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投行,去对冲基金吧
信息来自:http://www.chinaceo.gov.cn · 作者: · 日期:25-06-2016

 

   “人生就像那旅程,谁知道转弯后的风光。”

    2006年似乎注定不平静,投资银行界大腕们的频繁变动让喧嚣的“舞台”更添了几分“绚丽”。

    “刽子手”张化桥和“赚钱之神”竺稼近况

    “我还在学习的阶段,因为刚刚来,很多东西我还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对于舞台的转换,深圳控股(0604.HK)的营运总监张化桥向《证券市场周刊》谨慎地表示说,“但我现在的感觉非常不错。”

    “再给我两个月,我将可以告诉你更多。”张化桥依然延续着分析师时代的严谨,一定要实地看才能对问题有发言权。

    张化桥是中国人民银行五道口研究生部1983级毕业生,也是五道口“老三届”的最后一届,其后他在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司工作5年,获保送到澳大利亚留学, 1993年底到达香港,先后在东方汇理、里昂及汇丰证券任职,1998年12月因外币国债事件被汇丰解雇,失业4个月后于1999年初入职惠嘉证券,同年 7月再到瑞银集团,一干便是7年多。

    张化桥说,在深圳控股他将是“刽子手”:“国企都有些框框,深圳控股的业务太多太杂,我作为一个外人,我是残酷的,不应做的业务就砍断,盈利能力是第一, 最少要有12%的ROE(股本回报率);第二,不要修修补补,亏本的企业不要争取少亏,该砍断就砍断。现在ROE的目标是12%,其实也太低,要逐步提 升。”

    “投资银行做了12年了,想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张化桥坦率表示,“至于我的离开对瑞银的影响,我相信那是大家的好意。任何成绩都是团队的力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张化桥若有所思。

    而几乎和张同时离开的竺稼则已开始了工作。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看了很多公司了。”作为贝恩资本的合伙人,现年43岁的竺稼非常快地进入了状态。

    竺稼是摩根士丹利近十年的灵魂人物,在投资银行界呼风唤雨,去年他一手策划全球集资额最大的建设银行上市,获得巨额分红,成为他去年收入逾6亿元的底蕴。被形容为摩根士丹利“China Boss”的竺稼更被誉为新一代“赚钱之神”。

    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行部今年净添18人

    有“转弯”的,就有驶入“快车道”的。

    6月13日,摩根士丹利宣布,持续扩大其中国投资银行部团队,在已相当强劲的阵容上再增添多名猛将。最近加盟摩根士丹利成为执行董事的新成员包括原供职于花旗集团的杨凯和美林的蔡卫,以及来自BNP百利大的杜  。

    此外,该公司还增聘了3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不同行业及执行中国区的项目,包括来自汇丰控股的孙刚、JP摩根的周宇和美林的戴燕。所有这些新加盟的投资银行家均曾参与近年一连串由国内或国外公司牵头的主要大型融资项目。

    杨凯加盟摩根士丹利担任北京首席代表一职,驻于北京。之前自2005至2006年,杨为花旗集团驻北京首席代表;再之前供职于瑞银集团达8年之久,是该银 行负责中国业务的主要银行家之一。杨于1994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并取得哲学系硕士学位,主修国际关系。

    在加盟摩根士丹利前,蔡卫曾在美林短暂履职,并在2004年至2006年初任职花旗集团的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在此之前,蔡在纽约供职于雷曼兄弟。他于1995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主修金融和会计。

    杜 在加盟摩根士丹利之前是BNP百利大的董事总经理兼消费与综合行业部主管,出任该职位前后约两年。自1999-2004年,杜为里昂(CLSA)的投资银行部董事。杜于 1994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透露,随着公司在各级增添人手,中国投资银行部人员数目从年初迄今已净添18人。

    同一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宣布任命欧国伟 (James Ogilvy-Stuart)为亚太地区负责人。

    据悉,欧国伟将于2006年7月3日在香港赴任,负责纳斯达克亚太区的上市业务。他将向纳斯达克国际部主席夏洛蒂.克罗威尔(Charlotte Crosswell)报告。在加入纳斯达克之前,欧国伟在美商彭博新闻有限公司工作了17年,最终担任北亚太区销售经理一职。

    欧国伟将与纳斯达克中国代表劳伦斯.潘先生紧密合作。纳斯达克目前有28家中国企业在其交易所上市。这些公司来自多种行业,包括媒体、健康护理、工业和信息技术。

    本月初,雷曼兄弟则宣布聘请邱秋清担任董事总经理暨亚洲(除日本外)石油燃气及化学品市场研究组主管。邱将驻香港办公,并对雷曼兄弟亚洲区股票及固定收益 研究部门主管何华先生负责。据悉,邱秋清将会负责带领一支研究队伍,协助雷曼兄弟拓展亚洲区石油燃气及化学品相关股票研究。她在分析石油燃气及化学品公司 方面已累积了12年以上的丰富经验,加入雷曼兄弟之前担任瑞士银行石油燃气及化学品市场亚洲(除日本外)区域研究主管。雷曼兄弟连续第3年在《机构投资 者》杂志2005年“全美研究团队”调查中名列第一,一共有52名雷曼兄弟股票分析师上榜。在欧洲,雷曼兄弟在《机构投资者》杂志2006年“全欧研究团 队”调查中名列第4,一共有22个股票研究小组上榜。其中,雷曼兄弟石油燃气研究小组被评为该行业第1名。

    投资银行家最好去做对冲基金

    “现在在大中华地区或者说是亚太地区,投资银行家最好的归宿就是去做对冲基金。”瑞银中国证券主管袁淑琴直言,“对冲基金对研究人员、投资人士的需求伴随着发展越来越强烈,而且对冲基金的收益如此高,自然有不少人趋之若鹜了。”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对冲基金在亚洲的实力正日益增强,在去年该地区所有券商佣金中占据30%的比重。对冲基金行业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在成熟的欧 洲和美国市场已颇具影响力。研究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进行的此项调查发现,过去两年内,亚洲股票交易中来自对冲基金的佣金每年攀升20%。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的12个月里,股票佣 金总额增至9亿美元。

    出现这种趋势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由于全球对冲基金4/5的资产在欧洲和美国,这些基金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有所减弱;其次,亚洲市场近年表现强劲——新 兴市场和日本皆如此——而对冲基金仍看好这些市场。调查显示,该地区市场的回报预期从印度的7.5%到中国台湾的11%不等,而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新加 坡和韩国等地在9%至10%之间。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8000只对冲基金,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据分析,机构投资者主要对两类对冲基金感兴趣,一是能提供多元化的对冲策略,并拥有强大研究队伍的对冲基金,另一类则是近年来在产品中引入对冲基金的传统基金公司。

    而最令投资银行人士和其他专业人士“倾心”的是,对冲基金的生活比起忙乱的投资银行生涯来说,简直就如天堂一般——“你可以在一个小岛上,只要你有一台彭 博,连通好你的Internet,在阳光下沙滩上,你就可以完成交易。这样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你的孩子,也不耽误你的收入。这在竞争激烈的投资银行领 域难以想象。”某投资银行人士对对冲基金的生活无限憧憬。

    对冲基金的收入亦很诱人。由于对冲基金一般允许基金操作人员从其获利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奖赏,因此对冲基金经理的收入和自己的业绩也就紧密联系。

    今年刚一开局,对冲基金就表现出色。1月份的业绩是2000年8月以来最高的单月回报,且离2005年全年总增长率7.61%的一半不远。摩根士丹利欧洲主要经纪业务联合负责人杰克.英格利斯(Jack Inglis)称:“1月份对冲基金获得了一些出色回报。”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