多企业家不愿意将钱投向实业,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向利润更高的行业转移。仍以温州为例,据统计,温州的民间资本量至少有8,000亿元左右,而这些资本主要投向了虚拟经济和高新产业。这些游资的存在,使得东部地区资产泡沫化日趋严重,产生产业空心化的危险也越来越大。

  其次,由于传统产业的不断向外转移,东部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滞后,主导产业出现了“青黄不接”情况。一方面主导产业尚在培育之中,无法独挑大梁,填补传统密集型产业转出所留下的空间,使得该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进一步突出。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在传统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之后,应积极发展培育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但是由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培育投入成本大、成长速度慢,实现盈利需要很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需要,传统产业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市场趋于饱和、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开始大规模向外迁移,这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必然选择,但是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新兴产业无法再短时间内成长壮大,产业空心化风险也越来越大。

  针对于东部地区产业空心化隐忧,我们可以通过借鉴日本等国的经验得失,寻找预防和解决之道。

  四、防范东部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的对策建议

  要缓解进而抵消因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后产业结构调整过渡时期容易引发的产业空心化危机,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在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顺利引导东部地区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渡,明确和加速发展主导产业,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扶植力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因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主导产业缺位而引起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在扶持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其所在产业链的培养和支持,使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获得政策优惠以促进主导产业更好的发展,增强地区主导产业的生命力。

  其次,加快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自身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东部地区应该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扶持中小高科技企业,以此来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生产率和高附加值的新兴制造业,以填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形成的空白。同时,对于本地存留的传统产业也要进行不断创新,鼓励其开发核心技术,创立自主品牌,以培养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本地留存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所谓生产性服务业,从范围上来说,根据十一五纲要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从功能上来说,主要是区别于消费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求大量的人力和知识资本投入,以加强生产的知识密集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就整个服务业来说,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吸收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并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服务化水平提高,对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外,要注意对东部地区留存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从目前来看,东部地区中小企业面临“倒闭潮”,民营资本纷纷抛弃实业转向房地产、金融等产业,容易出现经济泡沫化。因此,东部地区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其融资困难,促进其自主创新,为民间资本和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尽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资金向实业回归,防止“离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东部地区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大财政上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还要招贤纳士,吸引外来人才,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春明.日本“产业空心化”探析[J].亚太经济,1995(3):22-24.

  [2]武文超,汪洋,范志清.产业空心化和美国金融危机的探讨[J].环球瞭望,2010(11):110-113.

  [3]程涛.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启[N].2008-04-14(A10).

  [4]景婷婷.日本产业空心化与美国的对比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7):182.

  [5]江瑞平.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J].日本学刊,2003(3):7-18.

  [6]唐智敏,陈福生.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J].理论导报,2008(11):30-31.

  [7]黄深刚,张遥,等.产业空心化拷问中国制造生存土壤[N].经济参考报,2011-08-24.

  [8]熊乎,周红兵.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J].商业时代,2006(7):75-76.

  [9]倪金节.产业空心化之忧[N].上海证券报,2011-07-13(F06).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