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要点与关键词
信息来自: · 作者: · 日期:21-06-2016

 

目录:

1、  全球金融形势及相关重要数字

l  全球GDP年均增长

l  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

l  国际资本的流动增长

l  全球金融失衡

l  全球股市蒸发总值

l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l  全球金融流动性总值

2、金融格局及相关课题总览

l  金融资本主义、美国金融优势、操控国际金融、影响国际金融稳定、美元为核心的机制、金融全球化、全球信用体系、

l  全球金融失衡、流动性过度膨胀、GDI过度膨胀,形成双膨胀

l  发达国家金融泡沫破灭,货币兑美元呈下滑,美元早期先跌,估计较后升,最后将会再次下跌

l  新兴国家金融脆弱,热钱进入股市与房地产,货币后来下降

l  三大难题:热钱、汇率、资产价格(股票证券原产品房地产等)

l  投行的操作、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热钱

l  外汇储备

l  股市、期货市场呈不稳定,大起大落如石油价格,

l  汇市、石油美元、商品美元、汇率、

l  信贷、房贷、次贷

l  利率,普遍下降以刺激经济

l  资本市场,过度膨胀泡沫破灭,

l  国债普遍增加以救市

l  银行存款、M1M2M3

l  信贷 

1、全球金融形势及相关重要数字

l  全球GDP年均增长

l  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

l  国际资本的流动增长

l  全球金融失衡

l  全球股市蒸发总值

l  全球主要货币汇率变化

l  全球金融流动性总值

l  在过去20年里,全球GDP年均增长了3.5%,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7%,而国际资本的流动增长是14%

IMF2009年全球GDP的增长

l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116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3.7%2009年增长2.2%。其中以英国最为严重,增长率为-1.3%;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长率分别为-0.7%-0.5%-0.2%。 对发达国家总体而言,明年的GDP增长率为 -0.3%,这是IMF1944年成立以来首次预测全年GDP负增长。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风向标

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经济下一轮经济增长浪潮中的风向标

 

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

l  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全球经济空间维度上的结构性失衡,也有时间维度上的金融经济周期问题,是两者的相互叠加所致。

美国金融投资过度,生产投资不足,导致危机

l  首先,金融危机是经济中不平衡因素不断积累,集中释放的过程。一方面,美国利用强大的金融优势成功地建立了以美元资本为核心机制的全球分工体系,利用纸币发行权、强大的逆差融资能力,构建了超额信贷能力的消费经济体系以及全球性商品和服务的定价体系,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由其所主导的全球分工与生产链条中。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生产领域逐年萎缩而金融不断扩张,积累了大量的金融泡沫。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 2007年上半年全球金融衍生产品总量已占世界GDP802%。然而负债经济终究难以承受过度透支,当美国金融投资过度而生产投资不足,实体经济步入经济下行周期区间时风险就以金融危机的形式集中释放。

金融危机的外因与内因,阴谋论与规律论

l  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并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金融危机

l  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 

危机后霸主地位转移

1929 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国际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渐向美国和欧洲倾斜,特别是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取代英国霸主地位的趋势,这次国际经济失衡为此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金融危机后就会实现新的均衡

l  20 世纪末的20年里,当拉美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时,往往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表现出来。欧、美、日经济结构失衡同样是导致欧、美、日等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当区域的或全球的稳定经济结构被打破时,新的经济平衡往往以金融危机为推动力。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源于德国统一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打破了德国与美国以及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平衡。1990 年的日本也是因为美日之间的经济平衡被打破后,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才实现新的经济均衡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

资本流出过多,危机就会发生

l  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

l  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l  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l  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l  美元的价值调整常常是通过美元利率的调整实现的。 

国际游资乘机攻击

l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1992 年欧洲金融危机,索罗斯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1 :20 的借贷,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通过卖空相当于70 亿美元的英镑,买进相当于60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在偿还借贷后净赚15 亿美元

挂勾或盯住某种货币也会受影响

l  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全球金融失衡

l  全球金融与贸易严重失衡,特别是在中国进入重化工业之后以美元货币体系为核心机制的全球分工体系,使全球经济与金融严重失衡 

全球股市蒸发总值

全球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性正在不断增强,并呈现高度共振。从全球股市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主要全球股指的市值在过去12个月蒸发超过12.4万亿美元。美国标普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中国上证指数今年分别下跌27%39%59% 

全球主要货币汇市概况

汇市方面,美元逆势走强成为突出特点。危机继续蔓延,然而美元却显示出特有的弹性。自9月以来,美元对26种主要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上涨了8%。其中,美元对欧元3个月升值了17.5%,对英镑3个月升值了17.3%。从市场角度看,美元短期反弹是因为危机深化,美元成为稀缺资产,日元套息交易的投机者集中抛售高息货币的结果,此外短期借贷市场信用高度紧缩,利率高企也支撑了美元走高。 

全球金融流动性总值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一方面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各种信用创造工具,极大地放大了社会信用总量,使可交易的货币量迅速增加。据IMF测算,金融创新产生杠杆效应的不断放大,2006年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量达到412万亿美元,是全球GDP10 倍;2006,M2占全球GDP比重为122%,占全球流动性的比重只有11%;证券化债权占全球GDP比重为142%,占全球流动性比重只有13 %;金融衍生产品占GDP的比重达到802% ,提供了全球75%的流动性[1]

特别是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国为缓解流动性不足,又纷纷向市场注水。截止今年425日全球金融机构损失3083亿美元,其中美国损失1527亿美元, 欧洲损失1398亿美元,亚洲损失158亿美元。但是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超过9450亿美元,为此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超过16000亿美元,可谓火上浇油。

2、世界金融格局及相关课题总览

l  金融资本主义、美国金融优势、操控国际金融、影响国际金融稳定、美元为核心的机制、金融全球化

l  全球金融失衡、流动性过度膨胀、GDI过度膨胀

l  发达国家金融泡沫破灭

l  新兴国家金融脆弱

l  三大难题:热钱、汇率、资产价格(股票证券原产品房地产等)

l  投行的操作、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热钱

l  外汇储备

l  股市、期货市场

l  汇市、石油美元、商品美元、汇率、

l  信贷、房贷、次贷

l  利率

l  资本市场

l  国债

l  银行存款、M1M2M3

l  信贷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和恶化,不仅是金融意义上的信用危机,也是道德意义上的信用危机

只有有效缓和乃至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痛苦局面,全球经济金融才能真正从危机中走出。(全球经济与金融都失衡,要如何改变?要从全球着手,国家经济要看全球如何改革,才能更好策划本身的发展。一定要重视全球的改革方案。) 

未来几年内,全球将告别经济稳定增长、世界贸易流量大幅增加的黄金时期

金融资本主义、美国金融优势、操控国际金融、影响国际金融稳定、美元为核心的机制、金融全球化

l  美元贬值,进入危机时期上升,新兴国家货币下降,但相信将美元会大降

l  美元贬值经历了(2002-20042006-20072008-至今)三次不同的特色和阶段。

l  进入2008年以来,越南盾、韩元、印度卢比、泰铢、菲律宾比索、印尼盾等多个国家的货币均出现了对美元贬值的情况,而这些货币在前5年时间大致均是对美元升值,越南盾更是在2个月内快速贬值2.7%,进一步积聚了货币危机的隐患。

l  金融改革美元汇率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美国GDP居世界第一)

l    

全球金融失衡、流动性过度膨胀、GDI过度膨胀

l    

发达国家金融泡沫破灭

l    

新兴国家金融脆弱

l   

三大难题:热钱、汇率、资产价格

l    

投行的操作、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热钱

l  通常会上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常年比较中,可看出一些迹象。吸引外资多,不一定是好事,热钱太多,只会兴风作浪。 

外汇储备

l  外汇储备激增导致流动性过剩,升值预期将矛盾加剧

l  由外汇储备形成的货币在中国称之为外汇占款,截至今年4月底,这部分货币超过14.8万亿,占货币供应总量的34.4%,由此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性。对此,央行无法通过操作予以消除。

l  在目前的政策下,中国央行对消除流动性无法采取有效对策,而在国际产业转移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共同作用下,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幅也很难大幅降低。(我们应预测在新的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是否还会继续增加。)

l    

股市、期货市场

l  全球股市大跌,至20085 月全球累计缩水约8万亿美元

l  越南、中国、印度股市跌幅位于世界前三位, 分别为60%58%30%,还有俄国。欧美股市跌幅较小约在30%(参考各国股票指数)

l    

信贷

l    

汇市、石油美元、商品美元、汇率、

l   

房贷、次贷

l    

利率

l  低利率可减少FDI,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掩盖并推迟了通货膨胀。

l  低利率诱发的资产价格上涨将会全面推动通膨胀。

l  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必然大幅上涨。

l  随着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可以实现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人民币也有升值的空间,但现在急于采取这些措施,不利于控制通胀水平。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汇率预期、减少游资流入的基础上实行结构性加息。

l    

资本市场

l    

国债

l    

银行存款、M1M2M3

l  欧美银行出现倒闭现象,发展中国家的银行较稳定

l    

信贷

l   

就业

l  经济增长与就业失衡是长期性的全球问题

l  2000年到2006年,全球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6.26%,而失业人口却从2000年的1.77亿增加到2006年的1.95亿,约增加10%。可见,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没有大幅度的降低全球失业率,失业人数一直呈上升态势。

l  如果GDP增长的发展红利有可能不被大众所拥有,那么这种增长就是一种无效的增长。

l  周期性衰退要求中国经济保增长,而结构性困境需要中国经济促转型。当前的就业危机表明,中国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一切领域,都会发生重大调整,特别是在劳动分工、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相关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就业保障政策等方面都需要做出深刻变革。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是反就业危机的根本所在。

l  根据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论, 不同的产业由于其技术构成和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存在差异, 致使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同, 因而, 必然影响和决定着劳动就业。

l  中国目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也相对不足。比如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仅在40%左右,不到60%的世界平均水平,不如印度的50%占比,更与发达国家美国80%的占比差距甚远。

l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一个二元经济发展过程,即最初经济增长主要靠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直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短缺时的“刘易斯拐点”出现,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方式。

l  即使没有这次危机,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带来的结构性失业也将是未来中国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中国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的总量矛盾正让位于产业升级,低端劳动力过剩而产生的结构性矛盾。如果把劳动力市场分为高级专业劳动力市场、熟练技术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三类,那么前两类劳动力市场在中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第三类即普通劳动力则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l  在珠三角、长三角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大批实力相对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或者上百家企业成批地被转移出东莞、深圳等地,与之相对 应的就是大量农民工失去了原来的就业机会,成为首先被挤出产业升级进程的对象。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但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将有1.2亿以上,如果这样庞大的就业大军不能很好的被吸纳,将会延缓产业升级转移的步伐。

l  (教育与就业)与大学生相对应的“技术型人才”、“高端人才”却因产业“档次”不高而需求不足,技术开发、创新产业、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并没有以大学扩招的速度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技能人才也不能得到满足,而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力大量过剩,产业发展和人才供应之间出现了供求错位。

l  将“双保——保增长、保就业”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主线条,以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通过经济增长带动更多的就业,真正实现从“藏富于民”到“创富于民”的转变。

l  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在具体安排上,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予以考虑。

l  从长期看,中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包括进行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 和素质提高工作,以适合未来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即经济增长与就业匹配之外,还要实现劳动力升级与转型匹配。

l  扩大就业重在开源,以创业促进就业,全方位启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打造自主创业的造血机制才是破解就业瓶颈的根本解决之道。

l  要加快建设多层次创业政策体系,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 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同时将创业纳入正轨教育体系中,提高创业能力,促进社会整体就业观的转变。

l  借鉴美国、欧盟创业教育的经验,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体系,营造创业文化、倡导创业精神包括深度意义上的全民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构建等长远政策措施,注重创业实践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对预备劳动力群体实施创业教育及对社会各年龄阶段的失业群体创业活动的培训性引导和资金上的支持,适应经济格 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 

―――――――

降税

l  实施鼓励创业型经济的税收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赋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消费品领域的物价上涨不是国内需求推动的,因而可以考虑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取消利息税,提高居民抗通胀能力。

房地产信贷

l  房地产危机、市场危机的不断演化、

l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 

通货膨胀与CPIGDP平减指数

l   最能全面反映总体价格水平变化的是GDP平减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GDP的比率减1)此方法比CPI更准确说明通胀率。

l   出口产品的激增增加了对国内其它商品或服务,即非贸易品的需求,这些非贸易品包括交通、建筑、电力、公共设施和服务等等。

l   2003年中国南方爆发民工荒之后,农村劳动力工资开始快速上涨、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所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出现了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涨价便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l   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会持续:首先,在目前的政策下,央行对消除流动性无法采取有效对策,而在国际产业转移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共同作用下,短期内外汇储备的增幅也很难大幅降低。其次, 房价上升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上涨无法控制。第三,非贸易品涨价压力以及与贸易品的联动机制也不容易消除。第四,不可能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方式降低通胀。 第五,行政管制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铁路运输价格等一系列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事业价格不可能长期不变,对有关部门的有形和无形价格补贴也不应该持续。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通胀压力将持续存在。(研究马来西亚的通货膨胀压力如何?)

l   通过升值解决输入通胀不可行。输入型观点认为国际原油、矿石等价格上涨是中国通胀的成因,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投入产出表构建价格模型,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在原油和矿石价格同时下降10%的情景下,总体价格水平仅仅下降0.95%,为了降低不到1个百分点的通胀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显然得不偿失。

l   国内外事实证明通过升值抑制通胀的愿望和现实背道而驰。近年来印度和俄罗斯一直采取通过本币升值抑制通胀的做法,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失败的。

l   本轮经济增长的问题之一是某些部门投资过度掩盖了其他行业投资不足,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思路出发,我们也认为应该从增加供给入手治理通胀,这对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也有裨益。

金融资本主义

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到金融资本主义时代,金融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严重地改变了原有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结构,出现经济虚拟化、货币虚拟化和资本虚拟化的特征,这是理解当今全球经济金融的核心问题,也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时代大背景。 

经济周期的动力机制,真正决定经济周期的是新兴技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特征、资源结构特征以及区域经济模式等根本性因素。 

区域轮动和产业轮动 

金融危机可能提前催生两大基础(理论和估值)体系的构建。要敢于挑战西方经典理论。强大的经济一定要有一个强大而科学的经济理论的支持。(马来西亚的理论和估值是什么) 

借助金融危机的契机,加快国家资本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世界金融改革的建议(张茉楠)

随着全球由失衡到再平衡的演进,未来改革的最终目标将是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以及单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结算机制,积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国际贸易交易货币的多元化、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多元化,中国加强与欧元区、拉美、东北亚、金砖四国的区域协调,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制衡体系将是可以预期的。 

新兴经济体国家、能源资源型国家必须联合起来共同抵御风险,提高经济体的抗震能力。 

当前金融危机向世界敲响了警钟,显示由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G7)体系已过时,也证明有必要建立更适应21世纪需求的新多边主义体系。 

资源生产国经济:加拿大、沙特、印尼经济

加拿大、沙特、印尼是拥有丰富资源禀赋的资源生产大国,天然资源成为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坚强后盾。当全球经济繁荣时,自然资源的发展就会呈上升的趋势;而全球经济滑坡,自然资源也能最早感受到落差。 

加拿大是能源净出口国,在能源与资源业投资比重比较大,资源出口占加拿大出口总量的约一半,因此资源商品价格泡沫被刺破后,将会面临较大损失。同时随着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加拿大中部的制造业在今后数年内还将疲软不振 

加拿大金融体制在G7中较保守稳健,但股市与楼市都受影响,美元飚升,物价也受影响。 

目前约有1万亿石油美元在国际上流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海湾国家私人财富超过1.5万亿美元。高油价使得海湾国家的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据国际金融研究院(IFF)的数据,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国家境外资产已经达到了1.6万亿美元。预计,海湾六国经常账户余额将很快超过3万 亿美元。由于世界贸易和各国中央银行储备2/3的比例都是用美元来计价的,为了规避金融风险,沙特石油美元从运用目的、资产分布、投资渠道、投资地域分布等方面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差别,更注重从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利用石油美元。 

例如,(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分散投资。沙特投资270亿美元,在红海海岸建立了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区,旨在建立包括石化和制药业在内的制造业集群;(2)增加储备,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石油出口国自1999年以来,石油收入中以储备方式持有的比例上升到了19%。(3)提前偿还外债(如下表)。(4)石油美元大量进入新兴市场。从投资地域分布来看,尽管美国仍是石油美元的主要投资地区,但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石油美元的另一主要投资地区。 

从投资地域分布来看,尽管美国仍是石油美元的主要投资地区,但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石油美元的另一主要投资地区。 

全球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性正在不断增强,并呈现高度共振。从全球股市看,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主要全球股指的市值在过去12个月蒸发超过12.4万亿美元。美国标普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中国上证指数今年分别下跌27%39%59%。(200811月) 

经济结构转型

经济结构的转型包括三个层次:需求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投入要素结构转型,而这些也恰恰是决定经济周期的内在驱动力。 

启动创业型经济需要全方位创业金融体系建设

第一,多层次创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第二,构建创业资本市场的循环机制。

第三,建立科技发展银行或创业产业发展银行。

第四,积极发展面向创业企业的债券市场,改变千军万马靠银行过独木桥的融资格局。在一些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远远大于股票融资。

第五,重新架构制度,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社会资本对创业投资的良性引导。

第六,规范发展要素与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资本与知识资本对接。

90年代一共发生了五次大的金融危机,根据时间顺序如下:

1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危机  

90年代初,两德合并。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616将其贴现率提高至8.75%。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1 的动荡。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危机出现在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 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经济发 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2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220,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 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比索大 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 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墨西哥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第二、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 偿能力下降;第三、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 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 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各国爆发危机的原因也有 所区别。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 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等问题(李建军、田光宁,1998)。

419981999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波及,俄罗斯金融市场在1997年秋季大幅下挫之后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到19985月,终于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股市陷入危机,卢布遭受严重 的贬值压力。俄罗斯金融危机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的综合反映 ,被称为俄罗斯综合症。从外部因素上看,一方面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世界石油价格下跌导致其国际收支恶化,财政税收 减少。但究其根本,国内政局动荡,经济长期不景气,金融体系不健全,外债结构不合理则是深层次的原因。

519992000年的巴西金融危机

1999 1 7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宣布该州因财源枯竭,90天内无力偿还欠联邦政府的 154亿美元的债务。这导致当日巴西股市重挫 6%左右,巴西政府债券价格也暴跌4 4%,雷亚尔持续走弱,央行行长在三周内两度易人。雷亚尔对美元的汇价接连下挫,股市接连下跌。桑巴旋风迅即向亚洲、欧洲及北美吹开,直接冲击了拉美 国家,欧洲、亚洲等国家的资本市场。巴西金融危机的外部原因主要是受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而其内部原因则是公共债务和公共赤字 日益扩大,国际贸易长期逆差,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这几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其实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各国头上,只不过是在不同时候降落在不同国家头上而已。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几乎年年都有。事实上,2001年再度爆发阿根廷金融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危机的频繁性。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