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胜于抗震:从地震看国家金融预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信息来自:http://blog.cntheory.com/u/zhangmn/archives/2008/137.html · 作者:张茉楠 · 日期:09-06-2016

2008-11-26 

   内容摘要:防范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及早地主动地进行调整,避免突然性、大步的调整。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事关宏观经济大局,从目前来 看,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与监管体系应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对当前我国金融警兆须关注的重点指标,以及金融危机预警与危机管理的政策建 议进行了思考。
 

    2008年5月12日,人类将会永远铭记这一惨烈的日子。汶川地震所造成社会经济损失难以计数,汶川地震让整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当前抗震救灾仍 然处于一个艰难而关键的时刻。抗震救灾无疑是当前中国的头等大事。举国之力投入到这场与特大地震灾难斗争的战役中。

    尽管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此次汶川地震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不算大,也不会深刻影响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中国经济固有的难题,却是在震灾影响之外所必须充 分考虑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本月上旬在上海举行的“2008陆家嘴论坛”上,对于金融安全与稳定有过明确的强调。这种强调,其实也是基于对中国当前经 济、金融问题的深刻认知。风险来源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复杂性越大风险越高。随着全球金融系统演化日益复杂,金融风险也成“组合爆炸”的趋势,而演变为“ 复合型”金融危机,并蔓延到实体经济,影响到一国经济增长基础。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事关宏观经济大局,其风险不容小视。

    一、当前我国金融警兆须关注的重点指标

    2008年全球经济走势变幻莫测。从国际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前景不明朗,不断暴露的资产损失动摇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市场的连锁反应使风险进一步放大,全球 金融市场震荡加剧。次贷危机可能通过其国际上广泛的投资者、影响市场未来预期和实体经济等多个渠道向全球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初级产品和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 走高和大幅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到我国相关的金融市场走势;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外部输入增加我国的通胀压力,进而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从国内来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巨额国际游资持续性流入、股市深幅调整以及房地产市场信贷收缩的情况下,中国在短期内是否面临着潜在 经济金融风险?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警惕。

    防范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及早地主动地进行调整,避免突然性、大步的调整。2008年中国身处全球不平衡的旋涡中心,这是一个全新的特点。根据《全球风险评估 报告》的相关研究,目前,金融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储蓄率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持续盘升导致大量的风险集中于银行业;从世界各国范围看财政 赤字往往是金融不稳定的根源;汇率制度僵化和国际收支失衡严重蕴含巨大的风险;缺乏金融创新体制蕴涵金融僵化的竞争力风险;公司治理中若干问题不解决可能 面临需要国家再度救助的风险;金融机构缺乏自主定价的环境和科学定价能力蕴涵的重大金融风险等等。

    那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我们警觉的金融警源和危机征兆有哪些呢?综合对影响金融风险的要素分析,我们认为主要考虑以下主要金融风险警源和先兆的指标[1] [2],包括资本项目对外依存程度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对外依存度、外债总量风险程度、外资结构风险程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率、国内外利率溢价、国际游资规模与动向等外向型金融警兆指标,以及宏观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增长率、币值稳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资产流动性比率、股价稳定率、金融机构资本金充足率与不良资产率等内向型金融警兆指标,都应是国家要密切监测的重要对象。

    二、我国金融危机预警与危机管理的政策建议

    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与监管体系应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策略必须反映出全球金融体系向市场驱动模式所进行的根本性转 变。在流动性管理,风险评估和危机预防等方面,需要从宏观体系的完善到微观机制的健全、从事前的预防监控到事后的应急补救、从增强自身功力和预控应急能力 到寻求外部合作等全方位、多层次采取措施,具体而言包括:

    (一)成立金融危机管理与指挥中心

    当前,国家亟需成立由央行、银监会、外汇管理局、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经济管理部门,并协同风险评估机构 组成的金融危机预警与指挥中心。金融危机指挥中心以及指挥权限要非常清楚。作为在垂直(在政府部门内部)和水平(在政府机构之间)层面协调政府行动的基 础,指挥系统要有权威,指挥权要高度统一。危机管理的指令要明确、坚定。当然指挥中心还应考虑危机出现后由谁调度金融资源?在第一时间可以调动的救助资源 有哪些?在需要动用后续资源时,有什么机构可以协调?

    (二)构建金融危机预警监测系统

    金融危机的最初表现形式是金融风险,在一定因素的激发下,金融风险急剧增加,并在达到一定临界值后,以爆发金融危机的形式释放。因此,金融危机的预防与控 制应该着力于构建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监测金融风险及其状态变化,将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 首要目标是把许多分散、零星的信息组织到一起,向风险管理指挥中心提供决策的信息基础,这套系统要全面地监测金融体系的安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金融制 度和体系的安全、金融财富的安全、金融机构的安全、金融发展的安全、金融运行的安全状况等[3]。金融危机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寻找金融警源,分析危机征兆,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比较准确地判断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可能波及的时间、空间范围和冲击强度,需要调集的资金规模等,从而在各种应急策略中选取可行的对策,以及评估金融危机管理措施的组合效果。

    国家金融预警系统可分为国家宏观预警系统,区域金融预警系统和地区预警系统三个层次。实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预警子系统的垂直风险监测预警,其中国家宏 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监测宏观金融风险。宏观金融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一套指标体系来预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首先需要通过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来确定 哪些变量可以用于危机预测。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哪些变量与危机有显著关联,以此作为金融危机发生的先行指标,并计算出该指标对 危机进行预测的“阀值”。一旦一国经济中相应的指标变动超过“阀值”,危机将在一段时间内爆发。国家宏观金融预警系统能为危机预警系统提供了明确的监测范 围和警戒区间,而且它还能揭示危机发生的根源,也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加强监管、协调和采取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三)成立金融危机风险协调组织,在国家和国际层面构建风险缓解机制

    资本流动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但是全球却没有一个系统的监管体系,这反映了全球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危机的发生,暴露出全球化条件下全球治理结 构的缺陷,暴露出这种治理结构的不对称。对于处于金融弱势的我国而言应着眼于以下方面的应对:建立金融风险监测的社会网络协调机制系统,运用强有力的监管 工具和措施,拓宽监管范围;进一步加强金融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控制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防震、抗震能力,建立区域性的危机救助机制, 进行全球性和区域性联防,从机制上设置必要屏障。日前亚洲各国已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为防范亚洲次按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对区域内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冲 击,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并确保亚洲金融、货币、汇率体系的稳定。5月初,中、日、韩三国已牵头东盟各国紧急磋商研究,将建立8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平 准基金,并由中、日、韩三国承担基金总量的8成,约640亿美元,共同阻击危机的蔓延。

    (四)制定金融危机紧急处置法

    应当增加对金融危机管理以及各种经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面的立法。像美国有“紧急状态法”。日本与俄罗斯都有“紧急事态法”,实际上就是危机管理法。要 提供金融危机管理的立法保障。管理金融危机的首要原则是防扩散,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提出金融危机管理的“48小时法则”,也就是说,在危机爆发 之后,必须在48小时之内稳定金融体系,切断金融危机蔓延的渠道,以使发生风险时,能将不利影响置于可控范围,并迅速恢复金融秩序,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五)设置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防火墙

    金融衍生工具最大的特点是以小搏大的高杠杆效应: 只需要缴纳占标的金额很小比例的保证金, 即可买卖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保证金金额的合约,与此同时,杠杆效应也会使金融风险被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放大了,金融衍生产品对对金融市场影响巨大,一旦出现 危机,往往会形成“链式反应”[4],造成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

     为化解风险,有必要建立一套金融防火墙制度,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没有形成统一交易规则,缺乏市场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当务之急是对银行业务、证券业 务、保险业务、衍生品交易市场实行集中监管,尽快设置包括市场准入、内控机制、风险监管等防火墙;对于我国而言,目前不仅缺乏熟悉国际金融衍生产品操作规 律和经验的风险评估机构及其金融人才,同时也特别缺乏可以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和创新工具;进一步地,我国还应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机制上加大 研究,因为错误的定价机制是风险滋生的根源。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