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再平衡及马来西亚的应对策略(个人研究)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11-07-2016

目录

序言
1、生产力自工业革命以来进步迅速,加速了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发展
2、第一产业份量缩小,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扩大,城市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工业国需要原料与庞大的市场,投资带动了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盛行,工业国的原料来源充足,市场越来越大
5、为了争夺市场发生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6、国际经济两极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7、政治上分为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取得更迅速的经济展;社会主义阵营最后瓦解了
9、战后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都急需来自国外的投资,工业国取得更快的发展
10、发达国家在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为其人民提供了更好的收入和社会保障
11、广阔的国际市场,继续提供了大量的机会给发达的工业国
12、为了发展经济,中国也欢迎发达国家的投资,国际经济两极化继续扩大
13、制造业从发达国家逐渐外移,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
14、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维持消费增长型经济(1971年美国取消布雷顿金融体制)
15、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冲击并影响全球就业
16、全球经济加深结构性矛盾
17、发达国家加强利用金融业导致金融杠杆过度
18、引爆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
19、全球经济主要是结构不平衡(以中美经济为例子,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
20、焦点在全球生产过剩,需求不足
21、全球各国处于经济转型之中
22、全球经济失衡
23、全球再平衡与全球治理(焦占在提高全球总需求)
24、如何提高全球总需求是最重要的环节
25、全球治理下的新市场”公约“或”准则“
26、全球治理可能带来的变化
27、全球经济目前的状况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1、生产力自工业革命以来进步迅速,加速了资本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发展,
2、第一产业份量缩小,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占比扩大,城市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3、制造业从发达国家逐渐外移,人力资源跨国流动,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
4、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维持消费增长型经济(1971年美国取消布雷顿金融体制)
5、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冲击并影响全球就业
6、全球经济加深结构性矛盾
7、发达国家加强利用金融业导致金融杠杆过度
8、引爆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
9、全球经济主要是结构不平衡(以中美经济为例子,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
10、焦点在全球生产过剩,需求不足
11、全球各国都处于经济转型之中
12、全球经济失衡
13、全球经济再平衡与全球治理(焦点在提商全球总需求)
14、如何提高全球总需求是最重要的环节
14.1、全球尤其是主要的国家必须增加国内消费与提高国内需求
14.2、首先中美两国要起带头作用,才能有效处理这次的危机
14.3、调整收入分配,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14.4、政府应考虑增加发展开销,尤其是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开销
14.5、调整税收制度,让政府有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放心消费
14.5.1、居者有其屋
14.5.2、人民有信心能获得适当的住屋
14.5.3、人民有信心能获得医疗保障
14.5.4、人人享有基本的养老津贴
14.5.5、提供教育和再教育基本费用
14.5.6、残联人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
14.5.7、金融界能提供合理的贷款,加强消费
14.6、调整税收制度,确保政府收支平衡
14.7、缩短每周工时,让人民有就业,有时间消费
14.8、改善低收入国的经济水平有助于提高全球总需求
15、全球治理下的新市场“公约“或“准则”
15.1、继续鼓励创新,随着创新和生产技术进步,力求维持经济增长
15.2、保持着全球竞争的市场,共同合作下可适当纳入新“公约”或“行为准则”
15.3、调整市场准则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为目标
15.4、确保全民就业,全球各城镇推行统一和进一步缩短每周工时
15.5、规定消费最少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6、规定投资最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7、规定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8、规定储蓄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9、规定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10、鼓励全球人口流动包括外劳与移民
15.11、规定环保的准则
15.12、推选全球金融改革,逐渐建立单一货币体制
16、全球治理可能带来的变化
16.1、全球治理程度逐渐提升,国家主权可能慢慢失去其意义
16.2、人口大量流动下,民族文化的特点逐渐淡化
16.3、国际价值观逐渐强化
16.4、全球统治模式的变化,立法、司法、执法程序也将随着改变
16.5、联合国及其属下组织的功能将逐渐加强,取代强国的主导优势
16.6、国防、保安也将随着改变
17、全球经济目前的状况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17.1、马来西亚是中上收入国,正迈向高收入国的方式必须适当调整
17.2、马来西亚是出口导向国,必须加强内需
17.3、马来西亚是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种族关系最后将淡化
17.4、人类平等和共享繁荣的价值观将加强,种族意识将淡化,虽然在政治上需要时间
17.5、规定消费最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7.6、规定投资最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全球经济再平衡及马来西亚的应对政策

序言
。人类生产力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进步迅速;
。工业化国家需要原料与市场,经济走向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人民也走向世界寻求工作与谋生;
。交通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阶段;
。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金融业
。一国经济已离不开国际经济;
。全球已成为一个市场,一国的竞争力要着眼于全球市场。
。全球化的竞争导致制造业外移,人力资源跨国流动
。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
。金融杠杆失衡导致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生产过剩,需求不足
。全球各国经济都必须转型
。全球环保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全球共同努力提高总需求是最重要的环节

2、目前主要是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以中美经济为例子)
。美国经济增长靠消费;中国经济发展靠投资;
。美国储蓄率低,中国储蓄率高;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良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水平差;
。美国制造业占比重低,中国制造业占比重高;
。美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高,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
。美国工资水平高,中国工资水平低;
。美国后期经济靠金融业,中国经济主要是靠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政府财政负担重,金融危机后靠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
。美国基本上奉行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经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多;
。美国服务业占比重超过80%,中国服务业占比重只有40多%,远低于美国;
。美国工业化水平19.8%,中国工业化水平46.6%(2010年),发达国家制造业外移;
。发达国城市化率80%,中国城市化率49.2%,中等收入国38.1%,中上等收入国48.3%;
。一般上,发达国家失业率由于制造业外移而较高,发展中国家相对较低;
。自从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逊取消按照布雷顿金融体制印发钞票后,美大力发展金融业;
。美国金融业杠杆率过度,导致次贷与金融危机爆发;
。直至全球金融危机后,突然间全球经济似乎到了必须全面转型的局面;
。全球现有的经济制度到了必须检讨的时候了,经济再平衡是共同的责任了;
。联合国及其属下机构,G20等都认同全球经济失衡,必须研究如何再平衡。

3、全球生产过剩,需求不足
。全球各国都认同目前的国际经济处于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境界;
。各国在危机初期都采取了特殊和经济刺激措施,以提高需求,保增长;
。这次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完全不同,因为这次的危机加上了全球经济结构不平衡;
。“无形的手”在这次的危机,无法扮演有效的角色;

4、如何提高全球总需求是最重要的环节。

如何提高全球总需求

4.1、首先中美两国要起带头作用,才能有效处理这次的危机
。经济强国和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全面合作才可能较顺利地真正恢复全球经济;

4.2、调整每周工时,让人民有就业有时间消费
。每周工时48小时约莫是百年前定下的规则,现在生产力明显提高,是检讨的时候了;
。信息社会时代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减少就业机会,甚至是商机,工时有必要减少了;
。人人要就业,才有消费能力;
。人人要有适当的收入,才有消费能力;

4.3、调整税收制度,让政府有能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放心消费
。要调整目前的税收制度,政府才有能力提高社会保障;
。有了社会保障,人民才会放心消费;
。政府要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问题;
。调整税收制度也就是解决贫富不均,也解决政府陷入财政危机;
。政府也有义务向人民清楚说明为何要调整税务以及增加的收入将用以协助低收入群体;
。政府对民众要加强基本的社会教育,避免利益集团的操控,影响大众心理;
。相应的是:政府行政要透明化,提高公民意识;
。建立橄榄型社会,建立瑞典模式经济;
。相信只要透明化工作处理的好,商界和民众是愿意支付较高的税项的;

4.4、改善低收入国的经济水平有助于提高全球总需求
。人类实际上已具备能力确保全球人类的基本生活要求;
。所谓基本需求不外是: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问题;
。从生产角度来看不是问题,实际上是收入分配和全球合作与分工的问题;
。中美两国,联合国及其属下组织、G20各国合作,肯定可实现这项目标;
。以相互体谅和合作的方式解决如下课题:
1、 全球金融体制改革;
2、 检讨全球各国的关税制度或其税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3、 力求解决全球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确立各国提高内需的准则;
4、 研究全球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与准则;
5、 改善全球运输与交通,如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
6、 从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扩展到全球合作;
7、 全球天然资源分散、人口、土地等条件不同,加上发展进度不一,再加上发展进度不一,而目前各国仍以国家利益至上,可鼓励合作但不宜强求;
8、 国际上有许多跨国公司,部分是国家跨国公司,部分是私营跨国公司,它们同样的也是以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至上,同样的可鼓励也不能强求合作;
9、 由于全球经济存在着竞争关系,既要合作也不能排除竞争关系;
10、 国家内部也一样各个单位可强调合作,但同时也鼓励竞争;
11、 国家利益近期间已逐渐以区域组织利益为主或尊重区域组织的共同利益;
12、 有理由相信最终国家利益也同样地会尊重全球共同的利益;
13、 应制定一些准则,鼓励各国合作,参与合作才能享受合作的利益;

5、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准则
5.1、全球采取统一的每周工时

6、全球经济在目前的状况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6.1、马来西亚是中上收入国,正迈向高收入国的目标
6.2、马来西亚是出口导向型国
6.3、马来西亚是多元民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国家
6.4、马来西亚种族经济分配并不平衡,占多数的马来民族和其他土著相对落后
 
宏观经济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率、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GDP、
2、投资、生产
3、供需平衡
4、就业与失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的比重,就业结构分析
5、消费
6、内需与外需
7、人均生产率
8、收入分配
9、对外贸易、货物与服务贸易、出超、入超,或盈余、赤字、外汇储备、产品技术分类
10、经常帐户余额
11、第一、二、三产业占比重,产业升级
12、收入分配
13、政府财政收支、盈余与赤字、政府收入与开支
14、税务制度
15、社会保障政策、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保健
16、货币与汇率制度
17、储蓄率
18、消费率
19、利率
20、外汇储备
21、国债
22、核心竞争力
23、城市化率、城乡结构
24、基础设施
25、教育程度及教育普及率
26、创新能力、技术水平
27、人口结构(按年龄与城乡结构、退休人口占比重
28、就业与失业率
29、就业结构划分:城乡、技术、一、二、三产业
30、经济增长率
31、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
32、气候、温度、风力
33、海岸线长度、湖水面积、草原面积、
34、高山、平原、海岛
35、矿产、农业
36、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
37、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
38、环保
39、文化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