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的思考
信息来自:www.eastmoney.com · 作者: · 日期:14-06-2016

2009-01-02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初步建成 

  1978年中国 开始了改革开放,金融业改革也拉开了帷幕。1983年国务院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这标志着金融业改革的起步。1993年,国务院作出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好好总结。 

   我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指完善的金融体系及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推进作用。经过30年的改革特别是近 15年的加快改革,《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的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金融在资源的市场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 显现,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增强,金融稳定维护了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应当讲,金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已经发挥了核心作用。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1997年相比,2007年我国银行业总 资产已从9.5万亿元上升到52.6万亿元,其中,非国有银行资产占全部银行资产的比例上升到46.8%。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从28%下降到 6.17%。原4家国家专业银行已改革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有3家已成为上市公司。2007年底,沪深两地股票市值已达32.7万亿元;全部保险业总资 产已达3万多亿元。2005年7月21日开始,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2007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68万亿美元,是1997年的 12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发展为我国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缓解通货紧缩,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发 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金融业已成为推动中国在世界和平崛起中的核心经济力量。 

  这些成绩使我们振奋、鼓舞。对这些成绩和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有利于开创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提高我国金融业参与金融全球化的竞争力。 

  中国金融改革所取得这些成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务院各个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几百万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成果,并承担起新的使命。 

  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 

  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和处理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论述指导了我们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我国改革开放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金融工作十分重视。小平同志有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些、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证券股市这些东西要坚 决地试、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在当时金融改革发展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作出的重要判断,对解决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都强调要运用邓小平同志有关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金融改革和发展。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是我国取得金融改革和发展卓越成果的重要保证 

   1993年和200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先后就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作出决定,对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适应的金融体制作出部署。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及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1997年11月和2002年2月,党中央先后 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业发展方针、政策和目标,提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等重要任务。上述会议和有关决定,从路 线、组织上保证了我国金融事业健康发展。1997年1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5个月即1997年2月决定筹备召开的。吸取亚洲金融危 机及广东恩平等地出现的金融案件教训,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系统党委,实行垂直领导;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改为按跨行政区设立分行,对金融业实 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创造条件上市。同时,成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两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我国金融史上有着深远影响。2007年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我认为,这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制定的重大改革措施奠定了现在中 国金融制度的基础,我国金融界的工作,主要是围绕贯彻落实上述两次中央全会决定有关内容和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行的。 

  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为我国金融的顺利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1993年到2002年十年中,我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家先后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上其他宏观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1993年到1994年,中国经历了一次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93年居民生活费用价格增长14.7%,1994年上升到24.1%,其 中副食品价格增长31.8%。1993年6月,中共中央采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等十六条措施,取得明显成效。1994年到1998年,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是控制基础货币和贷款规模,加强现金管理。二是提高存贷款利率,增加存款。1995年7月1日开始,把一年期 存款利率提高到10.98%,对3年期、5年期、8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三是继续整顿金融秩序,纠正违章拆借资金,完善有价证券发行和规范市场管 理。四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到1995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11.1%,1996年以后下降到4%~5%。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 响,到1999年,国内出现通货紧缩现象,经济增长速度降到7.1%,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4%。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 财政政策,增加国债发行量。与此同时,按国际惯例,也应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但是,中国的工商企业生产建设靠贷款,负债率很高,自我约束机制远未建立。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出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有可能扩大金融风险。因此,国家没有提出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而是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1999年3月,朱 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这项政策的内容,即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8年一直实施 到2007年。200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 议提出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金融体制改革为促进金融发展提供了活力,也为实施货币政策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创造了条件 

   1993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三大体系: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 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在这之后的改革,都是按照这个决定进 行的,特别是在银行业改革上保持了循序渐进原则。1983年,成立若干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商业银行法》公布前 后,国家专业银行又分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2003年后,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再进行股份制改造,择机上市,随后又将有的国家专业银行改为商业 银行。与此同时,先后成立一些全国、区域性商业银行,引进外资银行。 

  从198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25年了,可见我国金融业改革 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明确的。改革内容既完整,又突出了重点,并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择机推出,保持改革连续性,没有出现反复。我认为 这只有在中国才能做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统一坚强领导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在其他国家可能难以做到。 

  加强金融监管,化解历史累积的金融风险,确保我国金融安全,一直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宏观调控十六条措施,1993年后的两年,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坚决纠正违章拆借资金,坚决制止各种乱集资,坚决实行各银 行和所办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实体脱钩。1995年6月召开中国银行业经营管理工作会,第一次统计各类银行不良贷款及比例,对各类银行提出了降低不良 贷款比例的目标。1998年5月,总结在广东将贷款质量四级分类改为五级分类的试点经验,经过3年内部过渡,于2002年公布了商业银行五级分类的贷款质 量信息。人民银行从1996年开始编写上报对各银行的监管报告,重点跟踪不良贷款的变化,并于2000年按监管对象在人民银行内部设监管小组。银行产生巨 额不良贷款,除了银行本身原因外,主要是由于银行机构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承担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成本。只有为原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 款,商业银行改革才有条件推进。国家为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贷款付出巨大财力,人民银行为此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国家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为4家 国有商业银行补充了资本金。同年成立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为4家银行剥离近1.3万亿元不良贷款。尽管如此,4家国有商业银行合并计算仍然资不抵债。 如要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国家还应给予再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于2002年初、2002年7月,再次提出剥离不良贷款的建议。这项工作延续到 200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继续进行。到2006年,国家通过各种方式累计为4家银行剥离不良贷款2.8万亿元,为几家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并先后成功上市 创造了条件。1999年11月,国家决定通过财政部监督、由中国人民银行向地方政府借出再贷款1000多亿元,用于关闭各类资不抵债、无法救助的地方金融 机构支付合法债务,维护了社会稳定。200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后,组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对银行的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除上述几点外,我们在金融对外开放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注重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科学发展 

  金融业科学发展的内涵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认为促进金融业的科学发展应把握下列原则: 

  第一,正确理解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始终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支持经济,金融业一定要围绕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发展的基本需求进行,围绕他们的特殊需求、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业务创新。 

  第二,正确理解金融体系和金融环节的关系,不断发挥金融整体功能。金融发挥作用不是通过一个金融企业,而是通过整个金融体系的有效运作来发挥作用,所以金融企业的各个环节要在统一领导下依法有序活动,提高相互协调性。 

   第三,正确理解社会融资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关系,不断提高多渠道直接融资的比例。通过设立大中小各类金融机构和业务管理办法,并在财税政策引导下调整信贷 结构。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将更多社会资金转换为资本金,更好吸收信贷资金,使资本形成能力和信贷资金供给相匹配,提高社会资金利用率。 

  第四,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的关系,要用世界眼光来推进新一轮金融改革和开放。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失当、金融监管缺失、负债消费体制难以为继,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国际货币体系出了问题。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将在近几年内处于低速增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改革和发展角度讲,应该做好"一个支持"和"三个改善"。 

   要支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十条措施和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这次金融危机影 响远大于10年前,但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加强,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必要的。不过,如果社会资金形成资本金的能力上不去,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 传导到企业。因此,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要使扩大直接融资和增加信贷供给同时进行。金融支持还要预测2009年以后几年宏观经济变化。分析 十多个国家和地区40年迅速发展的资料可以看出,第4个10年中经济增长率没有超过7%的。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今后10年还会迅速发展,但是很难有 过去30年的速度。我们要有迎接经济较低发展甚至国内外经济新震荡的准备。 

  要改善我国的社会资金结构。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主要 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社会资金结构的调整。我国创造100元GDP,需要160元的货币供应 量,而美国只需要80元。当然,国情不同,情况会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我们的货币都停留在企业存款、储蓄存款上面,利用率低,这是个很大问题。一方面,我 们形成资本金的渠道很少,另一方面信贷资金供给能力较强,贷款过多。因此,资本金与信贷资金不匹配,资金利用率不高。中央很早就注意到这一问题,提出要扩 大直接融资比例。我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统一规划,继续扩大股票融资,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和企业债。如果没有债券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会 受到影响,因为国外持有人民币都希望能投资安全性较高的债券。再有就是要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市场,这样可以支持一部分企业改善治理、技术结构,提高上市 公司质量。一些人认为现在钱就这么多,扩大债券、基金等融资渠道,一定会影响股市,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就像当时建设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快速铁路一样, 京津相通不到半个小时,当时也有人担心天津和北京交通那么方便,天津就留不住人了。现在看来,不是留不住人,而是交通便利了,停留在天津的人更多了。我想 我们发展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可以提高企业资本利润率,可以为股票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有利于资本市场全面发展。 

  要改善我国 国际收支的状况,促进国际资本在中国有序双向流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才1300多亿美元,现在已经将近2万亿美元,1997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约占GDP的三分之一,现在则达到了三分之二。当前中国与美国等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因此,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不能只 关心我们已有的投资损失了多少,我们更要关心国际收支不平衡造成的损失。从现在国际收支状况和发展趋势看,如果我们不改善国际收支,不促进国际投资的双向 流动,我们的损失就会非常大。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外汇储备还可能上升,外汇占用人民币还会增加,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经济手段如发行央行票据收回人民币,这 个调控成本是很高的。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促进国际资本在中国双向有序流动。天津市创建了一个国际融资洽谈会,让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企业对接,效果很好。国 际收支平衡,不是一个职能部门的事情,而是国民经济对外联系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和工商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反映。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改 变外汇"宽进严出"的传统管理办法,采取更大胆改革措施,逐步扩大资本流出。 

  要改善人民币的国际定位,稳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胡锦 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提出四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一点就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对此要加强 研究,特别是研究在英镑很强的时候美元怎样实现了自由兑换,在美元很强的时候日元又怎样实现了自由兑换。我们已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应逐 步扩大,为居民对外投资金融产品创造条件。扩大人民币可兑换的范围和承担的货币功能,都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还要具备一个更重 要的条件,即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应占有一定的份额。有专家测算,2007年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6.1%,假定今后8年世界经济每年增长为 4%,美国增长为2%,欧洲为2%,日本为2%,中国为7%,假定人民币币值是稳定的,总趋势有所升值,那么到2015年,我们的GDP占世界GDP总量 的比例将超过11%。到那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并成为国际货币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赞同这个分析。当然,什么时候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要根据中国的 国情和中国的利益来决定,还要看国际金融市场变化来决定。
 

  新华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