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快报
信息来自:http://www.chinahedge.com.cn/ · 作者: · 日期:29-06-2016

2007-12-19

亚洲对冲基金2007年的表现昭示了该行业2008年的发展

http://www.chinahedge.com.cn/

自2000年以来,在过去的几年中亚洲对冲基金行业经历了一个指数式的急速增长,规模扩大了六倍,同时管理资产增加了十倍。该行业目前估计有超过1150 支基金,管理1750亿美元资产。亚洲金融市场是并且还将是对冲基金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金融市场不仅提供了一个扩大和深化对冲基金行业的机会,也带来 了与新兴市场资产配置密切相关的高额回报。......

投资于大中华地区(60%回报率),印度(35%回报率)或者亚洲其他新兴市场(23.4%回报率)的基金基本上到目前为止都取得了最佳的表现,这主要是 由于市场的重心就在这些区域。虽然受到调整市场的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国政府试图为股市降温并增加了印花税)和七八月金融危机(美国信贷市场的崩盘蔓延 到其他资产类别和区域市场),当地金融市场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特征:稳健的企业盈利,成长型的股票,高层次的兼并与收购活动以及市场恢复的弹性能力。因此, 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所使用的策略一般是:机遇型(回报率22.8%),股票多/空型(回报率23.4%)以及组合型(回报率30.4%) 。......

http://www.chinahedge.com.cn/

2007年大中华区对冲基金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评选结果公布

星期五,2008年1月25日

中国对冲基金中心(CHINA HEDGE)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将2007年全年发生在大中华区的对冲基金行业内重要事件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总结,并评选出“2007年大中华区对冲基金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事件”。此次评选 由国际机构投资者、全球对冲基金经理、大中华区对冲基金经理、国内公募及私募基金经理、对冲基金服务商、金融界各专业人士、各大媒体及读者共同参与评出,并以此作为对2007年度行业发展历程的整体回顾。(排名不分先后)

一、 首家中国概念对冲基金公司惠理集团香港上市

二、 首只"做空"中国股市的ETF在美上市

三、 中国境内首现与海外对冲基金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

四、 内地私募基金利用信托平台发行,阳光化进程加速,中国版对冲基金初现

五、 中国概念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总资产亚洲排名跃升

六、 中国内地公司涌金系首现2007年亚洲区对冲基金排名25位

七、 中国境内对冲基金在以信托形式在境内出现

八、 对冲基金以信托模型并以人民币进入A股市场

九、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股另类投资集团

十、 内地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基金

2007年大中华区对冲基金新闻回顾

http://www.chinahedge.com.cn/

股指期货08起航

星期五,2008年1月25日

“2008中国股指期货高峰论坛—新市场,新机遇,新挑战”于1月24日早上9点在北京召开。中国证监会前主席,PECC中 国金融委员会主席,中国投资学会名誉会长周道炯做开幕致词。目前股指期货在制度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货产品的实际已经趋于成熟,其中强 调了一下几点: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股指期货的市场调节与风险分散功能;二、要清醒认识开放股指期货是完善证券市场的必要步骤;三、开放股指期货要认真借 鉴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经验教训;四、加快立法进程,强化市场管理。国内外各大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也分别提出了股指期货的备战方案。会议主要 围绕股指期货在资金管理中的运用;股指期货交易、结算和风险控制管理;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亚洲地区金融期货市场的经验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会议着眼 今天,展望未来,于25日下午圆满结束。

Man 开设新加坡办公室 

星期五,2008年1月25日 

对冲基金集团 Man Investments 宣布在新加坡成立一个新的办公室。

新办公室将由 Man Investments 东南亚地区销售业务主管Tim Peach 领导,同时有两位新的同事加入。

德意志银行启动碳金融服务(Carbon Securities Service)

星期五,2008年1月25日 

德意志银行启动了一项碳金融交易服务,该服务主要在欧盟清洁发展机制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nd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和京都议定书(the Kyoto Protocol) 框架范围内,为碳金融证券交易提供后台支持。

2007 年全球对冲基金净增 1945 亿美元,总规模逼近1.9 万亿美元

星期五, 2008年1月25日 

据日本《日经金融新闻》报道,美国对冲基金调查公司(HFR)调查显示,全球资金流向对冲基金的速度在明显加快,2007 年世界对冲基金净流入额达1,945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创历史最高增幅。虽然次债问题导致美国股市低迷,但很多基金通过向新兴国家市场投资获得较高收益,因此不少投资者不断将资金转向这类基金。截至2007 年末,全球对冲基金总规模已达1.8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 。

HFR 以全球约2000 个对冲基金为基础计算出的对冲基金指数综收益率显示,2007 年全年总收益率为10.24% ,继2006 年(12.89%)后连续保持两位数。如果按运用领域分类,则新兴市场指数总收益率高达25.03% ,是抬高整体收益率的最大功臣。中国及中南美国家股市坚挺贡献度很大。运用成绩低迷的是三类基金:金融基金,总收益率为-5.88% ;房地产基金,总收益率为-1.33% ;高息债基金,总收益率为-0.14% 。由此可见,次债问题的影响不容忽视。

Galaxy 新对冲基金成立 

星期四,2008年1月24日 

香港对冲基金 Galaxy 宣布成立一支新的中国概念对冲基金。Galaxy 于1998 年由Joe Chan 创立,2004 年开始面向公众募集资金。6 年以来,Galaxy 旗下规模为6 亿美元的Galaxy China Opportunities Fund 取得了47% 的年回报率和20% 的风险波动率。

新设立的基金为 Galaxy China Deep Value Fund ,目标规模为3 亿美元。其中,80% 的资产组合为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股票,剩余部分则投资于新加坡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股票。

新基金将由前 Goldbond Securities 研究部主管及前高盛股票策略师Johnson Cheung 和前大中华区多/ 空型对冲基金APAC Capital Advisors 董事Time Tse 担任资产组合经理。

大型对冲基金关注碳金融

星期四, 2008年1月24日 

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服务提供商 Man Investments 近日发布《碳市场最新情况》报告称,碳交易正成为对冲基金最重要的投资新领域。全球对冲基金已经引入新的投资策略,其中包括对排放权的交易、减排项目融 资、电力交易、跨商品交易等。2006 年11 月至2007 年4 月,全球以碳交易为投资标底的基金规模跃增了66% ,达到118 亿美元。作为欧盟碳交易主要融资场所的伦敦,其跨洲期货交易中的碳融资合同占到了欧盟通过交易所交割的碳交易量的82% 。

Matric Group 成立 Emerging Markets Index Fund

星期四, 2008年 1月 24日 

伦敦多策略对冲基金 Matrix Group 宣布即将成立一支新的对冲基金中的基金Matrix Emerging Index Fund 。新基金将由位于美国Connecticut 的Maxam Capital Management 进行管理。

美国养老基金计划扩大另类投资配置

星期四, 2008年1月24日 

据 Pensions & Investments 报道,美国各大养老基金计划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的另类投资配置。养老基金中股票配置从一年前的43.7% 降到40.7% ,固定收益种类则从25.4% 降低到23.9% 。然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对冲基金投资增长了69% 。最大的一些投资对冲基金的机构为:宾夕法尼亚州公务员退休计划(Pennsylvania Stat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106 亿美元;加州公务员退休计划(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 ,62 亿美元;纽约州公众退休基金(New York State Common Retirement Fund) ,54 亿美元。

数量型对冲基金(Quant Fund) 的灾难

星期四, 2008年1月24日(21 世纪经济报道) 

1 月21 日,独立研究机构 Morningstar发布的 2007 年对冲基金的表现显示,第四季度全球对冲基金极差,平均回报率为1.98% 。受此影响,2007 年全年对冲基金回报率被拉低至14.13% 。

" 在现在的对冲基金中,数量选股模型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模型门槛越来越低,大家抄来抄去,模型同质化严重,又有多头倾向。以往对冲基金的半衰期通常是3 年, 3 年内就会倒掉一半。我估计今年洗牌会更快。" 一位美国对冲基金的资产组合经理向本报表示。

这种同质化的程度让人啼笑皆非。大家不仅买相同的股票,连卖空的股票都是一样的。 

Invesco PLC 的投资策略师Diane Garnick 说,这场危机中的诡异的地方在于:此前被许多投资者认为质量不高并被卖空的股票表现突然开始强于大盘。

Garnick 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空头回补造成的:由于经纪公司收紧信贷额度,之前卖空的投资者不得不进行空头回补。由于大家模型相似,补入的股票也相似,以至于在市场 发生震荡时常能看到资金流向优质资产的现象,变成了资金流向最劣质资产的反常现象。

" 流程是这样的," 另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对冲基金人士说," 最开始是一些很大型的多策略基金在次债中亏了钱;但是不想卖出流动性不好的次债资产,比如CDO 之类的。他们不愿意以很低的价格卖,那么怎么办呢?他们只好在流动性最好的股票那边减仓。但是,大家买的股票都是一样的。只要有人减,就大家一起亏。"

Front Point Partners 对冲基金资产组合经理Richard Bookstaber 说," 这些量子基金交易员读过同样的学术著作,对市场发生的事情同样是一清二楚。"

AQR Capital Management 对冲基金掌门人Clifford Asness 在发给投资者的信说,震荡应该是因为有太多的人都使用了同样的策略。该基金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 以数量模型选股的对冲基金——Quant Fund ( 量子基金) 有固定的模型。当市场发生剧烈变动的时候,基于历史价格的参数已经远远偏离现状,模型不能再适应市场。所以当拐点出现,变化很大的时候,数量模型选股就会亏得一塌糊涂。"

在华尔街目击 " 案发现场" 的前述对冲基金人士则认为," 主要的原因是,大家的模型都是一样的,都是抄来的东西。现在美国做对冲基金数量模型的很大一批人是从高盛出来的。高盛是现在这些模型的源头,1995 年高盛做了一个模型,当年离开的一批人就把模型带了出来。之后每年都有人离开,发现高盛每年的模型变化也不大。加上现在学术界很热衷讨论股市的异向,研究 反常股价变化的原因。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的高深理论,也都学术化、公开化和商品化了。"

用一样的模型,选一样的股票,是这次对冲基金风暴的核心原因。 

" 曾经,模型是核心竞争力,有深入研究才能发明这样的模型。但是现在这个关系大家都知道,已经变成一种可交换的商品,谁都可以拿个模型就出来圈钱。" 前述人士表示," 到了去年7 、8 月,大家突然发现这个市场是这么的拥挤。"

Hedgefund.net 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 月30 日,两种常见的数量模型选股的对冲基金——" 统计套利" 基金和" 市场中性" 基金—— 的资产在两年时间里就增长了60% ,达到960 亿美元。这其中既有投资的收益增长,也包括新流入的资金。

但在去年 7、 8月间美国股市只下跌 4%的情况,为何以投资股票为生的量子对冲基金即已伤亡惨重? 

如以数量模型闻名的 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对冲基金其间跌幅达到8.7% ,大型定量对冲基金AQR Capital Management 下跌了13% ,高盛旗下的Global Equity Opportunities 定量基金更是下跌了约30% 。

华人合伙的 Tykhe Capital LLC在此期间的跌幅约为 20% ,来自该基金网站的信息显示,其4 个合伙人分别是Ross Garon 、Y. Thomas Ku 、Dr. Xiaolei Zhu 、Dr. Steve Lin 。除了其中Ross Garon ,都是华人。Thomas Ku 是1986 年从上海来到美国的,那时他16 岁。而 Zhu Xiaolei 2000 年加入了高盛的统计套利部(Statistical Arbitrage Group) ,在高盛管理几个统计套利策略。属于从高盛带出模型的那一批人之一。

前述对冲基金人士表示说: "Tykhe Capital 基金当时使用了4 倍的杠杆,所以在去年8 月初就撑不住了。

" 从理论上讲,对冲基金不应该因为大势涨落而受到很明显的影响。可是,实际上很多对冲基金都存在多头倾向 ,会受到股市大势的影响。" 又一美国对冲基金业人士向本报表示。

AQR Capital Management 对冲基金的研究报告《Do hedge funds hedge 》( 《对冲基金是否有对冲》) 中也解释了这个多头倾向。这份由AQR 老板Clifford Asness 领衔的研究报告对1994-2000 年瑞信对冲基金指数(CSFB/Tremont hedge fund indices) 进行了回归分析,论证了对冲基金的表现和标普500 指数间超额回报和超额风险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对冲基金大量的非流通资产或是难以定价的场外交易证券完全可以自己定价,所以尽管简单的数字显示对冲基金比标普500 回报更好而风险更小,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

瑞信对冲基金指数 (CSFB/Tremont hedge fund indices) 是衡量对冲基金表现的权威指数。该指数从全球对冲基金中精选60 只,把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分为十个类别,在每个策略类别中选择6 只资产最大的基金,以资产加权的方式编制,每月公布一次指数,每半年平衡一次样本基金。

这十个类别分别是:可转换套利、市场做空、新兴市场 、市场中性、事件驱动 、固定收益套利、宏观策略、多空操作、期货管理、多种策略。

(查询2001《对冲基金是否有对冲》英文版报告,请电邮:info@chinahedge.com.cn)

http://www.chinahedge.com.cn/

中国证监会发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

星期四,2008年1月24日 (中国证监会)

中国证监会在钓鱼台国宾馆正式发布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今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作了规划和展望。中国证监 会主席尚福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撰写《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总结和研究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 认识,探索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路径,对于在新时期拓宽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全局的功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对冲基金理财

星期三,2008年1月23日(金融时报)

"我有一些选择,每个都会为我带来一些不同的东西。" 只有一个足球教练才会如此艺术性地描述一件显而易见的事物,而事实上,这也是原斯温顿城队、切尔西队及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格伦• 霍德尔(Glenn Hoddle) 曾经发表的较为聪慧的言论之一。

但近几个月以来,财富经理们纷纷发表异常类似的言论,其中很多人都效力于私人银行。

而且,他们不是用另类资产(如对冲基金和结构性票据)来得到一些" 不同" ,而是用它们来提供与债券回报非常接近的收益。

巴克莱财富(Barclays Wealth) 称,这些资产等级的使用已经" 从机构渗透到了散户层面,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个人正在把它们看作自己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 。

巴克莱财富将这归结于投资者广泛希望" 在更大程度上进行多元化,并以较低的下跌风险获得同等收益水平。"

然而,在一些财富经理中,他们更多是出于后一种目的。事实上,他们不仅仅是在使用另类投资品来进行多元化,而是在用它们来代替较为传统的资产级别,来复制 低风险回报。在目前,它们通常被用作债券的代替品。

巴克莱财富首席投资官凯文• 勒科克(Kevin Lecocq) 认为,在高净值投资组合中,对冲基金明显可以代替固定利率部分。" 我们推出了更多的另类资产,配置在投资组合中。总的来说,我们拿走了固定利率和信贷产品。传统上,固定利率产品是减震器,可以为投资组合减少风险。但是, 固定利率的市场现在不能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名义或真实回报率。从价值波动而言,对冲基金的风险非常低,并提供比固定利率市场高得多的回报。 "

不过,用对冲基金来代替低回报的债券,操作并不简单。巴克莱财富强调,必须使用恰当的基金种类。" 我担心能否复制收益率,因为它并非完美替代品," 该机构另类投资业务负责人拉维• 布尔昌达尼(Ravi Bulchandani) 表示。

" 有两种方法,一好一坏。坏方法是试图找到一个债券替代品—— 投资于固定利率或信贷市场的对冲基金。这样做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你可能会增加风险。只是因为它叫做' 固定利率' ,并不意味着它将复制债券的特性。"

财富管理公司Courtiers 首席投资官加里• 雷诺兹(Gary Reynolds) 同意这一观点,并因此更喜欢使用对冲基金的基金。

" 与自己选择对冲基金相比,你不如选择一个多元化的对冲基金投资组合," 他表示," 至少,对冲基金的基金会对每一只对冲基金进行尽职调查。"

他还指出,很多对冲基金持有的非上市、不具流动性的资产可以使人们对它们的波动性产生错误印象。

在测量对冲基金的波动性和多元性方面,皮克蒂特私人银行(Pictet Private Bank) 做得比很多其它财富管理机构都要多。

它的Pleiad 基金是一只多策略对冲基金的基金,投资目标是在低波动性、与传统资产级别相关性较低的情况下,达到高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200 至300 基点的净回报率。

Pleiad 基金使用很多种类的对冲基金策略,包括全球宏观、固定收入债券套利、可转换债券套利、信贷多/ 空、股票多/ 空,股市中性、多策略、大宗商品交易顾问以及合并套利、频临破产与特别情况投资策略。

这些手法使其在近期的信贷与股市动荡中受益,第三季度取得了0.84% 的正回报率。自从2005 年12 月创立以来,Pleiad 的年回报率为12.2% ,而年标准差(波动性)仅为4.22% 。

皮克蒂特经理选择服务(Manager Selection Services) 的负责人尼古拉斯• 康皮什(Nicolas Campiche) 提出,这个风险/ 回报程度使其成了债券的有效替代品。即便如此,他警告称,类似的波动性并不意味着类似的投资行为。

" 固定利率产品有周期性。有时候会非常诱人,有时就不太好。Pleiad 这样一只基金和固定利率产品在相关的风险方面不尽相同。一个债券投资组合的波动性可能是5% ,而Pleiad 的波动性可能为4% ,但对冲基金有着崩溃的风险。"

收益很高的结构式产品,例如自动提前到期和反向可转换债券,也被推荐为债券替代品。但是,相关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

汇丰私人银行在为高净值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建议时,会使用这样一些结构性产品。该行全球策略部门负责人佛雷德利克• 内尔布兰德(Fredrik Nerbrand) 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中,反向可转换债券提供的票面利率看起来相当有吸引力。" 对于那些非常谨慎的投资者而言,目前的一个问题是资产的一大部分配置给了固定收入资产。"

" 美国的回报率只有4% ,而资本增值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可能会将一部分资金配置给对冲基金和结构性产品。"

他表示,反向可转换债券的结构和一篮子三只股票相关,它承诺在到期时支付最高达20% 的票面利率,并偿还本金,前提是这三只股票没有一只下跌超过预定幅度(如35% )。

金融顾问公司Chartwell Investment Management 警告,一些另类资产和股市有着越来越强的相关性—— 这不是那些想要复制债券回报的投资者所想见到的。

Chartwell 投资研究经理詹姆斯• 戴维斯(James Davies) 表示:" 对于与一篮子股票相关的中期票据而言,只要这些股票不跌至预定程度以下,投资者即可从中获得8%-10% 的收益。但你需要小心,它们的估值是否正确。"

投资者还需要确保结构性票据不受股市的波动或下跌的影响。" 与股票回报相关的证券永远都不会和债券完全一样,"Courtiers 的雷诺兹表示," 它们可能看起来像是债券—— 但时不时会出现意外情况。"

亚洲基金经理人对美国紧急降息影响的看法

星期三,2008 年1月23日

" 你可能曾预期市场会大幅反弹。今日的反弹幅度证实投资者仍旧是非常不安。"

该经理人表示,其公司加码印度和中国内地相关个股, 分别持有Bharti Airtel 和中国移动此外亦增持香港地产股,如恒隆地产和新鸿基地产。

他指,公司刚刚增加了在台湾的投资比重,但减持了澳洲和韩国的股票比例。

香港恒生投资管理投资长CLEMENT HO: "目前认为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尚言之过早 ... 这完全要依赖未来降息的步调和幅度。"

韩国国家退休基金称今年投资韩股仍有13 亿韩元加码空间 

星期三,2008 年1月23日

韩国国家退休基金周三表示,今年买进国内股票金额最多有加码13 兆( 万亿) 韩元的空间,这并不包括计画中的新增9 兆韩元股市投资。

"根据我们 2008年投资计画,我们在国内股票的投资最高可以达到总资产的 22%,到年底时,总资产预料将增加至 250兆韩元,"国家退休基金负责人 Kim Moon-soo透过电话向路透表示 ."这将会视市场情况而定。"

上述的22% 投资上限,相当于55 兆韩元。该基金在2007 年年底时已持有价值33 兆韩元的韩国股票。

卡塔尔投资局有意投资欧美金融企业 

星期一,2008年1月21日

熟悉内情的消息人士周一称,价值600 亿美元的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卡塔尔投资局 (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正在考虑入股欧洲和美国一些金融服务和营建类企业 .

这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说 :"我们正在进行研究分析。美国、西欧和英国市场经历了重新估值...金融和营建类股明显下滑。"

这位人士还表示,卡塔尔投资局准备利用其在伦敦证交所和北欧交易所运营商OMX 所持股权,发展自己的资本市场。

新加坡财长: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西方银行是良好的长期投资 

星期一,2008年1月21日

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 (Tharman Shanmugaratnam) 周一表示,新加坡国有基金对花旗和瑞银等西方银行的投资,是"良好的长期投资 "。

尚达曼就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和政府投资公司 (GIC)所进行投资的风险,回答国会议员的质询时说。

他表示,西方银行因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而遭受的损失," 为具流动性且能够从长远着眼的投资者提供了良机。" 

"GIC 和淡马锡并不是这一领域的新加入者,"他说。

尚达曼表示,政府并不参与淡马锡和GIC 的投资决定,但确实会关注他们的较长期回报。

巴克莱资本扩展亚洲销售团队 

星期二, 2008年1 月22日 

巴克莱资本最近任命 Paul Murphy为其负责亚洲销售和渠道的董事总经理。在此之前, Murphy拥有自己的私人投资公司,服务巴克莱在亚洲的一些关键客户。 

Murphy 将常驻新加坡,向亚太区销售部门主管Kevin Burke负责,并向全球销售部门主管、董事总经理 Neil Cummins报告。 

香港私募基金亚洲称冠 

星期一, 2008年1月21日 

受欧美信贷问题困扰,不少私募基金去年转投亚洲市场。据香港媒体报道,去年亚太区私募基金总集资额高达510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23%,其中香港共 筹得超过154亿美元,排名亚洲首位。 

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亚太区的私募基金总资产达2,000亿美元。去年亚太区集资额更是首次超过500亿美元,达510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欧 美受信贷问题影响令投资利润下降,以及亚太区经济正在起飞,吸引大量私募资金。 

据介绍,最受私募基金经理欢迎的行业为金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各占亚太区内总投资额的31%和23%。 

国金证券:2007 私募基金星光黯淡

星期一,2008年1月21日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1月18日发布的2008 私募评级报告显示,相对去年公募股票型基金过半收益翻番的业绩,包括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证券类信托在内的53 只阳光私募产品中,只有10只收益率超过 100%,全年排名前10 的产品中仅4只跑赢了公募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显得星光黯淡。 

其中,云南信托旗下的中国龙以 171.61%的实际资产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 截至2007年 12月24 日),超过相对参考基准收益率 (以公募偏股型基金去年的平均收益率为比较基准)42.57% ,由江苏瑞华管理的中泰稳健收益第二期名列第二,全年增长163.23%( 截至2007 年12月 28日) ,超过基准43.39%,排名第三的是中金公司的中金精选,全年收益率为 142.44%(截至 2007年12 月28日 ),超过基准22.60% 。

值得一提的是, 53只被考察产品中六成多近一季度的收益为正,由江晖主导的三只信托产品在四季度的宽幅震荡下净值增长率仍然达到了 7.43%、6.21% 和6.06%,得到了五星的评级,在公募基金四季度净值增长率多为负值的情况下显示出其较为优秀的抗风险能力。 

" 私募在产品设计上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这与公募追求相对收益是不一样的。私募觉得估值高宁可不买股票,公募要跑赢上证指数能不买吗?" 国金证券基金分析师张剑辉认为,考察操作者的产品管理水平、操作能力应该放在一个市场周期来看,现在单纯以业绩考察私募过于短期化。

" 私募往往个人风格较浓,一旦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和伤害,那么以后要再做就很难,这就是赵丹阳为什么会宁可错失机会也不愿冒进的原因。我们现在很难对他下定 论,也许几年后回过头看,他的做法被市场验证是正确的也不一定。" 张剑辉说。

去年实际管理人投资管理业绩排名第一的江苏瑞华总经理王泽源坦言,能获得较高回报与其激进、大胆的市场操作风格有关。 "我们采取的是趋势交易加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也是做波段,换手率比较高,应该说是适合这个市场的。 "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试水PE 投资

星期一, 2008年1月21日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日前在" 2008中国国际私募股权投资论坛"上表示,全国社保基金正在探讨和实践私募股权投资。

王忠民表示,全国社保基金不仅在证券市场中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还通过两种渠道在进行私募股权的投资和运营:一个渠道是通过严格的投资、运作和法律程 序,直接选择未上市公司的股权进行投资;另一个选择私募基金,在已经兴起或即将兴起的基金中参股,既参股募集基金,同时也参股管理公司。 

王忠民说,目前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保基金在 PE中的投资基金占总资产量的20 %为限,全国社保基金在投资PE的过程之中,有严格的内部和外部程序,已经形成了在私募投资方面的选择机制和把握的过程。另外,私募股权投资体现出的市场 化倾向和为投资者谋利、为投资者负责的市场选择机制将会逐步形成。 

达沃斯年会:亚洲概念、主权财富基金备受关注 

星期二,2008年1月22日

于 23日在瑞士达沃斯开幕的2008 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亚洲国家来宾和各国主权财富基金(SWF)的高管们或许将发现,他们成了达沃斯最受追捧的人。 

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征兆、全球 2008年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本届WEF 年会对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和印度青眼有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印度市值最大的银行——工业信贷投资银行 (ICICI)总裁卡麦斯将在年会的7 位联席主席中占据两席。和中国移动一样,ICICI银行近年来业绩不俗。该行 17日发布的季报显示,由于印度企贷款需求居高不下,该行去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长 35%。 

由于日本今年将主办八国集团峰会,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也将在此次年会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将在年会结束前一天,即 26日发表特别演讲。

而各国 SWF的高管则会在达沃斯发现,政经两界的领导人将排着队跟他们交谈。 

SWF 到底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救星还是影响全球经济稳定的"地雷",目前国际上对此争论不休。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的SWF 已给在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的华尔街多家银行注入了总计超过600亿美元的资金。在上周,也就是 WEF年会召开前一周,日本、新加坡和中东国家的银行和 SWF向花旗银行和美林公司共注入了约 200亿美元,其实力让全球金融界侧目。

挪威斯盖根全球基金公司(Skagen Global )投资组合经理温特拉布说:"整体而言,新兴市场现在是比美国更大的经济体。其中的一些国家现在能够给富国以援助。为了增加回报,它们愿意冒风险。"

达沃斯将为全球政界和商界领袖们提供难得的机会,与各 SWF的高管们聚会。此次年会中,24 日将有一个主题为"主权财富基金的神话和现实"的讨论会。届时,SWF 问题上的几位重要角色都将到场:科威特投资局主管巴德尔•萨阿德、沙特央行副行长穆罕默德•贾瑟尔、俄罗斯财政部长亚历克谢•库德林、挪威财政大臣克里斯 汀•哈沃尔森、美国副财长罗伯特•金米特。后4 人中,前3人所在国都有资金实力雄厚的 SWF,金米特则代表美国,正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手主导制定SWF 的"国际游戏规则"。

咨询公司埃森哲 (Accenture)的全球战略部门主管马克•斯佩尔曼说:"达沃斯将有一场关于 SWF的激烈辩论。为了提高SWF 的投资透明度,欧盟和美国早就开始努力了。西方一直担忧这些基金将导致不公平的竞争。"

事实上,欧盟和美国面对 SWF,也有点进退维谷——既想要后者在本国企业处于危难时施援,又想对其在本国的投资加强监管。而 SWF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官方属性,往往拒绝公布自己的投资细节。 

也有一些国家和公司认为,比起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SWF的投资周期较长、能承受更大范围内的损益波动,因此SWF 能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和稳定性,而不是动荡。

据摩根士丹利估计,全球 SWF总额约为2.5 万亿美元,到2015年将达到 12万亿美元,后一项数字将达到届时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10 %。而在未来5 年内,全球SWF将作出 2000亿美元的投资。

(以上内容提供及编辑权为「中国对冲基金中心」拥有,严禁未经许可,刊登全部及部分内容。如有引用,请指明「中国冲基金中心CHINA HEDGE」)28-1-2008

http://www.chinahedge.com.cn/cn/newsletters_07072008.html

中国对冲 – 对冲全球

主权财富基金看上伦敦对冲基金市

星期五,2008年7月4日

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正在观望伦敦对冲基金市场。根据《对冲基金管理周刊》的一份报告显示,高达22亿英镑的对冲基金吸引了主权基金的新投资。同时,对 冲基金中的基金管理资产已经达到了7000亿英镑,今年上半年增长了10%。

主权财富基金正在将其在另类投资上的配置增加到10%,以追求更高的回报。

对冲基金SAC资本砍掉固定收益业务

星期五,2008年7月4日

对冲基金SAC Capital表示,最近将砍掉其旗下固定收益业务。这对于那些投资银行家来说可是一个坏消息,他们正指望从该项业务中收取佣金,以熬过令人难过的次贷危机。

由Steven Cohen创立的16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SAC资本最近剥离了其信贷市场投资业务。糟糕的市场情况使得大多数对冲基金不得不关闭该业务。

对冲基金及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巴克莱银行

星期五,2008年7月4日

美国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对冲基金加入了主权财富基金的行列,在巴克莱银行45亿英镑的股权融资活动中担当基础投资者。

根据公开文件,伦敦著名对冲基金GLG Partners以每股282便士的价格购入了巴克莱银行6200万股,合计3亿4500万美元。

Och-Ziff Management则以1亿9500万美元购入3500万股,Lansdowne Global Financial以1亿5000万美元购入2700万股,CQS Director Opportunities以9900万美元购入1770万股。另一家大型基金M1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以4亿9300万美元购入8870万股。

传统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例如Morley Fund Management以1亿2200万美元购入2200万股,Schroder以7500万美元购入1370万股。Henderson, Blackrock,Axa和瑞银全球资产管理则分别购入少量股份。

三井住友银行已经在巴克莱银行投资了10亿美元。卡塔尔投资局打算投资35亿美元,代表Sheikh Hamad Bin Jassim Bin Jabr Al-Thani及其家族的Challenger公司将投资11亿美元。

现有股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同样将以每股282便士价格参与新一轮股票融资。

美国San Bernardino将其另类资产配置增加至35%

星期五,2008年7月4日

San Bernardino县雇员退休委员会表示,将投资60亿美元于另类资产组合,将其比例从32%增至35%。

目前该基金持有5亿2000万资产对冲基金,占总资产比例为8.6%;房地产12.7%,私人股权基金14.4%,林业2.5%,基础设施1.3%以及0.8%商品资产。

Tremont主席Schulman退休

星期五,2008年7月4日

对冲基金中的基金 (FOF) Tremont Capital Management宣布,其控股公司主席Robert Schulman将与七月退休。Schulman已经为Tremont工作了15年。

除了纽约之外,Tremont在伦敦、多伦多和香港均拥有办公室。Schulman表示退休后将关注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 

上海提出要建资产管理和对冲基金中心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在和伦敦金融城市长罗永成的会谈中,负责上海金融事务的副市长屠绍光表示,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建立资产管理中心。

伦敦金融城于昨日在上海成立了其代表处,并计划开展与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的合作,帮助上海培训金融人才。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上海市政府正在形成关于上海金融开放的政策提案,很快就会有政策出台。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国开行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消息人士透露,全国社保基金将在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商业银行的过程中,担当其战略投资者。

早前的消息表示,国开行准备在其转型之后,引入战略投资者。国内的金融机构和海外股权投资者都对该项计划表示了兴趣。该消息人士透露,国开行可能在明年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

分析人士表示,全国社保基金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股权投资者。该基金正在将其投资扩展至另类投资领域。

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五只新基金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管理700亿美元的全国社保基金表示将成立五只由外部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新基金,新基金基准为MSCI Barra指数系列。

全国社保基金全球投资部副主任Zhang Lan表示,新基金的成立是为了分散投资组合风险,并正在国际股票资产配置。

新基金的比较基准分别为MSCI世界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中国指数,MSCI欧洲指数,以及MSCI AC亚太(除日本外)指数。

上月社保基金启动了投资管理人选拔的第二轮甄选工作。社保基金理事会主席戴相龙表示,他希望将投资海外的资金增加到100亿美元。

IDGVC募集新基金 规模达6亿美元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创业投资机构IDGVC Partners近日迅速募集完成了一只规模达6亿美元的新基金。

IDGVC旗下新基金的名称为"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作为IDG和Accel Partners合作的第三只基金,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也是到目前为止IDGVC管理的规模最大的基金。

从2005年开始,IDG和Accel Partners合作的前两只基金是"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 I和II,规模分别为3.1(2.9+0.2)亿美元和5.1美元。单纯从名称来看,IDG-Accel China Capital Fund应该是继Seed Fund(种子基金)、Growth Fund(成长基金)媒体基金、人民币基金之后,IDGVC Partners管理的又一新的基金品种。

伴随着基金品种的扩展,IDGVC Partners管理的基金规模迅速从2005年前的2亿美元迅速增加了眼下的20多亿美元。3年的时间,IDGVC Partners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就翻了十倍。 

日本放宽税负规定 外国对冲基金避免双重课税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日本当局已放宽其税负规定,使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及对冲避险基金能够避免双重课税,此举是为了配合东京重振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日本政府从4月展开两阶段调整,周五完成修订,当局调整税负规定,境外基金得以避免被列为在日本设有"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PE)"。

若被列为设有PE,境外基金除了在母国缴税外,在日本的所有投资报酬,也将必须接受日本课税。

在此之前,许多基金公司被迫成立"投资顾问公司",以避免双重课税。

金融厅一名官员向记者表示:"我们必须承认,东京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已经连年下滑。" 

全球最富人群群削减对冲基金投资分配

星期一,2008年6月30

美林证券预测,到2012年,全球高净值收入个人资产合计将会达到59.1兆美元,其中中东,拉丁美洲以及非洲将占多数。美林和咨询公司凯捷 (Capgemini)共同发布的第12回世界财富年度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富人(HNWIs)资产攀升了9.4%至40.7兆美元。 金融资产100万美元的财富人群达到1010万,平均拥有400万美元金融资产。

这些投资者也变得更加谨慎。2007年下半年,他们转移资产到安全性高,波动性较小的资产类别。到今年年底,热衷于现金、存款及固定收入证券。

高资产财富人群削减另类投资分配,从2005年20%%的金融资产,2006年下降到10%,在2007年下降到9%。房地产下降到17%。就全球而言, 对冲基金在另类投资中超过30%。但今年HNWIs似乎越来越不信任的对冲基金,他们关注到定价透明度及倒闭的贝尔斯登对冲基金和其他对冲基金。然而, 2007年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12.6%。

HNWIs增加在投资组合中增加分配给现金、存款及固定收入证券比例,由9%增至44%。

美林全球财富管理部香港市场董事Victor Tan表示,考虑到2007年是金融市场一个动荡的年份,该增长另人瞩目。

在亚洲地区的增长中,中国高净值收入个人增加了20.3%,数目达到了415,000。

美林报告中高净值收入个人的定义是个人净资产不少于100万美元。

全球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对冲基金上升28%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去年全球机构投资者在对冲基金上的配置达到了1950亿美元,比2006年上升了28%。

约23%的美国机构表示,他们计划在2010年前继续增加其配置,表示将减少配置的只有2%。该项研究由投资咨询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完成。

2007年对冲基金驱动外汇交易量的增长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据格林威治联营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报告,去年对冲基金是全球外汇交易量最大的驱动力。2007年由对冲基金引起的外汇交易量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180%。虽然 2006年对冲基金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11%。 

Greenwich在2008全球外汇研究采访中了解,从2006年到2007年全球外汇交易量激增36%。银行和投资经理在国际资产中增加了外汇投资作为投资组合多样化。

电子交易技术推动新业务开展。为机构、企业和零售商提供了即使服务提供,提高了流动性,降低了成本。去年,电子外汇交易量增长超过20%。2007年全球 外汇交易量增长36%,近100万亿美元。 

2007年英国增长最强,外汇交易量上涨了大约69%。仅在亚洲(除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交易量单位与去年同期持平。 

市场稳步增长显示全球外汇交易正在经历了轮扩张,而不是一个周期性回升。 这份报告说,这对冲基金的交易量起着促进作用。

对冲基金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卖空机制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由于对冲基金卖空机制将生效,游说团试图说服有关官方出台极具争议性卖空机制做最后一搏。另类投资管理协会致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表示其会员要求更 多的时间为变化做准备。 

FSA前对冲基金监管主管Andrew Shrimpton在回复该协会中表示,监管者应等到7月2日出台,以给基金足够的喘息空间。

卖空,是对冲基金出售市场借来的股票,并希望日后以更便宜的价格购买回来。

大量抛空带动了两家公司股价下跌。昨天,监管者对一系列询问做出了回应。由于该规则在午夜生效,在对冲基金业激起了愤怒,随着FSA的意向声明,许多对冲 基金损失金钱,上周做空者抛售并且公司股票价格反弹强烈。 

Shrimpton先生说,规模较小的基金,尤其是那些英国以外的基金,在截止日期前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应对。

期货型对冲基金Aspect Capital在香港开设亚洲办事处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Aspect资本公司一位重要投资经理今天宣布,将进行全球扩张扩并在香港开设办事处。

Jan Chen将主管亚洲Aspect资本公司,将办事处设在康乐广场1号怡和大厦。Chen先生2005年离开雷曼兄弟私募股权集团加入该公司。在过去六年 里,他在亚太地区扩展客户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yrus Hendry2002年加入该公司,与Chen紧密合作开拓亚太地区。

Aspect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Anthony Todd表示“我非常高兴在香港开设亚太地区办事处。Aspect资本公司以长期持久增长亚洲客户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策略。”

亚洲创造数以千计的对冲基金就业机会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Pinnacle International Ltd.董事总经理Sheridan Mather说,未来五年内亚洲对冲基金行业可能会创造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Mather说,我们目睹一些表现不好的基金倒闭,但是我们看到既定人选大量增长。 

受次贷危机影响,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在10个月内削减8.3万就业机会。

今年,亚洲对冲基金平均损失率5.2%,是表现最差的5个月。全球对冲基金建立亚洲市场,推动了招聘本土员工速度,Mather说,“亚洲仍然是一个活跃 且前景乐观的市场”。市场波动率和对冲基金市场崩溃增强了风险意识,提高对律师的需求。“在过去3年,很多重点放在找到优秀分析师、经理人、贸易商上面, 现在投资者需要确保他们的基金安全。”

养老金计划购买美元对冲保值,将资金投放对冲基金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美国各大企业养老金计划购买1.3万亿美元对冲外国资产。同时卖掉股票并将资金分配到另类投资,例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和商品。

根据Pensions & Investments研究表明,养老金担心其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外国股票和债券是不足以对冲美元复苏。美国退休金前两年在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的股票取 得良好的收。但他们的收益增长都以外币计算。几家退休金一致认为,应采取审慎的牛市美元的立场以对冲外币。一些欧洲对冲基金经理也认为美元贬值速度太快。 他们正减少衍生金融工具避险,而是利用美元贬值。货币对冲可以提高业绩。

美林证券估计,信贷市场和股票熊市让企业养老基金今年从股市撤出1150亿美元。他们预测将增加对冲基金和其他另类投资50亿美元。同时会增加650亿美 元在长期债券和3A债券。。 

管理1230亿美元加拿大养老基金的CPP Investment Board是养老金转移到另类产品例子。该基金计划到2009年3月的财政年度中增加对冲基金。CPB已投资约该基金的1.3%到对冲基金。

安大略省教师退休金已透露,计划分配对冲基金123亿美元或11.3 %的总资产净值。2007年12月分配在房地产、基础设施和木材及商品等另类投资上。该基金的首席执行官和主席Jim Leech 说“我们投资方案力求多元化。”拥有394亿美元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公司提高其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的目标分配,从总资产的4%提至6%。董事会主席Steve Frank 说,“董事会认为,投资于其他资产以确保该永久基金多元化是必要的。另类资产有助于平衡我们接触到传统的资产。”分配给基础设施和新兴市场股市将会继续增长。

澳大利亚养老基金再投资对冲基金1亿美元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根据一项研究 - 养老基金与对冲基金研究,澳大利亚养老基金计划在未来的2到5年里,再投资对冲基金1亿美元。

研究重点是资产达10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最大养老金基金。平均个人管理5亿美元资产。 

报告发现,目前69%投资于对冲基金。包含15%投资了1-2%的资产在对冲基金中,有23%分配2-5%和31%投资5%以上的资产。还有31%没有分配给对冲基金。 

养老基金61%热衷基金的基金,23%%分配给独立资金,16%分配在多元策略基金。但他们计划减少基金的基金,并增加独立和多元策略基金的经理来平衡这 一现状。64%的基金经理关注回报率,而36%的人最关注风险。 

当记者问到什么是找到对冲基金经理最重要因素时,他们考虑经理人的运作经验,其次是团队范围、公司业务经验、然后是业绩记录。 

平均分配给对冲基金资金萎缩,从2005年资产的2.9%,到2008年仅2.5%。他们预测,未来平均分配3.5%至对冲基金,高于目前水平,但低于3年的4.1%。 当前投资对冲基金的最大的障碍是缺乏透明度、往绩问题等。收费结构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障碍。

能源投机商报告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美国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领导周一说,该机构9月中旬将提供国会一份商品指数基金使能源价格上涨报告。而众议院小组委员会表示,已经发现投机者交易大幅上升。 

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市场投机者已被指责推高石油、谷物和其他商品期货价格。 

在为了更好地了解指数交易的影响,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Walter Lukken说,掉期交易商的资料在9月15日前要会向国会报告。“关于商品指数交易在期货市场的交易范围和改进方法和控制建议也需要提交。” 

此前一天,沙特阿拉伯在有关会世界主要产油国和消费国会议上,也将油价创新高归咎于投机者的推动。 

然而,布什政府坚持认为,油价上涨不是投机者推动,而是石油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全球强劲需求,例如中国和印度。 CFTC先前表示,油价上涨主要原因是供求基本面造成的。上周,石油价格近140美元每桶,和一年前相比增加了一倍,高通货膨胀连带世界各地。 

周一听证会上,众议院小组委员会监督和调查部门说,CFTC数据显示在纽约商品交易所投机者占石油期货合约贸易商的绝大多数。 

投机者,包括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其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合约份额从2000年的37%增加到71%

Oppenheimer公司常务董事兼高级石油分析师Fadel Gheit对议员们说,目前的石油价格不合理是由于过度投机。“我坚信,当前石油价格超过135美元每桶是夸大的...原油价格不应该超过60美元每桶。 石油价格比去年高出65美元,其中10至15美元可能是由于美元疲软,但是其余价格是由于投机活动” Gheit说。 

Lukken说,CFTC将努力确保美国期货交易所商品价格,包括原油。

对冲基金中的基金把重点放在亚洲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一些对冲基金中的基金看好亚洲。虽然今年亚洲市场下降了两位数的百分点,让投资者紧张。但是受到日渐成熟的对冲基金业鼓舞,投资者对未来行情看好。 

据Eurekahedge ,管理资产达7500亿美元的全球对冲基金中的基金,投资742.5亿美元占管理资产9.9%到亚洲市场。与2007年投资11%达7470亿美元相比有所下降。

Tremont 资本管理公司董事说“虽然我们想在亚洲投资更多的资金,但是实际上亚洲对冲基金经理持有大量资金,所以没有必要再给对冲基金经理更多资金。”

尽管顾虑很多,但是很多关注长期回报的对冲基金中的基金选择该地区开设办事处。管理资产150亿美元的金融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开设了办事处,表示计 划增加该地区投资。总部在伦敦的基金中的基金Caliburn资本伙伴公司 上个月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亚洲办事处。同样地,摩根克里克资本管理公司(Morgan Creek Capital Management)也设办事处。

同时,随着对冲基金行业的增长和成熟,经理发现多品种投资策略,以及更优秀的基金经理。 

股票仍是亚洲最热门的焦点,约半数亚洲对冲基金目前致力于股票长期的短期策略。但是,与三年前相比有所下降。多策略基金变得普及。经理也说,成熟市场更容 易投资于另类产品。目前投资者仍看好亚洲前景。 德意志银行调查中发现,多数投资者计划今年增加分配新兴市场。中东和北非预计会表现出色,其次是亚洲,不包括日本。 

根据HFR,全球而言今年一季度对冲基金表现最糟糕,全球对冲基金指数下降约2.78%,为亚洲重点的对冲基金一季度下跌7.9%。相比之下,一季度北美 对冲基金下跌1.93%。动荡的亚洲市场必将淘汰一些低效率的基金。2007年推出150只对冲基金,大部份人发起是老基金经理,不足20只是新基金经理 推出。但长远来说仍然对亚洲市场非常有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冲基金新闻

伦敦金融城的硝烟:英国金管局力抗对冲基金“空袭”

星期四,2008年7月3日 (21世纪经济报导)

随着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在6月20日正式施行新的市场行为准则规范,以干预当前对冲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做空行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乃至全世 界最大的空头基金Kynikos Associates的掌门人詹姆斯•沙诺斯也坐不住了。

7月1日,这位早在三年前,就被美国投资界称为西斯大帝(the Sith Lord,电影《星球大战》中的邪恶角色)的传奇人物,在其给本报发来的针对FSA的声明中表示:“这只是阻止做空行为以支撑股价的权宜之计,而我们能预 计,长期来看,这项规定将会把整个市场都引入歧途”。

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一项由FSA在6月13日忽然发布的新的市场行为准则规范,其主要措施是要求在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敏感时期内,任何针对该公司的大额做 空行为都得进行披露,FSA对大额做空的定义为做空头寸超过公司已发行股票的0.25%。

沙诺斯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布这种持仓信息和暴露商业机密没有两样。“这将让外界能够察觉到对冲基金中卖空者的资产配置战略和交易技巧,从而引发市场上的 其它博弈者可以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如‘逼空’或者其他交易方式来从中获利。”

沙诺斯认为,“这种做法将逼走市场上所有的‘空头’投资者。”

但FSA不以为然,其发言人在公开场合甚至表示,“上述措施”还只是系列行动的第一步。

银行股频繁遭偷袭

“当投资市场遭遇减速,有人会试图通过限制卖空行为来支撑股价,这种想法并不罕见。我们惊讶的是,像FSA这么一个老练且富有经验的市场监管者,居然也会 用如此重的手段来干预市场运作。”詹姆斯•沙诺斯对记者表示。

而大西洋的另一端,英国对冲基金行业协会AIMA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此番FSA新规似乎更多的只是满足了银行业调整资本的要求。“如此仓促地出台新规, 却仅仅是为了这个市场上其中的一个板块(银行业),无疑为未来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尴尬的先例”,AIMA副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贝克(Andrew Baker)评价称。

所谓“做空”即投资者借入股票并卖出,希望过后再以更低价格买进,从而赚取差价以赢利。

但在FSA看来,当前部分做空者对此交易手段的滥用,正使得部分公司和行业,尤其是饱受对冲基金攻击的英国金融业的利益遭到严重冲击。

事实上,进入2008年以来,以银行为首的英国金融业就不断遭到卖空者的围剿。

3月19日上午8点半,伦敦交易所开盘后,不少投资者收到一封匿名信件,称苏格兰哈利法克斯银行(Halifax and Bank of Scotland已向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申请数十亿英镑的紧急贷款。HBOS是英国最大储蓄银行,旗下拥有英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哈利法克斯公司和苏格兰银行。

受该匿名信影响,当日HBOS股价暴跌,开市20分钟股价便下挫17%至每股3.98英镑,而该股票一年内的最高股价曾达到10.15英镑。

面对谣言乱市,英国官方罕见地力挺公司。

英格兰银行在上午9点左右否认了HBOS申请紧急贷款一事,称该消息纯属“一派胡言”;时至中午,FSA负责批发及机构市场的莎丽•德沃(Sally Dewar)发表声明,称FSA将对这一可疑的交易状况展开调查。

FSA的声明警告称:“这些传言有时伴随着做空交易。FSA不能容忍市场参与者用散布谣言、幕后操纵的手段从中渔利。”

这对HBOS来说,可谓“飞来横祸”。该公司股价当日收盘下跌7%,市值蒸发达30亿英镑。

市场人士估计共有价值10亿英镑的HBOS股票遭到做空抛售,而据英国媒体报道,一名交易员当天可能通过向交易商借出大量HBOS股票进行卖空,并在当日 股票下跌过程中获利达1亿英镑。

但事实上,这家号称“每5个英国家庭就有2个是HBOS的顾客”的抵押贷款银行至少是在财务报表上表现良好。

记者翻阅HBOS所公布的2007年年报,该公司全年直接税前利润增加3%至57.08亿英镑,每股直接盈利增加6%至1.06英镑,股息为每股派 0.49英镑,较前年增长18%。HBOS目前有超过200万私人股东,2007年全年每股使股东能获得1.83英镑。

而在4月底,HBOS又宣布了其总价40亿英镑融资计划,允许股东以每持有2股可额外购买5股新股,购买价格为2.75英镑,即该公司公布发行新股计划前 一个交易日——4月28日收盘价的45%。

但从4月29日开始,HBOS遭到疯狂抛售。市场估计,此间“卖空”HBOS的头寸依然倍增。截至6月11日,其股价已经跌破2.75英镑至2.57英 镑,如果股票的走势在后来没有得到改观,这表明股东如果以折扣价2.75英镑购买该公司的新股,将遭受损失。

HBOS融资计划危在旦夕。

于是两天后,FSA便宣布了信息披露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的敏感时期,任何针对该公司的大额做空行为都得进行披露。6月13日,为融资计划而辗转反 侧的HBOS高管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股价的上涨。当日,HBOS股价猛增至3.21 英镑。

而迄今为止,除HBOS外,苏格兰皇家银行、Bradford & Bingley——英国B&B银行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 S.A.),都已向股东提出融资要求,表示将以折扣价格增发新股,以改善资产状况。 而在6月19日,在FSA披露的近期7家可能遭遇卖空的公司名单中,HBOS、B&B和CASA也赫然名列其中。

空头在狂轰滥炸

在新规实施后,随着不断有投资者不得不宣布其近期的做空头寸,人们发现,做空英国银行股的主力正是对冲基金。

就在6月23日,新规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对冲基金首次公布了做空头寸。

著名的做空者包括英国最大的基金Lansdowne Partners,该基金曾对银行股进行了连番的空头袭击。截至6月23日,该基金披露其已经抛空了相当于HBOS 总发行股份0.58%的股票。

而另一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则通过旗下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 Master Fund I 抛空了3.29%的HBOS股票;Meditor Capital Management亦抛空了0.3%的HBOS。

英国第二大基金Julian Robertson and GLG Partners (GLG)则透露自己通过各类基金抛空相当于B&B总股本4.14%的股票。截至6月23日,其他赌B&B股价将下跌的对冲基金包括总部 位于纽约的Tiger Global Management,其做空头寸为3.4%;Steadfast Capital Management,其做空头寸为0.842%;JGD Management Corp,其做空头寸为0.49%;Oceanwood Global Opportunities Master Fund ,其做空头寸为0.45%; American Steadfast LP,其做空头寸为0.392%;FIL Ltd,其做空头寸为0.25%;以及长期卖空金融行业股票的伦敦对冲基金Odey Asset Management ,其做空头寸为0.28%。

“这是第一次我们不得不这么做(披露头寸),而我们也按要求做了。”Odey Asset Management首席执行官大卫•斯图尔特(David Stewart)在披露当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是在创造历史了”。

但FSA仍表示,禁止在“敏感时期”做空股票仍只是“系列行动的第一步”。“我们正在考虑一些方法:包括在增发配股时期限制交易商向做空者借出股票,以及 限制做空者通过收购新股回补卖空仓位。” 

国内某一直从事海外投资的人士对记者解释称,借股票是做空者最常用的手段。做空某只股票,并不一定真正拥有,做空者往往是向第三方股票持有人“借入”一定 数量的股票,并择高卖出;此后,在约定时间内,重新从市场买入股票归还。因此,做空者往往是“高卖低买”,期望在借期满前股票价格下跌,便可以用更低的价 格归还股票,通过交易差价牟利。

而且,“卖空”还可以使用杠杆方法买卖合约,这意味着投机者在进行大型头寸建仓无需付出所需的全部金额。例如在FSA认证的一家交易商Finotec上, 当采用保证金交易股票的时候,交易的保证金率可以低至10%(10:1杠杆比率)。这意味着特定股票的100,000美金头寸的开仓,只需10000美 金。 

“但是,当做空者被限制借入股票时,就等于在源头上遏制住做空者入场的可能性。”

“做空是一项合法的技术操作,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本身并没有错……但也存在这种情形,即增发配股过程为可能升级为市场滥用行为的因素提供了更大空间,尤其 是在当前市况下。这种做空手段的滥用将使得投资者对英国市场的整体公正性和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信心均带来潜在破坏,而在其中的小型投资者的利润也受到损 害。”FSA在官方声明中宣布。

一场长期的战争

对抗做空是一场长期战争。

从2007年夏季直到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股价从150美元跌到了5美元。随着贝尔斯登的股价跳水和做空头寸的利润上升,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Greenlight Capital、Tremblant Capital Group和Paulson & Co.等大型对冲基金从中赚到了数百万美元。

但是,对冲基金人士坚决反对因其做空行为被拉做低迷市场的替罪羊。

詹姆斯•沙诺斯对本报记者表示,在美国,做空者往往是发现公司财务犯罪的第一人,如安然、波士顿炸鸡公司(Boston Chicken)、鲍德温联合公司(Baldwin United)、寿险公司康塞科公司(Conseco)等。

在詹姆斯•沙诺斯认为,做空者可以起到“看门狗”的作用:“事实上,在揭发罪行、暴露深藏的风险,甚至仅仅是不良管理的过程中,做空者已经纠正了无效率的 市场,并防止更多投资者亏损。‘做空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倡导了公司的价值重估。” 

“同时,这种政策也无法明确区分谁是投机者谁是为了风险对冲。事实上,大部分空头交易是市场中性策略,不是根据基本面而是纯粹为了锁定利润。例如,指数投 资者在拥有股指期货的多头头寸同时拥有个别股票的空头,其目的则是为了达到和指数有同样走势的平均收益。”

沙诺斯还担心,那些限制“做空”的政策最终可能不但会被用在股票市场,而且可能还会被援引到其他金融工具上,如权证,期货,吊起交易或者其他金融衍生品。 “那么这种(政策)代价将更加昂贵。”

昔日客户成对手 联合期货交易平台挑战CME

星期四,2008年7月3日 (长城伟业期货/彭博)

芝加哥对冲基金经理Tom Rubio一直致力于开发自己的利率衍生品交易软件,打理其拥有100人的Breakwater Trading LLC公司。44岁的Rubio是CME在2006年10月决定收购CBOT时的主要反对者。在这两个竞争了一个世纪的期货界巨头合并之后,缔造了全美最 大的期货交易所,美国利率期货交易的98%以及期货交易总量的87%都将在单一市场的平台上进行。

CME和CBOT的强强联手改变了业界的格局,Rubio的Breakwater以及其他类似基金都依赖于Merc与CBOT快速、低成本的交易程序,合 并后的CME集团借此得天独厚的优势稳居业界龙头地位。Rubio的投资公司拥有大约350亿资产,是美国规模最大、最有权势的基金之一,他将CME与 CBOT的合并及由此带来的垄断视作对其生存的威胁。

雄心勃勃的Rubio一直想要开创一番宏伟大业——建立类似于高盛或摩根斯坦利的多元化大型金融机构,如今CME与CBOT的合并对他造成了极大冲击。不 过,他的困扰在2006年11月份的纽约之旅中一扫而空。当他漫步在曼哈顿第55街区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为什么不成立一家新交易所来恢复竞争呢? Rubio决定合作组建一个新的交易所来向CME叫板。他随即向当地最有名的、为美国政府债券提供电子交易平台的国债电子交易系统运营商易速 (ESpeed Inc)发出了邀请。Rubio与ESpeed当即进行了临时会谈,ESpeed母公司的主席Howard Lutnick同意让ESpeed为新交易所提供技术支持,并包揽了拉拢投资者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他们将CME的客户——众多全美一流的大型对冲基金和银行争取了过来。其时,CME集团的并购活动正值尾声。拥有200亿资金规模的大 型对冲基金Citadel的运作者——亿万富翁Kenneth Griffin加入了联盟。随后,作为全球电子交易公司代表的Getco LLC也伸出了橄榄枝。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公司、美林公司以及其他5家投资银行紧随其后先后与该联盟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7年12月,在众多华尔街投行和交易公司的支持下,联合电子期货交易平台(ELX)诞生了,Rubio被任命为交易所主席。这家名为ELX的新交易 所,于今年3月在佛罗里达州东南部城市博卡拉顿召开的期货行业协会年会上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入会派对。

交易费用 分庭抗礼

金融期货相比普通的股票交易增长更为迅猛,FIA的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全美期货交易量增长了94%,而NYSE的资料显示股票交易量同期 只增长了48%。金融期货领域成为了金融大鳄们的必争之地,ELX也欲在该领域与CME分庭抗礼。

CME去年收取的交易费用单笔最低不到10美分,最高超过1美元,共计18亿美元,其交易会员数目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今年3月,CME集团同意收购全球最 大的能源交易所NYMEX、美国第二大期货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这两家交易所的合并申请已获联邦反托拉斯监管局无条件批准,CME集团并购 NYMEX将使CME拥有全美98%的期货交易,进一步奠定其在世界衍生品交易市场上“巨无霸”的地位。

目前市场人士对于手续费是否会提高看法不一,部分人士认为两家交易所联姻将使运营效率提高,有助于交易所将交易费用降下来;而其他人士则表示,合并后的巨 型交易所将轻松扫除竞争障碍,可能会导致市场因竞争消失而令交易费用上升。

部分分析家表示,ELX的成立有望打破CME集团成立以来对美国市场85%的期货及期货期权交易垄断局面,促进市场竞争。ELX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使交易成 本得到控制。Faraz Javaid是Citadel高频交易业务拓展部主管,负责使Griffin的交易者能以低成本迅速进行交易。他认为,倘若没有竞争的压力,人们很难知道 对于交易所的电子化交易来说,收取多少费用才是公平的。

在CME与ELX冲突的背后,一场更大的战役正在酝酿,这就是场外衍生品交易控制权的争夺战。场外交易市场主要由像高盛以及摩根大通这样的投资银行来运 作,主要提供基于利率、外汇、公司信用的互换与期权交易

场外交易 新辟战场

银行的场外交易衍生品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按体裁衣,而交易所的期货及期权产品则有标准合约,规定了买卖的价格以及交割时间。OTC时代来临,信贷衍生 品市场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资料显示,不考虑某些商品类合约,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是最快的。以在场外交易的用来对冲公司 债务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来说,目前的交易量已比去年增长了一倍还多。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面临的信用危机使得市场参与者对OTC交易商的信用产生了怀疑,客户需要寻找新的交易途径,这或许将帮助CME在此领域大展拳脚,成功拓 展其市场。长期以来,OTC的交易没有联邦或者国家监管机构的有利监督,因此存在很多风险。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3月向国会提交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中提 到,交易程序的标准化能够使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更加稳定。

有市场人士称,银行故意保持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以给予其交易者更多的获利机会,而独立的交易所可以避免这一利益冲突,可依赖其现有的自身优势把这些品种转 移到一个更规范、更清晰的交易环境中。

两强相争 鹿死谁手

CME终身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认为,各大银行企图利用ELX来对抗CME集团给OTC衍生品市场带来的威胁。对此,作为战略制定委员会主席的梅拉梅德表示 并不畏惧竞争。而ELX方面的Rubio则表示,由于银行、对冲基金以及公司企业最常通过国债期货合约来对利率进行套期保值或者投机交易,因此ELX争夺 的首要目标是CME日成交量为4350亿美元的国债期货市场。花旗分析师Don Fandetti认为,这种策略是有理可循的。国债期货以及相关的政府债券既是Rubio的公司擅长的项目,也是ELX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至关重要的交易 品种。正如Rubio所言,他们可能会将其1/3的国债期货交易转移到新交易所进行,这足以使ELX在业界站稳脚跟。

ELX的崛起不仅借力于华尔街众多一流银行及对冲基金的鼎立支持,由Lutnick执掌的ESpeed公司也功不可没。纽约的ESpeed是紧随Broker Tec之后的主导国债电子交易的两大平台之一。

摩根大通期货期权全球业务董事长Richard Berliand表示,由于大部分交易美国政府债券的银行以及投资公司的交易桌面都安装了ESpeed终端,ELX的启动资金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轻易可达 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他把由ESpeed系统控制的新交易所喻为“Lutnick的囊中之物”。

正应了CME集团首席执行官Griffin在今年金融杂志与报纸刊登的广告中的广告词:风险全凭自造。一边是自谋生路打出低成本招牌的新交易所,一边是老 牌行业龙头,这两者之间的竞争,鹿死谁手尚不得而知。未来几年,Griffin和他的竞争者也许会为市场渐渐揭开答案。

群儒舌战 暗流潜伏

合并后CME集团的崛起使其与业界其他组织及公司的关系日益恶化。一些大型期货经纪商相信,合并没有平等地考虑交易所和经纪商的利益。著名期货公司 Fimat首席执行官Patrice Blanc认为,事实上,交易所的合并对于期货交易委托机构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交易商们需要通过自我壮大,与那些试图摆脱他们的交易所相抗衡。正是与交易所合并后扩大市场份额的趋势对抗,ELX应运而生。在3月举行的FIA年会会议 上,摩根大通期货期权全球业务董事长Richard Berliand在演讲时,CME首席执行官Craig Donohue轻蔑地对其进行了抨击,在冷笑声中,令人尴尬的冷场局面出现了。

Berliand在3月结束了他在行业协会为期两年的主席任职。他在任期间,正值CME集团合并演绎得轰轰烈烈,一个合并后异常强大的交易所将成为FIA 的巨大威胁,威胁其在华盛顿的游说力量以及作为行业协会的权威性。FIA基于此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对CME集团的合并提出了异议。在此之后,FIA与 CME的关系渐行渐远。

在当日Donohue对联合期货交易所发表抨击之后,Berliand声称,交易所和银行间不和是正常的,他表示,关键是大家应该用更良性和成熟的态度对 待这种摩擦。然而在随后的采访中,当记者要求其对会议发表看法时,他采取了回避态度。外国关系研讨会的国际经济分会主任Benn Steil认为,CME的这种做法只会使其与众投行的关系更加紧张。

“即便是巨型交易所,也会被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拥有更好技术手段的崛起者清出这个圈子”,一家期货佣金商的负责人Doff认为,即使目前CME集团的位 置不可替代,但他不相信该集团会垄断市场,独占份额。他认为,交易所会努力保持其已经争取到的市场份额,如果CME认为他们可以忽视所有其他交易所和潜在 崛起者的挑战而任意提价,那么他们就太天真了。

政府支持 屡战屡胜

CME集团高层则认为反对者们的理由并不充足。集团董事长Terrence Duffy认为,消费者易惯性地将问题归咎为交易成本过高。49岁的Duffy戏称,过去生猪交易厅有一句俗语,叫“大于零的成本都让人不能接受”,他早 年是CME的冻猪肚交易厅场内的经纪人,出身于公开叫价的场内交易时代。

CME首席执行官Donohue表示,ELX对CME垄断市场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金融市场除期货场内交易之外,还有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工具,例 如指数基金、股票和债券等众多交易品种,他认为,这些品种之间的竞争使得费率的制定变得非常重要,因此,CME集团不会任意提高费率,把交易者推到被剥削 的境地。

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是支持Donohue的论调的,因此批准了其对CBOT的收购;而从其会员银行的利益出发的FIA则持相反观点,FIA认为,CME 集团的一枝独秀极大地破坏了这个市场的竞争态势,但其论辩在司法部的认同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对于ELX的挑战,Donohue的话表现出因处于有利地位而拥有的自信,他表示,CME集团对此番竞争非常重视,但同时指出,在过去的一系列竞争中挑战 者均以失败告终。2004年进入美国市场的外来者——欧洲最大的期货交易所Eurex AG的美国分支机构,在退出前最好的挑战记录也仅是分享了CBOT在国债期货领域不足1%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唯一的一家全部电子化金融期货交易所—— BrokerTec在2001年的竞争也以类似的结局收场。

1998年,ESpeed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Howard Lutnick争取到了美国券商Cantor Fitzgerald,为其提供全天候的电子交易平台,企图在国债期货交易舞台上与CBOT同台竞技。CBOT则推出了在场内市场交易结束后的电子交易, 以保护其场内交易。借此,CBOT向Cantor Fitzgerald提出了延长电子交易时间的协议,最终将ESpeed挤出市场。

与CBOT首次交锋落败后,历时#年,Cantor Fitzgerald公司与ESpeed再吞苦果。正当两公司意欲再次向CME发起冲锋时,“9•11”恐怖事件摧毁了其在世贸中心顶楼的办公地点, 658名员工不幸遇难,Lutnick的挑战计划胎死腹中。

电子交易 先行优势

在公开喊价交易盛行的年代,交易者身着彩色条码服(这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标志)在场内进行交易,而在电子交易日趋主流化的今天,场内交易规模日渐缩小。 顺应业界发展趋势,CME集团公司的交易池并入了CBOT大楼的主交易大厅内,在合并的第一季度,仅17%的交易是以场内交易的方式进行的,而在2000 年时,场内交易的比例高达85%。

从未进行过场内交易的Donohue早年相继在芝加哥约翰马歇尔法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获得企业经营和管理硕士学位,并 将其所学的法律和管理知识活用于其事业中。Donohue对其导航的CME成功兼并CBOT并成为称雄于业界的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的功绩引以为豪。他常 以电子化交易为例,称道CME在行业的标杆作用——在公开喊价盛行的年代,CME先知先觉,敢为人先地推出了电子交易,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CME人的 汗水终于造就了该集团的全球电子交易系统,从而在业界率先实现了公司主体交易形式向电子盘迁徙的战略转轨。

如今,这项巨大的工程成为了期货交易的基础性工具。CME的电子交易系统被应用于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每一秒钟就有1500万笔的交易在该平台上进行 ——换言之,在你眨眼的瞬间,就有17笔交易完成。“CME拥有的电子交易平台是全球最强大最先进的电子系统之一,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CME顺理成章 地从纽约商交所攫取了部分利润。”位于纽约的券商Fox-Pitt Kelton Cochran Caronia Waller的分析家Ed Ditmire称赞道。

2006年2月,总部位于亚特兰大佐治亚的洲际交易所(ICE)针对NYMEX的美国基准原油期货,推出了一个全电子交易的竞争性期货合约。此番竞争与当 年Lutnick和CBOT在国债期货上的较量遥相呼应,不过比后者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成绩。急于应战的NYMEX为弥补其在电子交易系统方面的弱势,将其 能源类期货品种投放于Globex交易平台,此举使CME分享了NYMEX的利润,并顺势将能源期货领域划入到其势力范围。

CME集团的股票走势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公司的成功。自其2002年11月首次上市以来,CME的股价已飙升了12倍,该公司的市值规模达到210亿美 元,是纽交所旗下的泛欧证券交易所(NYSE Euronext)的1.58倍(后者的业务触角广布美国和欧洲,规模是NYMEX的两倍多)。CME和CBOT合并后,新集团公司的市值高达300亿美 元,超过第二大交易所NYSE Euronext50%左右。今年以来,CME公司的股票表现愈发抢眼,盘中最高价达700美元。

顽强挑战 决不放弃

Donohue认为,目前衍生品OTC市场的扩张对于CME的战略意义就如同过去的Globex一样重要,他已着手将其票据交换所打造为信用违约互换的担 保中心。高盛、摩根斯坦利以及其他14家银行与经纪商则另有打算,他们将曾经为CBOT进行清算的Clearing Corp.改组,并于6月宣布从第三季度开始将对信用市场交易进行担保。

当Donohue在估算ELX可能带来的威胁的时候,Rubio及其支持者已经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会了如何打破CME在金融期货市场中的垄断。打破 NYMEX的垄断并在美国原油期货市场占有1/4的份额,并曾试图与Merc竞购CBOT的ICE公司的CEO Jeffrey Sprecher认为,ELX具备成功的潜质。Sprecher认为,对冲基金与银行的合理支持将帮助ELX新交易所迅速崛起。正如2000年成立的天然 气与能源OTC市场的ICE公司,最初就与像BP Plc、高盛以及摩根斯坦利这样的公司进行交易。这可以帮助Sprecher解决新市场面临的“鸡与蛋”的问题:一个具有流动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买家与卖 家,因为这可以使交易以双方较为满意的价格进行,而一个缺乏流动性的市场是很难吸引买家与卖家的。

对于ELX来说,能否创造与保持流动性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在6月初,ELX任命了一位CEO,但Rubio并没有透露公布这一消息以及开市的时间。一般来 说,在ELX递交开市申请后,还需要至少3个月来等待CFTC的批准。

在期货交易所领域,特定产品在特定交易所的流通性形成了一种自然垄断。众人一致认为,欲撼动CME的霸主地位并从其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绝非易事。CME集 团拥有的合约流动性非常好,其农产品期货合约的荣耀历史甚至可溯源到17世纪中期,当时该交易所推出的谷物期货交易改写了美国的农业史。迄今为止,金融衍 生品的市场发展迅速,这个市场上产生的利润是其基础市场的7倍。而全球利率期货产品中最风靡的合约首推CME集团的欧洲美元系列产品。

芝加哥期货经纪公司Rosenthal Collins集团的基金经理Leslie Rosenthal认为,ELX将举步维艰。Citadel的客户、酷爱短线交易的Misha Malyshev也表示,流动性问题常常是令人头痛的事情,在过去几年间,客户们已逐渐认识到交易所的惯性威力,如今,要已进入市场的参与者们转移交易场所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鉴于FIA对CME与CBOT兼并事件的反对,CME在3月的FIA年会上行事低调,没有站出来主持局面,这违背了“行业首领”主导行业集会的业界传统。 ELX因此大出风头,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其挑战宣言。

跨世纪纵横期货界的CME,历尽沧桑,曾经击退了无数的竞争者,而其领航者Donohue对即将来临的挑战也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他相信CME集团将乘 风破浪,永拔头筹。而其新对手ELX,在今日霸主的谈笑风生中,唯有咬紧牙关准备一场持久的战役,才能不让其刚刚树立起的旗帜如过往挑战者一样成为绚烂的 烟火,纵使轰轰烈烈过,也是很快就随风而逝了

专家否认中国需求推高油价 称对冲基金炒作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国际金融报)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长托尼•海沃德在马德里出席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时重申,高油价并非投机炒作的产物,而是由能源消费发生显著变化所致。海沃德认为, 近年来亚洲及美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才是高油价的幕后推手。

海沃德这一表态代表了一部分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对于石油的强劲需求推高了油价。而一些西方人士甚至将油价高企的责任推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之上。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推断,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能源需求很大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但是那些讲出 这个客观事实的人的动机是值得商榷的。”

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9180万吨,同比增长8%;同期,我国生产原油 4684.97万吨,同比增长2.2%。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原油需通过进口来解决。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的,但是其他国家不能因此来责怪中国经济高增长。”

美国在1970年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当时它日耗油量高达1471万桶。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因此,中国对石油的 需求增长呈不断加速状。林伯强认为:“中国只是在发展阶段没有遇上个好时机。但是不能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就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中国石油需求旺盛对世界石油需求与价格有一定影响,但这被国际舆论放大了,更被对冲基金等炒作。当前 超过140美元/桶的超高油价,绝对不是中国700余万桶/天的需求所能抬起来的,何况我们石油消费的一半是国内生产的。”

其实,从人均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能耗并不高。中国人均耗油在300公斤左右,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600公斤,美国人均最高达到3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用 油国,每天的耗油量相当于其他前五大耗油国的总和。美国的日耗油量差不多是中国的3倍,是日本的4倍,是印度的7.5倍。美国每天耗油量占全球总量的 1/4。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7%。

陈凤英表示:“我做过一个统计,能耗与GDP相比,中国的数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所以不能说中国的需求是推高油价的主因。”

需求的增长其实也是相对的,林伯强说:“能源供应的稀缺性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当石油很多时,它并不以价格形式来表现。在供给进入最后阶段时,价格问题才 会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国家已经靠出售石油资源攒够了钱。另一方面,由于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国家开始惜售。供给不增长就更凸显了需求。”

林伯强认为,中国能源需求虽然庞大,但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发达国家需要正确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此外,发达国家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做好自身消费能源的节能。

对冲基金继续增持原油多单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普氏能源资讯)

油价持续上涨开始打击需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能源价格继续不屈不挠地上涨。自2000年开始的本轮飙涨周期中,油价迄今已翻了10番左右。上周末收盘价水平今年迄今也上涨了46%。

油价上涨背后的众多因素并没有变化,但最直接的因素是美元重新下滑。能源顾问吉姆•里特布斯克(JimRitterbusch)在上周五撰文称:“几无新 消息推动价格上涨,交易量并不大。由于市场交易已重新进入这样一种心态——美联储无法成功支撑美元看来相当于"允许"通胀率进一步上升,因此我们预计空方 将比多方采取更大的守势。”

此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6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一周非商业机构(主要包括对冲基金)增持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合约 11505手,其多头头寸达到25217手。非商业机构买入期货的同时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对冲。商业机构(包括石油公司、炼油商和银行)也增持了多头头寸, 买入2733手合约,使其多头头寸达到4635手。

但是油价持续上涨开始打击需求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一周美国石油需求的四周移动平均值同比下滑2.3%,降幅大于美国能 源情报署(EIA)上一次报告。截至6月20日一周美国汽油需求增长8.3万桶/日至933.4万桶/日,但汽油需求的四周移动平均值为928.1万桶/ 日,同比下滑2.1%。然而,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并陷入信贷危机,美国长期经济扩张的成熟期已停止,预计今年美国不会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动力。

美国经济放缓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在2008年上半年一直处于守势,但美元汇率每日波动掩盖了变化甚微的实际情况。2008年一季度末洲际交易所美元指 数收报71.802,但在第二季度行将结束之际,该指数已回落至72.00。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下滑5.65%。

美元疲软降低成本并刺激需求,使中国和印度这类商品净进口国受惠。几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这些市场的燃料补贴政策使全球需求保持稳定增长,阻止了自然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上周油价走高背后的另一因素是: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反季节地下降1740.6万桶至3.01758亿桶,导致原油库存水平较5年平均值低2025.2万桶, 并较去年同期水平低4913.3万桶。原油库存下降将导致第四季度相当紧张——众所周知,四季度是一年中需求水平最高的时期。此外,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及信 贷问题持续令股市受到打击。

尽管欧佩克机动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承诺7月将增产30万桶/日至970万桶/日,上周初原油价格仍重拾涨势。此外,沙特阿拉伯还表示已准备好进一步增产,以 缓解消费国有关原油供应的担忧。

这个由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提议举行的能源会议一度受到高度预期,但除了上述立即增产的措施,以及沙特产能提升至1250万桶/日以上的不明朗前景外,会议几 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市场基本忽略了沙特阿拉伯的增产承诺,反而将注意力放在尼日利亚因武装动乱造成的新原油生产问题。

热钱扰乱中国股市 

星期三,2008年7月2日 (中国财富)

高通胀、股市下滑,与“热钱”涌入不无关系。中国必须顶住金融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压力,以避免投机性“热钱”的流入

中国股市自去年10月走低以来,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中小股民资产损失大半。与此同时,境外投机热钱正以加速度向中国境内汇集,据称已达到1997年亚 洲金融危机前夕东亚国家境内热钱的总量。那么,境外投机“热钱”与中国目前的“股灾”有什么联系呢?

谁制造了“热钱”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2008年一季度,来自境外投资机构和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热钱已经超过800亿美元,而2007年流入中国境内的投机热钱总数仅为 1200亿美元。因为投机热钱的流入和贸易出超,截至4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7566亿美元之巨,与今年年初相比增加了45.3%。中国人民 银行发布消息说:“第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了约1540亿美元,仅仅3月份就增长了350亿美元。”6月2日法新社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4月以来相 当于每小时增加约1000万美元。

最近几年,许多美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纷纷向中国转移他们的制造厂,从而导致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仅2007年就超过2500亿美元。美国政治家 完全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把美国蒙受的贸易赤字归罪于中国,指责中国违反贸易规则,“人为”操控本国的货币。最近几年来,中美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和贸易问 题摩擦不断。美国政治家时常以制裁威胁中国,试图迫使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和资本自由流动,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受管制的浮动汇率”。

2005年,因为华盛顿的持续施压,中国最终作出了让步,宣布愿意重新评估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比值,但为了金融稳定,中国政府放出消息说,中国会用一定的 时间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不幸的是,新货币政策公布之后,中国为对冲基金和金融投机者豪赌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没有风险的环境。于是,大量的投机 资本开始潮水般地涌进中国金融市场。

最近几年,对冲基金已经成为最受美国大投资者和养老基金欢迎的投资形式。对冲基金经常采用卖空(short selling )和衍生期权交易(derivative options trading)等交易形式,利用利息杠杆获取最佳的收益。许多对冲基金和金融投机者正热衷从事一种名为“套息交易”(carry trade,是外汇市场中买入高息货币,卖出低息货币,将买入的高息货币存入该国银行,以赚取利息差价的一种市场投机行为。比如,假定美元的利息是3%, 日元的利息是0.1%,如果你今天买进10万美元,卖出1170万日元,一年后,你可获得美元利息收入10 万X3% =0.3万,而你支付的日元利息只有1170万X0.1%=1.17万,如果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不变,仍然为1美元兑换117日元,你可获得美元收益0.3 万-(1.17万÷117)=0.29万美元。如果美元出现了升值,除了利息收益,你另可获得汇率带来的收益;如果美元出现了贬值,只要贬值额不超过利息 差,你仍可获利——编者注)的外汇投机活动,给成熟和新兴市场制造了极大的金融混乱。

过去二十年来,艾伦.格林斯潘主持美国联邦储备局期间,为了避免美国经济衰退和维持资产价格,多次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调低存款利率。结果多数由美联储制造的 流动性流入了金融投机领域和房地产部门。借助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力量,“以一种形式借来的货币可以轻易地以数十亿的规模立即转换成任何形式的货币,或者 任何形式的投资工具”。对金融投机者来说,日元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借入货币,因为日本政府最近一直保持着低利率、高投放、人为制造疲软货币的货币政策。而中 国政府宣布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的政策,则为对冲基金经理和银行机构从日本借钱转投入中国,从而利用利息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赚取利润,提供了良机。正因为如 此,美国金融巨鳄乔治.索罗斯能够公然夸口说,他可以通过投资人民币每年获得15%的回报——5%来自利息差,10%来自人民币升值。对对冲基金的经理们 来说,与他们投资国内国债区区百分之几的回报率相比,这无疑是一笔巨大而令人眼红的回报,因为他们经常使用以1撬10的杠杆操作手法,15%的收益率意味 着可以给他们的资本带来150%的收益。但对中国人民来说,这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那是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侵吞。美国金融资本除了多年来一直从世界各地侵 吞资金外,他们试图影响各国政局的行为更加令人担忧。比如索罗斯所掌握的“开放社会研究所基金会”(Open Society Institute)就曾参与过危及中国友好邻邦缅甸安全与稳定的“藏红花革命”。

“热钱”烧伤了谁

目前的形势自然对对冲基金投机者非常有利,却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因为允许资本自由流入中国,扩大了美元流入的口子,中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增加货 币供应,结果导致了中国通货的持续膨胀。因而,2008年1月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到危险的7%,丝毫不值得大惊小怪。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大米、玉米、肉 类和牛奶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无法承受的程度。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和给股票及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中央银行2007年间已连续6次提高了银行利率。

不幸的是,中国中央银行为应对通货膨胀而提高银行利率的政策反而鼓励了外国投机者,因为他们投资中国所能获得的回报与从外国借钱必须支付的利息之间的差额 不断扩大,可以给他们带来更高的收益。同样不幸的是,因为国内利率的提高和国外投资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担忧,中国的股市一落千丈,中国股票投资者正在经历 一个难熬的季节。

2007年8月中旬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破产银行和对冲基金经理纷纷从亚洲市场抽走资金,导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恐慌性下滑。因为“许多投机者是为 了撬动更多的资金而运用它们的海外股权的,所以,当股票价格下降的时候,他们只好清算他们握有的股权,以满足追加保证金的需要。如此一来,又势必引起股票 市场的进一步下滑”。另外,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许多投资者利用中间商筹钱变得困难起来。又因为许多基金是通过玩弄以小撬大的杠杆游戏来赚取巨额 股票投资回报的,所以,资金链的中断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中国股票市场迅速由牛转熊,“自(2007年)10月份以来市值减少了一半,变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蔚为壮观的熊市之一,账面财产尽损失2.5万亿 美元”。作为世界第一个市值过万亿美元的公司,中石油的市值从最高点至今,已经流失2/3。

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股民无疑是本轮熊市的最大受害者,他们是股票市场的新手,不少人拿出了全部积蓄投入股市。另外,中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参与了股票交易, 他们15%~20%的收益是来自股票市场。

依靠投资股票市场获益对企业来说是不健康的,中国企业似乎正在重复美国赌博经济当年走过的老路。因为分出了部分资源投入金融投机部门,中国企业不仅要冒资 产损失的风险,而且必然对生产性活动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产品研发、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和提高技术水平,而对实际工资增长来说,生产性活动才是最重要的。这对 中国工业的发展乃至中国的未来显然不是吉兆。

谁是最后埋单者

中国股票市场开始崩溃适逢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不久之后和亚洲金融危机刚过十周年之际。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相关金融损 失甚至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东南亚经济体蒙受了巨额损失,即便是经济基础较好的香港和新加坡亦遭受重创”。

不足为奇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最近的股灾源自同一个罪魁祸首,那就是全球金融自由化。或许有人还记得,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之后,艾伦. 格林斯潘主持的美国联邦储备局利用从松货币政策启动了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该政策制造的流动性如此之巨,以致美国所有金融机构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投资领域 以获取更高的回报。结果,美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入了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双边贸易谈判,最后迫于美国的巨大压 力,东南亚国家政府同意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开放他们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由投机资本制造出来的过剩流动性流入东南亚国家之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泡沫迅速泛起,随着这些国家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崩溃,“虚假的繁荣”亦走到了尽头。 亚洲金融危机 “首先表现为一场货币危机。但是当股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它又演变成了一场股市危机。当时为了应对外汇投机,各国纷纷提高了利率,结果导致股价下跌”。虽然 中国的股市危机不是货币危机的结果,但是与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含有投机资本过度流入的因素。投机资本的涌入迫使中国中央银行冒着严重通货膨胀的危险增加了货 币供应,而通胀压力最终又迫使央行提高利率,利率的提高与美国的金融危机共同着力,最终导致了中国股市的崩溃,演变成“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壮观的熊市之 一”。

1997~1998年间,金融和资本自由化的糟糕结果亦曾困扰过中国的邻邦之一——韩国。韩国的大型企业集团——财团(the Chaebols)——传统上完全是依赖从银行部门借取高杠杆贷款的方式来进行筹资的。因而,韩国的银行往往背负着大量的不良贷款。一旦经济出现低迷,银 行就会被置于非常脆弱的境地。最近几年,因为华盛顿方面的压力,韩国政府采取了金融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政策。如此一来,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就可以大量向韩 国注入资金,迫使韩国企业背上更沉重的利息包袱和超额债务,从而为1997年灾难性金融危机的重演铺平了道路。

对许多亚洲国家来说,金融危机是一次梦魇般的经历,笔者曾撰文认为,中国的决策者应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教训,不会向华盛顿要求资本自由化的压力让步。颇具 讽刺意味的是,笔者三年多以前曾出版过一本题为《美国与中国》的书,该书警告中国说:“‘浮动汇率’和‘进一步向世界银行企业开放中国的金融部门’肯定是 华尔街的金融投机者和银行家乐意听到的:他们不断向美国财政部官员施压,希望他们说服中国政府开放它的金融服务部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在中国 重演的舞台似乎已经搭好。有人怀疑中国人民是否支付得起如此高昂的代价。”

令人惊异的是,美国国会只是以提高关税和货币管制敲诈了几次,中国政府居然就向美国的无理要求让步了。这一让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结果是难以估算的:中 国必须面对剩余资本(热钱)流入带来的问题——高通胀、股市危机、初次投资者储蓄流失和赌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人,特别是美国工薪阶层来说,赌博经济曾是 一个悲惨的经历。

国内期交所成交量国际排名一季度大幅跃升

星期二,2008年7月1日 (第一财经日报)

国际期货业协会(FIA)日前公布的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今年一季度成交量排名显示,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地位又较去年底有了大幅提升。不仅大连商品 交易所(下称“大商所”)排名跃升到第13位,且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的白糖及大商所的1号大豆、豆粕、玉米这四个期货合约的成交量包揽全球 农产品类前四名。

FIA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通过全球58个主要衍生品交易所进行交易清算的期货、期权总量达42.96亿手,较去年一季度增长22.2%,其中 期货21.15亿元,同比增幅为33.4%。而各大类衍生品中,虽仍以股指、个股、利率类金融衍生品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但从同比增幅来看却以增长 80.9%的贵金属领先,78.3%增幅的农产品其次,而一季度价格起起伏伏的能源类增幅仅有13.6%,多少令人意外。

虽然亚太地区受累于韩国Kospi200股指期权成交量一季度负增长的表现而总体弱于北美、欧洲地区,其期货、期权同比增幅仅为3.9%,北美则达 35.7%,但郑商所白糖766.1%、大商所1号大豆625.91%的惊人涨幅却足以让这两家中国交易所排名分别跃升至全球第18、13位。而2007 年的全年成交排名显示,这两家中国交易所去年底还仅分列第24、17位。按成交额排名居国内第一的上海期货交易所则在今年一季度维持去年底的全球成交量排 名居第27位,不过该交易所今年初新上市的黄金期货的成交量在全球金属类排名中仅次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高级铝期货和纽约商品交易所 (COMEX)的黄金期货。

35万亿元期市半年成交匹敌去年全额

星期二,2008年7月1日 (第一财经日报)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商品期货市场容量还有6~7倍的增长空间

相比于股市的节节缩水,期货市场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6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出具的成交数据得出,今年上半 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逼近去年全年成交总额(近41万亿元)。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年内钢材期货等新期货品种的陆续推出,此前 市场盛传的年成交80万亿元(比去年翻番)的神话将可能变成现实。

此外,上半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577278716手;同比去年上半年232768954手的总成交增长248%,同时也相当于去年全年总成交量的72%。

“这只是一个发端,未来的商品期货市场容量至少还有6~7倍的增长空间,如果金融衍生品期货推出的话,期货市场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0倍。”南华期 货总经理罗旭峰向《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表示。

罗旭峰认为,在国民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很多商品需要寻找市场作为风险转嫁的窗口,期货市场正好具备这个功能,“这个过程本来会在两年前发生,但由于 国内对期货市场认识的偏差,期货市场发展也受到压制,现在正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中。”

另一方面,目前的商品市场,仍延续了牛市的特征,在国内投资者长期形成的做多意识支撑下,牛市无疑激发了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的热情。“尤其是在股市出现回 调的情况下,投资者很可能转移到其他市场,而衍生品市场显然是一个主要的市场。”罗旭峰如是说。

《第一财经日报》统计得出,6月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金额为55215亿元,总成交量为87007650手,环比分别增长8.79%和1.26%。

就成交金额来说,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占比分别为48.24%、 30.70%、21.06%;而就成交量来说,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三大交易所期货合约总成交量所占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比分别为:24.33%、 40.46%、35.21%。

就单个品种来说,6月份白糖、天胶、大豆一号跃居成交量前三名,占比全国市场分别为:21.79%、13.42%、12.12%。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和PTA 期货6月成交金额环比分别增长1629.37%、609.45%;而这两个品种在6月份的成交量环比也分别增长1519%和538%,成为了6月份最活跃的期货品种。

对此,大陆期货分析师徐超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LLDPE和PTA同为原油下游产品,他们的活跃与近期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高密切相关。油价高企, LLDPE和PTA的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为此,高油价对这些期货品种价格形成稳定支撑,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做多。

与此同时,6月以来和这两个品种相关的炒作题材也层出不穷,如中石化广东茂名炼厂火灾等。而充分利用这些题材的当属浙江系资金。据悉,在6月2日一天,新 湖期货在LLDPE主力0809合约上增持多单1156手,而该品种当日总持仓量也仅为11860手。

作为今年新上市的品种,黄金期货也有不俗的表现,6月黄金期货总成交金额和成交量分别为577亿元、292102手;相应的,上半年累计成交金额和成交量 分别为7030.02亿元、3280474手。

台湾券商获准赴大陆参股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路透社)

台湾行政院周四终于正式放行证券商赴大陆参股。对照已是"鸡肋"的台湾市场,广大的大陆资本市场可说是台资券商眼中的肥美牛肉。业者台面上及台面下的动作 不断,只怕错失先机。而对于正在寻求外部合作夥伴的大陆中小型券商来说,台湾券商的到来,也正巧为他们开启新契机。

大陆的中小型券商此刻正急于跨出大陆市场,而台资券商在香港这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深耕多年的经验,足供中小型陆资券商参考。此外,台资券商在散户经纪与承销 业务上,更拥有百万台商与蓬勃发展的台资制造业客户利基,两者结合正可互蒙其利。

元富证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直指重心地说,"重点不在参股,而是如何透过业务合作,达到双赢的结果。"他进一步表示,参股充其量只是投资,长远而言,台资 券商追求的是握有主导权的经营模式。

例如,翁基能进一步说,台资券商在财富管理、衍生性商品的经验丰富,更有与大陆相似的资本市场开放历程,且多数证券商多年前早已进驻香港设立分公司,具成 熟市场的经营经验,都是可以与陆资券商合作补强的优势。

台湾证券商公会秘书长林英哲则说,"台商很多都去大陆发展,他们在大陆有资金需求,但因台商规模不大,国际的大行不愿意做,刚好是台湾证券商可以提供的(承销)服务。"

群益证券早在今年股东会通过授权董事会评估进军大陆市场一案,而金鼎证券隶属的金鼎集团总裁张平沼,更以个人身分成为香港申银万国证券的董事之一,这些台 面上的动作无不是为了进军大陆预作准备。

为了强化财务体质,元大金控近来也为旗下的证金公司办理增资;统一证,宝来证以及中信证,也都有增资计划。

至于台面下的鸭子划水动作,更是没有停过。

上海不但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更是台资证券商的兵家必争之地,目前已有13家证券商在此设立办事处。驻地代表无不费尽心思,与陆资券商频繁往来,不只建立关 系,也寻求双方更紧密的业务合作,更将合作对象视为最高机密。

社保基金去年实现收益1129亿元,今年或有逊色

星期一,2008年6月30日 (路透社)

中国证券报周一报导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2007年已实现收益1,129.20亿元人民币,已实现收益率为38.93%。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今年上半年股 市震荡下跌,社保基金今年收益率或下降。

中证报刊登的社保基金2007年年报显示,2007年末按成本计算的社保基金资产总额4,396.94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资产2,327.54亿元,占 52.94%;委托投资资产2,069.40亿元,占47.06%。按市值计算的资产总额5,161.52亿元。

报导并引述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指出,社保基金今年的收益可能很难达到去年的水平,股市震荡,必然会导致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部分的资产收益降低。

沪综指。SSEC上周五收报2,748.432点,重挫153,418点,或5.29%,至近17个月新低。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国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用于弥补今後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该基金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

收費会员注册优惠

收費会员注册,请电邮membership@chinahedge.com.cn

「中国对冲 – 对冲全球」China Edge

你可以享有最新海外对冲基金及另类投资信息,“中国对冲 – 对冲全球”让您能阅读独有全球对冲基金新闻、对冲基金宏观状况、对冲基金策略信息、对冲基金产品发布的信息等。

登记会员可享有

 阅读「中国对冲基金快报」及「中国对冲 – 对冲全球」

 每周电邮让注册会员接受免费及收费的新闻信息

 定期接受全球对冲基金发行基金的信息

 定期接受全球对冲基金投资及市场动态

 定期接受全球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采访、投资策略介绍及评论

 大中华对冲基金投资状况及发行新基金动态

 阅读部分过往「中国对冲基金快报」及「中国对冲 – 对冲全球」信息 (按要求)

 收阅全球对冲基金及另类投资会议(举办地点包括大中华地区)的提示

 享有折扣(或免费,如适用)参加CHINA HEDGE支持、协办及主办的会议、论坛及圆桌讨论

详细新闻、文章评论及分析

 独有海外对冲基金介绍,包括投资策略的演示分析及对冲基金如何达至投资及营运目标

 海外对冲基金成立指引介绍,包括对冲基金服务商介绍及海外对冲基金成立的政策背景及分析

 海外对冲基金投资大中华地区的独家信息状况及观点

 海外对冲基金在大中华地区营销基金产品的策略及计划

 第三方海外权威对冲基金新闻的新闻专访及撰要

 特有业界及读者要求的评论文章及观点

 特选另类投资或金融会议演讲文稿下载 (按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