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发达国家了,经济增长就注定会变慢吗?
信息来自:凤凰财知道 · 作者:陈兴杰 · 日期:10-06-2016

20160129

1月9日统计局发布数据,2015年中国的GDP同比增长只有6.9%,创下25年来新低。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中国人,看到这条消息的一般反应是叹气。马光远不以为然,他在微博发了一段文字批驳悲观情绪。他说,经济增长好比一个人长身体,7,8岁时每年长几厘米很正常,四十几岁还那样长岂不是吓死人?中国经济已是人到中年,增速放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

这种比喻非常新奇,马光远却不是发明者。去年4月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官员丛亮也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中国经济已显颓势,“新常态”的说法流行一时。丛亮打了个比方,“一个人在青春期时长得很快,一年可能长十公分;到了接近成年阶段,一年长一公分就不错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

这种打比方的说法很容易俘虏人心,加之现实世界到处可见发达国家的疲软。美国经济多年没有突破3%,欧洲国家长期保1争2,日本近些年好几个负增长。香港、台湾这样的发达经济体,这些年也不见起色。

真有这样的规律吗?如果贫穷具有增长优势,发达必然放缓,为何百年来传统发达国家就那几个,脱贫致富的后起穷国寥寥无几?中国最富裕的北上广深,人均GDP已接近发达国家行列,为何增速不减,依然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人均GDP未满8000美元,增长就显著放缓,当年香港台湾在这阶段可是后劲十足,两位数增长。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新加坡,1990年代几乎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在发达国家中一骑绝尘。2004年至2007年,新加坡还是保持7,8个点增长,年轻得不像话。这又怎么解释?

现象不能自我解释,也不能总结出规律。谈经济发展,必然要回到经济逻辑。其他条件不变,到底是穷国发展快还是富国发展快?答案是后者。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运用资本进行再生产,从而使财富增加。一个饥肠辘辘的穷光蛋,全部收入只用来填饱肚子,没有任何储蓄,那就只能算是维持生存,谈不上发展。

穷人之所以致富,乃是他在贫穷中仍然储蓄节余,将少量资本用作再生产。全社会资本增加,迂回生产链条延长,单位劳动支配的资本相应增加,落到最终消费品产出,则是财富大规模增加。在这生产结构中,消费远远赶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

此外,财富充沛的发达社会,生产大量依赖机器和自动化,越多人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将长期学习,追逐兴趣擅长,从事创造性的工作。理所当然地,经济发展会更快。

这就是富足社会理当发展更迅速的物质条件。那么,为什么现今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停滞?这就涉及前面所说的“其他条件”——也就是制度因素。

资本积累和企业家精神不是凭空发生的,它需要制度约束。具体地说,是私有产权受到保护,市场环境安全可期,政府不过多约束。相当长时期内,欧美国家做的比多数国家好,长期回报也很喜人——丰厚的财富积累,今天的发达国家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限制增长的坏制度也在潜滋暗长。发达国家普遍具有福利主义倾向,政府在济贫、教育、医疗、养老方面支出不断,甚至不惜举债度日,寅吃卯粮。福利主义削弱民众自立精神,也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

发达国家通常过度保护劳工,企业要应对最低工资、妇女福利、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成本高昂。在欧洲国家,企业即便有正当理由也很难轻易开除员工,除非已经准备好一大笔赔偿金。

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劳资关系相对简单。1998年金融危机,中国外贸形势恶化,很多老板都是召开员工大会,发完工资就宣布倒闭。法律束缚较少,企业快速止损应变,这是欧美发达国家不具备的制度优势。最近二十年每逢危机,新兴国家总是先于发达国家企稳反弹,背后是有制度优势支撑的。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背后没有什么神秘力量,也绝非自然而然。穷国若有好制度,引进资本和技术,兢兢业业工作,经济起飞并不是什么奇迹。现代社会,穷家施政得当,往往只需半个世纪就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富国堕落也不需要多长时间,这方面南非和阿根廷就提供了惨痛的案例。

现在欧美国家说是发达,只是相对其他国家而言。在无限可能的未来面前,它们仍然是小个子,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按照马光远逻辑,19世纪英国经济世界第一,当时已经达到成年,理所当然应该放慢,如果还快速发展,那会吓死人。事实上呢?当时最发达的英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有许多的经验教训作镜鉴,还有互联网浪潮借力,中国理当快速发展,弯道超车。当下中国发展放慢,如果不反省制度问题,反而拿发达国家的困窘作心理慰藉,显然是驼鸟心态。

发达国家积累雄厚,制度完善,各方面都很稳定,即便增长放慢,也很难出现新兴国家常见的滑坡。中国的社会矛盾亟待经济发展去解决。可以说,经济快速发展才是最好的良药。经济放慢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它本身就是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