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
信息来自: · 作者:李若谷 · 日期:16-06-2016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引起。

l  过度负债、过度投资、过度投机三者之中,最主要的还是过度负债。

l  太大的负债是金融危机的根源

l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l  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l  这体系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l  这次的危机提供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但短期内要找个符事合理与符合各国要求的体系并非容易的事。短期内要全面取代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货币也非易事。

l  现在世界需要一个对各国合理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以保持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简史

l  20世纪初期,金本位逐渐退出,19291933年大萧条及二战国际经济面对极大困境。

l  194444国在布雷顿森林制定以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保证以35美元兑换1盎士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体系解决了黄金供应的不足,推动了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1948—1971年,世界出口年均增长率为84%,而这一比率在战前的1913—1938年仅为07

l  随着国际贸易大量增长,美国无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过几次美元危机后,1971年尼克逊总统终于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不再保证35美元可兑换1盎士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因此崩溃。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l  但美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贸易货币,因此也就埋下了美元泛滥的世界金融危机。

l  这体系对其他国家并不公平,因为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贸易货币,但其主权属美国,其他国家不能干涉。美国坚持强势美元与经济扩张政策,结果是美元进泛滥,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投机行为提高,逐渐远离了实体经济。最终各国只好为美元的下滑埋单。

l  因为只有美元可供选择,各国的储备只好以美元为主,也动用了这些储备购买美国的国债。国外的美元大量流回到美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使美元利率下降,减轻了美国的负担,又鼓励美国实行扩张货币政策。

l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迟早只好面对今天这样的金融危机。

l   

 

l   

二、全球金融危机是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弊端集中显现的结果

  此次金融危机发源于美国,并席卷全球,其速度之快,破坏力之大,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关于金融危机产生的原 因,各国理论界和政府已多有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源于美国房地产泡沫。解决公众的住房问题是美国政府的重要目标,例如“两房”就是直接为服 务于这一目标而设立的。在近年来美国货币政策宽松、房产价格上扬、资产证券化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各贷款机构追逐高额回报,利用所谓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将 抵押贷款扩展至偿还能力差、信用状况不佳的人群,成为危机爆发的温床。其二,金融创新的规模和速度与过分相信市场监督作用的监管理念之间出现失衡。金融衍 生品泛滥、杠杆过度使用、评级制度缺乏公允和客观的价值准则,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了危机的发生。其三,美国的货币政策应负有较大责任。从2001年1月 起,美国开始实行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给美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资金,并伴随着减税、补贴等多项措施,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随后的加息周 期则刺破了这一泡沫。其四,过度举债消费的模式是酿成此次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长期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度举债消费给美 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但这种繁荣不具备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考虑到美国国内储蓄率已经降至极低水平,从1984年的10.08%降到1995年的4.6%,再 降到2004年至2007年的1.8%、-0.4%、-1%和-1.7%,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2007年美国居民、企业和政府未清偿债务总额占 GDP的比重高达229.74%,其中居民负债比重为100.30%。因而当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巨额债务便浮出水面,并最终酿成了一场偿付能力的危机。 

  回过头来看,美国以消费和负债为支撑的经济模式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愈演愈烈,这对于任何一个 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结合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这一现象就不难理解。当今美元本位体制与黄金本位体制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国可以通过无节制地 印钞进行对外支付,满足国内消费,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与之相对应,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出口推动经济的同时,换取了大量以美国国家信用为支撑的美元,随后 又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形成了一个以贸易(实物)——金融(资本)为链条的全球大循环。 

  坦率地说,此次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 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美国在利用货币特权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同时,又借助金融创新将风险扩散到 全球,使全球为美国的危机买单,其他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最后是调节机制的局限性。IMF作为世界中央银行,资本不足,权威不够,其投票权和结构设计不合 理,使美国具有否决权。而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投票权不仅大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实际上也握有否决权。这样就使得IMF不可能通过任何不利于美、欧 利益的决议。而且也使IMF对美欧几乎不具备监督和约束的能力。 

三、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了重大损失,也使人们看清了当前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从而也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提供了重要契机。虽然现行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但要在短期内找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并付诸实施是困难的,因此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构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约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及货币发行,防止美国为刺激 经济复苏再次回到运用货币政策的老路上去,为下一个经济泡沫的爆发埋下隐患。这需要主要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并相互做出让步,美国应更多地从自身经济结构入手 寻求经济复苏,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应逐步限制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这个阶段的时间不应超过3年—5年。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是作为国际储备基础的本位币选择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金融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回归金本位制;恢复美元本位制;建立商品储备本位制;改造特别提款权 (SDR),将其作为储备基础;等等。重回金本位制的好处在于可避免滥发货币现象、防止少数国家榨取通胀税及铸币税、不存在利用名义汇率的升贬值来实行各 种保护主义等。但金本位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黄金存量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的矛盾,将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缓慢和通货紧缩。因此,重拾被遗弃了半个多 世纪的金本位制度是不可能的。至于美元本位,由于无法克服单一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局限性,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稳定的,当前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 以某种初级商品作为货币基础同样是不现实的。而改造现有的SDR,使其真正成为支付货币,从而以某种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篮子货币”取代现有以美元为 主的货币体系,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以“一篮子货币”为核心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篮子货币的选择要进行探讨,可以综合考虑一国的 GDP、贸易、储备、人口及其在世界上的占比等因素来确定。 

  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核心多边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也应进一步增 强,其自身的治理机制需要改革,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经济政策的监测、约束职能必须加强,这构成了国际货币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首先,IMF投票权和份 额的分配不尽合理。一方面,基础投票权的作用名存实亡,让位于金钱决定的投票权。IMF成立至今,投票权的总量增加了37倍,而基础投票权在总投票权中的 比重却从当年的11.3%下降到2002年的2.1%,基础投票权已经失去了其原来的职能。另一方面,作为投票权分配基础的基金“份额”也已经不能反映当 前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在决策机制中占主导地位,而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却未能在基金份额中得到应有的体现。因 此,应重新分配基金份额,扩大基础投票权,增加发展中国家投票权比重,避免任何一个国家及国家集团(如欧盟)具有否决权的现象出现。其次,IMF对成员国 的监督应具有切实的约束力。例如,尽管目前IMF的第4条款磋商涵盖了主要发达国家,但对这些国家的政策方向却很难具有现实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世界经济的 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环境,因此无论是IMF投票权和份额的分配,还是其决议约束力的改革,都应是照顾到各方利益并可操作的。 
 
 
李若谷 作者系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行长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