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研究
信息来自:论文大全网 · 作者:蔚文靖 王有邦 · 日期:01-04-2016

 

技术创新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humpeter)最早提出,并应用于经济学分析中。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技术经济界,但截至目前,学术界对其内涵的认识还不尽一致。
 
文中提出的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活动。因此,它本质上既不是纯经济学范畴,也不是纯技术学范畴,而是以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具有市场性、创造性、综合性及风险性等基本特征,其内容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生产设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
 
自主型、合作型及转移型是它的三种基本模式。 技术进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能使现有的资金和劳动力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在生产活动中产生波状乘数效应或指数效应,从而创造超常的经济增长幅度。技术进步越快,这种乘数增量的效果就越显著。正如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索洛所认为的,发明能增加资本的生产力并足以抵消资本收益递减。其次,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产品或工程设计的改进可以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活劳动的节约,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可以增加产值和利润;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可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益。第三,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器。从根本上说,产业形成、分化和新兴产业的诞生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近年来,山东省技术创新活动虽然收到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相互脱节的现象,科技成果 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山东省科技进步速度偏低(仅为4.6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65%,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山东省创新主体的缺位和研发经费投入偏少,造成了总体创新能力的不足;由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山东省许多科研成果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及开发区对于技术创新具有带动作用,但目前山东在规模上还偏小。解决以上问题,是确保山东实施技术创新道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现有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差距很大。实施跨越式发展模式,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从而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抢占制高点以获得经济效益,是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行之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能增强山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日本短线模式是指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消化、吸收并实现二次创新。山东省科技水平落后于国内发达省市,选择短线模式,是一条振兴全省经济的捷径,也是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和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笔者认为,要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一种新型的技术发展模式,即可持续的技术创新(STI, sustainable technology nnovation)。简单地说,就是创造并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推向市场。这是山东未来经济发展所应选择的长远模式。
 
为确保山东省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工作,强化人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要统一规划高新技 术产业及开发区建设;加大对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调整经费中用于引进和再创新的 乡比例关系;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的 转化和应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科技激励机制和规范的科技立法,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1 和保护。
 
总之,本文出于促进山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分析技术创新对经济1 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经济快速增长的技术创新道路。并结合省内发展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想出山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及应选择的战略重点。希望通过 实施全新的技术创新战略,能够实现山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论文作者 蔚文靖 论文导师 王有邦,论文学位硕士,论文专业人文地理学

论文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
UNCTA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Country Report
Trading Econo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全球政府债务钟
My Procurement
阿里巴巴
Alibaba